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法師:六祖壇經講記 第75集  


六祖壇經講記(75)

善知識!從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頌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

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

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

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

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珍重好去!一眾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善知識!從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成為什麼你自己決定。你到底想要成為什麼?你想要成為凡夫還是聖賢?想成為毒龍還是菩薩?一樣的道理,你這一輩子能不能開悟也是你自己決定,你會不會往生極樂世界也不要問人家。學佛要清楚到這麼清楚,而不是說:「師父,你看我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我哪裡知道!【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念念回歸空性,這樣不是很輕鬆嗎?就是《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自悟自修自性功德,】三個過程,悟後起修,自悟排在前面,透過修行,才能夠真正的見性。真正見性之後,功德在法身中,所以六祖說見性是功,平等是德,才叫自性功德。一個君子有仁德,一個開悟的人具備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這樣,我們佛性的三德自然才能夠顯現。【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我們不要〔歸依〕有生有滅,要回歸不生不滅。

【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我們的罪不知道累積多深!我們多生累劫的習氣,又何能在此生把它消除呢?如果你按照這樣的角度來想,絕大部分人都會放棄。六祖曾經講過,一燈能除千年暗,你只要提起這句話,一個深山古洞假設一千年都沒有燈光,只要燈光一打亮,黑暗頓時就消失。你有沒有領悟這句話,產生一種頓悟的感覺?你此生就有無限的希望,並不是你黑暗一千年,你就要透過一千年才能消除這樣的黑暗。六祖大師不但是個開悟見性的人,也是個大徹大悟,幾乎等同佛境界的人,而且他講話一定承擔,一定負責任。他說〔言下〕就讓大家累劫的罪消失,你相信嗎?你會講:「真的這個樣子嗎?」這代表第一你對法義不深入,第二你也沒有信。剛才已經把理論講得很清楚,假設現在有個山寨,有個山大王,他下面有一千位小兵,如果按照你的模式,要把每個小兵一一綁起來,一一把他們降伏,再來抓那個王,時間就要很久。你何不擒賊先擒王呢?這個概念實際上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很多人在修行時偏偏不懂這種道理,那些小兵他要一個一個地抓,那要抓到什麼時候?比如你脾氣不好,你的脾氣就要改好啦;比如說你有嫉妒心,你的嫉妒心就要消失啦;比如說你吝嗇啦,你就不要那麼吝嗇啦;比如說你上課總愛翹二郎腿,你就不要翹二郎腿啦,你修行這麼修當然是很久。我們做事情常常講要有效率,修行也是這個樣子,這並不是投機取巧,他也是要老實修行,只是要早一點知道怎麼修,怎麼契入。但是不會修的人,修越久就越容易退道。比如你去爬一座山,爬了很久還沒到,你是很容易掉頭回來的,除非你確信前面還有多遠。假設它有指標或標公里數,你還清楚,但那種沒有標的山,你爬起來相當地不踏實,因為你是外行,你不明白它的盡頭在哪裡。你讀了《六祖壇經》,假設你相信六祖大師所講的道理,他告訴你應該怎麼做,他講得很清楚,你不應該再懷疑。

