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無量壽經講座(5)  


無量壽經講座05(概要)

《華嚴經》經末,華嚴最後一卷,普賢大士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把普賢行願品列入淨土五經之一,這就是證明。《華嚴》講了這麼多,那麼多玄妙,講到八十篇,最後還是要用,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這就是一個證明。聖教如檀,片片皆香,就是檀沒有一片不香的。法法都圓頓,本無高下。《金剛經》說"世法平等,無有高下"。但是眾生垢重障深,心中的污垢很重,障礙很深,心也很粗,智慧也很淺,"飢遇王膳而不能沾"。你是餓了,遇見國王擺了宴席在這,你就不敢吃,不敢去動筷子。你別的法雖然好,你不敢動,唯本經持名一法,這個你沒法吃。所以有你沒有法吃,就說雖有教有經,比如說相法家,最後是唯識觀,很殊勝,這一切都唯識所現。換到這個唯識你不就平等了嗎?你不就解脫了嗎?但是在這個實踐上你這麼去用,這麼去觀,平平常常的時候就可以,假如真正問題一來,就不行了,到這裡就用不上了。說本經的持名一法,乃是易行道,是人人都能修,這個是易行道,人人都可以做的。這個地方稍微說一下,有的人對於這個有所誤解。由於聽說淨土法門是易行道,雖說是易行道,那麼就容易吧,那就不需要費力氣了,是不是?那我就輕輕鬆鬆的成天看我的電視,打我的撲克,這念幾句,易行道嘛。那這是不行嗎!你這是根本表示你沒有願力嘛。這個易行道和其它法門相比,參禪、持咒、修密、教觀、打坐種種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相比,沒有一個比這個更容易得到成就的,得到解脫的,所以稱之為易行道。就等於說,你這個善於懈怠也能達到目的,那麼容易。極樂世界這個大學也要求考試,只要有二三百分就能考取,但交白卷是考不取的。就是說一般好學校一般考卷五百分,四百分以上才能有希望,這個極樂世界只有二百分就行,怎麼也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也做種種功德吧,做居士三品。比考五百分、六百分那就容易多了,而且這個學校去的時候沒有降級,沒有開除,沒有留班,出來個個都畢業,個個是博士,個個是愛因斯坦,都成佛,這是殊勝之處。易行道要這麼體會,可和其它的相比,這個最容易了,沒有比這更容易的。這個要不行,修別的就更不行了。這個不是一番真實發心,真實修持,照樣還是虛度一生。大勢至圓通章,在《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裡頭有兩句話,它是主張"淨念相繼,自得心開"。淨念相繼是什麼呢?就是很清淨的念,不是又想這個,又想那個,心裡沒有別的,別的放下了。就一句佛號,沒有放,就叫淨念相繼。沒有妄想的一句接一句,就這個不是很容易,就自然得到心開。剛才我說了這個很容易,就是跟別的方法比很容易,就是要去做,做了之後就知道,還是不是很容易,還要很發心、很祈禱佛的加持,如何如何才能做的到。也往往是念佛之後,反而妄念紛飛,不是昏沉就是散亂。也不是一時,你做到淨念相繼了,一定自得心開。念到淨念相繼了,是人人能做到的,不是做不到的,但是需要很努力才能做的,就是這個樣子。以凡夫心,開佛知見。就是這個凡夫的心呀,很惡濁,很粗淺,很愚痴。這樣的心就能開出佛的知見。釋迦牟尼佛是大智慧,一切人間導師,法中之王,聖中之聖,跟他的知見相同。所以禪宗的三觀齊破,見於佛齊。