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白話解卷二 一切佛語心品第二 第五章 離心離想觀如幻之一  


第五章離心離想觀如幻之一

本章有六節一大慧詰難:外道說因世尊說緣世尊說的比外道說的並無高明之處二大慧詰難:言說是否有性三大慧詰難:為什麼世尊也說常四對惑亂相是否起顛倒妄想分出兩種種性五惑亂相如幻六為勸勉諸弟子不墮愚夫妄想惡見計著佛說一切法如幻

第一節大慧詰難外道說因世尊說緣世尊說的比外道說的並無高明之處

經文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佛說緣起,即是說因緣,不自說道。世尊,外道亦說因緣,謂勝自在時微塵生,如是諸性生。

白話解

大慧菩薩依大眾心中疑難未決的問題,提出來向佛請教,對佛說:「世尊說緣起法,即是說一切法依因緣而生,而不說這些法是世尊自己說的。外道說勝妙、自在天、時節、微塵等無因而生,而以這無因生的勝妙、自在天、時節、微塵等為因生起一切法。

經文

然世尊所謂因緣生諸性言說,有間悉檀無間悉檀①?

[注]

①有間悉檀無間悉檀悉檀意為教授方法。有間意為有距離,無間意為吻合。

白話解

大慧問:世尊的教授是從種種因緣生出善惡無記三性言說,外道的教授是勝妙天、自在天等生出善惡無記三性言說。這兩種教授法,是有距離的還是完全吻合的?

經文

世尊,外道亦說有無有生,世尊亦說無有生,生已滅。如世尊所說無明緣行,乃至老死,此是世尊無因說,非有因說。

白話解

外道亦說有因生、無因生。世尊亦說無有生、生起即滅了。譬如世尊說十二因緣,說一切法都因無明而起,從無明緣起行,從行緣起識,從識緣起名色,一直到從生緣起老死,生了又滅了,而無明無因而生。這表明世尊也說無因生,不是有因生。

經文

世尊建立作如是說,此有故彼有,非建立漸生。觀外道說勝,非如來也。

白話解

世尊又說,「此有故彼有」,而不是種種因緣前後漸次生。這樣看來,好像外道說的還要好,世尊說的不是最勝的如本來面目的法啊!。

經文

所以者何?世尊,外道說因不從緣生而有所生。世尊說觀因有事,觀事有因。如是因緣雜亂,如是展轉無窮。

白話解

為什麼我這樣說?外道說勝妙、自在天等初始的因不從緣生,而這些初始的因能生出種種法。而世尊說「事中有因,因中有事」,「有」是「生」的因,「生」是「有」的果,而「生」又是老死的因,老死是「生」的果,如是因緣雜亂相生,展轉無窮。

經文

佛告大慧:我非無因說,及因緣雜亂說。此有故彼有者,攝所攝非性,覺自心現量。

白話解

佛告訴大慧:我說的不是無因說,我說因緣並不雜亂。說「此有故彼有」,如果了解能攝受的我身、我心和所攝受的外塵、內塵,都無實性,用自覺聖智觀察自己心中顯現的影像,就容易明白「此有故彼有」的道理。