【頌曰:】很清楚跟你談一個概念,你們在修行,首先要把它弄清楚,不然你會很累。這句話我講我負責:「修行嘛,修心不修性。」請你看這一段,這句話是六祖大師在《六祖壇經》開宗明義講的話,「菩提自性,本來清淨。」這八個字講的就是自性,自性本來是清淨的,不需要你修,「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迷悟的關鍵在心,不是自性的問題。有很多人修行修得很久了,沒有抓到關鍵。坦白地講,心清淨,你就見到清淨的本性了,心只要完全沒有障礙的那一剎那,就是見到本性了,這一句話是六祖開宗明義講的。坦白說,我也可以兩個小時把《六祖壇經》講完,也就是針對核心,知道六祖大師到底在講什麼。現在六祖大師這個《無相頌》都談心,自性不用你談。人家問我:「見性是什麼情形?」我說:「這麼問是沒有意義的,你見性那天就知道了。你應該去思考如何見性。」如何見性一般人就誤會了,以為就要從性上去修。為什麼要從心修不從性修呢?這個心是用,這個性是體。體無形無相,所以你不知道。心雖然無形無相,但是你可以感覺,很清楚,比如你感覺你的心很煩燥、很憤怒、很恐懼,這是很清楚的,所以每個人都有煩惱,煩惱就是心。有智慧的人不會從無形無相下手,他必然從有形有相切入,因為你可以明白你的心,所以六祖大師叫你從心。《無相頌》裡有幾個關鍵字:「心中三惡」,我們心中有貪、瞋、痴,也就是一切煩惱的根源和總稱。就是因為這樣,才障礙我們見到清淨的本性。「心中除」,除罪。既然你的心有貪、瞋、痴,所以是你的心在造罪,所以得從心中除。「心中洗」,前面是除罪,這裡是離迷。眾生執著就是迷,不執著就是離開迷,所以心中洗,就是要去洗滌你心中的執著。你現在可以對照了嗎?一個是除罪,一個是離迷。「至心求」,至心就是一心的意思。你今天假設要真正的清淨,要變成一個真正的智者,或一個明心見性的人,或要悟道,或要解脫生死,或從今之後要隨緣自在,六祖大師說跟你講「一心」,要從心下手,修行目標就是這麼明確,就像射箭的人,靶心是很清楚的,就是一直射,直到射中為止,那一剎那就叫見性。你的箭不要亂射,修行雖然有八萬四千法門,我看很多人都亂修,就是東學西學,或今天想學這個,明天又想學其他的。你怎麼去射那個箭?我讓你劃關鍵字,就是提綱契領,把六祖大師講的道理貫穿。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是信徒,都是〔修福不修道〕。〔修福〕,比如布施,護持蓋廟,或印佛書,不然就參加法會,拜懺、誦經。修福最有名的就是梁武帝。福不是道。為什麼?因為錯認因果,修福的因一定得福的果報,修慧的因才能夠得慧的果報,你不要把修福當成修道,這不符合因果。俚語講「種瓠瓜不生絲瓜」,種瓠瓜一定生瓠瓜,種絲瓜一定生絲瓜,就這麼簡單。修福不是道,但修道一定要修福。比如說,你每個月都護持這間寺廟三千塊,每個月寄錢之後,你的煩惱會減少嗎?不會,你捐款跟你的煩惱沒有關係,煩惱是要智慧的,因為你沒有智慧,所以才會生煩惱。這一段是不知因果,所以才亂了套,把福跟道混在一起。同樣的,你從今之後,不應該被人家騙。別人跟你講:「你被陰的卡到了,因為你曾經墮胎,所以有嬰靈作祟。」「你的冤親債主現在怎麼樣啦,所以你現在心口會痛,事業不順利。沒有關係,我幫你改一改,十五萬。」這並不符合因果。修福不是修道,假設你上一輩子殺一個人,你花十五萬就沒有事了嗎?不可以,不符合因果,殺人要償命,如果錢能夠擺平的話,我看全世界就是比爾蓋茲業障最少,因為他錢最多,他花錢來擺平他的業障就好了,這還有天理嗎?還符合因果嗎?但是這麼簡單的概念我們凡夫就被騙了好幾千年,不是現在才有騙財騙色,幾千年來一直都有人被騙。如果你聽完我的課又被騙,那就太可恥了。比如說你過去跟他不好,但是你現在願意改變你的態度,回向給他,但是欠債欠命都要還。「師父,那不是沒有效?」不是沒有效,欠人家錢本來就是要還,而且你要還得心甘情願,不可以逃避。這時候你又講:「師父,我修了還是要還,那何必修?」我告訴你:「假設你現在的存款就只有一萬塊,如果你要還人家一萬塊,還下去之後你的生活會很苦。假設你現在存款是一億,你還人家一萬塊也沒有關係。」你懂這個譬喻嗎?凡夫沒有存款,修行人就是有存款。比如我修到阿羅漢,我的存款可能就是一千萬;我修到菩薩,我的存款可能上億;當我成佛那一天,金融卡任我刷,眾生我都還,我也不要緊。一個修行開悟的人,還是要還因緣果報,所以我們常說「諸法皆空,因緣不空。」不是你開悟了就不用還人家錢了。你透過修行,第一你更心甘情願地還人家;第二,你自己的資糧越來越富裕富足,你有能力還人家,但是你不以為苦,這樣道理才講得通。不然,你夜深人靜,自問自答,我看很多同學常常被自己問倒。

