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6/10

《阿彌陀經》講記七:如何獲得信心

主講:純祥法師

一、回顧經文,了解次第

《阿彌陀經》的經文先說淨土的依報、正報莊嚴,接下來是勸導發願(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然後一日七日的念佛(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接下來是臨終接引,獲得往生(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然後釋迦牟尼佛再次勸導我們發願往生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再接下來就是六方諸佛的證誠護念(舍利弗。如我今者,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南方世界,……舍利弗。西方世界,……舍利弗。北方世界,……舍利弗。下方世界,……舍利弗。上方世界,……),這是經文佛說法的次第。

我們念佛堂每天念佛之前都會念《佛說阿彌陀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在說了「臨終接引」之後,出現了「六方諸佛的證誠護念」呢?為什麼佛說法是這樣的次第?前面先重點勸導發願,以願為主,到這裡則以信(信心)為主,願在前面,信(勸信)在後面。這個次第與其它法門的次第有所不同,在其它的法門中「信」是在前面的。

二、認識信心的性質

我們在學「六方諸佛勸信」之前,先說說信心的性質。

1、認識真實信心與方便信心

「信心」是淨土法門的成就,是階段性(今生)成果。你念佛修學淨土法門獲得了信心,就已經成就了。這個成就的「信心」跟你平常所認識的未成就「信心」不一樣,兩者之間的界限是「信心」成就與否,是否得到往生。淨土教所說的「信心」通常是指成就的「信心」,說明你已經獲得了往生,如果你沒有接受他力獲得往生,那麼你就沒有「信心」(成就)。這裡需要認識真假信心的界線,如果你對「信心」的界線模糊不清,你讀經、聽課與蓮友交流,聽到「信心」這個詞就容易產生混淆。

常見問題一:將信心(成就)與平常所說的信心混淆

淨土法門說「信心」,與常言所說「信心」有本質差別。獲得信心是一個成就,它類似「戒定慧」三學中的「定」學。如果你持戒修定,得「定」是一種成就,念佛獲得「信心」也是一個成就。你念佛想獲得往生,你獲得了,這就是成就了,類似於你持戒修成了「定」。如果你沒有獲得往生決定,那你就沒有成就,沒有成就你就沒有「信心」。

沒有信心成就,不表示你不相信有淨土,不相信有佛,不表示你一點信心都沒有。如同你修習「禪定」,雖然你還沒有修成「定」,但是你還是會有一點安定的感受。有些蓮友在這裡產生混淆,所以大家要對信心(成就與否)這一界線有清晰認識。你獲得了信心成就就是獲得了往生,沒有獲得「信心成就」就沒有獲得往生。

常見問題二:打妄語、增上慢

在聖道「戒定慧」的修學中,成就禪定是指你修學達到了天人的境界,天人與人相比即是上人,雖然你還在人身中,你已獲得了天人的成就,得定叫做上人法。如果你沒有獲得「禪定」卻說獲得了,這就是打妄語,而且是大妄語,這種錯誤很嚴重。

在淨土法門中,你獲得了信心,就往生決定了,雖然你現在還是人身,但是已經確定了極樂居民的身份,這一成就遠比「禪定」更為殊勝。你是否獲得信心要審慎,獲得了就是獲得了,沒有獲得就是沒有獲得,因為你一旦錯認之後,對後來的修學就會構成很大的障礙。你沒獲得信心,卻說獲得了,這種情況是打妄語。如果你自己不知道獲得沒獲得,你卻說獲得了,這種叫增上慢。信心是一個成就,你什麼時候獲得了往生,你什麼時候就有了信心,只有通過信心才能獲得往生。

2、信、願的次第

往生以信、願為正因,通常法門都是「信」前「願」後。而在淨土教,你獲得信心分兩步,第一步是發願,第二步是成就信心,有願望是獲得信心的基礎。

常見問題一:沒有強烈的願望,很快就獲得了信心。

在成就的次第上面,也就是從我們這邊的感受上來說,你首先要發願,你這個願也不是真實的願望,但是你自已感覺到「我要往生淨土」,如果你根本沒有感覺到「我很願意往生淨土」,沒有這個願望生起,沒聽聞多久就相信自己能往生了。這可能是你發願和信心並在一起了,成就速度很快,但這種情況較少。通常的心路歷程是:你先發願往生,接下來覺得靠自力不能獲得往生,然後繼續念佛、聞法,最後接受本願他力,你獲得了信心。先有願,再有信,是這樣的次第。

