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5/17

《如何依止善知識》講記(八)

傳喜法師

10.7.30 首屆佛教慧日夏令營

【原論】其中四法:善巧說者,謂於如何引導次第而得善巧,能將法義巧便送入所化心中。

【解說】在攝持眾生的四法中,第一善巧說法者,即對於如何引導學人的次第獲得善巧,而能將法義巧妙地送入所化眾生的心中。【原論】悲愍者,謂宣說法等起清靜,不顧利養及恭敬等,是由慈悲等起而說,是須猶如博朵瓦告慬喔瓦云:黎摩子,任說幾許法,我未曾受贊一善哉,以無眾生非苦惱故。

【解說】第二悲愍者,即說法的等起清靜,不考慮利養恭敬等,完全是由慈悲心推動而宣說。這必須像博朵瓦告訴慬喔瓦的那樣:黎摩子,不論說多少法,我從未接受過一句善哉的讚嘆,因為眾生無一不是苦惱的。第二種人,是因為悲心而宣說,他說法的目的動機,不是為了獲得大家的讚嘆,是因為沒有一個眾生不在無知的苦惱之中。

【原論】具精勤者,謂於利他勇悍剛決。

【解說】第三具精勤者,即對利他內心勇悍堅固,任何違緣困難都無法動搖,毫無怯弱、懈怠。【原論】遠離厭患者,數數宣說而無疲倦,謂能堪忍宣說苦勞。

【解說】第四遠離厭患者,就是數數說法而沒有疲厭,能安忍說法的勞累辛苦。《大乘莊嚴經論注釋》中說:遠離對於傳法無意樂不善說,或者除了稍講之外,平時不恆時努力宣說等。

作為一個善知識應當具足這四種相,最後一個說法無倦,一直能夠在說法的當中。有人他就覺得:哎呀,這個師父怎麼這麼羅嗦,講不完啊。這恰恰是師父的一個功德,說法無有疲厭。反過來說,弟子聽法也不該有疲厭,這個很重要。【原論】 丁三、中等法相分三:(前面是上等法相啊,這十種法相具足。下面講中等法相)。一、真實 二、遠離不合格者 三、宣說法相之必要

戊一、真實

【原論】博朵瓦云:三學及通達實性並悲愍心,五是主要。我阿闍黎響尊滾,既無多聞復不耐勞,雖酬謝語亦不善說,具前五德故,誰居其前悉能獲益。嚀敦,全無善說,雖說施願,唯作是念:今此大眾皆未解此,余無所知。然有前五故,誰近能益。

【解說】博朵瓦說:「戒定慧三學、通達真實性以及悲愍,這五種功德是主要的。我的阿闍黎響尊滾,既無多聞也不能忍耐勞苦,即使酬謝之語也不會說,但由於他具有前五種功德,因此不論是誰在他座前都能獲得利益。還有一位嚀敦師,絲毫不擅言辭,即便應供後為施主咒願,聽者也只是想:大家都不知他在說些什麼,其餘沒有個了知的,但他具有前五種功德,因此誰親近他都能獲益。

是不是所有的善知識都必須這樣子啊?不是,除了上等十種法相之外,退而說其次,只要具足十種裡面的五種法相,也能夠讓親近他的人得到利益。哪五種法相呢?三學就是戒定慧,通達實性,他不一定要知道很多很多的經教,但是他卻通達如來的真實意,戒定慧三學具足,然後通達實性,對眾生充滿悲憫。具足這五種功德的,也算是一個非常好的師父,誰親近這樣的善知識,誰也能得到利益。他的阿闍黎響尊滾連客氣話都不喜歡講,身體或許也不是很健壯,不會做苦行或者勞作,就是嘴上的話他也不是很勤快,笨拙甚至連客氣的話都不會說,人際交往他都不會,就是別人請他吃飯供養完之後,他念了一通咒願回向,別人也不知道他咒願啥。但是他具足了前面的五種功德,你親近他肯定也能得利益。這很多的,我也看到過很多。其實這也有好處,出家人念的咒,念的本尊心咒這也是一種保密,不讓別人聽到,我安住在法里念咒,然後給你回向就可以了。你不一定要知道,師父在念什麼?念什麼?我要知道一下。你供養歸你供養,師父給你咒願是師父的事情,不一定要念得你什麼都聽得很清楚。講法之後回向結束了,你也不用管,你供養啊磕頭啊,師父給你祝願啊,不一定要問的那麼仔細。戊二、遠離不合格者

