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雲繼夢:華嚴經經首 第十二卷  


華嚴經經首第十二卷

海雲繼夢和上

昨天我們提到世尊的成就,他的成就已經到達的境界是什麼境界,我們跟各位簡單的區分了。有五種人,所見的境界都不一樣。現在呢,我們要解說這些境界。

第一句「於一切法成最正覺」,這是最高境界。但這一句話對各位來講,司空見慣,「於一切法」,每一個字都認識,「成最正覺」,你也都認識,認識有用嗎?知道啊,你也沒有這種境界呀,所以我們在看經文的時候,不是知道這幾個字,是要這幾個字到底指的是什麼。

大家都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日子,可是每個人都愁眉苦臉,你不是不想要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你活起來就不幸福,日子過起來就不快樂啊,唯一勉強會感到快樂的是看笑鬧劇的時候,那時候勉強苦中作樂一下。那什麼叫幸福快樂啊?你要去感受嘛,感受它的存在嘛。過一個幸福的日子其實不難,它很簡單,幸福其實就那麼簡單,但是你不願意,你要去過一個非常複雜,然後把自己摔得頭破血流,你說過癮。有些人就很會想,想一堆,想不通,甘願!不想更痛苦,想了非常痛苦,你過那個日子幹嘛?可是很多人,我說很多人是不好意思說就是你,我不是愛罵人,我只是提供給你做參考。

現在我們看這個部分,昨天跟各位提到,「於一切法」是指世間的,你不要去想那很奇怪的法,就是世間生活,種種的這些森羅萬象、琳琅滿目的這些東西,你能不能掌握得到?

每天早上起來,刷牙洗臉的時候是不是很幸福?你看你都沒感覺到,我看大家都「喔!那也算啊?」你不覺得每天在刷牙都是很好聽的一首歌嗎,「淅唰、淅唰」?為什麼很幸福呢?因為我刷牙的時候牙齒沒有掉下來,所以很幸福。跟各位講,只有你在刷牙洗臉那一刻沒有逼迫,你會盡情的享受。可是我們呢,都一塌糊塗,不信你明天早上起床你想想看,你刷牙是這樣伸下去,還是這樣先刷的?你去試試看。你一輩子怎麼刷牙你都不知道,因為你變成一種慣性了。它是很舒服的、很幸福的,可是你就把它丟掉了。不是說這個東西,哎呀,講佛法那麼高深,怎麼講到刷牙去了!牙齒裡頭細菌有多少,幾千萬又幾千萬,你都往那個地方去想,當然你是愁眉苦臉過日子啊。

日子,其實是很美好的,人生就是那麼幸福,可是你為什麼感受不到呢?因為「於一切法」你沒有得到,你什麼法也沒有,你什麼也不知道什麼叫什麼法,什麼叫一切法。世間任何生活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都是,你不要從這個地方以外再去求佛法,沒有了,佛法就在生活中,生命就在生活中,你離開生活去找生命,到哪裡去找?離開生活找生命找得到,只有一個地方,棺材裡面。你想想看是不是這樣?

所以生命就在生活中,你不從生活中來體驗你的生命,你到哪裡去體驗呢?我不是罵各位,你不要老是說我說你,你就一定(做打坐的樣子),這個叫法?(敲木魚),這個叫法?這個也是法,透過這些讓你去感受,而不是要(打坐的樣子)這個叫什麼法?不是啦,你已經從相上求了,不對,生活中都是。當然這個也是佛法,打坐坐得好當然是佛法,可是你要知道這只是個代表而已。假如你認為只有這個才是佛法,你根本就弄錯了,這是萬法中的一法,它不代表所有的法,它可以是佛法中的一個代表,但它不能代表所有的法,你記得這個「於一切法」。

現在我們是什麼法也沒有,你只有一法——煩惱法,天天都在接煩惱。人家一說「哎,你知道嗎?」「啊!什麼事?我怎麼可以不知道,你講一講。還有嗎?再來!」你會去承,去承接煩惱。我們願老走了,有一次,誰要告訴他說,我們道場怎麼那麼亂,他說:「哪有,我怎麼都不知道。」不接煩惱,這就是他會成就的地方。他跟我講話只問一句:「我這樣念對嗎?」我說:「對!」過幾個月,「我這樣對嗎?」我說:「對!」後來我看他不太對,快走了,我說:「你放心吶,你這樣念就對了,你不對的我負責。」「喔!這樣喔,那我放心了。」你看他就走了,好自在!