告訴你三觀都破的人,你見就跟佛齊等了。父母所生之身,今生是可以做到的。修禪宗離我們就遠了,至於根基淺的人呢,他就不能做到,還希望心開了,入佛知見,跟佛一樣,可以做到人天祖師了。如何如何這個就不行了?如果能夠至心信樂。至心的相信了,至心的歡喜。所以佛經後頭皆大歡喜,你聞到法之後你就升起歡喜心。我的老師夏老師聽到淨土宗法之後,他就在房間裡哈哈笑,一個人笑兩天。他說:"這一回我真有辦法了,我能出去了,脫離這個六道輪迴。"他確信淨土法門,至心的相信這個法。你就可以樂啊,你就有辦法了,樂啊!願意去啊!願生彼國,乃至十念。需要念到十念。臨終時蒙佛的攝受,佛來攝受你。不是你有這個水平,而是淨土還是一個特殊的他力法門,仗他力。因為在臨終的時候,最困難的時候,最不能清淨的時候,你完全靠自力仍然是做不到的。但是淨宗法門只要你真正信願持名,在你臨終的時候,佛就現在你的身前,就以佛的威力,三昧力,神通力加持你。使你也入三昧,入神通,心就不亂,而能清淨念佛,隨佛往生。淨土法門它最殊勝在這,稱為他力門果教派。從果上起步,不單純利用自力。禪宗就是單純利用自己的力量開悟。開悟之後,有的時候還不能斷除後有,還要轉世。所以往往開悟之後,像蓮池、澫益大師都是開悟的人,永明大師都是開悟的人,都歸到念佛。如果你參禪開悟,你不能弘揚淨土,修淨土,有句話管保老兄欠悟債,你這悟還悟的不夠。信樂往生,因為參禪之後,有的古詩人,你看蘇東坡前生就是開悟的人,第二生就是蘇東坡了。作為咱們能信樂、能念,蒙佛攝受生極樂,花開見佛,聽聞佛法,入了無生法忍,奇妙一切。這是最奇特、最妙、最微妙、最快、最直接,莫過於是。沒有再超過這個的了。一切眾生由此得度,一切眾生都因此得度。十方如來乃稱本懷。佛這才稱了你的本心啊!佛為什麼要成佛?佛為的救渡眾生呀。要救渡一切眾生啊!一切眾生怎麼才可以得度?這樣才能得度。所以十方諸佛的心愿就稱心如意了。本經所宣乃是如來真實純一的法啊!真實純一之法,沒有權曲。不是權說,不是權巧方便,也沒有什麼委曲,所以叫正說。為什麼要說這個經呢?稱性極談。如來正說,稱其本性,和盤托出。如來稱他自己如來的佛性,把這個法門全盤托出來了,毫不保留,都給我們了。如來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全部都給咱們了,就是這句佛號,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咱們這個地球上所得到的法,全給我們了。所以說稱性。"一切含靈皆因此法而得度脫",這個《無量壽經》的話,這句話佛說的。"一切含靈",有靈性的都是因為這個經而度脫。大家要注意啊!因為這個經度脫,在稱性中時登峰造極之談,是稱性極談。解釋一下這個小標題。"稱性極談,如來正說"這是什麼?"稱性極談"如來要稱他的本性要廣度眾生。有這個微妙法門,所以說《無量壽經》,說這樣的法門,大家都因此而得度,佛就稱他的本性了。

第二三根普被、凡聖齊收

《華嚴》、《法華》根本是圓教,它是接上上根。當時說《華嚴》的時候,如大智慧舍利弗,大神通如目犍連,他們都跟瞎子、聾子一樣。有很多經中事他們是不見不聞,如聾如盲。小乘的極果也就是大阿羅漢,他還無所知呀。所以比這個再低一些的就更不行了,故云下根絕份。下根人在這就沒有辦法了。所以他就不能救度下根的人了,下根絕份。依小教、始教,開始說的是如何去證阿羅漢,如何去修持。始教開始講法,講的一切,只接一些權小之機,這是小乘的根機,接一些權教的根機,不是實教。那麼對於善根則有教淺機深之失,你這教很淺,他的根很深,他就不滿意,他就不想學。下面的合適了,上面的不合適,也不應機。只有本經持名的法門是聖凡齊收,聖也收,凡也收。