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悟顯法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時間:2017/12/22 作者:白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淨念」,狹義、簡約的說:是念阿彌陀佛的這個念頭不斷,佛號是總持,提綱挈領的,這是淨念。直念阿彌陀佛四字洪名、六字洪名,在念的時候心裏面不著一法,無有一物,唯有佛念,稱為淨念。禪宗是唯心,淨土宗是唯佛。因為你所緣的境界都是佛境界,腦筋想的是佛,嘴巴念的是佛,身體禮佛或繞佛或是坐念,這個是身語意三業,統統都緣佛的境界,所以唯佛。這跟通途法門不一樣,這叫淨念,淨念是出離的念頭,所以念佛是清淨的,是脫離六道輪迴的一個觀念,它不屬於善,不屬於惡,不屬染也不屬淨,這樣念佛稱為淨念。廣義的看「淨念」:心不起煩惱,見色不隨色轉,這是在色上得三昧;聽聲而不隨聲轉,是在音聲上得三昧。

淨念推展出去是無量無邊,念佛時心收攝回來,就是不隨聲轉,不隨色轉,香、味、觸、法俱不隨,總收其他的法門。又念佛時心無煩惱、無有慳貪,即是布施波羅蜜;念佛時心地無非,沒有過失,即是持戒波羅蜜;念佛時沒有對待,唯有佛念,是忍辱波羅蜜;念佛時心不懈怠,正念分明,是精進波羅蜜;念佛時心不散亂,入法界定,這是禪定波羅蜜;念佛智覺一切,能夠照了諸法無生,是「般若波羅蜜」。所以念這句佛號,就是六波羅蜜具足,這個道理相當的深廣,要多去體會,念佛的時候就具有這麼大的功德,這叫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念佛總持一切法,就是總持陀羅尼門。念佛一法即是一切法,一門即是普門,這叫普等三昧,又叫華嚴三昧。念佛能夠鎮攝所有煩惱,能破一切魔障,叫金剛三昧。佛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要常常淨念相繼,這是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的地方。

一門總收所有普門,所有法門的功德,在這句佛號里你就都得到了。念佛的時候心沒有對待、沒有愛憎,那貪瞋痴殺盜淫就除了。念佛時不可能打妄語,念佛是真實語,《無量壽經》講:「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就是念佛,念佛就是住真實慧,勇猛精進,念佛就是顯明清白,洗濯垢污,都是菩薩的功德。要說極樂世界的菩薩,統統都是念佛,那邊的菩薩其心潔白猶如雪山,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淨如水能洗諸塵垢,熾盛如火能燒煩惱薪,智慧如同火一樣能焚燒煩惱,這都是念佛的功德。念佛心不取相,聽流水聲、聽車聲都像極樂世界一樣,都是出無量無生無滅波羅蜜聲,大慈大悲喜舍聲。

可是我們現在念佛,喜歡夾雜妄想、夾雜邪念;佛號含藏有這麼大的功德,但是顯現不出來。淨念相繼,一法總攝諸法,有這麼大的力量,所以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用再去修止觀,不要再經過次第,不要再去繞圈子,真的像《楞嚴經》所說的:「中間永無諸委曲相」,在淨土修行的過程當中,沒有走錯路的,沒有修成二乘的。《無量壽經》後面說:「當知此人非是小乘。」學淨土不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在佛陀的教法裡面第一弟子,所以就知道佛號功德非常的大,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有人說要加個華嚴觀在念佛裡面,善導大師說不用,一總不用,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說加這些根本就違背淨土宗,違背如來的宗旨。阿彌陀佛就是教大家:我的法門別無奇特,就是指方立向,就是告訴你:「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就是告訴你那地方確實有個極樂世界,你一心嚮往就對了,不用再特別起什麼觀,再把它化空,不用的,到那裡皆得阿惟越致,皆是一生補處。

所以《彌陀經》就講得很清楚,淨土不是小乘,也不是《法華經》講的化城,化城是暫止的,極樂世界不是,阿鞞跋致是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得的是「無生法忍」,真正斷除心意識分別,他有這麼大的功德,這是到了極樂世界就有的,它不屬小乘,不用再去夾雜這些止觀、唯識觀、華嚴觀,或是其他的修行方式,因為善導大師說這些不是淨土宗,而且他說:這樣去修,或教人家這樣去學害人很深,所教的方式是錯的。

所以只要一心念這四字、六字,就這樣念下去,不必問如何,也不用去參念佛的是誰。念者就是佛,不用參是誰,此即主人翁。念佛的還不是佛嗎?何必向外別求,那就是禪宗講的:拿著敲門瓦子向屋內打親生爹娘。敲門的瓦子,現在是用電鈴,古代要用瓦片敲門,叩、叩就會有人來應門,這句是說:門是打開的,你不進去,還拿敲門的瓦往堂內砸親生爹娘,這真的太誇張了,多此一舉。所以念佛不必去參是誰,若誰教你參,就要想到善導大師教的,想到淨土宗祖師大德教的,學淨宗要依淨宗的祖師,不用去參。

現在要找禪宗的大德很不容易,或許有一些大德,也許知道你有大根器,不過現在大德很少了,都是修行有著處、有落處、有個修處,都是教你怎麼修;不是教你離言相、離形相、離開名字相、離心緣相,不是教這個,而是教你怎麼去修、怎麼觀,那種不是真正的禪。禪就是叫你當處放下屠刀,屠刀是屠你的法身,動念有所著就是屠刀。