我們不是,爭執,計較……你爭吵你會成就嗎?你計較你會成就嗎?你會幸福嗎?然後氣得躺下去睡不著,坐起來一直睡,然後再講也是那件事,你根本就掛在那裡,放不下。這你怎麼會幸福啊,不會幸福啊。所以你一定在生活中去感受這些點點滴滴——走路,你要去照那種訓練也可以——腳抬起來、抬起來,放下去、放下去,哪裡先著地……這樣去也可以,這是一種訓練。不過,我想你在生活中走路走的很悠閒很自在,你去感受一下嘛,不要每一次上馬路都衝鋒陷陣一樣,那個幸福就在你身邊。幸福並不遠,只是你把人家弄得太複雜了,你把平淡的、日常生活的不當一回事,你要去找那奇形怪狀的,所以你會很痛苦,不會幸福。所以「一切法」不指別的,生活中這些都是。

我記得,我第一次感受到剃頭,剃頭知道嗎,理髮。有一次跟教授約十點要見面,早上睡到八點起來,趕快十點通通弄好,再怎麼照鏡子頭都不對,我就去理髮。理完髮以後,咦?鏡子那個人是誰?喔!那個時候才感受到,原來美容師也是個魔術師,把一個焦頭爛額的人,一下子、兩下子就易容了。我看帶著這一相去給教授看看比較好,這不錯,你就感受到那一份幸福。那時候記得是花十五塊理一個頭,每次理頭我就跟他講我就要少吃一餐飯,十五塊,當然在當時就是一餐飯的金額,你會感受到一份幸福,所以每一次坐下去,那一條要遮起來的時候很幸福的感覺。現在剃頭沒有了,都自己刮,那份感覺有沒有消失啊,它轉變了,還是剃頭,同樣的,你在剃頭就是一份享受,有時候會颳得唧唧叫,因為刮破皮了。但是不管怎樣,一個動作都可以證明你生命的存在,那感受力你要有。那佛陀最終的成就就是全方位,包括你的呼吸,一吸一吐之間他都可以感受到最圓滿的境界,叫做「成最正覺」。我們難就難在這一點踏不出去,照個鏡子看看,都是媽媽把我生這個樣,像爸爸,像爸爸又怎樣,又嫌醜,有什麼好醜的。看這個也不順,看那個也不順,你的幸福就遠離了。從這個地方看,這個你要懂得去體驗,體驗你的生命。

我們常講修行就是生命的體驗,最深層的生命體驗,這是語言這樣講,事實上那個體驗是在生活中處處都感受到,那叫最深層的體驗。你不要以為我坐下去,我要最深最深一直鑽一直鑽,那叫笨蛋。修行只是讓你平靜,你記得啊,尤其打坐,只是讓你平靜。那三個條件:置心一處,然後要放輕鬆,第二個條件就是放輕鬆,然後對你的息出息入要很清楚,就這三個條件。然後一段時間以後,你會凝然一體,它成為一個點,很輕鬆,那時候那個舒服、那個自在,它會產生,當這產生的時候你的覺性還很清楚,外面的塵境一起變化的時候,你就開始向你生命的核心走過去了,就那麼簡單。現在我們修的一個孔一直鑽一直鑽,鑽到哪裡去?這叫妄想。