【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你懂得〔布施〕,懂得去造福。有福無慧,邊造福也邊造罪,這樣的人很多,很多信徒都是這樣的人,白天去當志工,晚上貪、瞋、痴具足。你要修到什麼時候?你怎麼會被人家認同?最不認同的就是你的家人,外面的團體因為你都〔布施供養〕,人家叫你掃廁所,你也心甘情願掃廁所,出門人家都叫你菩薩,回到家,家人就給你臉色。我現在講的是現實的人生,差不多都那樣。不能這麼修!你也不要被自己騙,你應該是「人家肯定我,我願意付出,人家不肯定我,我也要默默地付出。」

【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福不〔滅罪〕,也就是說你想透過〔修福〕來滅你的罪,了不可得,原則上滅你的罪是需要智慧的。你說:「福不是可以抵罪嗎?為什麼沒有用?」福不是不可以抵罪,但福不可以抵道。假設在學校,學生被記大過,接著被記大功,那可以抵。但是為什麼六祖大師回答說後世得福罪還在?你今天會造罪是因為你沒有智慧,所以縱使你抵了之後還是會不斷地造罪,沒有智慧的人時時刻刻都在造罪。縱使你對別人好,亦是一種罪,要注意我這句話。為什麼?因為你對別人好可能是壓力可能是負擔,就像父母親對孩子都是好的,但是有時候做法是錯的,那還不是造罪?

【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修心〔除罪〕。唯有從你的心下手,願意去除自己的罪的人才是真正〔懺悔〕的人。不可以嘴巴說懺悔,而不去真心改過,這不可以叫懺悔。你們在自我反省當中,沒有真心改過,不可以叫反省。我上次就看人家在拜梁皇寶懺,拜完去麥當勞吃雞腿,再繼續拜,拜完再吃雞翅,拜了很累,多吃給它補回來,我講這個不誇張。〔懺悔〕要改過,改過才是懺悔。

【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這叫做罪性本空。大家想一個問題:「假設我多生累劫殺死一萬個人,何能夠今天一開悟就除掉我所有的罪?」我講一句直接的話,假設從年輕就開始殺豬殺到退休,超過一萬頭,如果放下屠刀就能夠立地成佛,假設我們是那些豬,我們也不能夠服氣!你學佛法要知道它真正的含義,這句話是悟到空性,所有的罪和功的本質是空,所以無論你造三千功八百果,或你罪貫滿盈,福罪從本體的角度來看,當下還是空。罪性本空,所以說〔忽悟大乘〕,這裡說大乘,是因為大乘就是建立在緣起性空上,所以當你悟到「空」的那一剎那,才叫做真懺悔。但是我再把問題拉回來,你已經真懺悔,你已經不被那些罪業所綁了,但是:「我依舊要還人家,只是我已經不以為苦了。」我們都知道有個高僧叫安世高,當他開悟時知道他過去曾經殺過人,所以他這一輩子要還那個人一條命,他在還命的過程,口袋裡面放著一張紙條,說他過去世曾經害過他,所以現在還他的命是因果報應。他走在路邊托缽,就有一個人駕著馬車沖得很快,把安世高當場撞死。衙門抓到馬車夫之後,又從安世高的屍體找到那張紙,就放了那個人。安世高很慈悲,示現得很自然。不懂佛法的人才有意外這兩個字,懂佛法的,世間沒有意外,任何一件事情其來有自,必有因緣,沒有什麼意外,你不懂要好好地參。