經文

大慧,若攝所攝計著,不覺自心現量,外境界性非性。彼有如是過,非我說緣起。

白話解

愚夫對能攝所攝起執著心,便不可能理解心外境界在自己心中顯現的影像無實在的自性。便以為因緣雜亂相生,這是他們錯誤的見解,這不是我說的緣起法。

經文

我常說言,因緣和合而生諸法,非無因生。

白話解

我經常說,世間有為諸法都是從因緣和合而生,都不是無因而生。

白雲按這裡說的還是隨緣方便說。

第二節大慧詰難:言說是否有性

經文

大慧復白佛言:世尊,非言說有性、有一切性耶?世尊,若無性者,言說不生。是故言說有性,有一切性。

白話解

大慧菩薩又提出一個疑難,對佛說:世尊!言說是不是有性?有一切性?如果言說無性,則言說不生。因此,言說有性,有一切性。

經文

佛告大慧:無性而作言說,謂兔角龜毛等,世間現言說。大慧,非性非非性,但言說耳。

白話解

佛告訴大慧:世間人常常把一些像兔角、龜毛一樣根本不存在的事物,說得活靈活現。不能執著言說有性,也不能執著言說無性。像兔角、龜毛之類的事物,只不過是言說而已。

經文

如汝所說,言說有性、有一切性者,汝論則壞。

大慧。非一切剎土有言說,言說者是作耳。

白話解

你說「言說有性,有一切性」,這種議論不能成立。

並不是在任何場合都要使用言說。言說也是一種造作。

經文

或有佛剎瞻視顯法,或有作相,或有揚眉,或有動晴,或笑或欠,或謦欬,或念剎土,或動搖。

白話解

有些場合只用眼睛交流,有些場合只用打打手勢,就能傳遞信息。比如揚起眉毛、轉動眼睛、開心微笑、打個呵欠、輕作咳聲、心中默念、搖頭擺手,都能表示心意,傳遞信息。

經文

大慧,如瞻視及香積世界①、普賢如來國土②。但以瞻視,令諸菩薩得無生法忍及諸勝三昧。

[注]

①香積世界用寓言形式表述的《維摩詰經》對香積世界作了生動的描述:在那世界裡,一切都是香的,亭台、樓閣、草地、走廊、花苑、園林,無不放出陣陣香氣。那裡不用文字語言說法,只以各種香氣讓所有天人規範自己的身心。菩薩各各坐在樹下,聞樹木發出的妙香,便可獲得一切德藏三昧,具足一切功德。

②普賢如來國土普賢如來是善德的化身,普賢如來國土是善德之邦。在那裡,人人行善,道德高尚。

白話解

菩薩置身香積世界,或瞻仰普賢如來國土,可得無生法忍,入種種三昧殊勝境界。

經文

是故非言說有性、有一切性。大慧,見此世界蚊蚋蟲蟻,是等眾生無有言說而各辦事。

白話解

因此,不能說『言說有性,有一切性。』再看這個世界上的蚊蚋蟲蟻等眾生,不用言說,也能很有成效地辦好它們要做的事。

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如虛空兔角,及與盤大子①,

無而有言說,如是性妄想。

因緣和合法,凡愚起妄想。

不能如實知,輪迴三有宅。

[注]

①盤大子沒有生育能力的人叫做盤大,盤大的兒子,無疑是子虛烏有的東西。

白話解

世尊把上述觀點再宣示一遍,說偈言:

虛空兔角無實相,盤大兒子無蹤影,

虛無事物有言說,言說不離妄想性。

因緣和合生諸法,凡愚計著起妄想,

三有輪迴滅復生,不能如實知心量。

第三節大慧詰難:為什麼世尊也說常

經文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常聲者,何事說?

白話解

大慧菩薩又提出一個疑難,對佛說:世尊說,「如來說法離常無常」,但是世尊也在許多場合說「常」。是在什麼問題上說「常」?

經文

佛告大慧:為惑亂①。

以彼惑亂,諸聖亦現,而非顛倒②

[注]

①惑亂如日月蝕、海市蜃樓等自然界中的特異現象,人們在特殊條件下產生幻覺時所見所聞的景象,統稱惑亂相。

②顛倒不能跳出四句的框框,執有執無,執常執無常;見一個惑亂相,先執著為實有,及見其變幻無實,復執著為無,如是反覆,顛來倒去,稱為顛倒。

白話解

佛告訴大慧:為了引導愚夫離惑亂相,於惑亂相不起顛倒想,我說「常」。

愚夫和聖賢都會見惑亂相,愚夫執為實有,生顛倒想,聖賢離相,於惑亂相不起顛倒想。

經文

大慧,如春時焰、火輪、垂髮、犍闥婆城、幻夢、鏡像,世間顛倒,非明智也。然非不現。

白話解

對陽焰、火輪、垂髮、海市蜃樓、幻夢、鏡像等等現象,世間愚夫產生顛倒想,他們並不明智。確實有這些惑亂相,只是愚夫不明實相。

經文

大慧,彼惑亂者有種種現,非惑亂作無常。所以者何?謂離性非性故。

白話解

愚夫所見,確有諸多千變萬化的惑亂相。不能認為惑亂相無常。為什麼呢?因為惑亂相離性非性,非常非無常。

經文

大慧,云何離性非性惑亂?謂一切愚夫種種境界故。如彼恆河餓鬼,見不見故,無惑亂性。於余現故,非無性。如是惑亂,諸聖離顛倒不顛倒,是故惑亂常,謂相相不壞故。

白話解

怎麼說惑亂相離性非性?愚夫修習禪定,會進入不同的境界。譬如有人會見到恆河餓鬼,見到的人認為有恆河餓鬼,沒見到的人認為沒有恆河餓鬼。禪定中見到影像,是常有的事,本身不存在惑亂性。聖賢對如此存在的惑亂相,起無分別智,不說它顛倒也不說它不顛倒。因為幻相常在,所以說是「常」。