修行就一個原則,就要把它放輕鬆,你要置心一處,然後要很清楚,念念要很清楚;因為你要置心一處你就會緊張,要不緊張呢,你就睡覺,就變這樣子。因為睡覺你那個念就不清楚,你要念很清楚,就不會睡覺,然後要放輕鬆就不會緊張,然後心又不亂跑,到這個時候你生命改造的那個爆發點、飽和點就接近了,一個因緣你就轉凡成聖了。可是你這個基礎功夫不做好,其它都不算。你不做這個基礎功夫,你硬是妄想,你在修行中怎麼樣,氣脈怎麼通呢?氣脈怎麼通你會想到這個就是妄想。「師父,我在那個境界好美,菩薩好莊嚴!」,這是妄想,跟你講你說,「我就看到菩薩怎麼是妄想?」看到菩薩還不是妄想嗎?你就不承認。所以我跟各位講,在跟你講修行是什麼的時候,你根本當下就在打妄想,所以在告訴你說那是妄想你根本不承認,你就會說師父根本沒看到,我比你早看過了,我看得比你多了,你自己才剛看到你就以為是境界,那根本就是妄想。是沒有錯,你進禪定了沒有錯,初禪、二禪,所以我們不要你入禪定就是這樣,因為你進了以後就是亂七八糟都跑出來——色界定。

我們告訴你置心一處、放輕鬆、不打妄想、念念清楚的那個時候,只要有境界你就橫出三界。你不來這一套,聽不懂,所以我一直跟各位講,不鼓勵你去精進,問題是要你把這語言模式跟語言的標的弄清楚,然後你的身心健康以後,過一個正常的生活,工程面真的啟動,要追求真實的生命是什麼的時候,那個時候來修行就快了。

你現在還沒有,也不想追求真實的生命。你說「有啊,我要追!」要追的我告訴你,三天兩頭你就出家了。你說「沒有,我還有事。」還有事,就是還沒有真發心,你是發個叫做什麼,八哥心。八哥知道嗎?人家念一句你也念一句,鸚鵡的心,跟著人家學,人家講什麼你就講什麼。

那天一個中醫師,跟我抓背,捶捶捶,突然間,「你怎麼不講話?」我說「要講什麼?」「你怎麼不講話?」我說「你在講什麼?」「不要理它,那是我家的鸚哥在叫。」鸚鵡在叫,一看,「你怎麼不講話?」你發的心,「你怎麼不講話」那一隻的心,那個不叫發菩提心。你要真的發起,從生活中你才能夠發起,你假如還有那種感覺,還有人跟你講話、什麼情境,那都快了,快神經了。不要去想那些,一定要從這個地方弄清楚。佛成佛不是大神經病者,佛成佛是大成就者——「於一切法成最正覺」。這是最明顯的部分。

我們尤其想精進的同修,你要經常帶一個疑情,想精進修行,尤其已經在修行的人,你要知道你學佛是幹什麼的,你為什麼要學佛,是要斷煩惱,你假如煩惱不能斷,你功夫絕對不要有。有煩惱的人在修行上有功夫,告訴你一定成魔、成精!有煩惱的人你在修行上面不要修功夫,知道嗎,不要修功夫,你要先增加資糧道,調整你那個有被扭曲的那種心性、人格性,這個才是重點!假如你不是,那問題就很大。不是不教你,大家想學,我們當然願意教你,但是你沒弄好,它反而是個陷阱。

這是昨天所提到的第一個「於一切法成最正覺」。你不要想,它是什麼天上的法、雲端的法,不是,生活中的。「最正覺」是最圓滿,你能夠處置得當。這一點它有一個簡單的下手處,我提供給各位作參考,你不要以為那個是神經,你才有點神經。這個方法最簡單,凡事往好處想!落葉掉了,好美,為什麼呢?你要往好處想啊,落葉掉了就是它在積蓄能量,明年春天會開很漂亮的花,你往好處想。一看落葉,「哎呀!一葉知秋啊!要死了,為什麼老往這樣想?騷人墨客沒事肚子揉兩圈,也「哎呀」,無病呻吟,「哎」一下,不是,凡事往好處想:太陽出來了,哇!陽光燦爛!下雨了,哇!好清涼!你人生一定好!太陽出來了,你看暖化、暖化!一下起雨來,你看,你看,又積水了又怎樣……不要老是往黑暗面想,要往積極面想、光明面想,你的性格就會改變,你的人生、你的命運就會改變!