剛才舉個例子,那個王勝宣大夫,人大代表,他弟弟看到入地獄了,都收。我上次講的夏老師的那隻老鼠跟著念佛。下根都如此,禽獸,徹上文殊、普賢。普賢菩薩在行願品中,行願品里四句"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普賢菩薩怎樣往生,這四句只有這麼講,沒有別的講。文殊是大智慧,現在參禪的人你們還能超過文殊是不是?都是大智慧,他就作五言了。一樣的話。"願我臨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就是把七言變成五言了,一樣的話。釋迦牟尼,還有這兩位文殊、普賢他們都願意往生,而且在《無量壽經》裡面佛跟彌勒菩薩說,彌勒菩薩也是當機,說將來彌勒成佛還要弘揚《無量壽經》。這個經先是阿難當機,後來彌勒當機,都是對彌勒說的話,囑咐給彌勒,於此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這個世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植眾德本,種植種種德的根本,當生彼國。佛就預告彌勒有七百二十億菩薩已經作出種種功德,他當生彼國,他要生到極樂世界去。這不都是善根嗎?已經植眾德本,供養無數佛了。徹下五逆十惡,我還舉了個例子,可見本經廣收萬類,各種都收了,普被三根。阿伽陀藥,一種聖藥,全部都能治,能愈萬病。故本經明"值斯經者"碰到這個經,《無量壽經》,"隨意所願",隨你的心意願什麼,想什麼,都可以得到度脫,得到解決。所以說這個經要普被三根。

再特別說一下對於我們凡夫說,這個經是聖凡齊收,很對我們凡夫,恩更深了。咱們凡夫等到末法福慧更淺薄了,垢障也更重了。如果沒有這樣的方便法門,就更是沒有辦法了。對於我們更重要了,有這樣一個方便法門就是靠信願持名,真信,發願,願生彼國,不留戀這個娑婆世界,願意往生之後來實現自己的度生大願,就念名號。這三樣事信、願、行,那你就可以功超累劫。別人要花多少多少劫才能圓滿的功德,就可以超過他的,一往生極樂世界,逕登不退了。一往生就不退,只有進步沒有退步。所以說沒有這樣的法門,凡夫何能度此生死業海啊!生死業海茫茫無際無邊啊!咱們凡夫不是老在進步,大家要知道這個修行是進一退九。這個世界是退緣多。大家可以看,同班多少人,十年之後再檢查檢查,能夠保持個個都是進步,很難,是不是?這就是退緣多,也不是他現在就有這個想退。他遇見某種因緣的牽引,使他不知不覺就退步了,可怕的就在此了。不是說一個美國的老和尚,因緣很好,他看沒有幫手,回國後找了兩個年輕的小和尚過去,跟他到美國去幫助他,也可以繼燈呀!把這個燈接下去。到了美國你如果不會開汽車,不會說英語,那就沒有用了,要先學會這兩件事。等他們把這兩件事學好了以後,這兩個年輕的和尚都不是和尚了。他就退了,退緣很多很多。所以唯有這個法門難極了。大悲慈父,兩土導師,極樂世界的導師,娑婆世界的導師,就開此淨土法門。顯出這個世界的苦,極樂的樂,來激揚我們這些個沉迷的眾生。這個地方是大火聚,是大火坑,本來兩個和尚好好的,本來是好事,去幫助老和尚,沒想到這一去被環境所轉,是個大火聚。彼是清涼池,那個地方都不退,沒有退緣。極樂世界沒有退轉,都是阿鞁跋致。阿鞁跋致意思翻譯就是不退轉。這裡刀山是在後,這個世界的種種苦痛啊,就要受報,錯了就要受報,不是好玩的,退就是錯,刀山劍樹就在我們背後,極樂世界是寶蓮花池,在我們前面,於是自然生於聖苑。我們就願意厭離娑婆,求生極樂。既然有了信願,再加上持名號就可以得度。一生到彼國之後,能見佛聞法,從有念而入無念,你到了無生法忍,悟入無生。