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7-8)


時間:2014/11/17 作者:緣聚禪蓮-佛陀正法本意

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7-8)

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7)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宣化上人主講

又以此心。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余皆涉入。互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魄。遞相離合。成就善種。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那麼又以精研妙明這種的心。「內外精研」:精益求精,深造不已。「其時魂魄」:其時自己的魂魄——魂有三個,魄有七個。

以前我不是講在人身上有十兄弟嗎?有的就單單有耳朵;有的就單單有眼睛,沒其他的五根;有的就單單有個鼻子,沒有嘴,也沒有眼睛,也沒有耳朵。這三魂七魄,各有一根,沒有其餘的五根,所以,它單獨的就不能成立,必須要大家來共同合作。你有耳朵的,幫忙我沒有耳朵的;你有眼睛的,幫忙我沒有眼晴的,這真是互相利用,互相幫助,他們很合作的。

【注五】上人於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補述

上人:三魂七魄,像小孩子的樣子,但是它單有一根,沒有多根。它在人身上,所以人能言行動作,都是這個支使的。魂魄聚到一起,然後修成了,在佛教就是「佛」,在道教他們修就是「仙」。有的單單有眼睛,有的單單有耳朵,互相幫助的。能聽的小孩子,就幫助能看的小孩子,互相可以通的。所以你修成了,就可以六根互用,耳朵也可以吃飯,也可以說話,這個很多你想不到的境界。

弟子:上人,您以前提到您有一個小徒弟到天上去玩,被魔王圈著,然後他就對您說:「怎麼辦?我不能回來!」這是不是他的魂魄有一些到那裡去了?

上人:那是三魂七魄中,或者去一個,或者去兩個,或者去三個、四個,都不一定。出去的,它又聚到一起了,不是還七個魄,或者三個魂,出去就合成一個。這個就是這麼妙的,它是一股靈氣嘛!

弟子:這個是不是修行的程度不一樣,有的可以出去少,有的可以出去多?

上人:不出去好一點。盡出去遊玩的也有危險,有時遇到魔,就給抓去了。把魂魄抓去了,這個人就傻了。白痴,人像個 vegetable(植物),都是沒有魂魄的,魂魄被魔抓去了。魂就是鬼,修成了,屬陽就是屬神;再修好了就是仙;再修好了就是佛,都是這一個成的。

弟子:譬如一個植物人,或者有一個人,他的三魂七魄去了一些,雖然他的身體還在,那麼這齣去的魂魄,是不是又變成另外一個?

上人:不是變成另外一個,就是跟著魔走了。所以這個人有時候就明白一點,有的時候就很糊塗的。

弟子:一個修行人,他的三魂七魄去了一些,如果遇到佛菩薩 ……

上人:你若真修行,默默中都有護法。我遇到奇奇怪怪的人太多了,好像能出玄入化的人,我遇到很多。你們沒有遇到這種境界,都不認識,不知道。好像台灣那個跳童的,都是「五十種陰魔」的作用嘛!

弟子:他們是修到那個程度了嗎?

上人:他們也往前修,也在立功嘛!也就像人似的,有的學好,有的不學好——不學好就做魔王的眷屬。

那麼在你的身上,和這個「意志精神」:意,就是意志。這個意,同你的志氣,和你的精神這種種的。「除執受身」:你除了這個身體,「余皆涉入」:這個魂、魄、意、志、精、神,互相涉入,你到我這兒,我到你那兒,互相幫助,互相涉入。「互為賓主」:有的時候你做主人,我做客人;有的時候又他做主人,你做客人,這六種互相為賓主。

「忽於空中」:忽然在虛空裡頭,「聞說法聲」:虛空裡頭講經呢!說法呢!誰講的?只聞其聲未見其人,就聽見說法聲,但是看不見誰說的,其實就是你自己的魂魄、意志、精神互為主賓去講的。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或者啊,聽到十方虛空裡頭都講經說法呢!這是什麼道理?這個就是因為你在因地——所謂因地就是前生,前生你聽過經、聞過法,在你這魂魄、意志、精神裡頭沒有忘了。所以今生你用功逼拶(音:匝)到極點,就把這個東西都拱出來了,都跑出來了,就聽到好像講經說法的聲音。

「此名精魄」:這個名字就是精魄。「遞相離合」:或者我和你合作了,或者你和我合作了,互相離合,互相結成一黨,做了一個團體。「成就善種」:或者說法,令你在不明白的時候,又提醒你,令你種善根的種子。

「暫得如是」:這也是暫時間的,不是永遠的。「非為聖證」:這不是證果,你不要以為這個境界:「喔!又不得了了,你看我現在不用去聽經,隨時隨地我聽見虛空中都在說法呢!」你聽見說法,那是說法,也不是你自己證聖果了。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你不生貢高心,不生自滿心,不生自己了不起的心,不生這種騙人的心,「啊!你看,我用功用得沒有人講經,我都聽到說法,你有沒有這樣子啊?」故意地去向人家講自己的這種境界,好叫人家相信自己。「你有沒有這個時候啊?」「沒有啊!」「喔!我是得過啊!」就這麼炫示自己的長處,這怎麼樣啊?「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你這麼一自滿,一執著,一貢高,一我慢,一認為你自己不得了,一定著魔的,著魔幹什麼去呢?一定墮落的。