你凡事往好處想你的命運只會提升,不會下降。你假如往好處想,又有責任的話,那這個人不得了,他福報大、善根大;你假如沒責任又往好處想,那人家說你修福報,雖然有時候不負責任的人也可以這樣講,但你不是逃避,逃避的話是不一樣的,那有逃避的因果,你不是逃避,那往好處想,絕對是好的。但是你逃避往好處想比逃避往壞處想是要好,對不對?逃避往好處想還有福報,雖然要槍斃了,他會裝一個金子的子彈打你,不會弄一個亂七八糟的子彈,因為你有福報。雖然逃避是不好的因果,但是你往好處想,你常常會減刑,知道嗎?不要逃避,當然這個是要求,可是你凡事往好處想,對你絕對是好處的。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下手處,慢慢的可以訓練你呀,對事情善用其心,這我們都從最佳下手處告訴你,我也希望各位真的從這個地方一步一步的往前進。

第二句他講「智入三世悉皆平等」,「智入三世」就是以智慧入三世,三世是指過去、現在、未來,「悉皆平等」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時間都能現前。

因為我們現在的大腦是用記憶的,所以你的時間變成單行道,單行道就是只能從過去到現行你會記得起來,現在向未來你就不知道,因此你有恐懼。儘管你現在想投資,這樣千分析萬分析,明天一定會跌停板,我就要去進場了,結果明天一開盤,哇!怎麼漲停板,糟糕!怎麼辦,昨天說要進場,現在進不進場?你慌亂,你各方面都會產生這種情況,因為你對明天的預期是用猜測的,當猜測的狀況跟事實的狀況有點出入的時候,你就出問題了。

你的大腦是用記憶的,你要記得,用記憶的只能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佛陀這樣成就的境界是過去、現在、未來同時擺著,他不會去改變這個過程,但是他對這個過程很清楚,他知道眾生的流程是這樣子,他要眾生醒過來的意思就有點像攤在桌面上的畫,那個畫的圖案能夠立起來,知道嗎?當你的人生是從過去走向現在,現在走向未來的時候,這樣子的情況我們叫凡夫,各位聽懂嗎?我看好像很不懂的樣子。凡夫在這些修行的聖人的眼光中,他所看的人像什麼你知道嗎?像畫面上,那圖畫上面的人一樣,他是平面的,跟影子一樣的,影子人,他是個影子,他沒有辦法立起來,因為他只是單維,他時空是這樣走的,他沒有辦法從這邊走過來,你知道嗎?沒有辦法從未來走向現在,從現在走向過去。可是在佛的眼光里,所有的聖人他是立體的,是多維空間的,知道嗎?他從過去到未來,他都很清楚,所以他才能真平等。

我們現在不是平等,現在是假想,你想要救這個人,那你就要救他,因為不救就不慈悲,那個人來打他,你說「你好狠,嗔心好重」,因為你只看到眼前這一幕,你不知道整個法界真實存在的狀況是什麼,你只能用大腦去判斷,那你就想救他,你怎麼救,你只用大腦去救。佛菩薩在看不是,這個人為什麼打那個人,他那只是擺在眼前,現在而已,他看到過去那個人,本來是在這裡看是甲打乙,可是他看到過去,過去是乙打甲,你打人家一拳,現在還一拳,以後兩個人又手牽著手往前走,對不對?甲打乙的時候你去救,把乙救出來,你看走向未來的時候兩個就會一直打下去,因為你沒看到過去,也沒看到未來,你不知道什麼原因。這個就是你用大腦的話,你的生命是平面的,不是立體的,不夠清楚,只能看一面,另一面你看不到。佛在看呢?過去、現在、未來他都很清楚,所以他看起來才是真平等。我們看到的平等是情緒化平等。