從有念而進入無念,因往生而契無生。你因往生而悟了無生法,頓悟此心,本來平等。這是說的一般情況。真正出格的人,在這世界念佛,也可以悟無生法忍。韋提希夫人就悟無生法忍,《觀經》。晉朝還有一個人,他很窮,生活很苦,他就念佛。專誠,閉關念,佛就現前跟他說法,他就悟了無生法忍菩薩。但這個沒人知道,他後來從晉朝到清朝,中間還轉過來多少次也沒有人知道。到了清朝在乩壇上他把這事說出來了。只要真念,你不是說非得死後才能成度,特殊的根基象很多祖師的悟證都是很深的。這個海東就是指朝鮮,元曉法師,朝鮮的法師,他說四十八願,先為凡夫。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首先是為了凡夫啊,為了救度凡夫,兼為三乘聖人。他的提法,首先是用在我們凡夫身上,來救度我們,同時也為了這個菩薩乘、聲聞乘、緣覺乘聖人。可見淨土之妙就妙在,首先是為了我們凡夫,使我們凡夫度脫生死苦海,實際正是如此。大家就是從凡夫的心開始修,你遇上一個特殊的法,一生就成功了,那就非常殊勝。

他力法門、善護行人

今天我們晚開始一點,把這個時間補足。講第三講到他力妙法,善護行人。不光是靠自力,而且靠他力。所以《彌陀要解》首先要信、願、行。要信,信指出六點:信事、信理。信他的本體,這個理體,這個真如實相,信理。信事,極樂世界種種莊嚴,就是事說,往生這都是事,不光要信理,還要信事。信自、信他。要信自心具足一切,自心妙明。要信他,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皆是我心之所流現,信自。同時還要相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個極樂世界,有個阿彌陀佛,大家可以在那往生,可以聞法,可以得度。信他、信自,要信因信果,除一般的因果之外,要相信念佛為因,信願持名為因,決定得到往生成佛之果。六信,說要信他。所以有的人學了些理論,懂得禪宗之後,一聽"他"就說你這是心外求法,不知道自他不二。這個他、自,自然就是一個。華藏世界那麼多佛世界,只信了一個。只有一個無為無相,偏到空這邊,那就不是深的般若,那是淺的般若。他力妙法,其它的法門全憑自力。末世修行多諸障礙,大家讀《楞嚴》,《楞嚴》有五十種陰魔,一念之差就入陰魔。現在就奇異功能,那比《楞嚴經》所說的魔的境界差多了,那個魔的魔通厲害多了。現在我們要有正知見,不能被奇異的事,迷失方了向,我們還是咱們這個正法。《楞嚴經》就講你們就是要打坐,要是離開楞嚴咒,要是避免魔事就沒有可能了。你不能念咒,禪堂上寫著這個咒,帶著這個咒。為什麼大家上殿有時要念楞嚴,念大悲十小咒?這就是他力護持你,不要被"非人"得到便。"非人"確實有,這不是迷信,魔也確實有,有的是心魔,有種種其他的魔。他就要受障礙,你相信有沒有你自己?相信有你自己就有魔。你要說我是空,無我,你根本沒有魔。就是這,這麼一說,大家說你執著了。無我,你平等。你可以去廁所中去吃大便,跟你吃最好的美食是平等,你這才能說平等,不然是壞的不吃,說要吃好的。可是想起來,都要平等那是假的。你要講這個都是空的,那你自己要空下來,所以他力很重要。還有很多境界"不作聖心,名善境界",打坐都是如此。大家要學止觀。天台裡頭,老師教的,這往往有殊勝的境界出來了。你不作聖心,不作聖心這方面的體會,這個是好境界,就是你打坐之後出現的好境界。若作聖解,反受群邪。你覺得我特殊了,我這高明了,或者是什麼什麼的......反而退步了。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梨。所以其餘的法難修,很難。

