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金剛經淺釋(知見不生分第卅一)  


金剛波羅蜜經淺釋

宣化上人講述

知見不生分第卅一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須菩提」:釋迦牟尼佛叫須菩提,說,「若人言」:假設要有人這樣說,怎麼樣說呢?說,「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那麼要有人說,佛說的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在你的意思怎麼樣啊?「是人解我所說義不」:說,這個人明白我所說這個道理嗎?「不也。世尊」:須菩提說,這個人不明白佛所說的這個道理。甚麼道理他不明白呢?因為,這個人他沒有得到人空、法空、空也空,這種道理,他沒明白。

這個般若,是講的空理。前邊說是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那麼現在又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個「見」和這個「相」有甚麼分別呢?這個「相」,是以眼見,眼睛見著相,而執著這個相,這個相。「見」呢,這個「見」是以心取謂之見。前邊是以眼,這個是以心。這個心要是著到這個見上,這是一種微細的執著;那個相呢,是一種粗的執著。粗的執著啊,就是屬於一種皮毛的執著;細的執著呢,是在你這個意識裡邊的分別執著。所以,皮毛外邊的這個相的執著容易去,容易空;而這個細的執著,屬於意識的這種執著,很難把它空了。那麼很難得把它空了,所以佛又再把它提出來講,令人不但降心離相,而且也要降心離見。把這個見離了,才能證到人空和法空,和空空的這種的境界上。所以,這一段文要離這個見。

那麼須菩提又說,說這個人不明白佛所說的法,「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呢?甚麼原因他不明白呢?「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說是啊,佛所說這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是一個在俗諦上來講,是這樣講;要是在這個真諦上來講,「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在這箇中道來講,這祗不過是個假名而已。有這個人見、我見、眾生見、壽者見,其實都是虛妄的;本來沒有相,也沒有見,不過,佛說般若的妙法,給它假立起來這麼一個名字而已。

「須菩提」: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須菩提,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樣的人,「於一切法」:在這個一切法,「應如是知」:不單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這樣子,就是一切法也應該,「如是知」,「如是見。」像這樣子來見解。「如是信解」:也應該像這樣子信解。「不生法相。」「不生法相」,就是不生這個法的執著相,不要有所執著。佛說一切法,為眾生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呢?所以不應該執著這個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所說這個法相啊,「如來說即非法相」:如來說本來沒有法相的,法離一切相。「是名法相」:就給它僅僅起這麼一個假名而已,叫一個法相。

《金剛經》在今天已經快結經了。那麼恰巧呢,香港這一位曾果成居士也來隨喜這個結經的法會。這個《金剛經》在前邊所講的這個空理,這個般若真空的妙理,總起來,有五種的平等。現在把它來講一講。

這五種的平等,第一、生佛平等。生就是眾生;佛就是十方諸佛:平等。第二呢,是空有平等。第三呢,是諸法平等。第四是一多平等。第五,就是諸見平等。這一部《金剛經》上,所講的這般若妙理,就是平等法門。這個平等法門,我們一般人都不明白,所以,就頭上安頭,在頭上又安一個頭;相上取相,本來已經有了相了,還在這個相上又加多一個相。所以呀,就變成平等法而不平等了。第一、生佛平等。

我以前在十六歲那時候,我說過,我寫了一幅對聯。這幅對聯呢,為甚麼寫的這個對聯呢?就因為看《六祖壇經》。那時候看《六祖壇經》,越看越歡喜看;越歡喜看呢,就越看。越看呢,才十六歲那個時候啊,就有一班的﹣﹣我那時候還沒出家呢,做居士﹣﹣啊!因為我十五歲才念書,我現在告訴你們,我以前的事情,十五歲才念書,十六歲呢,就講經。我認了幾個字就講幾個字的經。講甚麼經?就講《六祖壇經》,講《金剛經》。給甚麼人講呢?哈!很奇怪的,給一些個和尚講。我一個在家居士就給和尚講經。為甚麼呢?這些和尚,雖然是和尚,但是不認字。所以,他不認字就想要學佛法,也沒有地方學去。我這個一個十六歲的,也不是大人也不是小孩子了。那麼因為認幾個字就給他們講經。講《金剛經》,講《六祖壇經》,還有講《彌陀經》。天天﹣﹣因為我住在廟上﹣﹣就給他們講經。講到這個《六祖壇經》呢,那是「法有頓漸,迷悟有遲疾」那個地方,我就想了,我就想啊,我說,怎麼還有頓有漸?甚麼叫頓,甚麼叫漸呢?頓漸是不是一樣的呢?是兩樣的呢?

然後我就寫了一副對子。這對子怎麼說的呢?我說,「頓漸雖殊」:頓漸,雖然是不一樣。頓是立刻成佛;漸是慢慢成佛:這頓漸是兩樣的。「成功則一」:等到成功的時候,頓而非頓;漸而非漸:頓漸都沒有了。你一成功了,也沒有頓,也沒有漸了;漸也不漸,頓也不頓了,這「成功則一」。「何分南北」,又何必分南、分北呢?南方就是六祖惠能大師,北方就是神秀大師。那麼當時南方六祖的門人,六祖的徒弟就說,我們這兒才是真的呢!我們這兒才是地道的產品呢!地道,就是最正確了,是真的了。南方六祖大師是講頓法,北方神秀大師,他講的是漸法。這麼北方神秀大師的弟子,就說我們師父跟著五祖多少十年,五祖所有的心法都是傳給我們師父了。