譬如我們看到一個人長的好美,你怎麼看,鼻子要幾公分,眼睛要幾公分,這個臉頰要幾公分,然後體重要幾公斤,你是這樣看的,你看的是外相。佛在看人美不美,看他有沒有慈悲心,他第一個先看到你的心,你的心完美不完美。我們看的只能看長相,那你看的當然常常會被騙,這是一個關鍵!他是以智慧為前提,你先留意到這一點,第一句話就講智慧了——「成最正覺」,那我們這個你看的是隱;那麼第二句話「智入三世」,智慧是顯,他隱顯之間就已經把你展現出來了。智慧的存在與妙用,「成最正覺」說明智慧的存在,「智入三世」說明智慧的妙用,這是這兩句話所給我們的一個認知。

我們通常看這種經典你會看不慣,從文字來解一解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到底要怎麼修?你不會修,因為你不懂得巨觀佛法的語言模式,你不懂,巨觀佛法的語言模式里它是包容著一切,包括行法,包括過程,包括生活,包括最高的成就,在巨觀中它全部都具足。就像昨天跟各位講的,這個巨觀那就跟總體經濟一樣,它這一方面的東西全部具足,微觀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行法也有,都有,當然我們沒有辦法一個一個法門都跟各位講。像這樣的一個法門,這兩句話法門要講的話就無量多了,從因地到果地要修的太多了,因為他這裡只講果覺的狀況。

第三句,「其身充滿一切世間」,身,我們看到的是身體,這個身就是本體,不是講身體,是講本體的部分,這個本體充滿一切世間,我們分兩個部分來跟各位看。

我記得好像是王陽明講的,講到說「若人有眼大如天,便見山高月更闊。」前兩句我忘了,我好像只記得這兩句。我們看這地球,地球上我們看到山很高,月亮很小,對不對,王陽明是參禪的喔,他哪天開悟了,他說假如有人說山那麼高月亮那麼小,那假如有人眼睛大的像天那麼大,那你就會發現,山雖然很高,月亮會更大,這是王陽明講的,我要沒記錯應該沒記錯。那我們現在看這個世間,我舉個例子你看,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他怎麼應?用你兩個眼睛看,那當然了,觀世音菩薩地球那一面他怎麼看得到?那通通要裝無線電了,那將來畫觀世音菩薩,不是十一個頭,這邊Motorola這邊Nokia這邊還要……對不對,那很快他就崩潰了,無線電波會使他發瘋。那你假如這樣想,地球是在他掌中,觀世音菩薩那麼大,對不對,你把這種狀況稍微改變一下,地球上發生什麼事他是不是都會知道,對不對?你哪裡有求,他是不是馬上就看到,這個就是一個問題了,因為我們對自己是採取主觀意識,你一直以為地球那麼大,這裡到美國飛機要搭多久,那個要怎麼去救他,好了,這是你大腦的想像。

佛菩薩的能力,為什麼我們說諸佛菩薩的淨土是真實的,不可思議的,因為他是百千萬劫修行來的,他不是一時性起找個人聊天,沒有人我就用粘土捏一個,陪我泡茶聊天就好了,不是,他不是這樣子。他是因為他在修行,他的德行而成就,所以對於他所關懷的世界,盡在掌中,所以這個世界裡頭所有的眾生怎樣,他一定可以協助到。這個是諸佛菩薩性德,他偉大的地方,所以他的身能夠包法界。他的身,「其身充滿一切世間」是指這個部分,他窮盡了,跟所有的眾生完全貼在一起,所以你一起心動念,佛菩薩馬上跟你相應,是在這裡。問題是我們自己關閉自己,你只要你的電池有一點能量就夠了,他就跟你通電了,你不是啊,電池都拿掉了,你自己當然要苦死你自己。你說我怎麼百千萬劫這樣修行,都沒有效果,你電池沒裝上去,也就是你那願力沒有發起來,你根本就不開機嘛,那怎麼相應?你要懂得,這個地方就在你發心、定位的地方,你不發心不定位,這是不行的。佛菩薩他已經窮盡了,已經告訴我們了,「其身充滿一切世間」,當然我們這邊也到,這是第一個。

