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下篇四)


時間:2011/8/4 作者:善因

阿逸多菩薩。

阿逸多,就是彌勒菩薩。梵語「阿逸多」,此雲「無能勝」,又叫「慈氏」。這一位菩薩,他專修慈心三昧,對任何人都存一種慈悲心。你罵他,他也對你慈悲;你打他,他也對你慈悲。一般人對他無論怎麼樣子不好,他都是慈悲──你欺騙他,他也是慈悲對你;你侮辱他,他對你也是慈悲;你對他發脾氣,他對你也是慈悲;你對他生無明,他對你也是慈悲:一切一切都是對人慈悲。

不但對人慈悲,而且還愛護一切眾生。他看一切眾生,都好像他自己的子女一樣,甚至比自己的子女更親。他愛護一切眾生,所謂「無微不至」。對於眾生那種的慈悲、那種的愛護,無量無邊。他就修這個慈心三昧;修慈心三昧,就是先要修忍辱,所以他才有幾句偈頌。這個偈頌,你們都聽過好幾次了,不過有的人還沒聽過,我今天再給你們講一講。他說: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唾在我面上,憑它自乾了; 我也省力氣,你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 若知這訊息,何愁道不了?

你看,這一位菩薩,他說「老拙」,就是一個很愚痴的老年人。他沒有說小拙,他說老拙,這個老拙就拙得很厲害。衲襖,就是一個破衣服,用針線把它衲住。「淡飯腹中飽」,什麼叫淡飯?就是沒有油、也沒有鹽,不是說,喔!又要放點香油,又要放點芝痲醬,又要放點痲油,又要放一點醬油,這個味道調得它好好的,那就不是淡飯了。這個淡飯,淡而無味,一點味道都沒有。腹中飽,可是把這個肚子裝滿了,已經飽了。

「補破好遮寒」,補我這個破衣服可以遮寒。「萬事隨緣了」,什麼事情隨隨便便,事來則應,事去則靜,安份隨緣度歲月──到處隨緣度歲月,安份守己過時光。這樣子,萬事隨緣了,來了就來,去了就沒有了,這就隨緣了。這就是隨緣不變,也就是不變隨緣;也就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亦動亦靜,亦靜亦動。這個不要講太深,講太深了,沒有人知道。

那麼「有人罵老拙」,有人罵我,罵這個老愚痴的人,「老拙只說好」,你越罵,我就:「喔,好!verygood,verygood!」就說好。「有人打老拙」,有人打這個老愚痴,沒有智慧這個老人,怎樣呢?「老拙自睡倒」,你打我一下,我躺那地方就睡著了。你看,這真是愚痴!人家打他,你要是一般人哪,你這麼打他一下,他就和你瞪眼睛了:「你為什麼打我啊?」但是他不單不瞪眼睛,還把眼睛閉上,躺那兒睡著了。你說,這妙不妙?你們誰要能會這個方法,那就是不錯了,那就是真有修行了。果前,你要有這個能力,那就真是向前了。

「唾在我面上」,你一口唾沫吐到我的臉上,有人吐到你臉上一口唾沫,啊!那無明火發起來三千丈了:「你為什麼這樣子侮辱我?」那不得了!「憑它自乾了」,叫它自己乾了。我不用手來擦它,「我也省力氣」,我省舉手來擦面上的這個力量。你雖然力氣不大,但是你這麼一擦,這也要用一股力量。但是我不擦它,把這個力氣省了。「你也無煩惱」,你一看見,喔,這個人,我吐到他臉上,他都像沒有這麼回事似的!這個人,我不要和他一般見識的了。「你也無煩惱」,你煩惱就沒有了。

「這樣波羅蜜」,這個就是波羅蜜。什麼是波羅蜜呢?就是人家打你,你能睡著;人家唾在你面上,你能讓它自乾了,這就是波羅蜜。什麼波羅蜜?這就是忍辱波羅蜜。這個波羅蜜,你若再不認識,那你學什麼佛法呢?你學佛法,一天到晚學佛法,學來學去的,來了,你不認識這是什麼法。譬如你們和人打完架,想起我對你們講的話,想起我的功夫來了,「啊!我學了很多佛法,怎麼我那個時候不會用呢?」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這是妙中之妙,寶中之寶啊!