所以念佛的法門同於密法,淨土法門是密教顯說,是他力門,屬果教派。咱們發心念佛,就靠彌陀本願。彌陀發了四十八願,有念佛的人,十念必生,就要護持。這個魔就不能干擾了。《十往生經》就說,"佛言"就是釋迦牟尼佛說,"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包括咱們現在的人在內,"南無阿彌陀佛",你念四個字"阿彌陀佛"也行。"願往生者",願意往生。"彼佛"就是阿彌陀佛,即從極樂世界派往二十五個菩薩,擁護你這個人。不管你是行、是坐、是臥,乃至於白天黑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不讓他們來下手,讓他們得到方便,惡鬼、惡神就不能干擾你。這是他力護持。《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云:"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大勢至,大勢就是力呀!力量的力,勢力。大勢至菩薩,大勢登峰造極。大勢至菩薩就在咱們這個世界,攝受念佛的人歸於淨土。夏老師的著作《淨修捷要》裡就說:"大勢至菩薩現居此界",現在就住在咱們這個世界,雖然在極樂世界,也在這個世界。"作大利樂"給大家作很大的利益和安樂,"於念佛人攝取不捨"你念佛人在哪,攝受加持都是不捨棄的,"令離三途"叫他不怕魔干擾,攝受他什麼,讓他離開三惡道,讓他得到無上的力量,得到往生。《阿彌陀經》裡說了,"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聽到阿彌陀佛,聽到《無量壽經》來受持這個經,依法奉行,"及聞諸佛名者",說阿彌陀佛還有很多佛名。這個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已經受到一切諸佛的護念。

還有念佛的人有一由旬光,由旬古代的天子行軍時候這一天的路程,有的時候是四十里,有的時候是六十里,有的時候是八十里,那個不可以有標準,行軍可以快一點,慢一點,但是里也不很標準,里也有大有小,大致這個數,我們就取最小吧。說最小的把它誇大,四十里,用最小的,即是由旬。一由旬的光,念佛的人你是放一由旬的光,所以有的人說我有氣功,能看見誰有點什麼光,奇異得不得了。不知道佛說念佛的人他也有四十里光。大家念佛,要修法,大家要上殿,不是只是自己得到好處,是這一方都得到好處,還不止一方,整個地球都得到好處,其實還不止地球,整個宇宙都得到好處。所以為什麼出家人要受到供養,這也是受供養的一個理由。

由上可見,念佛的人,有阿彌陀佛所派二十五個菩薩保護,又有大勢至菩薩等等攝受,又受到一切佛的護念,所以就能遠離魔障,沒有魔,沒有困難。沒有這些困難,可以安穩的修持,仗佛力故,他力的加持。大家想學密,密也特別用他力,但現在密宗裡頭冒牌人太多了,很難得到一個真正的師父,那也很痲煩了。師父就是魔,就壞了,掉過來干擾你。淨土法門穩當,稱為易行道,或以談他力為著相,或者說他力是著相,應知他力亦是自心,就是自心,自他不二。自跟他不是兩個,自他宛然,他不是兩個,就有自有他,有自有他這個道理比較難懂。這說個譬喻,上次佛性打了個比方,就像磁有磁性。古代發明指南針,黃帝打敗了蚩尤。為什麼指南針指南?地心是有磁,一個鐵的針受到磁的吸引,它就方向一定,不管是指南指北,反正是知道南北了。磁性是什麼?磁的作用大極了,發電機有磁,然後有導線,導線在磁裡邊轉,導線就生電了,就亮了。一切的很多很多設備要靠電,就這麼來的。靠磁,在磁場裡有運動的導體就出電。