佛菩薩這邊講的身,就前面我們一再跟各位辨證這個問題,他是法身,你要定位,你也要入法界。我們跟各位講,法身等於法界,全法身為一法界,全法界為一法身,法身、法界是相等,是同一個。你要不入法界,你沒有辦法跟佛的法身相應,你一直在這個地方,不通。這裡面有個理論,提給各位作參考,我們華嚴這個法門,叫做普賢乘。這個《四十華嚴》經本你多讀幾遍,你就發現到,經文裡頭叫普賢乘。普賢乘它跟其它的法門不一樣,即使是天台它也叫圓教,華嚴也叫圓教,但是天台叫做一乘共同圓教,天台,一乘共同圓教,華嚴是一乘不共別圓。那麼什麼叫不共別圓呢?你要講的出來,什麼叫不共別圓,就是不共別圓,華嚴就是不共別圓,你不能這樣講,你這第一點你就要講出來,哪裡不共呢?不共在於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上面。在其它的領域裡,他都講發菩提心,也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但是你是真發假髮沒有人去驗證。華嚴在這裡確定這一個問題,你要真發心不是形式上的,你的心真的在轉化,要追求那個止於至善的生命境界。

這裡有一個前提,你真的要追求止於至善的生命境界的同時,你一定會把菩提道——因為你已經發菩提心了,菩提道上是你生命中的第一件要事,第一件事,最重要的事!當你是這個心境,真的這樣轉過來的時候,你在各地都可以修行,不一定念佛,不一定誦經,不一定拜佛,甚至於你在繪畫,從畫畫上面下手,你是音樂家,從音樂上面下手,是舞蹈家,從舞蹈上面下手,你是運動員,從運動上面下手,都是直接修普賢乘,你知道嗎?因為剛才講到「於一切法成最正覺」,一切法都可修!你是運動員也可以,甚至於經典還提到妓女也可以,他就當下他的工作就是修行,你說不可思議吧!

就你的生活上、工作上,你真的在追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當下,你去進行。這個定位一定——很重要的,它不共的地方就在這裡,這個定位一定,你的色身在娑婆,知道嗎,你的業力馬上轉入一真法界!在一真法界的緣起法界裡,它不共就不共在這裡!當你這個一定位以後,你的業力轉入緣起法界的時候,緣起法界是眾生,當你業起的時候,你必須受報,也要受報喔,但是你這個報馬上會跟性起法界的菩薩願力相交融,互通,他會互通,互通的時候會透過菩薩的願力改變你的業力,你世間的這個色身也會受苦,死不了,知道嗎?會不會寫,不是許不了,死不了,這個時候你的色身就會有驚無險。你要問說「師父,怎麼修啊?」你問我,我也不會講,就這麼一個簡單,把色身留在這個世間,把業力轉入緣起法界,就過去了。那個時候在法界裡,簡稱法界,就一真法界裡面,就是菩薩的願力跟眾生的業力。你看《如來出現品》上面就講這個,一個世界的成就是菩薩願力跟眾生業力,他就在這邊轉,互相交融。這個地方你這一發願以後你就叫變異生死,轉過去了,業力就轉到法界裡面去了,你色身在這裡隨緣受報,該結束就結束。這叫做不共,跟其它的法門不共,它特別的,教外別傳的,不共就在這裡。

