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三節 《大乘入楞伽經》如來藏修行思想與大圓滿法  


第五章第三節《大乘入楞伽經》如來藏修行思想與大圓滿法

第三節《大乘入楞伽經》如來藏修行思想與大圓滿法

北魏時代達摩祖師從南天竺(南印度)來漢土,傳授教外別傳,佛門正法眼藏禪宗一脈,成為東土初祖,當時梁武帝大興土木興寺施僧,因為功德廣大,達摩祖師入朝時,跟梁武

帝說毫無功德可言,梁武帝非禪門龍象,無法理解,祖師後來到洛陽少室山閉關創立了少林寺,開展禪宗傳承,漢地才開始有了正式的禪宗,當時漢地已有《般舟三昧經》、《安

般守意經》等禪修經典,但是對正法眼藏、不立文字,超越四禪天以上的禪修,仍無所悉,祖師在印度時感應東土有大乘法門傳承的氣象,所以一葦渡江來到中原傳承法脈,最初

就以《大乘入楞伽經》作為印心的傳承,(注:後來還有《釋楞伽要義》、《二入四行說》、《血脈論》傳承)。對漢地後世禪宗「揚眉瞬目」、「棒喝」、「話機鋒」等影響很

大,慧可斷臂傳承法脈。在眾多大乘經典中《入楞伽經》融匯了大小二乘,貫通空有二宗,融合了如來藏系和唯識派的思想,還是法相唯識宗主要經典,對佛法的精義,有很深刻

的描繪。本經跟大圓滿法正行修煉息息相關,特別普賢如來佛(普賢王如來)的介紹,更是印度大乘佛經首度出現、唯一出現,但性質上與寧瑪派的普賢王如來代表本初佛,似乎

同名但功能不同。另外強調大乘心法離文字,與大圓滿法早期口訣部傳承相同,而對空不空如來藏及藏識的解說,更與大圓滿法對心性的認知相同。本經對佛內證智,離分別相,

獨處閒靜觀察自覺,與大圓滿法修持自然智慧一模一樣。但大圓滿法更注重三身任運的功能,因為修煉虹光化身的關係。本經甚多精要見地,本節筆者只擷取與大圓滿法相關的四

個主要重點,討論如下。

一、普賢如來佛(Samantabhadra)

佛言:「大慧!雖無諸法亦有言說,豈不現見龜毛、兔角、石女兒等,世人於中皆起言說。大慧!彼非有非非有,而有言說耳。大慧!如汝所說,有言說故有諸法者,此論則壞。

大慧!非一切佛土皆有言說,言說者假安立耳。大慧!或有佛土瞪視顯法,或現異相,或復揚眉,或動目睛,或示微笑嚬呻謦欬憶念動搖,以如是等而顯於法。大慧!如不瞬世界

、妙香世界及普賢如來佛土之中,但瞪視不瞬,令諸菩薩獲無生法忍及諸勝三昧。大慧!非由言說而有諸法,此世界中蠅蟻等蟲,雖無言說成自事故。」[1]

佛陀在本段經文提出,不是一切佛國都有言語溝通表達,有言語反而容易製造執著,造成邪慧認知,這些沒有言語的佛國,諸佛如何傳法呢?有一種是眼睛瞪得大大的,直接注視

傳法,有時候出現特異的形象,能量神變傳法,有時候眉毛高舉,橫眉豎目傳法,有時候眼睛動一動傳法,有時候微笑傳法,有時候皺眉頭傳法,有時候發奇怪聲音傳法,有時候

咳嗽傳法,有時候傳達意念回憶方式傳法,有時候全身動一動,這裡動、那裡動傳法,用種種不同於地球的方式傳法。大慧菩薩,例如在不瞬(眼睛都不閉合)佛國,妙香(具有

種種奇異香味)佛國,及普賢如來佛(陰性能量陽性能量交合)佛國,這些佛國諸佛瞪眼眼皮不瞬,讓許多菩薩得到解脫及各種三昧禪味,大慧菩薩傳達正法不一定靠言說,萬事

萬物自然流露實相、道的法則。大圓滿法修煉最高階的口訣部,以虛空太陽光為媒介,修持法界能量,體會空性,實證修煉不靠語言文字,證悟三身脫離肉體執著,幻化神通自然

顯現,對自然法則的理解靠中脈、四光脈來感受,接受佛菩薩三身教導,也自行幻化三身,傳法時一樣多元運用,特別喜好某些咒音、自然音,哈哈大笑,驚天動地,由於常在無

人區,不至於驚動他人,裸露身體也不至於嚇跑他人,修「光」法脈也是非常特殊的傳承,在八萬四千法門中是一奇葩。

大圓滿法脈以本初佛普賢王如來法界為最高依歸,在《大方廣華嚴經》中,毗盧遮那佛為法界最高代表,但在密教中,中央毗盧遮那佛代表五方五佛的法界體性智,因此本初佛普

賢王如來,在名相上似乎高一層級,然而目前實際修行運用時,五方五佛中的東方阿閦佛國與西方無量光佛國,更常被使用為靈性歸去處。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普賢法界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十一節及附錄一第二十四節。