倒過來,我們把這個導體沒有動的原動力,我們在磁場裡把導體通上電,就要運動。電動的車子,許多機械電動機械就是這個道理。有磁場給他通電,它就動。原動力叫電動機。就是利用一種磁,磁有這麼大的作用,一個電動,一個發電,這個重大的作用知道了,靠電能動的就是電動。這也是一種磁,靠發電,然後大的電力是靠發電機。不管是水利發電,什麼發電都是靠電磁場的運動出來的。但是磁性是什麼?你把那個鐵砸成粉末,比粉末還小,你也找不出什麼東西叫磁。它就在鐵的裡頭,所有的電子所運動的軌道都是一致了,就表現出磁性了。這就是磁。磁性你不能說是沒有吧,要是沒有的話怎麼會發電呢?怎麼會電動呢?你不能說沒有,你說有吧,拿來我看看。誰能把磁找出來,誰也找不著,誰也拿不出來,誰也分離不出來,不可得。所以空和有拿這個打比方。我們的佛性決定是有,但是說在哪個細胞里,哪個血管裡頭?都不是,覓心不可得。無,它是有;有,它是無。眾生的這種見解,你是想不明白的,這是佛性的研究,自他不二。這是一個大的磁鐵,我這是一根針,我們知道一根針被它給吸上了,是不是?被那個磁鐵吸住了,磁鐵就能吸鐵,不然怎麼叫吸鐵石呢?為什麼能吸鐵?因為鐵也有磁性,它就是亂,裡頭分子都是亂動的。在這個大磁場下,這個電子,路也就走順了,走順了就顯出磁性。磁場是不同的極相吸,南極北極相吸。北極和北極同等相排斥。咱們劃出一個磁力線,我們都練過,從這極到那極,這兩個磁場一個磁力線。這就是作用。磁場是這個磁場,鐵粉的線可以看出來,這是共同的,是它的也是它的,兩個之間共同的。磁場是一個,這個東西它那裡頭是鐵粉,我這也是鐵粉,也是一個,就說是自他不二,有什麼兩樣?你也是這個,我也是這個。這邊磁場是一個,就說自他不二,自他宛然啊!這明明是兩個東西嘛,我這是一個大磁鐵,我這是一個磁針,而且我本來是沒有磁性的,因為它的作用我的電就走一致了,我的磁性顯出來了。就好像眾生因為佛的教化。我的妄想也沒有了,我心裡也淨了,我也跟佛心一樣了,這不就是自他宛然,自他不二。這樣來理解才是一個正理解。但只承認自,而不承認他,只承認理,不承認事,只看這些事,而不知道理,而不認識理,你就對這個事相,迷於事相,而不知本來。所以這個法門因他力而顯自性,佛的加被護念,念得你自得心開,顯得自心。從有念入無念,從念阿彌陀佛開始,念來念去,你就念而無念。在念的時候就離開了我們的這個念,只有這一句清清淨淨的阿彌陀佛。這一念就是本法的深妙之處。《彌陀要解》說"此法門全在了他即自",在於了解,了他不僅是了解,這個了字很深。這事你能不能辦成功,這事你能了嗎?能了,解決的意思。這個"了"不但了解、解決的意思。此之全在了他即自。能夠深刻的認識,他就諱言他佛。你不肯說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禪宗人有這個問題,這個就是他見未忘,還有他見。要沒有他見,跟他還有什麼關係?所以偏重自佛。只承認我自己本佛,阿彌陀佛是我自心本具,那麼往生也就不必了嘛。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你不但有我見,而且是顛倒的我見。

第三點就是說他力法門,得到佛的護持,所以這個穩當。同時要把他和自的關係作一個敘述。稍微差了一點點,就這樣吧。關於這個《大乘無量壽莊嚴平等覺經》,關於前面的綱要作為討論。第一個問題,就是大教的緣起。以什麼因緣而興起這樣一個聖教呢?說明了聖教的興起有它的共同之點。為什麼興了《無量壽經》呢?淨土法門又有它的特殊性。大教緣起,《無量壽經》以持名念佛法門為什麼興起?這個我們解釋了三個問題了。下面說第四個問題。為什麼興起這樣一個持名念佛的法門?