3、方便「信願」與真實「信願」

(1)、在方便「信願」階段,「願」更重要

實際上,當你獲得信心以後,願望才真實。開始我們在願(方便)的階段,有願就有信,但「信願」都屬方便,不夠真實,在此階段你是以願為主。方便信、願在我們這邊互攝,就是說你願意往生,就包含著信心,如果你不相信極樂世界很安樂,有殊勝功德,你怎麼會願意去呢?願意去,就包含相信。在方便階段,「信」裡面不一定有「願」,有人雖然「信」有極樂淨土,但未必想去,但是如果你願意去,「願」就攝「信」。依聖道佛法,真實願要有菩提心,所以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修諸功德」。我們都是凡夫,沒有菩提心基礎,在世間或出世間中,沒有堅固的願望。你往生的願望實際上也是通過念佛,通過聽聞釋迦牟尼佛稱揚讚嘆阿彌陀佛的功德之後生起,這個願望在你的感受和認識上面,會覺得是你很願意往生(這是你在這邊的修學體會),生起願心和厭離心(厭離娑婆),這時是以願為主。

(2)、在真實「信願」階段,「信願」則是屬阿彌陀佛

到了真實階段,你獲得了「信心」,「願」就是橫菩提心,那是真正的「願」,這時「信願」是一體的,「信願」都是真的,這個「信願」全部都是阿彌陀佛所成就圓滿的。

(3)、方便「信願」是通往真實「信願」的必經之路

你在沒有成就信心之前,「信願」都屬於方便,方便也是假的意思,但是假的也很重要,假是真的基礎。假的也是阿彌陀佛本願所攝,所以佛是先勸導我們發願,而且說「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常見問題一:往生願望不強,目標就會落在方便的利益上

經文次第是先發起願望,後獲得信心。你念佛主要是為了發起願望,然後獲得信心成就,只有在你發起了願望之後,你才會去追求信心成就。如果你的願望不強,沒有現在就想獲得往生,雖然天天念佛,只希望佛臨終來接你。你的目標就確定在方便(假)利益上,信願行落在方便(假)願上。需要提醒的是,你不應該去期待臨終,因為臨終接引只是方便、假的利益,信心成就才是真實大利,所以你要追求真實利益。

常見問題二:沒有獲得真實「信心」存在的兩個問題

對於信心成就來說,你要發願現在就獲得信心成就,得到往生,這是佛本願給你的真實利益,比臨終接引的方便利益更為圓滿殊勝。如果你現在沒有信心,一是你追求的往生目標不太清楚,二是你追求的即得往生願望雖然清楚,但是你的願望不夠強,沒有真正進入到佛的本願力中。

三、信心的內容

1、信釋迦牟尼佛所見所說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段經文是接著『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的後面,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也就是對我們說:「我見到乘阿彌陀佛本願的力量,以一日七日念佛名號,這樣多善根福德你就能夠一心不亂,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會來接你,保證你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利益很大,所以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說:「我見到有這樣的利益,而你們聽到這個利益,就應當發願,願生彼國」,這是釋迦牟尼佛作為本師對著我們來說的。

2、信六方(十方)諸佛誠實言

接著下來,經文是「舍利弗。如我今者,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說:「象我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的時候,東方有阿閦鞞佛等恆河沙子那麼多的諸佛,也在出廣長舌相(真實言的意思,詳見後附)遍覆他的整個國土,說誠實言,也就是對著我們來讚嘆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功德。「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裡落處就是在說你們應當「信」,落處就是在信心,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下面的五方佛也都是一樣,讓我們要信這個勸說。

3、信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的超越性

《佛說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稱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的經。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功德,在往生論中把它攝為二十九種功德,包括天空、地面、正報、依報等,藕益大師在要解中說是五種不可思議功德。

「不可思議功德」是指什麼呢?就是指前面的經文所說的阿彌陀佛名號(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不可思就是不能用你的心去思考,不可議就是不能用我們的言語去議論,說不出來也表達不了,這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去思考阿彌陀佛的功德,思考南無阿彌陀佛這件事情,極樂世界有那麼好,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對於這個過程,對於阿彌陀佛以及我們往生,這此事情超越了你的思量、思議,就像我在這裡跟大家來說,用語言來表達,而佛的真實功德是超過我所說的範圍,是無法真實表達的。

4、信心的力量最大

我們如何超越呢?「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在這裡面就是落到「信」的上面。而「信」具有什麼性質?「信」就具有超越性,「信」就能超越思和議。我們從這個經文可以看到這個對比,所以說信心有力量,或者說有境界。如果說信心有力量或者有境界那麼又是和什麼進行比較呢?是和你的思議比較,你思議是靠知識,而信心比知識要堅固的多,有力量的多。如果你覺得哪個大法師,他多麼有知識,對經典多麼會講,再多知識力量也沒有信心力量大。信心力量是最大的,信心有超越性,超越了你的知識,超越了你能思能議的範圍。所以這裡「勸信」,「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你們這些眾生,應當相信,就是超越,不要用你的心或者是語言,去議論這個不可思議的功德。

你們要相信兩個內容,一個是佛的不可思議功德,二是這部經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的經。經具有功德,也就是指不可思議的名號功德,而同時因為這部經就是釋迦牟尼佛講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也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裡主要說「信心」的力量。

5、信心的力量來自於哪裡呢?

