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祥法師:《首楞嚴經》講解第二講  


《首楞嚴經》講解第二講

主講:釋慧祥法師

日期:2006年12月03日

請大家合掌!

請大家,至心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祈請本師力加持,願我早開智慧眼,速知一切法實義,直趣菩提廣度眾。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再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願令一切眾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於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眾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三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眾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眾生。

三稱:「南無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稱:「南無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稱:「南無十方三世一切僧」。

稱念畢者,請放掌!

眾佛友!上次,我們簡略說明《首楞嚴經》的經題。這經題全文:《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我只說明了「大佛頂如來」,今天接著說明。

四、「密因」是什麼意思?

答:這「密因」一詞,據我的研究,它也是有很多意思的。

問:有哪些意思呢?

答:(一)與「如來」一詞連用,則為「如來密因」即是「如來藏」之意也。為什麼呢?因為如來藏微密,難知,難見。如果能知能見如來藏,則必定能成就無上菩提。所以,能知見如來藏,對修行無上菩提道的人來說,就是「因地初心」。所以稱為「如來密因」,是指「照見這微密而難以知見的如來藏,則能做為修證無上菩提的正因」。因此,稱為「如來密因」。

(二)這「密因」是指「不生滅心」。為什麼呢?因為,一切諸修行人,之所以不能成就無漏,都是因為未照見這「不生滅心」,而誤將「生滅心」為自性本,所以不論如何修行,就算成就「九次第定」,也都未能無漏而成就阿羅漢,更別提成就無上菩提了。如今我們發心,想要圓滿無上菩提之道。首先就是要照見這微密難知的「不生滅心」。為什麼說「不生滅心」是微密難知呢?因為:

1.這「不生滅心」,凡夫眾生日用而不知。所以說此心,是微密難知。

2.又這「不生滅心」,連聖賢都未能究竟其源底,所以說是微密難知。但是修一分,則證一分。但是這「修」,是指修「生滅心」。當我們對「生滅心」修一分,則照見「不生滅心」一分的功能。例如:我們能說話,也能不說話。這要不要說話,是「生滅心」作用。又從這「生滅心」的作用下,我們就證得,原來「不生滅心」是不隨說話或不說話而改變。

(三)這「密因」,是指《首楞嚴經》中的密咒。為什麼呢?因為,修行人於修行的中間,難免或多或少有些障礙會出現。如果能持楞嚴咒,或書寫而載身上,則能消除這些障礙。而為什麼會有這些效果呢?其微密的因緣果報,連修行人自己也難知難見。所以,稱為「密因」。

(四)又這「密因」是指「妙微密性淨明心」。如《首楞嚴經》載:「時如來從胸卍字湧出寶光。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旋至阿難及諸大眾。告阿難言:『吾今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淨明心得清淨眼。\』」

也許有人會問:這「妙微密性淨明心」跟「不生滅心」不一樣嗎?

答:不一不異。

問:為什麼不一不異呢?哪兒不一?哪兒不異呢?

答:「妙微密性淨明心」,就是指「如來藏心」。是含「生滅心」及「不生滅心」。因此,說「不一不異」。因為不能說一定一樣,所以「不一」。也因為不能說一定不一樣,所以「不異」。

眾佛友!請試想!這「不生滅心」就已經是微細難知了。更何況是「不生滅心」加「生滅心」的那個「如來藏心(妙微密性淨明心)」,所以更是微密難知了。但是,眾佛友!您們別以為如此就嚇到了。而不去修證之。因為,不去照了這如來藏心,則必定是在輪迴界中打轉的,是非常非常苦的。請想想,如果不求解脫生死輪迴,則我們就得投生、出生、長大、工作、老病、死亡。如此無窮盡的輪迴。一次,十次,百次,千次,萬次,直到我們自己將輪迴的造業習慣改了。所以,有智慧的人,一定力求解脫苦的輪迴的造業習慣。我相信,眾佛友會來學佛,都是有這一層智慧的。所以希望大家共勉之,繼續努力。好!有關這「密因」,我就簡略說明如上,請大家自行再深入體會更多的妙義。

因此,綜合以上的說明,我就將「密因」一詞,解釋為「照見這微密難知的因地心」

五、「修證」是指什麼意思呢?又要修什麼?證什麼呢?

答:我現在來說明「修證」一詞的深義。

(一)「修證」,是兩個字,是兩個層次。也就是:「修」與「證」,故名「修證」。也就是「修如來密因」,「證如來密因」。因此,依此含義,則「如來密因修證」一詞,共含四個層次:

1.聞信:聽聞如來說有「如來藏性」,而相信如來之語的關係,所以「發心」將來照見這微密的如來藏心,並修之、證之。

2.思解:即觀照這如來藏,思惟如來藏,以便照見如來藏,知解如來藏。

3.修行:當照見並知解後,則能如法修行,於如來藏性中,不生滅的部份,能隨時照見而不會忘失。於生滅的部份,能隨時想要令生,就己緣具足福慧可以令生,想要令住、異、滅,就能令住異滅。為了達到這個效果,所以就要「修行」。