「若知這訊息」,你若知道這個訊息,「何愁道不了?」你還有憂愁什麼道不了呢?你若有這種的忍辱力,你的道業一定會了的。諸佛菩薩不會欺騙人的。這是阿逸多菩薩,他說的忍辱的功夫。你們各位,應該照阿逸多菩薩──向彌勒菩薩這樣學習。你要跟著彌勒菩薩這樣學習呀,那你決定成道業。

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

「乾陀訶提」是梵語,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不休息」。不休息,就是常精進;常精進,也就是不休息。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這兩位菩薩互相賽跑,這位也是往前精進,那位就不休息。一個是不休息,一個是常精進;一個常精進,一個就不休息。兩個互相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你不休息,我就常精進;你常精進,我就不休息──兩個人晝夜六時行道。這位給那位做護法,那位也給這位做護法,也就是這一位來看著那一位,那一位也看著這一位,兩個人就好像賽跑似的:你往前跑多一步,我也跑多一步;你跑多兩步,我也跑多兩步,總是不能叫你落下。所以,常精進也就是不休息,不休息也就是常精進。

這兩位菩薩,在無量劫以來就是打同參的,怎麼叫打同參?就是兩個人在一起修行。你用功嘛!我比你更用功;你比我用功,我再加多一點用功,就兩個人互相這麼競賽。所以一個叫常精進,一個就叫不休息。這兩位菩薩是真正的修道者,一切都是常精進,一切都是不休息。

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不僅僅這幾位菩薩,那麼還有其他很多的大菩薩。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及釋提桓因等」:和這個釋提桓因等。釋提桓因就是帝釋,帝釋就是三十三天的能天主,也就是〈楞嚴咒〉上的「因陀囉耶」。「南無因陀囉耶」,就是指的這個帝釋。所以懂佛法的人,他知道〈楞嚴咒〉裡邊有諸天,有一切的鬼神王,有一切的大菩薩;那麼若不懂佛法的呢,他就說「佛教裡頭沒有這個諸天,沒有二十八宿,沒有什麼……。」因為他不懂。那麼〈楞嚴咒〉里,二十八宿也有,一切諸天鬼神什麼都有,都是在〈楞嚴咒〉裡邊包括著。那麼釋提桓因,也就是那個能天主。

「無量諸天大眾俱」:「無量」就是沒有數量。這層天,總起來說有三十三天,要是分析來講,每一天裡邊又有無量的諸天。也就好像這世界有──此世界、它世界、無量諸世界,此國土、它國土、無量諸國土。這個天也是這樣子,也有無量諸天。「大眾俱」,這很多很多的都聚會到一起。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爾時」:就是當爾之時;就當這些無量諸天和這些無量菩薩、無量聲聞、羅漢、比丘、比丘尼僧、優婆塞、優婆夷,在大家聚會到一起這個時候。「佛告長老舍利弗」:釋迦牟尼佛就告訴最有智慧的這位長老,他的名字叫舍利弗。

「從是西方」:從,就是從這個地方;是,也就是這個地方。什麼地方呢?就是當時的印度,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說法那個地方。從這個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祇桓精舍這兒,開始來算,向西方,「過十萬億佛土」:經過十萬億這麼多的佛的國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那個地方有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它的名字叫什麼呢?叫「極樂世界」;這個世界是最快樂的世界,再沒有這麼快樂了,至極無以復加,快樂到極點。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這個國土有一位佛,這位佛叫什麼名字呢?叫「阿彌陀」。「阿彌陀」是梵語,翻譯過來一個意思是「無量光」,也可以說是「無量壽」。無量光,是他的光明無量,照十方國土無所障礙;無量壽,是他的壽命經過百千萬億大劫也不窮盡。這一位佛,成佛了之後,也是不休息的。幹什麼呢?