禪宗在修行當中常用這個法門——不共,所以它叫教外別傳,其實沒有離開不共別圓的範圍,直接就超越了。那麼到你這一期,這個時候他有個前提,就是你那個願力轉過去以後不能退轉。你這個色身一轉過去以後,其實很多修行人在這裡,他都求其早死,知道嗎?早死以後,馬上就到淨土去了,一定到佛的淨土去,而且上品上生。你要真的有大悲心,隨緣教化,你的壽命會很長,本來三十歲要走的,這麼一定位,活到一百三,因為還有一百年時間要教化眾生。那你在人間因為有業力,有業力你身相就會種種苦難出現。最有名的就是虛雲老和上,嘗盡種種苦頭到一百二十八,你看一百二十歲,一百二十幾呀雲門事件還發生。你看,他早點死根本他不受苦,為什麼不早死,隨緣受化,那就真的一身業力全部消耗殆盡,業力全部消淨,絕對往生淨土,而且這種淨土,殊勝!因為他不是下品下生,他是叫做什麼,無限級、無限品上生,頂級品上生,就這樣走了。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才跟各位講,菩薩的願力,你那個願力、事修的部分一發起要盡形壽、不退轉,所以當你這個分段生死這是最後生,分段生死,你就進法界了!通常在這裡最後生入法界以後,你就入性起法界了,因為你在緣起法界的業力已經在那裡交融……交融到已經通通過去了,業力全部轉為願力,那麼那些業力要轉為願力之前,你的業力就培養你的性德,直接就轉到性起法界。這是它最殊勝的地方,這個法門,這個叫不共別圓的特色!當下你的業力就轉到法界裡,色身留在這個地方,因為你是來這裡修行的,色身在這裡隨著你過去所造的業,你要隨緣受報,就在這個世間起起落落,你只要盡形壽行你的菩薩事業就好,就在這裡,你超越一切。

在這個地方這種行法,不一定跟你講什麼置心一處、要放輕鬆,不一定講這個金三角,它本身裡頭理修、事修、歸零功課,就是金三角,透過這個部分去完成你的生命改造,不共別圓,是在這裡成就的。所以你看,「其身充滿一切世間」講的是什麼,這種法身大身的成就充滿一切,「一切世間」就包括器世間、眷屬世間跟智正覺世間,全部窮盡。我們現在不行,你都色身,色身受到物理現象的限制,對不對?受到社會現象的限制,有各種限制,轉入法身以後,他沒有限制,反而能夠窮盡,包括器世間、眷屬世間,不只智正覺世間而已,他會窮盡。所以你留意經文所講的這境界是非常的高廣,所以我們在講修行的時候,真修行從這裡來!華嚴不共別圓是什麼,從這地方看。要不然這種文句你真的很難,看不懂。第二句講身,一、二句講顯跟隱,第二句、第三句是講身,這個是講法身,有人講智身,那個不管,他就本體就對了。

第四句講音,「其音普順十方國土」,音普順十方國土,我們念就這樣念過去了,你大概沒想到——我們在這裡講,越後面就越聽不懂,聽不到,是不是這樣?那麼他的音要順到十方國土去,他憑什麼?都用無線電,都用人造衛星轉過去是嗎?不是。所以這個音叫生命的元音,生命,元,一元兩元的元,這個元,元音,他是怎麼樣普順出去的,這個就問題就來了。

我們跟各位講,這種經文是要透過修行的,不然你根本沒有辦法體會。我們跟各位講說,你一定要參加合唱團,原因就在這裡,我們今天合唱團老搞不起來,也沒有人想參加,可見你都不是普賢行者,你一定要參加。我們要你參加合唱團,不是學唱歌,不是,但是一定要透過最基本的簡單的聲樂訓練,那個聲樂訓練你唱的好不好並不重要,但是那個理論跟那個技巧,你要稍微懂一點,因為再進一步,再進一步你就要學呼麥。呼麥雖然是講喉音,可是我們在講的呼麥跟他們呼麥的定義不一樣,它是要訓練你身體本身發音的技巧跟音箱,你身體是個音箱,你要怎麼訓練那個回音。我們現在是喉嚨的聲音,呼麥是喉音,可是你的喉嚨的聲音是只發出去不會回音,你要留意到,那麼你透過我們所謂的呼麥訓練以後,你自己的發音會產生回音,你的音箱要起作用。這個音箱一起作用的時候,我們就進入到梵唄,梵唄的定義,是天上的音樂,古代講天上的音樂其實就是講我們生命的音樂,那生命的音樂訓練就是你的聲音不只出去,而且會產生回音,那個回音在你生命中迴蕩的時候他就盡虛空遍法界,知道嗎?這個叫生命的元音,不是唱的多好聽多好聽,那不是要唱給你聽的,它是要唱給十方國土諸佛菩薩來聽的,這個回音它就不透過任何媒介,它直接跟生命的頻率相呼應,它重點在這地方。