又以此心。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一切種類。化為如來。於時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以這個心,「澄露皎徹」:澄清而顯露出來,皎潔而明徹。「內光發明」:內裡邊就發出一種光明來,發出光明什麼樣子呢?「十方遍作,閻浮檀色」:十方的世界,都像閻浮檀金這樣的顏色。「一切種類,化為如來」:所有胎卵濕化,無論什麼種類,都變成如來了。

「於時忽見」:在這時候,忽然間就見著了,見著誰呢?「毗盧遮那」:毗盧遮那,就是遍一切處,這是佛的名字。他無在無不在,任何地方都有他的身體。忽見毗盧遮那遍一切處這一位佛。「踞天光台」:他坐在天光台上,現千丈毗盧遮那身,「千佛圍繞」:有一千位佛周圍圍繞著毗盧遮那佛。「百億國土」:國土也非常多。「及與蓮華」:和所有的青黃赤白的蓮華都有。「俱時出現」:同時都現出來了,佛就坐在蓮華上,蓮華就在佛的足下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這個你不要認為是真的,這是你的心和你的魂靈悟,互相這麼一種靈感的覺悟所染,這並不是真的。「心光研明」:你這個心光在研明了,在明白。」照諸世界」:這時候這個心光照諸世界。

「暫得如是」:這不是永遠這樣子,是暫時的。「非為聖證」:這不是證聖果。

「不作聖心」:你不要作證聖果的想。「名善境界」:就是善境界。

「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你若說:「喔!這又是個不得了的境界,這毗盧遮那佛我都看見了,你看見了嗎?你沒有我這麼功大深,我真夠功夫了!」你若這樣一想啊,魔王又來了,拖你到地獄裡去了。

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8)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宣化上人主講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於時忽然。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或百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抑,就是把它壓抑著;按,是按住;降伏,來降伏它。「制止超越」:制止這種的心,不讓它有所偏激。

「於時忽然」:在這個時候,忽然間,「十方虛空」:所有的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成七寶的顏色,「或百寶色」:或百寶這種顏色,「同時遍滿」:在這一個時候遍滿虛空,「不相留礙」:互相誰也不妨礙誰,互不留礙。「青黃赤白」:青黃赤白各種顏色,「各各純現」:自己現自己的顏色。

「此名抑按」:這個也就是抑按著,修到你這個心抑按了,不叫它打妄想,不叫它想其他的東西。它抑按久了,「功力逾分」:功力,就是你用功修行的這種功力。逾分,就是超過平時應有的分了。

「暫得如是」:暫時間看到這七寶的顏色,「非為聖證」:這不是證聖果的一種表現。

「不作聖心」:你若不作證聖果的這種想法,「名善境界」:這還可以的,這個境界也不是不好。

又以此心。研究澄徹。精光不亂。忽於夜半。在暗室內。見種種物。不殊白晝。而暗室物。亦不除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以這個定的心,「研究澄徹」:研究清徹。「精光不亂」:這種澄徹的精光不亂,有一種定力。「忽於夜半」:忽然間在夜半,「在暗室內」:在那麼一個沒有光的房子裡邊,「見種種物,不殊白晝,而暗室物,亦不除滅」:看見種種的東西,不但房子裡的東西看得見,而且房子外邊的東西,也看得見。不但房子外邊的東西,可以看得見;這個房子裡邊本來有的東西,也可以看得見。不但本來有的東西,可以看得見,而且從這個房子外邊所來的東西,也看得清清楚楚。

「此名心細」:這個叫什麼名字呢?這個就是你心細到極點了,「密澄其見」:把你這個見也清淨到極點了,「所視洞幽」:因為你的見清淨了,所以就是幽暗的地方,也一樣看得見的。

「暫得如是」:可是這是暫時間得這個境界,「非為聖證」:這不算證聖果的一種境界,不要以為這就是證聖果了,這不是證聖果!

「不作聖心」:你若不拿它作證聖果嘛,你不這樣想,名善境界」:這還可以算一個善的境界。

「若作聖解」:假設你自己生出貢高的心,自滿的心,驕傲的心,認為自己這功夫不得了了,「即受群邪」:這就會招魔障的。

有的修道人,在這個淨極光通達,他清淨到極點了,啊!忽然間他就見一切物。見一切物,是什麼所見的呢?就是他開了佛眼所看見的。那麼這個佛眼,並不是人人都可以開的,也不是你開了,就永遠開了,這種境界是暫時開的佛眼。所以在暗室裡邊,他也看到光明,也看到房子裡邊一切的物質,一切的東西。可是,方才我說從外邊來的東西也可以看得見,從外邊來的什麼東西呢?好像在這一個房裡頭是黑暗的,你可以看到從外邊來個神,或者是來個鬼,或者來個菩薩,或者來個佛,這都沒有一定的。