四暗合道妙、巧入無生

《無量壽經》第四個問題是什麼呢?"暗合妙道,巧入無生"這個就是淨土宗最奇特、最殊勝、最微妙、最圓融不可思議之處。它既然是巧被三根,三根都普被。最高的如文殊、普賢,最低的如五逆十惡,甚至於臨終十念都能往生。事情是這樣,道理呢?它有一個道理呀!它並不是說特殊有什麼,練什麼功似的,一個法術,一個訣竅。你知道訣竅你就成功了,不是這個意思。佛法裡頭沒有這個意思。所以很多人以為密法里有這些,都不是,它是暗合妙道,巧入無生。因為這是圓教,圓教的教法都需要先入後修。你必須入了之後才能修啊,你不入整個是糊塗的,那憑什麼起修?這都是先入後修的法門。只是從這個悟的境界上開始才能進修。談悟談何容易啊!千萬個難得一個半個,當前要找一個開悟的人難極了,誰介紹介紹咱們國家,有哪幾個是開悟的,誰都很為難。"七朝天子福,九代狀元才",七朝的福報加在一塊,光有福報不行,還有九代的狀元。七朝天子的福,九代狀元的才華、聰明集中於一身,這樣的人才有開悟之分。那你先悟後修,當然很難啊。淨土法門是什麼?還有就是這兩個最特殊了,一個淨土法門,一個密宗,而你不必悟也可以修。不悟怎麼能修?所以它是諸佛慈悲的大智慧,大慈悲的結晶。給予這個法門讓誰都可以作,在作的過程之中你不知不覺,你還不明白,不知道,已經合乎道妙了。其它的法門是證悟無生。從證悟上堂堂正正的證入無生法忍。這是巧入無生,巧妙之法,暗合妙道,巧入無生。是這樣一個教在興起,這樣一個教才能普被三根,才能使沒有開悟的人也能夠得到一生的果實,殊勝的果實,可以圓修。圓修跟普通的修相差是一天等於一劫。圓人跟普通人的修持都是凡夫,一個是圓的見解,一個不是圓的見解,兩個人的修持日劫相倍,有圓解的人修一天,等於沒有圓解的人修一劫。那麼有圓解的人很難,淨土法門就可以從一個普通的凡夫開始,當然暗合妙道,這就是它的殊勝之處。怎麼暗合?去看下文。這個經給我們說,我們要修,要無念,要離念,世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要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生就無滅了,這個不是凡夫所能做到的,要到圓教。小、始、終、頓、圓。判教,華嚴的判教,五教,小教、始教、終教、頓教、圓教,圓教是最高的了。圓教法裡頭最高級了,他才能夠離開一切心意識的分別。心的分別、意的分別、識的分別,這才叫真正得了無生法忍。所以花開見佛悟無生,就是悟這個無生法忍,圓教八地的菩薩才可以。別教,天台講四教,藏、通、別、圓。別教的初地只相當於圓教的初住。圓教的階次很高,圓教的八地菩薩才能真正證無生法忍,可見聖者就不容易。到八地聖者都不容易的事,咱們安能期望於這個?具足煩惱的凡夫,希望凡夫去修,就離開念,離開相。善導大師在我們大陸,大家在心目中不是這麼特殊的崇敬。在日本不得了,對於善導大師親切極了,尊敬極了。他們就說這個淨土中第一代祖師就是阿彌陀佛,第二代就是善導了。第三代他們日本人。這麼尊敬善導,善導確實是大德。蓮池大師說,大家說善導是阿彌陀化身,蓮池大師說,雖然不是彌陀,那也是文殊、普賢、觀音、勢至之流的人。這個善導,由於一些傳記,把他記載成自殺了,可惡啊!善導大師一個很偉大的著作叫做《觀經四帖疏》,下面就是善導大師的議論。這個是淨土宗的祖師,咱們國內淨宗二祖善導。