【解說】以下先說意義,次說比喻,再說教證。

【原論】如是若於諸所學處不樂修行,唯贊學處所有美譽或其功德以謀自活者,則不堪任為善知識。

【解說】如果對諸學處不喜愛修行,只是以讚嘆學處或學處的功德來謀生,則無資格擔任善知識。我先比個例子,有人說:喔,阿彌陀佛好啊,極樂世界好啊!但是阿彌陀佛是什麼他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也不知道。經上說:千經萬論處處指歸,他也不去研究千經萬論。天天就阿彌陀佛好,彼岸不生不滅,無量光無量壽,彼岸好,彼岸功德大。他光是嘴上這麼說,自己卻不去實踐,這樣子他等於造成社會的一種誤解。現在幾乎各宗各派都是以念阿彌陀佛往生的,開悟的大善知識他叫你念阿彌陀佛,你念,你就可以往生。這個方法看似簡單,於是就有人跟在後面瞎混,這跟東施效顰一樣,西施病痛時捧胸蹙眉樣子很美,東鄰一個醜女就來效仿她,結果美不美啊?完全不是一回事。

禪宗里也有一個公案:一個弟子跟著師父,師父開悟了,別人來問:什麼是祖師西來意?師父就舉起一個手指頭,喔,對方明白了趕快磕頭。每次有人來問,師父都是不說話舉個手指頭,別人明白了高興得不得了,趕快磕頭供養走了。有時候師父不在,別人來問:什麼是佛法真諦?他也學師父樣把手指頭一舉,別人也不知道明白不明白,磕頭供養後就走了,他就很得意。師父知道了這事情,背手握了一把刀就來問他:某人來求佛法,你怎麼跟他說的?他就說:我跟您學的,我伸一個手指頭他就明白了。他剛一伸手指頭,師父唰一刀把他的手指頭砍了。哎呀流血了,痛啊痛啊。師父這時候就問他:什麼是如來真實意?他又習慣地一伸手指頭,一看沒有手指頭了,一愣,當下也開悟了。善知識叫你念阿彌陀佛是可以解脫,但有的人叫你念,有可能業障還會上你身喔,佛法真的很奧妙,所以大家要認真慎重地觀察,依止善知識要看他具不具足法相,沒有功德法相的不能親近,親近了還會墮落;跟自己德差不多的,你依止了也沒什麼進步;德不如自己的你要退出;只有比你德高的你才可能增上。【原論】宛如有人讚美旃檀謀自活命,有諸欲求妙旃檀者,而問彼曰:汝有檀耶?答曰:實無。此全無義,惟虛言故。

【解說】譬如,有人靠讚美旃檀謀生,想獲得旃檀的人問他: 你有旃檀嗎?他答:其實沒有。就像這樣毫無意義,只是空話而已。所以,僅僅讚嘆學處功德而不修行的人,不能成為善知識。你說你從他那邊能獲得解脫嗎?不能的。有的人連沉香都沒見過,就說:沉香好啊,沉香好啊。他如果拿出一個沉香,像我這樣拿出一個沉香,再說:沉香好啊,沉香好啊。你至少見過了,是吧?現在你見也沒見過,聞也沒聞過,對不對?又如果你見過有點像爛木頭一樣的沉香,但是爛木頭就是沉香嗎?爛木頭一樣的沉香有多少種你知道嗎?聽說沉香有一千多種,我只是一個大概印象。以後你看到爛木頭可能要拿起來聞聞,不要去聞喔,萬一狗在上面撒過尿呢?你不懂不要緊,聽別人介紹也可以,所以要有人帶。這個比喻是說,他自己說:沉香好啊,旃檀好啊。問他:你有旃檀嗎?你有沉香嗎?沒有,沒有有什麼用啊?