以上所講的這種境界也不是一定的,也不是人人都一定有的,也不是人人都一定沒有的,這也不一定是必經之路,這不過是修道有時會有這種境界。所以你不要以為,個個修道人都是一樣的境界,不是的。

談到這個佛眼,有的人開佛眼就可以永遠都開了,這叫報得通。什麼叫報得通呢?就是他前生修行用功,修千手千眼這個法,所以感得生生世世都可以開佛眼。有的開的是臨時的,暫時這麼一開,他不是永遠的,為什麼不是永遠的呢?就是因為你心不是時時那麼清淨,如果你心時時清淨,你在前生修過大悲法,那就可以永遠開了,所以這有種種情形,是不同的。

又以此心。圓入虛融。四肢忽然。同於草木。火燒刀斫。曾無所覺。又則火光。不能燒爇。縱割其肉。猶如削木。此名塵並。排四大性。一向入純。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圓入虛融」:圓滿而又虛融,你說它有,也不是有;你說它沒有,它又有。

「四肢忽然」:這兩隻胳膊、兩條腿,忽然間「同於草木」:像草木似的,沒有知覺了。「火燒刀斫」:用火燒它,用刀來砍它,「曾無所覺」:也是沒有知覺。用刀砍就砍,用火燒就燒,也不痛、也不癢了,沒有感覺。

「又則火光,不能燒爇」:用火燒它也燒不熱。「縱割其肉」:你就把胳膊、腿上的肉割下來,「猶如削木」:像什麼似的呢?就像削木頭似的,也不知道痛癢,這叫什麼呢?

「此名塵並」:這是所有的塵相都合併起來了。「排四大性」:排地、水、火、風四大的性,「一向入純」:都合而為一,都合成一個了。

「暫得如是」:可是這是暫時間的,不是永遠這樣子,是偶爾的,或者一陣間的。「非為聖證」:不要以為這就是證聖果了。

「不作聖心」:你不作證聖果的想,這個就是「名善境界」。

「若作聖解」:你若是以為是證果了,生一種大我慢,生了一種驕傲心、自滿的心,「即受群邪」:就要受群邪來交攻你,群邪就來包圍你了。

又以此心。成就清淨。淨心功極。忽見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國。具足七寶。光明遍滿。又見恆沙。諸佛如來。遍滿空界。樓殿華麗。下見地獄。上觀天宮。得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曰深。想久化成。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又以這個修道、修三昧的心,「成就清淨」:他所成就的非常清淨,「淨心功極」:清淨的這個心,功夫到了極點。

「忽見大地」:忽然間就看見所有的大地。「十方山河」:所有十方一切的山河大地,「皆成佛國」:都變成佛國了。「具足七寶」:每一個地方都有金、銀、琉璃、硨磲、赤珠、瑪瑙、珊瑚這七種的寶貝。「光明遍滿」:這個七寶也放光,光明照徹十方。

「又見恆沙,諸佛如來」:又看見如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諸佛如來,「遍滿空界」:遍滿在虛空裡頭,「樓殿華麗」:樓閣和寶殿都非常華美的。「下見地獄」:往下一看,怎麼樣呢?就看見所有的一切地獄。「上觀天宮」:往上邊一看,天宮的境界也都看見了。「得無障礙」:他沒有一點的障礙,任何地方都看見了。

「此名欣厭」:為什麼看得見這些個東西呢?就因為平常你有歡喜和厭惡,歡喜或者上天,或者佛國,你厭惡地獄。那麼「凝想日深」:凝結你這麼想,就好像雞抱雞仔似的,又好像貓在那兒等著老鼠那麼樣子,又好像龍養它的珠子那麼樣地注意。凝想,就是不想旁的東西了,專心致志,一心就想這個佛國怎麼樣好,地獄是怎麼樣痛苦。他的心就歡喜快樂的地方,厭惡苦惱的地方——特別苦的地方,心念專一,想得專一了,「想久化成」:想得久而久之,就化成這種境界了。

「非為聖證」:你不要以為這就是證了聖果,有了功夫了,不可以的。「不作聖心」:你若不作證聖果的想法,「名善境界」:這個境界還不壞的。

「若作聖解」:假設你若說是:「啊!這個境界可妙了,我現在和佛住在一起了,我甚至於也就是佛了。」若這樣一想,「即受群邪」:那些天魔外道就都陪著你來了,你說你和佛住在一起嗎?這會兒他們先親近親近你,和你做一做朋友再說。

南無佛陀釋迦牟尼授記師燃燈古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東方淨琉璃世界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接引導師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摩訶薩。

至誠頂禮一切見聞者共沾妙法,法喜充滿六時吉祥。

心開意解走向解脫成就佛果。

南無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菩薩一切尊法,

一切賢聖僧摩訶薩,感恩龍天護法護持正法,感恩一切覺悟者摩訶薩

願一切過去未來現在未覺悟的眾生、無論僧俗、男女、任何種族

種種有情六道眾生見聞聽聞心聞者

共同慚愧累世因貪嗔痴所犯的身口意而至誠慚愧後不更做

至誠祈願盡虛空法界一切正覺

慈悲威力加持萬源苦眾清淨自性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