4.證入:當真的做到,「於如來藏性中,不生滅的部份,能隨時照見而不會忘失。於生滅的部份,能隨時想要令生,就己緣具足福慧可以令生,想要令住、異、滅,就能令住異滅。」就叫證入。

眾佛友!可以看得出來,我所說的這個四個層次,是綜合「信解行證」及「聞思修入」來說明的。現在,我還要跟大家深入說明有關這四個層次。現在舉譬喻來說明,這四個層次。

例如:有某甲,到了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又感到口渴,又自己找不到水喝。這時,看到一個當地人,就問他說:「哪兒可以找到水呢?」這位當地人舉手一指說:「從這兒去,您就可以看到有口井,那兒應該有水。」這時,某甲,是屬於「聽聞」階段。「聽聞」階段的人,當起「信」才會去找找看有沒有水。如果一開始就「不信」,那就不會去了。又這「起信」,也不是亂相信。因此,一方面某甲,當先走去看看。又另一方面,在路上,如遇當地人,則再問人,做再確認。如此,名為「起信」,又名「堅固信念」。

又當某甲,遠遠看到井了。這時,名為「信解」。不可名為「勝解」。亦不可名為「見解」。為什麼呢?因為有水無水,都還未照見呢!從初次聽聞,直到遠遠看到井。這中間,都是屬於之前所說的四個層次中,所說的「聞信」範圍。

又當看到了後,某甲就轉方向,直向井邊,而不執著之前的人所說的方向。

又為了走到井邊,某甲就要用智慧,安全有效的排除路上的障礙,安全到井邊。當某甲到了井邊,這時就看到井中,確定有水,或無水了。這時,某甲,叫「照見」,屬「見道位」。也就是真正的「照見」。而這「照見」,非是「證」。「照見」才是真正的「見解」,才是真正的「知解」。

又如果無水,則當再尋問及找別處。直到找到一個有水的地方。這找到真正有水的地方,就是真的「見道」了。我們就假設這井中是有水的。因此,當某甲從見井,到真的看到井中有水。這過程,是屬於四個層次中的「思解」。為什麼呢?見井,名為因信而解有井。所以是「信解」。見井中有水,名為因信解而照,所以是「見解」。就是見道位。而在見到井有水之前,都是名為「前行」。

又當見到井有水了。這時信心增上,開始尋求取水的工具。直到具足所有當具足的工具時。名為「勝解」。也就是說:「信心十足,一定保證自己可以取到水」。所以名為「勝解」。

因此,從「信解」「見解」到「勝解」,都是屬於「前行」也都是屬於「思解」的階段。又「勝解」之後,才是進入「修行(修道位)」。開始用取水的工具,將水取上來。這時取水來喝,直到解渴之前。都是屬於「修行」的階段。當解了渴,裝滿了水,保證於到下一站之前,都不會有口渴時沒水喝的問題了。名為「證入」。

眾佛友!就以這個例子為譬喻,我們求解脫者,則是如下的層次:

一、自知人生很苦無處可避,因此尋求善知識,而聽聞到有解脫之法可以學習。因此相信可以有方法解脫,因而發心要學習解脫。這時,名為「聞信」。

又當在尋求過程,親近更多善知識,聽聞到詳細說明解脫的方法,名為「聞信增上」。如了解了有「四聖諦」「八正道」等等法門可以用以解脫。可是這時,還未能架構好,從現在直到解脫的路,也就是對「四聖諦」「八正道」如何運用可以令自己解脫,還不清楚。就像某甲,還未看到井。當弄清楚了如果運用四聖諦八正道來讓自己解脫苦時,就是「見井」了。這時,就進入「思解」階段的第一步「信解」了。

二、當運用四聖諦八正道,來斷除了第一個苦,令永遠不再起時。名為「見解」。就如同,某甲看到井有水了。同樣的,正確運用四聖諦八正道斷除第一個苦,令永遠不再起了。則信心增上,更無疑惑。所以名為「見解」。屬「見道位」。

這時,則更加觀照思惟,尋求如何斷除一切苦。所以進入了「思解」的階段。當修行人,從身心的外到內,從內到外,對五蘊如實了解生住異滅的因緣,了解了因五蘊起苦的因緣,了解了五蘊如何運作可以離苦下來運作,了解了如何保持在無苦下來運作一切五蘊。這時,名為「勝解」。也就是保證自己可以解脫一切苦了。就如同某甲,備好取水工具。保證自己可以取到水。因此,名為「思慧成就」。也就是「思解」階段圓滿。準備進入「修行」的階段了。

三、當修改身口意的行為習慣中,一切會引發苦的習慣。名為「修行」。這時修一個,得一個解脫。屬「修道位」。

四、當所有的行為習慣,都永遠不會再引發新的苦了。名為「證入」。

又眾佛友!「證入」才是無上菩提的修行的開始。

又眾佛友!「證入解脫」才是無上菩提的修行的開始。才是大玩特玩的開始。才是真正邀游法界的開始。才是真正進入遊戲神通三昧的開始。

眾佛友!有事來了,得下了。願您們今天所學,能有助於您們的解脫。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