大德幾句話,就能夠讓你把所執的放掉,就像六祖慧能大師那樣,他跟惠明和尚講:你稍時斂念,這時候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便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所以是直指人心的方式。那個跟哪個,如果以在學地的話,要用「那個」便是直指的方式,如果已經見性的話,那個跟哪個都沒有問題,都說得通。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斷念頭用的,這個是除妄想,反觀用的,起疑情可以;禪宗直指的那個便是「不思善、不思惡、不落善惡、不落有無」,那個便是,這是禪,是直指的方式。

現在要碰到這種大德要有很大的福報,所謂:「若人專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所以,「有大福德始念佛。發菩提心修十善。佛說無上深妙禪。淺人當做淺法看。」把至珍的寶送給你,可是你不要,就像佛在《央掘摩羅經》裡,佛喝斥文殊菩薩:文殊,你所得的「即空觀」就像一個愚人,他想要找如意珠,結果天上下了冰雹,他把冰雹拿回去當如意珠,收在他的寶盒裡面,他的朋友來了,想拿來獻寶,一打開沒有了,因為冰雹都融化,這愚人一看這個不是如意珠,以後再也不找如意珠,結果碰到真的如意珠他也不要。所以你要是藐視淨土,就像文殊被佛喝斥一樣。大智第一的文殊菩薩,又代表禪宗,如果你認為念佛是有相,是有念的,那真的是送給你如意珠你不要,就像文殊菩薩示現的樣子一樣,給你如意珠,你不但不要還識為冰雹,這個問題就大了,所以不要當愚人,要當智人,要保此一行,才能夠出三界。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用去參禪,不用去學教觀,「若能專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念佛真正是無上深妙禪,可是我們學得淺、看得淺,把它當做淺法,會認為淺是因為太簡單了,真的很簡單,三歲小孩都會,但是八十老翁他做不到。有些講經的大法師,著作等身,卻不信淨土,還說淨土好遠;明明十萬億程不隔塵,一念便到,他卻不相信也不願意修行,所以不要像這些法師一樣。

淨土法門就念阿彌陀佛這四個字,說這樣就能成就,因為太容易所以難信,不要說這些法師不相信,連有些菩薩也不相信,你去看《無量壽經》:「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或是聞而不信因此退轉無上菩提,連菩薩都不信那就沒有辦法。所以《無量壽經》說:「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有聽到等於沒聽到,必須「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要供養過佛你才能歡喜信此事。

所以淨土法門沒有那麼容易相信,真正相信你就萬緣放下了,就不想世間了,可不是自殺,自殺是絕望,這裡的「放下」是積極的。有人說佛教是消極的,錯了!我們很積極,積極於斷煩惱;所謂「世間萬事甘讓人先。信願持名決不落後。」在斷除煩惱習氣上絕對不落人後,在做功德、布施、供養三寶或是印經、放生……上,絕對不落人後,我們對於造貪瞋痴業是落後,不要爭名聞利養,在世間不要跟人家爭,多讓人家一點,吃點虧沒有關係。有時候吃點小虧沒有關係,但不要被詐欺集團騙,被他們騙了會太慘,也不要跟人家斤斤計較,碰到詐欺集團要有智慧,心要先定下來,要智慧明辨,這時候有學佛念佛就有好處,就不會一下子被他的話把業勾起來,就衝動去把你戶頭的錢送出去。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是說不用去修禪觀,不用去修教觀,只要念佛就能開悟,念佛就能證實相,實相不在念佛之外,念佛就是實相。有人問:法師,不是一切法都是實相嗎,所謂「鬱郁黃華無非般若。白雲流水儘是真如。」那為什麼說只有念佛是,其他的不是?他還問:自性有對待就有二法,……。?是很會問啊。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裡破這個說法:黃花若是般若,那黃花會生滅、般若會凋零,事實上般若並不會凋零。真如是不變的,而白雲流水不住。所以,要是於一法上作解,那就不是真如,不於一法上作解,白雲流水即是真如,黃華即是般若。「山色無非清淨身。溪聲儘是廣長舌。」所以你要離開煩惱才有這個境界。

這境界是理如是,如果用六即佛來看,理即、名字即、觀行即、相似即、分證即、究竟即,這都叫作佛。名字即以上都是對實相道理明白,可是習氣並沒有除掉,所以才分這六即,究竟即佛是地獄天宮同是淨土,他碰到這些境界都是淨土。沒有學佛的稱理即佛,都具有佛性,不要說地獄天宮,一個順逆境界,他心裡就上天下地。名字即也是知道這道理,但是轉不過來。觀行即就是照著做、照著修,依理而起行,碰到境界還是有把持不住的時候。所以境界工夫不一樣,雖儘是真如沒有錯,但不是你的工夫,不是你的境界。

學佛不要好高騖遠,祖師大德講:「知冰是水。猶賴湯汁以銷融。悟妄即真。尚需佛慧而熏煉。」知道冰是水,但是要把冰化掉,要用熱湯才能化得掉,「猶賴湯汁以銷融」,用熱湯來銷融。「悟妄即真」,知道全妄是真,還要佛慧,就是般若智慧,在你的習氣上念念熏斷。

這句「阿彌陀佛」是不於一法上生解,這法即是不生不滅。阿彌陀佛翻成中文叫「無量覺」。無量就是自性的果德,圓滿的佛性,去與它相應,跟佛相應,佛號不是白雲流水,更不是黃華,是不會凋零的,所以佛號可念,沒有問題。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