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明一法師:《華嚴經》講做功夫


時間:2011/6/21 作者:明一法師

《華嚴經》講做功夫

回到四祖寺後,正好趕上誦《華嚴經》中的十地品,自己每次誦《華嚴經》總是有收穫,這幾天在誦十地品的時候,發現了菩薩修行的過程在《華嚴經》的十地品裡面有簡單的描述,這讓自己歡喜不盡。因為,修行做功夫對於沒有次第的禪宗來講,實在需要一些標誌。

記得四祖道信大師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裡面在教導我們如何做功夫的時候也講:「……前所說五事,並是大乘正理,皆依經文所陳,非是理外妄說。此是無漏業,亦是究竟義。超過聲聞地,直趣菩薩道。聞者宜修行,不須致疑惑……」可見禪宗的做功夫和菩薩道的做功夫是有相同之處。

這裡的「前說所五事」就是自己常常用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記載的做功夫的方式:「一者知心體,體性清淨,體與佛同;二者知心用,用生法寶,起作恆寂,萬惑皆如;三者常覺不停,覺心在前,覺法無相;四者常觀身空寂,內外通同,入身於法界之中,未曾有礙;五者守一不移,動靜常住,能令學者明見佛性,早入定門。」

可見祖道與菩薩道不但是共通,而且可以藉助菩薩道的修行方式來了解祖道。給我們因為沒有次第而不得入祖道門的人一個標誌,這樣修行就有了一個參照。這是自己這幾天誦《華嚴經》的新收穫,也是對自己做功夫的一個參照,同時給自己目前的修行找到了一條修正之路。

因為我們一說到祖道,好像就只剩參禪打坐或者是止觀法門。在我們現實的修行生活中,參禪打坐又好像只剩下修定的任務。當然,對於剛剛入門的我們來說,修定是十分重要的,沒有定力基礎,要想修行佛法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有了有了一定的定力之後,要如何修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所以,這實際上就是我們修行的偏差,我們習慣性的只修定,不知道還要修觀。從這幾天誦《華嚴經》的十地品後,自己發現菩薩的十地修行過程就是非常嚴謹的修行過程。這個過程在《華嚴經》十地品贊偈中說得非常清楚。

「……初地藝業不可盡,譬如雪山集眾藥;二地戒聞如香山;三如鞞陀發妙華;焰慧道寶無有盡,譬如仙山仁善住;五地神通如由乾;六如馬耳具眾果;七地大慧如尼民;八地自在如輪圍;九如計都集無礙;十如須彌具眾德。初地願首二持戒;三地功德四專一;五地微妙六甚深;七廣大慧八莊嚴;九地思量微妙義,出過一切世間道;十地受持諸佛法,如是行海無盡竭。十行超世發心初,持戒第二禪第三,行淨第四成就五,緣生第六貫穿七,第八置在金剛幢,第九觀察眾稠林,第十灌頂隨王意,如是德寶漸清淨……」

前面這段從《華嚴經》十地品裡面摘錄來的文字,把菩薩十地的情況基本描述了一下,從這裡面就能簡單看出初地菩薩修人間善法,達到了人間技藝的高峰,然後發心行菩薩道,要用自己的技能幫助廣大人民。所以,在附錄的全文裡面就能看到初地菩薩多為人王。

然後是持戒聞法到二明敬淨地,然後具足功德修止、修觀到第三地、第四焰慧地。通過修法明門觀察所處世界成就智慧到第五地;然後明了平等緣生到第六地;然後保任功夫修方便智慧貫穿到第七地,達到並超過了聲聞緣覺的一切有為法的功德。

到了第八不動地的時候,就完全脫離了有為法,步入無為法的修行行列。所謂達到了無功用的功夫狀態,或者說是無心用功的自然做功夫的狀態。所以,這個時候是一個功夫的飛躍,這在以前的日記《七地八地大飛躍》中有所介紹。這個時候才真正實現了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情景。第九善慧地與第十法雲地就開始大顯神通,廣度有情到受佛職位的菩薩。

這些內容太多,有興趣的人可以看附錄中的《華嚴經》十地品全文。這個修行過程在四祖道信大師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中被描繪得十分簡單,只要通過五事就能成辦。從《華嚴經》十地品全文來看,菩薩道的修行與祖道的修行,基本上也是吻合的。

附錄:《華嚴經》十地品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