【原論】《三摩地王經》云:末世諸比丘,多是無律儀,希欲求多聞,唯讚美尸羅,然不求尸羅。於定慧解脫三種亦如是說。

【解說】《三摩地王經》說:「末法時代的比丘,多數不具律儀而希求多聞,他們只是讚美尸羅,卻不尋求尸羅。其中對於禪定、智慧、解脫三種也如此宣說。

他們只不過看書,一邊看一邊做筆記,然後就出版一本書。書出版了一大堆,著作本身裡面沒有什麼實意,這種現在真的很多啊,這就是末法時代。印光大師那時就說了:要看古人的書,古人的書含金量高。我們現在清淨傳承的書還是可以看的,我們就是提醒大家,不是誹謗他,末法時代就是這個相。為什麼這本書有這麼多黑體字?黑體字是出於經典原文,出於過去高僧大德的教言,這裡的黑體字就是出自宗喀巴大師的原論《菩提道次第廣論》裡的。如果益西堪布直接這麼說,你可能會想:堪布這樣講可靠嗎?這個很嚴肅啊,善知識是一切利益的源泉,不管是聞法上還是證法上,善知識都是根本的依靠,所以了達善知識的德相很重要。【原論】 次雲:如一類士夫,稱揚旃檀德,謂旃檀如此,香相極可愛。次有諸餘人,問如所稱讚,旃檀少有耶?諸士夫此問,答彼士夫云:我是稱讚香,以求自活命,非我有其香。如是末世出,諸不勤瑜伽,以贊戒活命,彼等無尸羅。所餘三種亦如是說故。

【解說】 經中又說:譬如,有一類人稱讚旃檀的功德,說旃檀如此美妙、香氣非常怡人。別人問他們:你所稱讚的旃檀,你有一些嗎?他們回答:我是靠稱讚旃檀香謀生的,自己並沒有此香。就像這樣,末法時代會出現許多不精勤修持瑜伽的人,他們只是依靠贊戒謀生,自己並不具尸羅。經中對其餘禪定、智慧、解脫也如是宣說。佛教現在慢慢也成為了一種社會形式,很多人覺得:進來寺廟能夠養身活命。藏傳佛教現在還好沒工資的,出家人由自己家裡供養,到師父那裡你還得自己造房子,吃也是自己的,依止師父學法還得供養師父。我們漢傳佛教為什麼毛病多?那是以前的祖師慈悲啊,建好房子讓大家來住,一出家就住現成的吃現成的,還拿工資,慢慢慢慢形成了流弊。如果有慚愧心有道心還好,沒有的怎麼樣?就容易形成不真實的修行,依然過著他以前習氣的生活,所以佛法就開始衰退。

佛陀時代就已經出現過這種現象,佛陀也呵斥過。有一次,大迦葉到一個地方去教化眾生,那地方的人看到出家人就關門遠遠地避開。迦葉尊者就問怎麼回事?原來這裡的出家人給信徒派任務,這個捐木料造廟,那個幫幹活造住的地方,大家苦不堪言。尊者把這事反映給佛陀,佛陀就制戒:出家人不可以這樣子。怎麼說呢?這個社會就是這樣子,你看,祖師大德本來是慈悲,造好房子給大家住,但是佛就講過,這樣子會形成很多弊病。廟造多了之後各自為政,誰也管不了誰,穿著出家人的衣服各顯神通,這樣子反而把諸佛菩薩跟眾生結的善緣給摧毀了。佛生生世世貢獻頭目腦髓為眾生,佛以他的威德力讓大家知道佛教好,佛教徒好,眾生也感謝佛菩薩。但是有人就利用大家的感恩來做市場,我講「市場」大家比較好理解,有人就利用這種尊重來達成自己私人習氣的目的,從而破壞佛教的整體形象。我們要理解佛對眾生結善緣的慈悲,把眾生對佛的恭敬嚮往,提高到了解佛法的意義,通過修行再進一步了解佛的智慧,這樣才是好的佛教徒。但是現在大多數都是屬於那種啊,就好像佛鋪了一條金光大道,大家都喜歡走在上面,有的人就跑來站在路邊打劫。不是他鋪的道,而是佛鋪的道,他卻跑來收費,這樣子讓大家對佛退失信心,對三寶退失信心,這是我們末法時代非常主要的一個現象。所以,我們自己要發願,我們穿的這個衣服是佛對我們的加持,絕不能以這個衣服去騙人,知道嗎?你要頂戴「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常得披」,我們要很虔誠很虔誠地感恩這身衣服加持著我們。但是就有人以這身衣服去欺騙別人,佛陀出家的那一天就遇到這種現象:有個獵人竟然穿著出家衣服去騙那些獵物要它們的命。本來修行人穿的衣服動物都不怕,看到穿著這個衣服的就知道是修行人,他們很慈悲的不會傷害我們的。當動物有這樣認知的時候,有獵人就看到了這個機會:這倒不錯,我穿上這個衣服打獵不是很方便嗎?所以佛陀一出家就遇到這樣的人,佛陀的第一件出家衣服就是這樣得來的,佛陀把自己王子衣服脫下來跟他換,那人高興死了,從沒見過這麼豪華的衣服啊,佛陀就從他身上換來一件出家人的修行服。