二、自然智

佛言:「大慧!菩薩摩訶薩依諸聖教無有分別,獨處閒靜觀察自覺,不由他悟離分別見,上上升進入如來地,如是修行,名自證聖智行相。云何名一乘行相?謂得證知一乘道故。

云何名為知一乘道?謂離能取所取分別,如實而住。大慧!此一乘道惟除如來,非外道二乘、梵天王等之所能得。」[2]

本經對實證佛內證智,離分別相,菩薩要獨處閒靜,觀察自覺,才能逐步上升進入如來地,與大圓滿法修持自然智慧一模一樣。大圓滿法使用山林、洞穴、海邊、野地、墳墓區等

獨處閒靜,修煉徹卻虛空禪,脫噶看藍色天空光,要身口意三要,進入本淨直覺,平等無分別,逐漸產生自然智慧即本覺智光,從法性現前到覺性增長到覺性如量到窮盡法性,都

是觀察自覺過程,也是一種內觀,但大圓滿法更注重三身任運的功能,因為修煉虹光化身的關係。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自然智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一節及附錄一第一節。

三、如來藏

(一)何者圓成自性,謂離名相事相一切分別自證聖智所行真如,大慧,此是圓成自性如來藏心。[3]這段經文指出如來藏是三自性中的圓成實性,遠離名相、依他起性,遍計所執

一切分別而證悟內證智,即真如佛性。大圓滿法欲證悟自然智慧就是一種內證智、本淨智、真如佛性,就是自性清淨如來藏。

(二)大慧,如來藏者,生死流轉及是涅槃苦樂之因,凡愚不知妄著於空,大慧,變化如來,金剛力士常隨衛護,非真實佛,真實如來離諸限量,二乘外道所不能知,住現法樂成

就智忍,不假金剛力士所護。[4]本段經文指出如來藏者不空,雖有如來藏,眾生執著,故生死流轉,苦樂相隨,並尋求護法保護,不是自性佛,佛性清淨、平等大悲,不是聲聞乘

、獨覺乘所能理解的,自性自能成就無生法忍,這是一種菩提智慧開悟具有的法樂。大圓滿法知空不著空,以虛空為媒介修煉虛空自然智,以人體四光脈為輔,修煉脫噶修煉,虹

光顯現,三身任運,不求金剛力士護衛,但求解脫,五智任運,輪涅不二如假象。

(三)佛言:「大慧!諦聽!諦聽!當為汝說。大慧!如來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離我我所,以不覺故,三緣和合而有果生。外道不知執為作者,

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藏識。……或得滅定,或得四禪,或復善入諸諦解脫,便妄生於得解脫想,而實未舍未轉如來藏中藏識之名。若無藏識,七識則滅。何以故?因彼及所緣

而得生故。然非一切外道二乘諸修行者所知境界,以彼惟了人無我性,於蘊.界.處取於自相及共相故,若見如來藏五法自性諸法無我,隨地次第而漸轉滅,不為外道惡見所動,

住不動地得於十種三昧樂門,為三昧力諸佛所持,觀察不思議佛法及本願力,不住實際及三昧樂獲自證智,不與二乘諸外道共,得十聖種性道及意生智身離於諸行。是故,大慧!