經文

大慧,非惑亂種種相妄想相壞,是故惑亂常。

大慧,云何惑亂真實?若復因緣,諸聖於此惑亂,不起顛倒覺非不顛倒覺。

白話解

並不是因為種種惑亂相消失了,聖者才不生妄想。因此,我說這些惑亂相「常」。

如何正確對待惑亂相?入自覺聖智的菩薩對種種因緣生起的惑亂相,不說它顛倒,也不說它不顛倒,不作分別,不起思量心,也就無事了。

經文

大慧,除諸聖,於此惑亂,有少分想,非聖智事相。

大慧,凡有者,愚夫妄說,非聖言說。

白話解

如果對這些惑亂相,生出少少的想法,動了少少的心念,都不是自覺聖智的境界。

凡是有顛倒想或有不顛倒想,說有、說無,說真、說假,甚至說禍、說福,都是愚夫的言說,不是聖智者的言說。

第四節對惑亂相是否起顛倒妄想分出兩種種性

經文

彼惑亂者,倒不倒妄想,起二種種性。謂聖種性及愚夫種性。

聖種性①者,三種分別,謂聲聞乘、緣覺乘、佛乘。

[注]

①聖種性聖與非聖,相對而言。聲聞乘、圓覺乘與世俗凡夫比,二乘人可以稱聖;二乘與佛菩薩比,因為二乘人還未得自覺聖智,只能稱賢,佛菩薩才稱聖。

白話解

對惑亂相是否起顛倒不顛倒妄想,分出兩種種性:聖種性和愚夫種性。

聖種性又分聲聞乘種性、緣覺乘種性和佛乘種性三種。

經文

云何愚夫妄想起聲聞乘種性?謂自共相計著,起聲聞乘種性,是名妄想起聲聞乘種性。

白話解

麼愚夫妄想會起聲聞乘種性?執著惑亂的自共相,依於有無二邊,對惑亂相有樂受之心,便起聲聞乘種性。就說是妄想起聲聞乘種性。

經文

大慧,即彼惑亂妄想,起緣覺乘種性,謂即彼惑亂自共相不親計著,起緣覺乘種性。

白話解

怎怎麼對惑亂相會起緣覺乘種性?如果不再執著惑亂的自共相,對惑亂相有舍受之心,便起緣覺乘種性。

經文

云何智者即彼惑亂起佛乘種性?謂覺自心現量、外性非性、不妄想相,起佛乘種性,是名即彼惑亂起佛乘種性。

白話解

為什麼智者對惑亂相會起佛乘種性?了知惑亂相都是自己心中顯現的影像,內外塵境都無實性,面對種種變幻的影像不即不離,不愛不憎,不取不捨,不起妄想,便說是起佛乘種性。

經文

又種種事性,凡夫惑想,起愚夫種性。

彼非有事非無事,是名種性義。

白話解

如果把惑亂相和世間事物掛鈎,妄說善惡禍福,便起愚夫種性。

對同樣的惑亂相,愚夫執著是有,便說有事或說無事。智者不作分別,任其自生自滅,泰然自若,無所謂有事無事。由於有不同的認識,便分成不同的種性。

經文

大慧,即彼惑亂不妄想,諸聖心意意識過習氣自性法,轉變性,是名為如,是故說,如離心。我說此句顯示離想,即說離一切想。

白話解

對這些因無始妄想習氣轉生的心意意識的性相,自覺聖智不起妄想,如實觀察,就說是「如」。我說「如」離心,離心即是離想,離一切想。

問答

問:經說:自覺聖智不起妄想,如實觀察,就說是「如」。我說「如」離心,離心即是離想,離一切想。離一切想,所見一切相,是不是如來?

答:自覺聖智不起妄想,如實觀察,就說是「如」。我說「如」離心,離心即是離想,離一切想。

離一切想,所見一切相,是不是如來?

就是!

如果修禪到如幻三昧境界,即此如幻境界,不生妄想,就是見如來。

未見如來,總以為修禪見如來是金,到見了如來,其實與屎差不多。所以有人說禪宗的法是金屎法。

原來如此!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