「今現在說法」:現在給大家說法呢!他不是一個沒有事情做的佛,是有事情做的。幹什麼呢?就是說法。佛的工作就是說法。你誰能說法,就是佛的工作;你不說法,就是魔的工作。所以你要說法,「若不說法度眾生,此生等於白往還。」你若不說法教化眾生,這一生就等於白走一趟一樣;白走一趟,就是一點什麼益處也沒有。白,中文那個白,就是什麼也沒有得到,白費功了,就是wastetime了。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這個是佛自己設出問答。因為舍利弗雖然是大智,但是他也不曉得怎麼樣問。好像昨天我問你們,有什麼問題沒有?Haveanyquestion?Nobodytalking(沒有人講話)。因為你們不知道問什麼好,所以我就問你們了。記得嗎?我問你們:「下雨好不好?」你們也沒有說好,也沒有說不好。但是,我再給你們舉出一個比喻來──這個下雨,做土匪的,很討厭下雨。為什麼呢?因為走路一點也不好走,那土匪也就很討厭的了:「我想去偷東西,下這麼大雨,把我身上都澆濕了。我拿一個手電筒,濕了,它也不著了。」偷東西不方便了。這個走路的人呢,Holiday(度假)的這個人也覺得,「唉!我來到這兒旅行的,下雨了,我什麼也沒有看見。」也很討厭的。

你說,下雨好?下雨不好?這兩個人就說它不好。但是那個種田的,或者種花的就說:「喔,這次下雨,我種這個田呀,我種這個花呀,這回下這個雨最好了,我這花能多賣幾千塊錢!」你說好不好?那個種果園子的說:「這回下雨呀,我這個果樹得到這個雨的滋潤,今年蘋果長得又肥又大,又甜的。這個金山橙Orange也是一樣。」你說好不好?所以這就沒有法子講。你說講經說法好不好?有的人相信佛法的,就說好,有的人妒嫉佛法的,他就說不好。這個你又有什麼辦法?這是昨天我問你們的問題。

現在這部《佛說阿彌陀經》,本來是應該由舍利弗來問,但是舍利弗不知道怎麼樣問,所以釋迦牟尼佛自己設出問答來,我來問你這個問題。什麼呢?「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你說一說這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國土,它怎麼叫極樂呢?為什麼緣故名為極樂啊?告訴我,講啊。這麼問舍利弗。

這個時候,大約停有五分鐘的時間,舍利弗也沒有話講,雖然他有那麼大的智慧,可是怎麼樣啊?眼睛呀,不知道說什麼好。

我這個講經,就是表情,我給你們作戲呢!這舍利弗睜著眼睛,不曉得講話了。好像你們一樣,問你們有什麼問題沒有?睜著眼睛,不曉得說。那麼不曉得說,等著等著,這時間是寶貴的,釋迦牟尼佛也等不了了,「好了,我answer(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告訴你。」

佛說,為什麼叫極樂呀?「其國眾生」:就是阿彌陀佛那國土,他那國裡頭的眾生,都是從蓮華化生的。「無有眾苦」:因為從蓮華化生,是清淨所生,不是欲愛所生;清淨所生,就是沒有男女這種欲愛,不是由這種淫慾心所生出的這個身體,所以他就無有眾苦。

我們為什麼會有眾苦呢?就因為我們這個身體,是由父精母血,這一種污濁東西所成就的。就因為這種污濁東西,所以一天到晚就想這個污濁的事情──男人多數就想女人,女人多數就想男人。一天到晚,吃飽了沒有事情做,把這個當第一件事情。所以,男的到時候了也想結婚,女的到時候也想結婚;若不結婚,就覺得好像有一種大病沒有好一樣。這就是因為這個根本種子不淨,所以就有這種心念也不淨。因為你種子不淨,所以心念也就不淨;心念不淨,就發生種種的苦囉!為什麼有眾苦?就因為有這個!