你最好不要來跟我講你會了,沒有了,沒有人會了,你不要以為你又怎麼樣,又怎麼樣,那叫妄想、幻境,要不是你人格不健全,就是你有頭殼病。我已經講這麼清楚還有人要跑來講,那種人叫有腦袋沒腦筋,他老是想說他自己怎麼樣怎麼樣,不對。那是一定要經過一定的訓練,一步一步來,你現在不可能會的。你不要以為你天生麗質,不可能。就算你會你也要帶著疑情,人家在教,好好學,人家講合唱團,我就趕快參加,一步一步上來,那你的聲音出來,人家一定很樂意接受。當你還聽到,你的聲音出來有人會討厭,你就要一直拜懺,拜到你的聲音讓那個討厭的人會覺得你的聲音好聽,你才是你有改變。可是今天的人在修行,他不想改變自己,只想改變別人,那叫業障鬼。這是一個關鍵,修行者你要留意!

因為講到音吶,音要普順,普順就窮盡了,十方國土的佛跟他的弟子菩薩們,全部都可以跟你相應——你只要到淨土裡,佛跟上首菩薩會相應,淨土的那些眾生們也一定會跟你相應。當到這個時候,你在一再的訓練,十方諸佛菩薩會跟你互動,真正的法音流宣,這個聲音是不可思議的,不可思議!

這個部分我們很希望,大家能夠真正的投入,學習音聲,透過音聲來修學佛法,是很簡單的方法,而且很輕鬆,因為一直唱歌就好。不像我們,你要聽經,聽一聽,又常常聽錯,一問,又要被罵;參禪,常常被揍,還有禪棒,還有長的,還有短的,常常要跟師父在那邊跑馬拉松;唱歌不會,你只要去訓練那種音聲的迴蕩。你一定要這兩個,一個基本的聲樂訓練,一個是呼麥的發音技巧訓練,透過這種訓練以後,你自己去想辦法,你的聲音是如何回音,自己在身體裡面回音的。

但是你不要聽我講以後就開始回音,那叫妄想,那個叫快要中了。不要妄想,因為那都要嚴格訓練的,而且要一再矯正,一再矯正。假如你的發音,人家講,你又不喜歡聽,你唱的又不好聽,然後又不以為不好聽,人家又很討厭聽,那你就快要成精了,一定要注意去調整。這個音聲一定嚴格訓練自己,你不要一直「你看看,我唱的好聽嗎?」人家當然「好聽」,誰敢在你面前說你唱的不好聽,你會扒下去。你唱得好了,人家會和嘛,會和上來。你要從這個地方去看,其音普順,這個是要相當功夫的,相當功夫啊!

一個人,你們可能天生麗質;像我,人家三年,我大概要三十年。你要特別要求,因為這是一個一超直入的法門,一超直入的法門!華嚴講的都是一超直入啦,但是你的一超跌倒,不是一超直入,你一超就跌倒,就摔跤了,你進不去呀,因為你沒有絕對的謙虛心,絕對的接納心,你跨不過去這個門坎。而這個法門我們跟你講,它這樣訓練下來是很快的,但是你就不能融進民眾的話——你只要很簡單,我們昨天講,你只要能融入民眾的話,你要超越都快;你要不能融入民眾,就不行。你假如有自己的一群人,那小區塊的,那不算,魔王也有一群人,對不對,不算,普遍的,普遍的。你假如說十個小族群當中有八個族群你融得進去,有一、兩個你不太喜歡,那是你的性癖,對不對,你的個性;可是你十個族群當中有九個你不願,只有一小群,那個不算,假如只有一、兩群的不算。你說七、八群,沒有七、八群,六、七群都能夠處的很好,那個做一點調整就可以了,這個是真正修行人在反觀自己的時候你可以看得到。所以這種經文我們一看你就知道說,大乘經典跟小乘經典它明顯差異的地方。好,我們休息一下再繼續跟各位談。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