《四帖疏》說:"今此觀門等",《觀經》所講觀佛像好,觀日輪,觀水等等觀上去,十六觀,這些個觀的法門,是"指方而立相"。那麼觀的西方,不是指出一個方,立向。你要觀這個佛,觀這個白毫相,觀這個佛無量萬億紫金身,觀世音菩薩種種相。"住心而取境",心就住在你所觀的境上,取那個境。觀日輪,天天看太陽落,看了之後就老想太陽,睜著眼,合著眼都看到太陽現前。《無量壽經》的匯集者,我的老師夏老師,他這個觀成功了。睜開眼也看見一輪紅日,閉眼也看見一輪紅日,日觀就初步成功了。取境這是十六觀的相嗎?觀佛的白毫,不就有白毫相嗎?不是無相,不是離念,你心裡想著這個,老觀這個,這不就是念嗎?為什麼這樣?因為如來全知,咱們的大慈悲如來慈父,全知,就是早知道了。不要等到末法才知道,早就知道末代的最濁眾生,這一些凡夫有罪、有垢、垢障,很濁,這樣的一些凡夫。你叫他給一個相,叫他在這個相上住心,尚不能得道成功,何況你叫他離相,而求到事上能有佛?有所證得,所以就叫"指方立相"。為什麼呢?末代凡夫只有從這個地方下手。

底下說的我們必須如此,在這裡這句話就說明了這個"指方立相"。我們這個《觀經》,觀想念佛,念一句佛號,念這個名字都是相。這說明必要,這樣立相的巧妙之處何在呢?這底下還有。再以眾生妄心,念念相續,如急流水。咱們自己說吧,咱們這個妄心,這個起心動念的這個心,所起的這個妄念,是一個接著一個。這個剛滅,下一念又起了,這一念已滅,一個新念又生出來了。就如同急流之水呀。這個水老在嘩嘩的流呀。咱們這個念頭老是這麼起,一個念接著一個念,那就是水上一個浪花接著一個浪花,從未暫歇,從來沒有暫時休息過一會。若勉強按捺,現在你說我按著它不許起妄念,不許起妄念。有很多人這麼用的。管著它,你起這妄念就不行,就這麼定住,這麼觀。這就是禪里搬石頭壓草。這個妄想來拿塊石頭把它搬來把這個草壓住,表面看起來草不往外長,可是它那個草的根越長越粗。有一天那個草多多少少能把石頭抬起來呢。搬石頭壓草,粗念雖得暫息,你壓它,一來就不起,坐在這,這樣的話,那個維繫的念頭從來沒停過,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而有許多坐禪定的人,坐到最後,也沒有自己了,也沒有床鋪了,也沒有房間了,一切皆空了,自己以為是很好的境界了,甚至於是一種無相,很高,見了佛的法身境界了。其實在禪定來說,這個都還是欲界中的事情。在三界之中,欲界中的禪定,那差的遠呢。還有色界,還有無色界,你哪出得了三界呀!在這種情況下,行人很容易錯誤認為這個就是。粗念不起,細念他不知道,就說我相應了,實在是大的謬誤呀。很大的錯誤,所以參禪常常會出現很多毛病呀!難行道,禪定很殊勝,戒定慧。但是也要很善巧,要知道如法。所以大慈悲父,興無緣之慈,同體之悲,就給我們一個奇妙的方便法門。這是個最奇妙、最奇特、微妙這樣一個法門。最容易、最方便,指方立相。叫你老想著西方。淨土人都坐著不背西,面西,他老想著西方啊!攝心專注,把這個心一句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老念著這個佛,就用這個妄心,妄心開始。誰都有一個妄心,你妄心專注一個境,專注西方極樂世界。就我這個念頭,我在念南無阿彌陀佛,小孩子都可以啊!現在好多小孩說話都會念佛,那麼這個妄心持佛名號。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