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堪布慈誠羅珠:修行的重大關口,阿賴耶識和空性


時間:2015/11/15 作者:一無所得

有些人在打坐的時候,有時感到頭腦清醒,有時又感覺昏昏沉沉,這與時節、氣候、飲食、月球在軌道上的運轉情況等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關係。當昏沉的時候,腦子裡一片混沌,所以也不會認為證悟了什麼;但在狀態比較好的時候,當心一靜下來,便不再起任何雜念,並會感到十分穩定、平靜、舒服。那時去看心的本性時,也不會看到顏色、形狀等等,由此便聯想到大圓滿法本當中所說的,心沒有顏色、形狀、味道與聲音,是恆定不變、本來光明、自然清淨、任運自成的,便認為自己所感覺到的穩定、光明、清淨、放鬆即是書中所講的境界,從而自認為現見了法身本面,證悟了大圓滿。

在修法竅訣當中,這種很清淨、很輕鬆的無念感受,被稱為阿賴耶識。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大瑜伽師列繞朗巴對意科喇嘛所形容的那種徘徊在門檻的狀態。當停留在阿賴耶識的時候,就像中間的某個站點一樣,既可以在此基礎上發展,也可以停滯不前甚至後退。在阿賴耶識上面,就可以體會到無念、輕鬆、清淨等等的感覺,但唯一缺少的,就是我們一再強調的「悟」——非常清楚地現見一切都是空性的感覺。如果有了這種「悟」的感覺,就肯定不是阿賴耶識;但如果沒有這樣的證悟,只是感到清淨、寧靜,就像在萬籟俱寂的深更半夜,到空曠寂寥的草原上去打坐,就會一下子感到內心與外界都是一片寧靜,身體與環境都從自己的世界中消逝無蹤,周圍什麼聲音都沒有,就像在月球上面一樣,這個是證悟了嗎?這個並不是證悟。雖然麥彭仁波切那句話看似簡單,現見人的頭上沒有牛角,當然不能表示證悟空性,但通過剖析挖掘其內涵,就可以讓我們透過字面,舉一反三,知道麥彭仁波切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

對我們凡夫來說,空性境界是非常陌生的境界,因為從無始以來,在循環不止的輪迴旅程中,世間的所有感受沒有我們從未經歷過的,但空性卻是我們從輪迴之始直至今天素未謀面、從未接觸過的境界。單靠我們自己的能力去認定空性,就有很大的難度。在空性修法上面,有很多彎道與歧路,很多似是而非的東西很容易讓我們誤入歧途,所以,我們一定要首先打好加行基礎,對法王如意寶等自己的上師一定要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對大圓滿法一定要深信不疑,再加上前面所講的觀察方法,當這些因緣集中了以後,我們就可以避免走彎路,就能順順暢暢地直抵目標。

在將心的顏色、形狀、味道與聲音都一一排除之後,我們又會想到:雖然沒有顏色、形狀、味道與聲音,但仍然有一些沒有顏色、形狀、味道與聲音的物質也存在著,我們的心會不會是這樣的東西呢?這就是難以解決的最後一個問題了。如何解決呢?此時,我們就往內去看,讓心自己去看自己是最清楚的。比如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歷史,不為人道的故事,如果去問旁人,就有些人知道,而有些人卻不知道,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知道另一個人一生所有的細節,但自己對自己,卻是再清楚不過的了。同樣,我們的眼睛無法觀察心的本性,因為它不存在顏色;我們的手無法抓住心的本性,因為它不存在形狀、質礙;我們的耳朵無法聽到心的本性,因為它不具有聲音……總而言之,我們的五根都不能認知心的本性。既然五根不能認知心的本性,那又有誰能夠認知呢?沒有別的東西,只有心自己。