現在為你們講經說法,無論講多少,無非是講這個。佛所說的經典,也是叫你們沒有染污心,沒有淫慾心。你若沒有淫慾心,就是清淨大海眾菩薩;你若有淫慾心,就是五濁惡世鬼眾生。所以,修道不修道就在這一點!你能清淨其心,你就是功德無量;你不能清淨其心,那就是罪過無量。罪過,就是因為你心裡不清淨,而造的罪過,這是在你自性裡頭的因,結成你形相上的果,造出的罪惡;你若自性清淨了,你內裡邊自性清淨了,外邊就沒有惡業的果報了。

所以你學佛法,要是不懂真正的道理,學幾萬萬個大劫,你也不能脫出輪迴去;你要是明白真正佛法的要點了,「喔!就要自淨其意志啊!原來佛法說來說去,都是說的這個!」都是叫你自淨其意志,這你就是明白佛法了。你明白佛法也就是開悟了;你開悟,也就是不再有這種不清淨的思想了。明白了嗎?為什麼我們有眾苦?就因為我們這念慮不清淨。為什麼極樂世界沒有眾苦?也就因為他念慮清淨了。所以「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沒有一切的苦,而受一切的樂,所以給它起個名字,就叫極樂世界。

我們現在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每一個人造就我們自己的極樂世界,每一個人莊嚴我們自己的極樂世界,每一個人成就我們自己的極樂世界。這個極樂世界,並沒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遠,這個極樂世界,也真是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遠。雖然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遠,但是也沒有出去你我現前這一念的心。因為它沒有出去你我現前這一念的心,所以說,也就沒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遠,也就是在我們的心裡邊。

這個極樂世界,就是你我眾生本來的真心。你得到你本來的真心,你就生在極樂世界;你沒有明白你自己本來的真心,你就沒有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在我們心裡邊,而不是在心外邊。

那麼,極樂世界是清淨無染的世界,你我現前一念的清心,也就是清淨無染的。不過,你我現在還在凡夫的境界上,自己有所執著;有所執著,就變成染污了。你若把執著空了,即刻就是極樂世界,即刻就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和我們眾生沒有分彼此,所以我說極樂世界並不是那樣遠。我們一念回光,知道本來是佛;本來是佛,就是極樂世界。

所以,你能把你這個染污的心去了,就是除去你的私慾雜念──沒有妒忌心,沒有障礙心,沒有自私心,沒有利己心。你若存菩薩利人,覺悟一切眾生的心,這就是極樂世界現前了。你沒有雜念了,也沒有妄想了,你說不是極樂世界嗎?這要不是極樂世界,這是個什麼?不要向外去找!

各位善知識!你們都是有大智大慧的,都比我聰明,將來你們說法都會比我說得更好。不過,現在你們不懂中文,所以我介紹介紹這個「老生常談」──這個說得古古老老的,沒有什麼新奇的。但是,將來你們把它神而明之,把它再變化出來,啊,那就是妙不可言了!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說了前邊極樂世界這個名義,那麼其中還有無量無邊的意思,也是等著舍利弗再來請問,可是舍利弗仍然不明白。為什麼舍利弗這麼聰明的人還不明白呢?就因為淨土的法門太妙了,是不可思議的法門,所以他還沒有法子來請問。

於是乎,釋迦牟尼佛也就不再等了,「又舍利弗」:舍利弗!我再告訴你一個道理,「極樂國土」:最快樂的這個國土裡邊,有「七重欄楯」:欄是欄桿;這個橫的叫欄,豎著叫楯。英文大約就是fence,(弟子:fence,yeah.)yeah,但是它有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這三種都是七。

七重欄楯,這是表示戒;七重羅網,這表示定;七重行樹,這表示慧。這三種也就是戒、定、慧,也就是表示著七科。什麼是七科?七科,就是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一)四念處、(二)四正勤、(三)四如意足、(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菩提、(七)八正道,這就叫七科。那麼這三個七,都是表示三十七道品,這是表法。

為什麼說「欄楯」代表「戒」呢?什麼叫戒?戒,就是「止惡防非」,就是「諸惡不作,眾善奉行」。止住諸惡,而奉行眾善,叫做戒。所以沒受戒以前,你亂打妄想可以;受戒之後,就不可以亂打妄想了,所以要自淨其意志。如果要打妄想的時候,你自己摸摸自己的頭,「哎!我是出家人了,我沒有頭髮。啊!我現在不是在家人,在家人可以隨便打妄想,隨便什麼不乾淨的東西都可以想一想,現在我不可以想了。」這不清淨的思想、不清淨的念頭,得停止了。這就好像那個欄桿似的,在那兒欄著你,不叫你進來;你若從這個欄桿跳進來,你就犯法了。你出去,你不走那個門路,就跳出去,這也不合法。所以,「七重欄楯」這是表示戒。