〔除邪行正即無罪,〕是除過去的罪。現在能行正,何來的罪?但是,只要不正,何來的功?我們先看看自己,你只要不正,時時刻刻都在造罪。你心只要一正,就不會再造罪,但過去的罪依舊是在的。你們在念佛往生極樂世界要注意一句話,所謂帶業往生,是帶舊業往生,不是帶新業往生,帶新業你就要下地獄,罪加一等。哪有說你現在知道了,還依舊在造罪?過去你不知道那是過去,但是你現在知道了,如何能帶新業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現在做壞事,做到最後念佛往生,第一這不合理,第二你這個賭注賭得太大,縱使你現在做壞事,你臨死前才好好地念佛,但到時候會有時間嗎?有機會嗎?不一定了,不小心就被車子撞飛出去了,你連準備念佛的時間都沒有。有的人躺著,就睡死了,他不能說:「我就要死了,趕緊開始念佛。」我們看電視節目,人臨死前,等著子女回來,好向他交待遺言,講完之後再往生。你以為大家都是這樣死的?大部分的人要死亡之前,都已經失去意識了。你不可以這樣賭!所以我們才說「隨緣消舊業,切莫造新殃」。你現在都是消舊業,舊業都消不了還造新罪,你說怎麼辦呢?

【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自性〕清淨。如果能夠察覺到自性本來清淨,就跟諸佛一樣。〔自性觀〕原則上還是要從心下手,因為自性無形無相。【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用心〔見性〕。六祖大師傳頓悟法門也是這個意思。這裡講見性,為什麼我要說用心?是六祖大師自己講的,「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所以應該用心見性。我現在不跟你說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是一個結果,「用心見性」是一種入手的方式。

【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離相即覓。〔法身〕就是自性,就是佛性。假設你要見到自己的佛性,《金剛經》講「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所以你要〔離諸法相〕,就是要離一切相,你才能夠見到〔法身〕。但是,我坦白地講,你沒有那個能力。

【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精進莫懈。人生難得,你要好好地把握此生,好好用功,切莫空過,不然,人生無常,隨時我們會往生。【若悟大乘得見性,】難道小乘不能見性嗎?〔大乘〕佛法、小乘佛法有些爭論,互相排斥。大乘小乘怎麼定義?講的是心量的問題,心量小就叫小乘,心量大就叫大乘。再來,境界不一樣,原則上,小乘人不見佛性,你們有機會看《大般涅槃經》,佛很清楚地講,小乘人不見佛性,連菩薩都只有稍見佛性,唯有佛才徹底地全部見到。《大般涅槃經》講得最清楚,要談佛性最清楚的莫過於這本經。

【虔恭合掌至心求。】從〔心〕下手。剛才你聽到的都是道理,現在教你方法,你一定要用心聽。為什麼要談明心見性?為什麼要從心開始談?你要見性還是要明心呀?你不明心如何能見性?!什麼叫明心?你明白你的心嗎?你真的不明白。我們的心,一個叫真心,一個叫妄心。我們沒有見性的人,我們心不清淨的人,就是妄心。但是當你的心是清淨的,那個心就叫真心。真心跟自性一樣嗎?一樣,大家不要誤會,不要被文字所迷惑。清淨的心可以起作用,所以清淨的心事實上就是自性,自性就是心的本性,這樣不是一樣嗎?!也就是說心本來的樣子是清淨的。我們現在的心是妄心。為什麼?原則上我們現在的心是不善念。我們的心歸類起來就只有兩種狀態,你不是起善念就是起惡念,我不講什麼正邪淨染,我講你最容易聽得懂的。請問,你百分之九十五的時候是起善念還是惡念?當一個人沒有起善念的時候必然起惡念。你觀察過你的心嗎?你現在可以說你是好人了嗎?你光聽我講不會震撼,你把心靜下來觀察自己,你會嚇到。你聽我的課你會起善念,但是一下子惡念就會起:「師父不知道在講什麼?」你只要不起正面的,就是負面的,而你已經太習慣了,習慣到你都沒有觀察到。

你想要明心,就要修心。原則上怎麼修?我們一般在講修心,就是將惡念轉成善念,但是這個不算用心。修心是轉,用心不是轉,用心是直接用出來,所以程度比較不好的要從修心下手,程度比較好的直接用,用什麼心?用善心,到最後用到至善,止於至善,也就是說我們的心念念都要善良,念念用善良的心來面對別人,面對家人、朋友,用善良的心來過此生。如果我跟你說,你現在要用不執著的心,要用清淨的心,你說不執著的心、清淨的心跟善良的心,哪一個你做得到?善良的心大家都做得到,我不會教一個你做不到的,因為那樣沒有用,我這個人最現實。這只是你肯不肯的問題,只要你肯用善良的心來對待所有的人,這是沒有問題的。