釋迦牟尼佛在前面兩次勸導我們發願,第一次『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第二次『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世尊是三界大雄,無上導師,以他的人格來勸我們發願,這是很大的信任基礎。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以人身給我們講法,是佛弟子皈依的對象,是我們最信任的人,佛勸導我們發願,我們就應當發願。但是仍然有人不能發願,所以接下來佛又說到「六方諸佛同勸」,這個境界就超越了我們的思議。東方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還有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佛和佛土,對於我們凡夫的境界來講,這些佛的境界包括他的舌相和他勸導他那個國家的眾生來信阿彌陀佛的功德,這個事情我們是看不到的。對於我們來講都是超越的,你也不能去思量,因為你量不到那裡,在我們邊就都落在「信」上面。

6、不動搖的「信心」來源於釋迦牟尼佛的話和阿彌陀佛的願力

對我們而言,真實境地就只能相信釋迦牟尼佛說的。往生極樂世界首先就超越了我們的思議,過十萬億佛土這個也是超越的,你也思量不了。信佛的話,佛要你發願去哪裡,你就去哪裡,你的願心在佛的勸導下發起,也就是通過你的思量發起這個願望,然後你實現了這個願望,就獲得信心成就。

「信心」好象需要一個東西來支撐,而支撐的東西是什麼呢?只有釋迦牟尼佛的話和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它們是信心主要的外緣,其它的力量不能成為你信心的支撐。所以善導大師說信心的力量只能來源於釋迦牟尼佛的話和阿彌陀佛的願力。釋迦牟尼佛是我們這個世界上唯一的本師,世間的知識學問、科學、哲學,這些都屬於思議,你依靠這些不能建立起不動搖的信心。

7、六方諸佛同贊同勸,再次證明信心具有超越性

六方諸佛,只有他們有資格給釋迦牟尼佛作證明,這段六方佛同勸同證,共同地護念我們,全部都以「信心」為落處。你往生極樂世界的因果超越了你的思議,這個利益又有誰能知道呢?只有十方諸佛才能知道這個利益。前面釋迦牟尼佛說:「我見是利,故說此言」,釋迦牟尼佛能夠見到,凡夫甚至惡人,通過一日、七日的念佛,就借著這個因緣橫截了五惡趣,徹底地脫離了六道輪迴,進入到「阿鞞跋致,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的大利益中。能夠看見這件事情,這個過程,知曉這個利益,只有十方的諸佛才有這個能力,其它的人都不行。這裡再次證明,「信心」帶有超越性。

常見問題一:學問和知識反而會成為獲得「信心」的障礙

到這裡信心就變得特別簡單,反而不需要什麼知識文化,因為知識文化可能會成為障礙,跟年紀大小也沒什麼關係。有文化的人,就容易去思議,可能思量考慮了很多,反而跑遠了,可思議的不是「信心」,信心是不可思議的。你「信」什麼呢?就是「信」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信」乘佛的願力就一定可以得到往生,這件事情你去讀再多書,再高境界的人,他也不知道。

常見問題二:在法師或某個人身上找「信心」(離了名號找信心)

如果有人知道信心,如我在這裡跟大家一起學習,這也是從佛那裡聽來的,不是自己親證境界,是信佛說的話,傳達佛說的話,所以你不要跑到其他地方去找「信心」的證明。哪個法師怎麼說,哪個人怎麼說,被別人言語動搖,你應該知道信心跟你的知識、文化、道德、福報都沒有多大關係,就跟佛有關係,跟十方佛、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有關係。你要想往生極樂世界,就是信佛說的話,信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這是主要的緣分,你不要到其它地方去尋找安慰。

其實整部經就是稱揚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就是佛在念佛,南無就是皈命,皈命也就是「信」,「信」中就有佛的本願,依佛真實「行」的「願」。雖然這個功德不可思議,不能用語言來表達,但是要表達也還是要通過語言。

7、「信心」是佛力在保證,不可思議

念佛就在釋迦牟尼佛和十方諸佛的護念之中,護的意思就是保護,好象母親保護孩子,念就是憶念。一切諸佛所護念,護念的是什麼人呢?就是念佛的人,信心成就的人,因為阿彌陀佛在因地發願立誓十方諸佛來護念這個名號。你念名號,就進入到佛的護念之中,這就是佛力,這種力量是自然產生,因為佛願已經成就了這種力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你不需要祈禱,就是你不需要求,佛願已經是一個成果了,好象電源很充足,不斷在發光,用不著你再去發電。念佛人進入到佛願中,十方佛都在阿彌陀佛的願力中,用這個願力攝取你,發起你往生的願望,所以我們念佛是佛力發起你的願望,佛力保證你願望的實現,獲得信心成就,一切都是佛力自然發生作用。