不要說那些不信佛的,很多佛教徒看到這種現象也都無法忍耐,我們看到這些更是心痛流淚啊。以前我在師父那裡,有其他廟裡的師父來跟師父說一些不如法的現象,我聽了淚水嘩嘩地流。師父看著我說:不要哭,不要流淚。意思是說,現在已經末法時代了,這種現象都出來了。我們出家要對得起這身衣服,內心要跟這件衣服相應,這件衣服是聖賢之服,這衣服是有德的,我們內心要追求聖賢之道,而不是假冒聖賢。現在社會上對佛教有很多偏見不能怪他們,他們也是無知。所以,我們要發一個誓願重振佛教,知道嗎?我們要讓他們開智慧。【解說】以上所說不合格上師,就是僅以讚嘆學處謀生而不實修的人,《普賢上師言教》中具體說明了四種不合格上師之相:一. 猶如木磨之上師比如有些人自相續中沒有一點聞思修的功德,卻認為我是某某上師的兒子或貴族子弟等,在種姓方面超過其他人,而且我的傳承是這樣的。還有一種,雖有一點聞思修的功德,但並非以希求來世的清淨心修持佛法,只是擔心自己在某處會失去上師的地位等,所作所為只是為了今生的目的,這兩種人叫作猶如木磨的上師。 木磨就是外形似磨,本質為木頭,不但不能磨糧食反而會毀壞自身。

所以我跟你們說,你們以後不要喊我上師,你喊上師,別人以為我是藏傳佛教的一種稱呼。猶如木磨之上師有兩種:一種是自己地位比較高,出家了之後他覺得,我地位這麼高出家了,我大學生,我教授出家的,我怎麼能不做老師呢?還有一種我是高官弟子,我爸爸是省長,我出家了我怎麼能不做老師呢?他是為了做上師而說法的,他講法是怕他不在那個位置。這就是動機不純,他這樣子做上師光有其表,就像木磨,有其形而無其用,只會對自己損壞。

二、猶如井蛙之上師比如:有些上師不能調伏弟子,自己的相續和凡夫人差不多,沒有一點特殊的功德,但其他人對他起信心,不經觀察就把他放於高位。而他得到名利之後,心也變得充滿我慢,看不到聖者的功德,這種人是如井蛙般的上師。

他自己的心跟凡夫差不多,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功德,但是種種因緣,種種方法使其他人對他生起了信心。這些生起信心的人也沒有經過仔細觀察就把他當成自己的老師、上師。他有了徒弟之後就充滿了我慢,除了我慢之外也看不到什麼聖者的功德,這種叫猶如井蛙般的上師。在我們漢傳佛教,以前我看公案里就有這個,祖師的講法裡面也有,說現在都是山頭,或三百五百各據一個山頭,然後有沒有佛法也不管,各搞自己的東西,這個在古時候就開始有。

一、 猶如瘋狂嚮導之上師二、 有一類惡知識自己沒有依止過上師,也沒有精進學過經典和密續,非常孤陋寡聞,而且煩惱粗重,沒有正知正念,違犯戒律,破了誓言。雖然相續比凡夫低劣,但他的行為如大成就者一樣,作得象虛空一樣高,而且嗔心和嫉妒心粗重,沒有慈悲,這是如瘋狂嚮導般的上師,會把弟子引入邪道。

他這個更厲害了,自己比凡夫還不如,他把凡夫的特點都發揮出來了。凡夫求名求利,他也是,但是他比凡夫還不如。為什麼?因為凡夫求名求利不敢跑來打佛的主意,他倒以出家為幌子打佛的主意,外面的樣子像很高很偉大,走路的樣子都不一樣,學別人的。在求法的過程中,我看到很多老修行住的寺院比較偏僻,經濟收入也不多,坐的車也很普通,就沒有什麼人去親近他。要是來了一個年紀輕輕的,穿的衣服很漂亮,開的車很豪華,哇,那個等著摸頂的人排起長隊。你看,世間的人就是這樣,他只看外表。

四、猶如盲人嚮導之上師

這種上師沒有超過弟子的少許功德,而且遠離慈悲心和菩提心,因此他們不知道打開弟子取捨的雙眼,這叫猶如盲人嚮導的上師。末法時代,由於眾生的業力,邪師紛紛出世,但不能因此而毀謗真正的善知識和佛法。我們必須分辨真假,對假的要遠離,對真的不能毀謗。雖然的確存在一些假活佛,但不能因此否認真正殊勝的轉世活佛,對這些真正的成就者,應當恭敬頂戴。

