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5/11

親近聖賢承法脈 弘傳正法利有情2009、08、23 ——傳喜法師客堂開示

佛法逾時空虔誠入清涼

昨天法會大家有沒有感受到一種清涼啊?如果感受到的話,那就屬於聖境。像朝聖啊,去哪裡朝聖,五台山或者普陀山,帶著對觀音菩薩對文殊菩薩的崇敬,很虔誠地去。雖然每天有很多的人去聖地,但是每個人的感受不同,主要是因為每個人心態不一樣。佛菩薩在一個地方,一個道場,需要虔誠地去感受。我們法會也是這樣的,你感受到了一種清淨之後啊,像現在又覺得有點燥熱了,但是如果我們的心靜下來,在那祈禱,在那進入昨天那個狀態,馬上就會逾時空,就會進入那個狀態,這個很重要。法會一結束,大家心一散亂,好了,散亂就是散亂的感覺。有心的人他能靜下來,還能體驗那種。所以昨天那個法會參加了,有了這樣的感受,可以隨時地去體驗。就好像街上看到一家店一樣,你喜歡這個店,以後可以隨時去光顧這個店。所以修行的這種體驗也是很重要的,雖然這種感受不是究竟的,但是這個感受可以幫助我們,知道往什麼方向去。那種清涼,我們人都感受得到的話,對於三惡道眾生來說,那就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比如說如果不是佛法,有這麼多人、非人在一起,那是很痛苦的。但是有佛法了,你看,所有眾生在面對的時候,都會覺得很清涼。這個很重要,我們人的感受有時候還是很粗的呢,粗略的感受。聽的見嗎?我講的聲音低。年紀大了,耳朵也聾了,眼也花了,學佛真的是越早越好。有感應是很重要的,學佛有感覺和沒有感覺差別很大,有感覺之後,把更多的精神用在深入佛法上,明白更多的道理。偶爾學佛痳木的時候,就祈禱觀音菩薩、地藏菩薩,讓心靈變得柔軟敏感。

不貪自利之享受

像前面講的敏感,有的人呢,因為脆弱他也很敏感,學佛的這種敏感是說要得大自在,但是得大自在並不是說是痳木的大自在,而是遍知,很敏感的大自在,需要知道。這兩天我看他們整理的文章里有「要清清楚楚,這叫智慧,同時肚量又能包容,這叫福報,是福慧雙修。」像福,彌勒菩薩馬上要成佛了,他的福報很大的,大肚能容這是福。文殊菩薩是明察秋毫,大小五明他都知道,風水八字他都懂,都通達,文殊菩薩什麼都通,大智文殊菩薩。有的人,比如說前面講到體驗,你對清涼的體驗,解脫的這種體驗。有的人體驗了之後,就會忽視心靈的狀態,重在了肉體的身體的體驗之後,他會忽略心靈的狀態,這樣會墮入小乘道。小乘道,他在有餘涅槃里是很舒服很舒服的,入禪定,他們不吃不喝不要緊的。佛勸醒他們,不可以這樣,我既教會了你們這樣,同時眾生都在迷惑,那你們還是應當去結眾生緣,這樣才是長遠的修行之路,否則你光住在這個定裡面,入,入,入,好了,跟眾生緣斷掉了。眾生緣斷掉之後,那你存在的世界裡面有很偏的,有時候把它稱為叫偏空,又叫「修慧不修福,羅漢應空缽。」羅漢下去化一口水都沒人給他,沒有水倒也算了,你給他福也很難,沒有緣,這個禮尚往來就斷掉了,沒有往,也沒有來。為了結緣,接受大家的飯,接受大家的供養,哪怕辟支佛,他們一定可以定得很久,但是佛也勸他們,至少一個星期要去一趟人間。你們可以想像,一個聖者,他修行得很好很好,完全心無塵埃了,能入在清涼境裡了,他帶著這種定,如果來到人間一次,他自己對佛法的感受會更深,那對眾生的利益將是多大!沒有修行的去世間走一趟會被迷掉的,但是有修行的人去世間更加增長他的悲心。所以《驅暗明燈》裡面「入菩薩行」就這樣的,一個修行者怎麼樣的,它是非常讚嘆這個菩提心的生起。怎麼樣生起菩提心,菩提心有多少功德,《入行論》就講的非常清楚,尤其讚嘆菩提心的功德上入菩薩行,入廣大如海的行為當中去。當初造論的那位師父,他的禪定也是非常好,他也有很大的神通力,也出現很多對他誹謗的,但是後來還是造了這樣一個《入菩薩行論》,這是印度的一位大論師造的。後來大家才知道他的功德有多大,神通他也很大的,但是還是勸大家要入菩薩的狀態,不發菩提心的話,修行還是有很大障礙。像我們現在也在體驗什麼是佛法,佛法除了講的,除了文字上,確實有佛菩薩果地的威德力、功德力,他確實能有讓眾生解脫,能改變眾生命運的那種神聖的力量。這也是堅信不疑的一種,相信極樂世界,相信諸佛菩薩威德,沒有感受過,那個信就不會穩定。我們自己也常常來串習,生活當中來體驗,用我們的生命來體驗。在沒有感受到的時候,要多多地去體驗。沒有感受到的時候,要多去觀察世間的過患,對世間要看清一點,多體驗佛法。真的你有感受了,你堅定不移有信心了,叫還來觀世間。反過頭來看世間,對世間不僅僅要有出離心,還要去教化那些沒有出離心的人要有出離心,然後你自己還不能太貪著在這種寂滅當中,所以要發願「不貪自利之享受」。不貪自利的那種寂靜的享受,從而「趨入三有之大乘」。三有本來是要遠離的,但是這個時候為了眾生的緣故要趨入,所以對菩薩來說叫「不違安養,還入娑婆。」既不違背極樂世界的境界,還又積極地還入到娑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