心的力量你感受過嗎?最近有一部電影,叫做《密勒日巴傳》。密勒日巴的故事是真實的,就像六祖大師一樣。心到底有多重要?我從密勒日巴的故事來談。密勒日巴由於他父親往生,他被託孤給他的叔父,他的叔父把密勒日巴的家產全部霸占。密勒日巴的母親在他還小的時候,不敢要回那些財產,等密勒日巴漸漸長大之後,就召集村莊的人,正式向叔父要回那筆財產。哪知道,不僅他的叔父不還給他財產,連村莊的人都站在他叔父那一邊,所以密勒日巴的母親很恨這個村落,因為他父親在世的時候對這個村落奉獻很大,當他父親去世之後,全村的人卻欺負他們家人。他母親把最後一塊田地賣掉,得到一些錢,將那些錢拿給密勒日巴,跟他交代:「你要去復仇,凡是對不起我們的人,你都要讓他們家破人亡。」這樣的邪見很重。然後,她就叫密勒日巴去學咒語,透過咒語來報復。密勒日巴果然就去學了,因為他母親說假設沒有學成,她要自殺,所以他一心去學,一定要學成!密勒日巴本質不壞,只是為了滿他母親的願,學了之後,他的咒語一施下去,天崩地裂,全村的人幾乎都慘死。如果你認為這是電影、是神話,那你就錯了。密勒日巴持那個咒,他是制心一處,那個心是很專注的,一持下去之後果然產生了殺人的力量。你電影要會看,怎麼看?如果你看到這樣說:「好可怕喔!心起一個惡念居然可以殺人。」你說:「師父,我的心也起惡念,我也很討厭他,為什麼我殺不了他?」因為我們的心不專注,我們的心很散亂。同理可證,它一專心之後必能救人。如果你們看過禪宗的公案,或感應錄,可能會半信半疑。請問,觀世音菩薩救人,假設他現在住在普陀山,他要來高雄救人,要不要坐飛機來?不用。為什麼他不要我們要?不是眾生平等嗎?有的人在打坐,他純粹是在修行,但有的人在打坐可以救人,你相信嗎?大家都知道三義九華山的救世菩薩吧?我們台灣看得到的有兩位菩薩,一位是慈濟的,一位就是九華山的,當然有很多你看不到,叫地涌菩薩。九華山的那個救世菩薩,我看過他的資料,他在定中就可以救人。而且,他已經圓寂了,居然可以去辦簽證,還有人在外國的機場遇到他。這樣的故事我現在要跟你談,我不是要跟你談神通,你們聽我的課這麼久了,我從來不談神通。我現在是要跟你談心的理論。如果你現在在靜坐,我們一般人心是不會想要去救人的,你可以數息或是觀無常,你覺得自己在修行。但是,如果你現在在救人就不一樣了,你的心事實上是可以救人的。你到底有沒有這個能力,跟你的知見有關係,如果你對這樣的理論相當的清楚,那現在多少會有一點能力。

我最近領悟到一種概念,除了言教、身教,也要用心教,但是你不知道我在教你。我的心在教你,我自己知道,但是你不知道。舉個例子,太陽照射下很多植物在行光合作用,那些植物知道它在行光合作用嗎?不知道。我們現在要度人,他們也不知道,你能夠體會到這個原理嗎?比如我現在在上課叫言教,假設下課,我的一舉一動值得你學習叫身教,還有一種叫用心教你。什麼叫用心教?比如說我坐在後面,或我在南投,我的內心念念都是善的在教你,如果你聽不懂,我用回向的概念。你們過去對回向的概念並不懂,常常把它當成一種形式或功德,或能夠消冤親債主。我現在不是,我現在是用心來救人,用我們的心念,用我們善良的心念念來救人,念念來度化人。為什麼這個東西能證明呢?最近瑞成書局請日本的水博士下來演講,我們都知道連水,你對它產生善念它都會回應。水無情的都會回應,那我們都有佛性,我對你念念善良,你會不會被影響?會,但你不知道,你不知道誰在影響你。你們可以做一個實驗,假設這一班的同學,或學校的小朋友,假設你可以真心對這一班的小朋友,都是念念為他們好,你觀察一下,他們那天上課的情形會比較穩定,你只要摸魚了一天,開始就有人不太穩定。我現在的意思是先從你家試,用你的善念對待你的家人,你家的氣氛一定會變。而且你要注意到,真正的善念是:「無論你有沒有聽我話,無論你有沒有對我不禮貌,無論你對我態度怎麼樣,我一心的念頭都是對你好的。」你回去試試看,你家裡的人的內心會比較穩定。