「七重羅網」為什麼說是表示「定」呢?定,就是不出不入。你要「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你要是真有定力,你就不必打坐了;有什麼境界來了,也搖動不了你的心。你心不為境界轉了,這就叫常常在定裡頭。你要是來一個境界,譬如來個好吃的東西,心裡就想要吃:「這個東西不錯,今天來了,我試一試,嘗一嘗。」這就沒有定力了。甚至於偷著吃,這更不單沒有定力,更是犯戒了!

說:「這沒有什麼關係吧?」啊,就這一點點你犯了,一點點就生長成很大的。人做錯事,也就是由這個一點點開始。一點點,你都錯了;那大的,更該錯了。所以你一點點都不應該錯。就這很少的一個小事情、小毛病,就不容易改;你若改了這個小毛病,那就是有定力了。「無有不定時」,你什麼東西來了,什麼境界現前,就「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

今天晚間,果逸問我喝不喝牛奶?但是我肚子不許可。為什麼不許可呢?它說:「你要喝,我就叫你肚子痛!」這是我試過很多次了。那麼究竟是誰的肚子呢?我也不知道。總而言之,它餓也不知道餓,飽也不知道飽,就是這麼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

那麼這定,就是不被境界轉,這就是定了。譬如,女人見著一個最美麗的男人,心裡不生淫慾心,這就是有定力;男人見著一個最美貌的女人,不生淫慾心──見如不見,聞如不聞,「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這就是定力,這就叫「七重羅網」,知道嗎?「七重羅網」就是表示「定」的。現在明白《彌陀經》了吧?我一講,你大約不明白多,也會明白少少的;要不然,你說我講了有什麼用呢?!

「七重行樹」:這行樹,樹是很高的。這高的,就是代表人的智慧,人智慧是很高的。你若有智慧,你就高;你若沒有智慧呢,你就是矮。不是身體高矮的問題,是你智慧有沒有的問題。智慧有,這就是「七重行樹」;沒有智慧,這也有七重,有七重什麼呢?七重行草!不是七重行樹了,變成七重行草。那個草,把你心都給堵住了,愚痴得又愚痴,愚痴得又愚痴,人講一次也不明白,講兩次還不明白。

我曾說:「五個人,一個也不會丟!」(編按:五個人,是指上人來美最早的美國籍出家徒弟,一九六九年出家,併到台灣求受三壇大戒)「什麼?什麼一個都不會丟?怎麼會丟呢?」我的意思,今天告訴你們明白,所謂丟,就是死了。一個不會丟,就是一個也不會死。那麼說,我向菩薩買保險了?不要向菩薩買保險,這insurance(保險)公司是我自己開的。

這個insurancecompany(保險公司)是我自己開的,我自己願意賠就賠,不願意賠就賺,就賺錢了。所以你們不要另外以為:「我們師父向菩薩買這個insurance!這是哪一位菩薩?將來我們也去買去。」你買,就得先要向我來說明白,我就可以幫你辦理這個手續。現在你們都明白了嗎?這是我最後的一次,以後再也不提這個問題了。

「皆是四寶周匝圍繞」:什麼叫四寶?金、銀、琉璃、玻璃,這是四種寶貝。極樂世界就是這四種寶貝嗎?極樂世界的寶貝是無量無邊的。我們這世界,都沒有看見那麼多種的寶貝,都沒有的。極樂世界什麼寶貝都有,那麼為什麼單提出四種的寶貝?這四種的寶貝也是譬喻。譬喻什麼呢?譬喻四種德行──涅槃四德。涅槃的四德是什麼呢?就是「常、樂、我、淨」。

第一,常。什麼叫常呢?壽命長,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不單阿彌陀佛是無量壽,我們生在極樂世界去,統統都是無量壽。你若想得到長命嗎?就求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無量壽。這叫常德。