淨土法門在佛那邊是願的力量,以「願」來立「行」,用名號來攝取我們,把我們放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中。然後成就無量光、無量壽的力量,十方佛全部都是在阿彌陀佛的光明中來護念你,讓你平平安安得直接去淨土,不再去其他的地方。「信心」是佛力的保證,不是你自己任何力量保證,往生淨土這件事情就是佛本願的力量。名號通往十方佛,你祈禱還不如念佛,念佛就有二十五位菩薩和恆河沙一樣的諸佛在護念著你,你念佛,佛菩薩和善神都在護念你,這個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不可思議。

常見問題一:不發願的原因

如果我們接觸到佛法,也信佛,但是卻不願意往生淨土,而修學其它法門,覺得跟阿彌陀佛的緣分差了一點,跟其他菩薩或佛更有緣。如果是這樣,你在看了這段經文之後,你就應該知道,你對阿彌陀佛的「信任」就攝盡了十方佛(這裡只有六方,但在玄奘大師另一譯本中是十方佛),佛與佛之間是相通的。《觀經》中說,你往生極樂世界後見到阿彌陀佛,也就見到了十方佛。你「信」了阿彌陀佛,就得到十方佛的證誠護念,十方佛用他們的佛格發起我們的信心,這些佛都在說「你們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十方佛都這樣說,你還不信,那就是你對哪個佛的說法都不信。

8、凡夫的局限就在於思議

「信心」不容易成就,就在它的不可思議性,它的超越性,所以信心是由佛的願力來完成的。凡夫的局限就在於思議,你有思,就是你不能夠突破思議。你怎麼樣才能進入不可思議的境界中呢?就是要相信不可思議能得解脫。本來我們也有不可思議的一面,就是我們的罪業不可思議,我們無始以來生來死去的罪業不可思議,我們對這一點也不能夠進入。

9、通過念佛得到兩種深信,獲得信心

佛的本願功德是不可思議的,我們通過念佛獲得二種深信(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客群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你就進入到佛的本願海中,你就不是娑婆世界輪迴的眾生,你就已經跟十方諸佛都搭上了關係,十方諸佛都給你證明。

我們讀誦經文,不能一點觸動沒有,這些佛的名字都是非常尊貴的,這些佛出廣長舌相,放光來照射我們這些眾生,用它成佛的資格給我們作證,用它的威神力來保護我們。你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號中有非常強大的力量,所以不可思議。名號就是本尊,名號就是佛族(佛是一個家族),你念佛就進入到佛的家族裡面。如果你念來念去一點願望都沒有,說明佛辛苦勸信卻沒有效果。你要跟佛情感交流,這些佛一直在本願中招喚我們,你聽到了千萬不要辜負佛的招喚,不要錯過了這麼好的緣分。

附:

1、解釋「廣長舌相」

廣長舌相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又叫做廣長人相,也稱長舌相。佛的舌是「廣長柔軟」,舌頭是赤銅色,伸出來能夠蓋住整個臉,一直到頭髮。廣長舌相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佛語是真實語,二是辯才無礙,是其它的人不能超越的。所以同樣的話怎麼說很重要,要善於表達,我們都知道,忠言逆耳,所以說佛既要說真話,還要說的好聽,兩者都具備。佛是究竟的真話,並且有無礙的辨才,所以佛經的流布大家看了都很歡喜的,世間「好語佛說盡」。《大智度論》中說,如果人的舌頭能蓋到鼻子,就是說他言無虛妄,如果到頭髮,就不打妄語。

2、為什麼舌相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經裡面講「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為什麼舌相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又觀佛三昧海經卷三記載佛之廣長舌相詳解,謂此相系由十波羅蜜、十善報所感得,其舌根下及舌之兩邊有二寶珠,流注甘露,滴潤舌根。諸天、世人、十地菩薩皆無此舌相,亦無此味。又諸佛舌上有五畫,猶如寶印之紋,此味入於印紋中則流註上下,入琉璃筒。諸佛笑時,動其舌根,以此味力之故,舌出五光,五色分明,繞佛七匝,還從頂入。佛出舌時,如蓮花葉,上至髮際,遍覆佛面。舌下亦有眾雜色脈,此味流入脈中,以其味力之故,變成眾光,有十四色,一一光上照無量世界。

依據2011年5月28日在佑民寺《佛說阿彌陀經》開示整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