從今天開始,你要直接用善心去過人生,念念都是善良的。因為只要不善良,不善念就是惡。我們本來就應該以善良的態度對待所有的人。善良並不是因為他怎麼樣,我才善良,那叫不善。你有沒有觀察過自己的內在?第一,你不可以傷害我;第二,你要對我好;第三,你還要聽我的話。這三點只要一點不成立,你就抓狂、就生氣。人心怎麼自私愚痴到這種程度?從今之後腦袋不要再想什麼,從今之後只要以善良的心對待天下所有的人就好了。我真的勸你這個樣子,當有一天你真的做到了,你就開悟了,開悟沒有很抽象,開悟不是嘴巴講的,那是經得起考驗,可以檢測的。

從此之後,你應該用善良的心來生活,雖然這樣的境界並沒有達到六祖所講的境界,但這樣你才能夠下手。過去,你還沒有學佛之前,你也念過佛,你學完佛之後,你也念過佛,我現在要跟你講的,表面上是念佛,事實上是不一樣。你念佛,念念都應該是善念,而且這個善是真善,如果你念念是觀世音菩薩,當你念出這個佛號時,一定是真善。為什麼?因為這一句是觀世音菩薩,你何不念念都觀世音菩薩?!這句話一定是真善,一定不會說在善中含有惡。「當我念念觀世音,我自己符合我念念是善。」再來,「我念念觀世音事實上可以幫助我想幫助的人。」從密勒日巴真實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他殺人的心,這樣的心亦可救人。一切都是唯心所造,心的力量可以讓你上天堂,也可以讓你下地獄,心的力量可以讓你有很多冤親債主,也可以讓你度盡一切眾生。你要善用你的心,你現在不但要善用你的心來開悟,也要善用你的心來度人,這樣不是你開悟你才會,你現在能做到的何不去用它呢?還是用那句話,「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所以六祖大師開宗明義一句話就說完了,只是你不知道,我們是不斷地說,然後再繞回去,這樣你概念才會清楚。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經典不是拿來讓你讀,或讓你翻譯的,你應該去力行才有用。【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這句話講得很真實。就像有的同學常常喜歡跟師父在一起,你們要跟我在一起,你們要明白我的意思,才是跟我在一起。否則,雖然天天跟我在一起,事實上我們的心的距離是很遠的,因為你並沒有依教奉行,因為你並不了解。一樣的道理,雖然你每天在拜佛,但是你跟佛是很遠的,因為你不明白佛的心。大家要明白,不是一天到晚想要跟老師或師父在一起,你能夠依他的話去修行,就是跟他在一起。如果你不能夠去領悟他所講的道理,每天面對面也沒有意義,或是你千里迢迢來找他,也沒有意義。就好像有很多同學從台北去找我,或是來看看我,聊完天,「師父,我禮物供養您!」我要你的禮物幹什麼?你為什麼而來才是重點。

【珍重好去!一眾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現場的這些聽眾一聽六祖的開示,幾乎沒有不〔開悟〕的。我們恨自己生不逢時,為什麼不生在那個時候呢?那你又錯了。錯在哪裡?你現在讀《六祖壇經》,《壇經》還不是如同六祖?它跟當時開示的意思還不是一樣?我們不悟,自己要檢討。為什麼不悟?因為沒有歡喜奉行。我看大家下課都很歡喜,是歡喜下課,又不是說:「我悟到了什麼,我從今就按照這樣來修行。」你們要不要回去從此用善念過人生?你們有沒有做,下個月來上課,我一看到你的臉就知道了,騙不了人。如果你一個月都很善良,你的臉一定不一樣。我看大家都心事重重,善良的人沒有心事,我們的心就是不善良才有心事。從此以後,希望大家以善良的心歡歡喜喜來過人生。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