菩薩摩訶薩欲得勝法,應淨如來藏藏識之名。大慧!若無如來藏名藏識者,則無生滅。然諸凡夫及以聖人悉有生滅,是故一切諸修行者,雖見內境界住現法樂,而不捨於勇猛精進

。大慧!此如來藏藏識本性清淨,客塵所染而為不淨,一切二乘及諸外道,臆度起見不能現證,如來於此分明現見,如觀掌中庵摩勒果。「大慧!我為勝鬘夫人及余深妙淨智菩薩

,說如來藏名藏識,與七識俱起,令諸聲聞見法無我。大慧!為勝鬘夫人說佛境界,非是外道二乘境界。大慧!此如來藏藏識是佛境界,與汝等比淨智菩薩隨順義者所行之處,非

是一切執著文字外道二乘之所行處。是故汝及諸菩薩摩訶薩,於如來藏藏識當勤觀察,莫但聞已便生足想。」[5]上面經文指出,如來藏是一切善與不善的主因,也能產生一切有趣

的東西,若有執著,為虛偽惡習所薰染時,就稱為藏識,跟前七識結合,遠離清淨阿賴耶識,有人四禪修行未脫離前七識,未達清淨如來藏,就妄想自己已得解脫,其實還未脫離

已污染的藏識,這時雖已了知無我執,但尚未達到無法執,若能知道自性清淨,無我無法執,住於不動地三昧境界,並不執著三昧之快樂,而能開悟自證智(又稱為內自證智),

與諸行無執著,終究解脫,大菩薩如要得到清淨的修行法,應該清淨如來藏藏識,如果能達到沒有藏識,就沒有生滅,如來藏藏識本性是清淨的,是被客塵所污染,而不能清淨,

就無法現證,不能達到佛的境界,因此,如能將如來藏藏識清淨,不被客塵所染,是真修行者,菩薩道行者所應該走的方向,不是一切執著語言文字的修行者所能了解的,因此大

慧菩薩跟諸大菩薩對被污染的如來藏藏識及清淨的如來藏,應當努力觀察,不斷精進了解,掌握清淨如來藏。大圓滿法訓練本覺自然智,是一種本淨直覺,不受善惡染污,不是一

種精勤的修行,精勤修行是大圓滿法前行,到了正行,感受不立一切見、不立一切修、不立一切行、不立一切果,一切自生、自現、自顯、自明、自解脫,無修自然成,非常奇怪

,自動運作,不修也在修,自性清淨如來藏,常保光明,普照十方,現分(明分)、空分(空性)、悲分(大悲)三身同時運作,是大圓滿法的解脫狀態,所以不住一切曼荼羅壇

城、咒語、手印、灌頂、地、道、事業、法性、後天智等。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如來藏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七節及附錄一第二十三節。

四、自性離文字

大慧!一切言說墮於文字,義則不墮,離有離無故,無生無體故。大慧!如來不說墮文字法,文字有無不可得故,惟除不墮於文字者。大慧!若人說法墮文字者,是虛誑說。何以

故?諸法自性離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經中說,我與諸佛及諸菩薩,不說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一切諸法離文字故,非不隨義而分別說。大慧!若不說者教法則斷,教法斷

者則無聲聞緣覺菩薩諸佛,若總無者誰說為誰?是故,大慧!菩薩摩訶薩應不著文字隨宜說法。我及諸佛皆隨眾生煩惱解欲,種種不同而為開演,令知諸法自心所見無外境界,舍

二分別轉心意識,非為成立聖自證處。[6]此段經文說佛及諸大菩薩隨宜說法,不著文字,因為諸法的本性、自性是離開文字的,看文字容易有文字障,所以佛與諸大菩薩傳法常不

說一字,不答一字,因為最深的法是離開語言文字的,但是如果不方便說的話,佛的正法就會斷絕,就沒有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甚至諸佛的產生,所以如來是隨眾生的煩惱

、種種欲望不同,而作不同的講解,解決不同的問題,諸法是自心產生的,煩惱是自心產生的,無二無別,一切語言文字不可得,有無皆不執,大圓滿法正行徹卻與脫噶脫離語言

文字,實修實證,所以是大乘佛法至高心傳,重要法脈,虹光化身實證更非語言文字所能完全了解,這段經文更印證了越高深的佛法越沒有文字相與語言相。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自性、無自性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六節及附錄一第十八節。

小結:

如果《入楞伽經》的大慧菩薩就代表文殊菩薩思想,那麼禪宗也可算是文殊菩薩傳承的一個分支,自然與大圓滿法的思想見地有許多雷同。筆者長期認為禪宗的祖師禪受到文殊菩

薩極大影響,如來禪比較偏向大迦葉、阿難、菩提達摩風格。

--------------------------------------------------------------------------------

[1]《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大周實叉難陀譯,《大正藏》第十六冊,第603頁上.實叉難陀重視意譯,強調簡約順暢。

[2]《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大周實叉難陀譯,《大正藏》第十六冊,第607頁上.

[3]《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二,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大周實叉難陀譯,《大正藏》第十六冊,第598頁上.

[4]《大乘入楞伽經》卷第六,變化品第七,大周實叉難陀譯,《大正藏》第十六冊,第622頁下.

[5]《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五,乘入楞伽經剎那品第六,大周實叉難陀譯,《大正藏》第十六冊,第619頁中.

[6]《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五,無常品第三之餘,大周實叉難陀譯,《大正藏》第十六冊,第616頁上.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