如何認知呢?一種方法,是心可以去推知自己,如果我存在,那肯定是有來處、住處與去處,這是前面講過的;另外一種最好的方法,就是什麼也不想,不去尋找什麼來處、住處與去處,不去考慮那麼遠的問題,而是直接去看它的本性,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心靜下來以後,什麼也不想,只是自己去看。有人會提出疑問:心沒有眼睛、沒有耳朵,也沒有觸覺,它怎麼去看呢?這不是眼睛、耳朵所感知的層面,而是心自己所具備的特有功能,心就是能夠感覺到自己。在內心不起任何雜念的情況下,就能看到心的本性。當然,在有雜念的時候,心的本來面目就會被雜念所覆蓋,我們自然也無法看見。放棄雜念的方法,在密宗裡面有很多種,在五加行修完以後,還有很多大圓滿的不共前行,這些前行,就是用以減少雜念的。但我們現在不講這些,而只講中觀的方法。按照中觀的方法,當心靜下來以後,就什麼也不想——既不追究過去,觀察現在,也不迎接未來——處於一種寧靜的狀態,並在這種狀態中去看心的本性。

如果你們在此時證悟,就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異樣感覺——非常清楚地看見它並不存在,是空性,而不是我們找不到它的顏色、形狀。就像在晴朗的白天,我能清晰地透過窗戶看到自己所處的樓房與對面的樓房之間沒有任何建築物的存在,這不是我沒有找到,而是清清楚楚地看到兩者之間只是一片開闊的空間一樣。

以前也講過,「沒有找到」和「找到沒有」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同樣的兩組詞在順序顛倒以後,就有了很大的差別。所謂「沒有找到」,就是自己去看了,而沒有找到。只是沒有找到而已,卻不能確定其不存在。因為世上有很多不能找到卻客觀存在的東西,如宇宙輻射、電磁波等等,在不藉助儀器的情況下,僅僅通過人類的眼、耳、鼻、舌,則哪怕成百上千次地去尋找,也是不可能找到的,但我們的行動電話卻天天能接收到電磁波的信號,我們又怎能矢口否認它們的存在呢?由此可知,沒有找到並不代表不存在;而「找到沒有」,卻是一清二楚地看到它不存在,我們所找到的結果,是被觀察的對象不存在。

修習的方法,就是心靜下來後自己去看,自己去感受,只有這個辦法,除此別無他方。在此時此刻,其他所有的辦法都徹底失靈,派不上一點用場。之所以我們之前要通過聽經聞法、修加行——積資淨障、祈禱上師等等來做準備,就是為了這個目的。所有的加行,都是證悟空性的前奏。如果通過別的辦法也可以證悟空性,那麼加行等等不修也可以,但事實證明,只有打好加行基礎,才能最終證悟空性。修空性的過程一般有三個層面:第一個,是胡思亂想、雜念縈繞的層面。這個層面是可以跨越的。比如說,我們在打坐的時候,有時會頭腦非常清醒,即使坐一、兩個小時也沒有太多的雜念,感覺很輕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拋開了第一個層面,而直接進入了第二個層面——阿賴耶識的層面;拋開阿賴耶識,就是第三個層面,也即心的本性。越深層次地接近於心的本性,其境界就越不容易表達。我們這裡所講的,都是最簡單、最低級的層面。雖然心的本性還有很多的層面,但我們不能在一開始,就自不量力地去說高層次的「不執著」、「放下」等等,雖然在此基礎上證悟,則可以證悟很高的層次;但如果沒有達到證悟目的,就往往會適得其反,而導致很多的錯處。最低的層面是什麼呢?就是要證悟心的本性。心的本性是空性,是根本不存在,一無所有的。就像聞名遐爾的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菩提本無樹,」,所謂「菩提」,就是指涅槃。「本無樹」,就是指原本不存在。所謂「無」,也即空性。也就是說,涅槃本身是不存在的,從來就沒有什麼菩提不菩提,涅槃不涅槃,輪迴不輪迴,我們就是要現量感受到這句話的內涵。

所以,如果大家以後打坐的時候有一點輕鬆、舒服的感覺,也千萬不要去執著它,而要把著重點放在有沒有「悟」字上面。如果有了「悟」,則即使沒有證悟大圓滿,但至少也肯定證悟了中觀的空性。如果還沒有接觸到空的層次,只是感覺心無雜念、寧靜安祥,就算不上是什麼證悟境界,只是阿賴耶識而已。證悟這個境界以後,還算不上是大圓滿之類的境界。也許有人會問:如果不是大圓滿修法,那是什麼修法呢?這只是中觀的修法,但在中觀修法當中,它又不是僅僅停留在書面的理論,而是與切實的修持密切相關的實修竅訣,這都是我在法王如意寶那裡學到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