對於人和法要學會分析,不能因為你遇到的傳法者是惡知識,就否定所有的說法者講的全是邪法,我們要有擇法眼,一個是用佛的教典來印證,另一個是經過可靠的善知識的介紹,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都是由師父跟他說:你去參訪哪一位,是大菩薩叫什麼,在什麼地方,你去向他學,這樣你肯定不會錯。也有時候惡知識講的也可能是正法,如果他所講的是正法,我們也不能毀謗,否則容易造下謗法重罪。

像我在師父身邊,師父就會寫紙條給我:你去親近天台國清寺靜慧老法師,那我去親近肯定沒有問題,那是已經公認的大德不會有問題。你沒有智慧,觀察不出什麼的,就是按照佛法的書來觀察你也不懂。有很多善知識很奇怪,反而顯得不像善知識,特意顯出沒有善知識的相,平時很調皮瘋瘋癲癲的,我們漢傳佛教里也有。有的師父一輩子教化眾生,到老了一大群跟在邊上,到底多少有信心的呢?那天師父說:明天是我爸爸祭日,我爸爸是在家人,請徒弟上街給我買點豬肉,買點魚,祭我爸爸。弟子們一聽嚇一跳,啊?師父怎麼讓我們去買肉啊?那師父講的嘛要祭爸爸,師父的爸爸是在家人,又不是我們出家人。大家就這樣疑惑的心買來了,做好了。師父說:給爸爸上供。供完之後師父又說:這個肉啊魚啊丟掉蠻可惜的,我吃了吧,結果他就把它吃了。徒弟們更想不通了,昨天叫我們買肉,祭爸爸的也算了,今天還把肉吃了?本來叫他買肉就有疑惑,結果師父還當著他們面把肉呱嗒呱嗒給吃了。結果大家議論紛紛,越議論越忿忿不平,這個業就是這樣的,越弄越熱鬧,很多人就開始放棄師父離開了,幾百個徒弟最後只剩下幾十個人。這時候師父才說:剩下來的才是有信心的啊。

有時候大德們會故意示現這些,所以你們不要一邊看著善知識的相,一邊又說三道四的,好像你變成檢驗員了,拿把尺子這邊一量:這不是善知識。那邊一量:這也不是善知識。善知識合格不合格是你來檢驗的?你能不能啊?有沒有這個資格啊?你只是個個人,你連在座的相互之間都不要去檢驗。我今天講的這個,你們聽了內心有數,給你一個參考,你不能拿這個在大眾廣庭去說,知道嗎?有不信佛的人正等著要毀謗佛教,你這麼一說,人家正好拿來破壞佛教。我們在座的都是佛教徒,我相信你們有這個智慧,我們學這些,是為了學到真正的佛教,不讓自己走錯路;是為了維護佛教的尊嚴,讓正法久住。就像我們受的戒律,不是讓你相互管的。我受了八關齋戒,然後看到別人殺生就說:你殺生了。可不可以這樣?不可以的。每個人受的戒律都是管自己的,知道嗎?但是,看到犯戒的要不要講呢?佛教里專門有一個時間讓你講,我們出家人半月說戒,大家先意念一下戒,戒是什麼樣的?然後互相自己發露:我這個戒有沒有不清淨,發露懺悔。如果有人不發露,別人看到他犯這個戒的應當指出來:你在哪裡犯過這個戒,這樣指出來有一個威攝力,對他受持好戒律有幫助。不是平時看到隨便就說,有特定的時間、地點、人物,大家在一起才說的。我們出家人誦戒的時候,在家人不能參加,連出家的沙彌也不能參加,有這個道理的。我們現在講的也僅適合你個人觀察,你不能因為這個跑到外面去,看到善知識就去測量他,然後貼合格不合格的標籤,這不是你的工作。但是通過學習我們要知道,哪個應當親近,哪個應當遠離,嘴上不說心裡要知道。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我們只做一個開始,這本書就交給你們了,你們要好好地去看,能不能好好去看啊?(學員:能)依止善知識非常重要,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你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師父很重要,以後你們出去拜師父,參訪善知識我就放心了。否則啊瞎撞,你瞎撞還不如不撞,蓮池大師講:外面亂跑不如坐在家裡老老實實看經念佛;識幾個字亂看書,不如不識字老實念念佛。你上了網就毫無目的,隨那個網被它感染,還不如把那個電腦給砸了。

整理:妙生 校對:慧照 編輯:德藏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