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原創

十善業道經修學報告


時間:2012/3/22 作者:今天好心情

頂禮阿彌陀佛

頂禮淨空老法師

頂禮學院各位老師大德

末學到這個月,剛好學佛一年。從開始接觸佛法起歡喜心,改正外在的行為,直到近期的學習,才開始漸漸的重視念頭的善惡。深深感覺到佛法無邊,善力不可思義。

老法師在課程中,強調說十善業道,是整個佛法的大根大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無不依此十善大地建立佛法。並強調:無論修學哪一法門,哪一宗派,只有念念與十善相應,才是學佛。所以,十善業道須臾不可離,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八萬四千法門,總綱領還是十善業。

《十善業道經》每一句,都讓末學感覺到無限深廣。感覺最概括的一段,就是:「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余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瞋恚。邪見。」

十善第一:「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末學深有體會。未學佛前,末學終日憤憤不平,諸多瞋恚,小病不斷,家庭不和。某日活殺了兩條大肚泥鰍並生吃,不到半日,內心就怒火中燒,莫名其妙的發脾氣,吵架,離家出走,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第二日善念起,將餘下泥鰍全部放生。就在它們入水的一瞬間,心中悶堵的感覺就消失了,還歡喜得流淚,自己都感覺很奇怪。學佛後,明白其中因果道理,末學非常難過,為過去愚痴殘忍所殺害的每一個生命,每一口肉,深深地懺悔!學佛後,和家人一起吃素,放生,戒殺,懺悔,回向。現在,末學心態越來越平和,不再有惡夢,一家人都很安康,往日的怨仇也漸漸消散。對惡道眾生,也能生起悲憫的心,願它們能早日破迷開悟,脫離苦海。感恩佛菩薩對眾生的慈悲救拔!阿彌陀佛。

十善第二:「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老法師說:占別人的便宜,哪怕只是想想,就是盜心,也是偷盜!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這才警覺到自己修行只是表面,不曾觀照每一個念。正因念頭善惡間雜,所以惡習總不能斷,還不斷造就新的惡業。貪小便宜,拿公家財物,損人利己等等,末學都曾做過。明白這個道理後,末學和先生儘量不再用公家和他人的一紙一物,並學著經常去財布施。初始還有患得患失,漸漸坦然。越舍越能舍,心地也越來越清靜。感覺真是很自在!再次感恩佛菩薩!阿彌陀佛。

十善第三:「若離邪行,即得四種智所贊法」。如今的社會大染缸,從外面滿大街的廣告畫,到電視網路中的色情畫面,真是避無可避。未學佛前,不懂因果,也犯邪淫,家中時有吵鬧。學佛後,後悔莫及。如今端正心念,蒙龍天護佑,感招的結果,好象這些不良畫面也越來越少見到,先生和末學齊心學佛,其樂融融。

十善第四,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贊法。

十善第五,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

十善第六,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

十善第七,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

十善業中,有四業為口業,可見口業的重要性。身語意三業中,口業最容易犯。曾聽說九華山百歲尼師勸人:「守住口業,成佛一半。」末學口業也是最重最難改,經常妄談是非,人我。反觀內省,一定要時時提起正念,即「晝夜常念思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如老師所說:還是要從心地上下功夫。末學現階段功夫淺,就乾脆少講話,多念佛。不方便就心裡念。但有時在家人面前,習氣使然,又會喋喋不休。如今意識到這個毛病,末學定當努力改正。老法師也說到:修行要從根本修,就是轉三毒為戒定慧。根本的根本就是破除「我」執。末學也感覺到,若能捨棄「自我」的觀念,無論他人何種說法,煩惱少。有時末學觀想無我,與宇宙星光虛空融為一體的境界,似乎能將「 我」淡化,心中升起清靜喜悅的感覺。末學知道,這種境界亦不是初學弟子可以契入的境界,做功夫,還是要老實念佛。阿彌陀佛。