兩方面的徒弟就爭,你說你是真的,他就說他是真的。我現在告訴你們這個法,你們無論遇著任何人,不要幫你們師父來爭。不要說,喔!我師父是中國來的,這是真正的佛法。你就可以講,你師父所講的都是虛妄不實的法,沒有法可講;也沒有真,也沒有假;也沒有是,也沒有非,不和人講是講非的。要講這個;不要像當時六祖和神秀大師那徒弟互相爭。你就批評我的師父不對,我就批評你的師父不對,這所以就分出有個頓漸。因為我看見這個《六祖壇經》,我就覺得頓漸這個說法很不平等的。怎麼又跑出來一個頓一個漸?所以我說:「頓漸雖殊,成功則一」:成功的時候,也沒有頓,也沒有漸了。

再者說,那個頓;頓從甚麼地方來的?頓,他現在雖然頓然開悟了,他是以前修過,以前生生世世都在佛法裡頭熏修時間太久了,所以到這時候,他結果了,所以你說他是頓。那個漸,他是漸漸地現在修呢,修成的時候,等他成功那一天也就是頓了嘛!所以我才說,也沒有頓,也沒有漸。「何分南北」:你何必又分南分北,又有地方的這種區別呢?你說南,哪是南?你說這個地方是南,你到這個南邊,這個地方又變成北了。《楞嚴經》上說,你甚麼叫中?你這箇中,東看則西,南觀成北。哪個是箇中?這南北也是,你說是這個是北,你到這個北邊,這個北又變成南了。所以也沒有南北,「何分南北。」你何必分別這麼多,有這麼多的分別心呢?這是第一。

第二、我說:「聖凡暫異」,「聖」就是佛,這叫聖人。「凡」就是眾生,這叫凡。「暫異」,這是暫時間兩樣的。「根性卻同」,他的根本那個性都是佛性。佛也是佛性成的,眾生也是佛性成的。「莫論東西」,你不要論,說西方阿彌陀佛是佛,東方這一切眾生是眾生,不要這麼多分別心。所以,那《永嘉證道歌》上說:「亦無人。亦無佛。六合乾坤如電掃。」你要明白法了,甚麼都沒有了;你有所執著,那你還沒明白佛法呢!明白佛法,哈!沒有可執著的事情。所以就「莫論東西」,不要講這些個問題了。

怎麼跑出來這麼多問題?這一些個問題從甚麼地方來的?這都是和那個演若達多是一樣的。怖頭狂走啊!本來他頭沒有丟,他說他頭丟了。我們這一些個人找佛法,你到甚麼地方找去?你轉身就是佛法,祗要你轉過來身;轉過身,所謂轉過身就是覺悟。你覺悟了就是佛法;你不覺悟,那就是沒明白佛法。沒覺悟也是佛法,不過你沒有明白而已。不能說沒有覺悟就不是佛法。覺悟和不覺悟都是佛法。

方才說「生佛平等」。這個眾生,怎麼做的眾生?眾生是從佛示現出來做眾生,怎麼樣又成了佛?是這個眾生返本還原就成佛了。這叫聖凡不二。這第一的生佛平等就聖凡不二。你暫時間在眾生的這種分別心上說,喔!這是眾生,那個是佛。你要沒有分別心了,就生佛平等了。

空有平等,甚麼是空?《六祖壇經》上說:「問空以有對。」甚麼是空?有就是空。甚麼是有?空就是有。說,這才糊塗呢?講的空,怎麼又變成有了;有又變成空了。這才是糊塗!也不知道是你糊塗?是我糊塗?是他糊塗?你要是不糊塗,你就會覺得空有平等了;就因為你糊塗,所以你覺得這空有,就是空有。空本來就是有;有本來也就是空。你能看,體驗得到空有不二,空有平等,也不執斷了,也不執常了。你執斷就是落於空了;執有就是落於常了。所以空有不二,空有平等,這才是中道啊!這就是中道。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也不礙真空;真空也就是妙有,妙有也就是真空。你想知道這個空,怎麼是個空?那空是由有而顯空。怎麼叫個有?那個有是由空而顯有。沒有空,也沒有有;沒有有,怎麼會有個空?所以,這空有是不二的;空有不二就是空有平等:這是空有平等。

諸法平等,因為諸法平等,所以《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諸法平等。所以如來他無去無來,也沒有去,也沒有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這諸法平等。

一多平等,一也就是多,多也就是一。這一粒微塵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一粒微塵,沒有甚麼分別的。這是在眾生啊,愚痴的眾生,喔!這是多,那是少。哪個是多?哪個是少?多是從少這兒來的;少是從多這兒來的:這叫一多平等。一多平等呢,就是,所以微塵世界啊,世界也就是微塵;微塵就是世界;世界就是微塵。這一多平等。

還有諸見平等,甚麼叫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沒有的。這個諸見平等了。你把這個對症下藥,你對這個病啊,來用這個藥來治這個病;病沒有了,怎麼會又用這個藥做甚麼呢?所以,這藥也不要了;病沒有了,藥也不要了,不需要再吃藥了。因為你有病,所以要吃藥;你那病沒有了,你還吃藥幹甚麼?吃藥?吃藥反而又多了病了。藥是治病的,你沒有病了,你吃藥;藥吃多了一樣又會生病了。所以這叫諸見平等。

這五種的意思,這是《金剛經》的全部經文的意思。在這個《金剛經》還要有一個信字。這個信,這個般若是個空理,你要信;你要不相信這種空理,講多少也沒有用的。你要信,佛法好像大海水似的,唯信可入。你有一個信心,就可以到這大海裡邊,到這佛法的海裡邊。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