第二,樂。極樂世界那個地方,「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但受諸樂,這是樂德。

第三,我。阿彌陀佛有八大自在「我」,這叫我德。什麼叫八大自在我?這八大自在我,就有八種的作用,有八種力量,有八種的神通,也就是八種的妙用。

(一)以一身能現無量身。這一個身,能現出無量身,就是有一百個人請你到他家裡去應供,你都可以去,到這一百個護法家裡去吃飯去。這個人說:「啊,某一天,我請你去吃飯來著!」那個人說:「啊,我也是那天請的,你怎麼可以請他?」他們都不知道,原來他這一天就可以應無量的供。這叫一身而現無量身,因為這麼多人同時請你去應供,你都可以去。

(二)以一塵身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就一粒微塵這麼大一個身體,能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你看這妙不妙?一塵現剎,剎現一塵;一個國家變成一粒微塵這麼小,一粒微塵變成一個國家那麼大,這叫以一塵身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三)能輕舉遠到。他能用很大的一個身體,飛到旁的地方去。你看他那身體很笨的、很大的,他可以輕舉遠到。

(四)現無量類,同居一土。能現無量類,所有一切種種的眾生,同住在一個國家裡頭,什麼眾生都有。你看我們看這個山,那是山;其實那個山裡邊,那就是諸佛菩薩的宮殿哪!你們聽果地給你們講過,說是有一個地方,我有很多徒弟在那地方修道,那麼他就能看得見,你們就看不見。這就是你看這個山、這個海,和這個種種的情形,那裡邊都有諸佛菩薩在那兒說法呢!但是你不知道。這就是無量類的眾生,能同居一土,同住在一個地方。

(五)諸根互用。眼睛會說話,耳朵會看東西,鼻子也會吃東西,甚至於眼睛也會吃東西。為什麼呢?他六根互用,眼、耳、鼻、舌、身、意,每一根都可以有這六種的功能。耳朵也會說話,好像證果的聖人,他在那兒和菩薩講話,你是看不見的。為什麼呢?他可以用耳朵講話。你說:「我才不相信這個說法!」你要是相信,你也就會有這種本領了嘛!就因為你不相信,所以你就沒有。你連信都不信,怎麼會得呢?這叫諸根互用。

(六)得一切法,而無法想。雖然他得到一切法了,但是他沒有一個「所得」的想法,無所得。所以《心經》上說:「無智亦無得。」也沒有智慧,也沒有所得。這是八大自在我的裡邊之一。

(七)說一偈義,經無量劫。就是這一首偈,甚至於一個字的意思,能說無量劫。經無量劫,這一個偈頌的意思都沒有說完。因為什麼呢?因為他得到自在無礙的辯才了──橫說也是道,豎說也是道;橫說也是法,豎說也是法;塵說也是法,剎說也是法。他隨拈一法,隨便說出來一個法,皆為無量義,都有無量法在裡頭包著。這是為什麼呢?他證得了「八大自在我」,他自在了。他歡喜怎麼樣,就怎麼樣,他歡喜說什麼,就說什麼。他罵人,人也歡喜聽,這是不錯的!他就算講法罵人,開口就罵人,人聽著也很好聽的,聽著不知多自在!因為他證得自在我了,所以他自在了,人聽了也自在了。這回懂了嗎?

(八)身遍塵剎,猶如虛空。這一個身體,遍滿塵剎,猶如虛空,還是像虛空似的。本來這個身體遍滿塵剎的,但是還是像虛空似的──雖然沒有,可是遍滿塵剎了。這是什麼道理?這就是自在的道理,這就是八大自在我。好像本經後邊說,人在早晨的時候,「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為什麼他能這樣子?在早晨這麼一個時候,就能到十方一切國土,去供養十方諸佛,他為什麼能這樣子呢?就因為得到八大自在我了。

所以這極樂世界四寶莊嚴,就是表示涅槃四德。這是「我」,八大自在我,這是「我德」。

第四、淨。這個淨土,「其土清淨」,這就是「淨德」。

所以,極樂世界以四寶周匝圍繞。圍繞,就是這四德周匝圓滿,圓融無礙。「是故彼國名為極樂」:所以這個國家,才叫「極樂世界」。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