十善第八:「若離貪慾,即得成就五種自在」。老法師說: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之所以能成為聖賢,就是能離貪慾。貪慾不但毀人德行,而且是墮落三惡道的第一因素。有貪的念頭,學習佛法的目的就達不到了。因此,貪心不能不捨。永離貪慾是因,五種自在是果,修因必定證果。末學沒觀照心念以前,還只是把貪理解為對名聞利養的貪愛,如今漸能深入體會對世間,對物質合合形成的人,事,物的貪著,包括對境界,對法的貪著。雖然理解了皮毛,但無法真正捨棄。這將是日後末學修學中努力破除的一方面。

十善業第九:「若離嗔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貪嗔痴就是六道生死輪迴的根本。末學認為:若前面的口業是果,貪嗔痴就是因。嗔恚是惡口最根本的原因,也是種種殺盜淫妄惡業的因。「貪慾之害,時間長而緩慢;嗔恚之害,時間短而猛烈。發脾氣、起嗔恚,決定是地獄道的業因。」末學為什麼口業無法戒除?觀照十善業,便能覺察到念頭中的嗔恚心。自以為放下怨恨,其實嗔恚的習氣還根深蒂固,這也是自我執著的一個表現,亦說明自己修行功力的淺薄,行善消業太少。老法師提醒我們:「如何能戒除?唯有『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才能回頭是岸。修行就是反省、思惟、改過自新。」當末學發覺到內心起嗔恚,就用「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來提醒自己,並趕緊心中念佛,能有效果。因惡習深重,嗔心時不時還會起,需要更努力的修行。末學慚愧!

十善業第十:「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邪見,就是愚痴,其想法、看法完全與自性違背,表現於外就是邪知邪見。」老法師教我們,求智慧,一定要依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修學的過程,我們也不例外。末學在修學佛法這一年中,因心不定,也接觸了各種各樣的對佛法和佛法修學的說法、看法,也有求感應的想法。這些,都是戒定不足的表現。所幸佛菩薩護佑,沒有行差踏錯,走入旁門外道中去。從今往後,多聽經,多念佛,老實聽從老師們的教導。以十善業觀照,從根本的念頭上改起。

十善修到「不容毫分不善間雜」的層次,就直接修菩薩法,若有絲毫不善夾雜,善就不純。佛法勸人發心,就是發至善之心。至善之心對自己,就是菩提心裏面的深心;至善的心處事待人接物,就是菩提心裏面的大悲心;從至善可以見性,性是真誠心,至誠心。

菩薩六度中,以布施,舍為開始,進而修行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個層次,要循序漸進,不能打亂。

十善業落實在念頭上,就是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之中。慈是「於諸眾生不起惱害。」悲是 「愍諸眾生常不厭舍」; 喜是「普賢十願的『隨喜功德』」。不生傲慢,嫉妒的煩惱;舍是「於順違境無愛恚心。」歡喜舍,儘量舍,捨得越多,證得果位越高。

四攝,佛教導我們與一切眾生相處之道: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用這四種方法教化一切眾生,令眾生歡喜順從教化。身邊人反對自己學佛,可以反觀自己有沒有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修布施?有沒有觀機,用智慧去勸導、幫助他人?起心動念,利益自己還是利益眾生?能不能完完全全放下自私自利的念頭?與眾生相處,是否還有分別、執著?佛法中說「廣結法緣」。這些,都是四攝的內容。末學雖淺明道理,行為卻任性。這是自己法緣稀少的原因。自知羞愧,定當努力改正。阿彌陀佛。

三十七道品共有七科目:即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這七個段落是完整的佛法。老法師慈悲,給我們方便說,四念處就是看得破,四神足就是放得下,四正勤是斷惡修善。看破、放下貫穿了全部的佛法。「信、進、念、定、慧,」上生五根,在五根上提升「五力」。在「七覺支」中覺悟一切諸法。在「八正道」中修真心,得正智慧。老法師亦說:八正道,就是落實十善業。

因此,從初學到如來果地,無邊無量法門,六度、四攝、三十七道品、止觀的落實,乃至如來果地上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都因十善而得究竟圓滿。十善業是一切人天佛法的根本,不貪不嗔不痴是十善業的根本。

以上是末學對十善業道經粗淺的認知,懇請老師大德們批評指正。感恩老法師及學院各位老師大德!合十頂禮!

點我打賞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