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師: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十七集  


第十七集

第十九定輪: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以前在承天寺的廣欽和尚,他禪定功夫特別好,經常半個月、幾個月的入定,對他們來說也就是一剎那間就過去了。有人也看到過虛雲和尚的公案,他初到雲居山真如寺時,做飯後,靜坐入於禪定,待到出定時,做飯的鍋都已長草了,而他出定時第一句話就說我的飯熟了沒有?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一瞬間的事。時空不是那樣子的,我們這個時空概念是死的,一天二十四小時,分成十二個時辰,可以分成六個大時,不是這樣的。

釋迦佛以大神通力攝護諸大菩薩、諸聲聞,宣化《妙法蓮華經》六十小劫但如一飯頃,象吃一頓飯一樣。我們一般的都在這個時空概念上比較強,越強就越難跨越。如我們等人,就會覺得時間特別漫長;但我們和知心的朋友在一起坐、一起聊天,就會覺得時間特別短暫。所以這時空是扭曲的,我們把它定格是一種共業的虛幻,本來是沒法定格的。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第二十定輪: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

寂滅力會產生種種自性,什麼種種自性呢?

安於靜慮而起變化

因為三摩缽提會隨順種種眾生的自性所需示現種種變化。

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這又是一種行持的方法。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淨境界,歸於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第二十一定輪: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

過去的人呢,聞字可以入觀,觀文可以入觀,隨音可以入觀,過去很多人聽法、誦經就入禪定了,我們現在的人這樣的力量弱得很!宗大師過去在世時與大家作功課,手鼓、鈴子晃蕩晃蕩就入定了,隨時可以進入某種特殊的境界,超越時空的境界。我們現在的人,就是執著的意識太強了,想把時間、空間打碎,特別難!這個執著建立的幻業堅固,把自己封鎖起來了。

第二十一輪這種三昧的運用,就是種種變化的運用,這個地方,無有自性了。

無作自性,

只是隨順,叫他力的顯現,他力,他那裡一想,這裡就幻現出來了,影射出來。所以菩薩的三昧幻化是無量無邊的,可以自力發起,也可以藉助他力的需求發起。

起於作用清淨境界,歸於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二十五種定輪是本師對眾生的修持種類的一種善巧的劃分。這不是佛的本意,是眾生有這二十五大類,佛以自己的智慧眼觀察給我們宣化出來,若不是佛以這種大威德因緣,是難以宣化的。我們知道許多的教化內涵,眾生雖然在此中,但不得明曉,不得運用,所以得仗借佛力宣化,才能使我們有一個切入、得證的增上。

第二十二定輪: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淨,而住靜慮,起於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

寂滅力就是斷煩惱的力、禪那之力,依一相一行的發起,於諸善惡,不作取捨,於諸是非人我不作取捨,佛魔不作取捨,禪宗宗下所謂地魔來魔斬、佛來佛斬,這個斬,他無所斬,是真刀——智慧之刀、文殊之劍。這叫寂滅力,得入一相一行的發生一種力,這種力使眾生皆有歸向,提攜於有緣。

種種清淨

在種種幻化境界中、種種眾生業力中,無染無著,是為寂滅力,他不取捨故。

而住靜慮,起於變化

以此因緣,以此寂滅力,不取不捨,發生清淨的功用,產生變化。

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

這又是一種定輪。

第二十三定輪: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

資生、資長、增加、給予。使這種寂靜發生,資於至靜。

而起變化

所謂地三摩缽提,這又是一種定輪。

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第二十四定輪: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

前面是以寂滅力資於至靜,這個是資於變化,以寂滅力發生這種所謂三摩缽提的啟用。許多人在修禪那,斷除煩惱,神通自然會發露出來,宿命、天眼、天耳,一些因緣自然會引發出來,神通也是一種三昧力,它也可以超出常倫。

你有天耳,你可以聽到東方佛國藥師琉璃光如來在講法,那你肯定比別人有力啊!他聽不到,你能聽到;你有天眼,可以看到十萬億佛土有阿彌陀佛現在說法,你會生大歡喜啊!這個力叫境界力,神通也是一種力,三昧耶這種力,資於變化,這種變化超出常人的因緣。都可以產生這種不可思議因緣。

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第二十五定輪: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

就是把三種法全部地拿起來修。有這樣因緣的人可能是了不起的人吧!或者可能是菩薩、古佛再來!一般人心力不夠,因為他一起以圓覺慧發起的,圓合一切。

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

它把自性、佛性通過奢摩他、禪那、三摩缽提來開顯,內發的至靜輕安來表現佛性的一個方面;內發的大悲輕安來表示三摩缽提這種變化的一方面——自性的一方面的因緣;再用禪那斷除一切煩惱,永出生死苦海,用來表現佛性自性的一個方面。同時這三個方面來體現這種佛性的圓滿!所以叫圓修三種自性。

清淨隨順

因為佛性是無作無起,無生無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究竟廣大,普照法界,安穩眾生,真實攝護,清淨隨順才能發起這種佛果的得見!佛果非假修證,以修證啟用罷了。佛果非修來的,那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亦非修來的,它本具有這樣的功德,不過是假於修證的方便,來啟發這種真實不動的內涵,如此而已。非是新有,非是生起,是本來具有。

“為眾開法藏”,這個法藏要有,這個寶庫要有,這個寶藏要有,本來要具足這樣的因緣,才能開法藏,打開這種秘密寶庫,使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非是修出來的,修出來的是有為法,生滅法,非佛法!是有漏的,是變異之相。

所以這三種清淨隨順原來是隨順法性而建立的清淨法益!十方如來、一切菩薩,離不開這三門,離不開此三種作業。若離開此三種正修路,皆是魔業!因為這三種正修路,皆是依所謂地佛性,也就是大菩提心為根本的。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

菩薩二十五輪,這叫正定聚。若依這二十五種定輪發生功用,起修,那必然要發菩提心,不發菩提心,這二十五種定輪是不能啟動的、不能運轉的、不能成就、建立的!

一切菩薩修行如是

一切菩薩修行如是,一切菩薩不能超出,一切諸佛不能舍離,因為諸佛舍離掉,也就無法斷除煩惱,得以寂滅、寂靜,運用種種幻化之力度脫眾生、饒益有緣,一切菩薩亦復如是。

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我們現在是菩薩也好,是末世眾生也好,

依此輪者

依靠、皈依、隨順、依止。

當持梵行

清淨的行為,真實的、善巧的行為,所謂地依菩提心發起的這種行持。因為在印度對這個“梵”字特別重視!印度人都稱自己是梵天的兒女,就象我們中國人自稱為是龍的子孫一樣。故此,文字稱為“梵文”,行為稱為梵行!就象我們中國的聖人之行稱聖行。一稱梵就包含一切善巧、一切殊勝、一切利益、一切尊貴。

我看到過印度人對文字的讚嘆,好比說一個“阿”字,這一個“阿”字就是世界的本體!就是世界的本源相!你怎么不震撼呢?“阿”字本不生,如是知自心,這是眾生心相,也叫法界相。一個蘭字是淨法界相,一個種子字一寫,這個法界是純淨的、是光明的、是不動的、是無礙的、是徹達的、是一體!所以讓人震撼,什麼震撼呢?把文字當成一種活潑的、神聖的、有內涵的、廣大的這種功用的具體所在。它不是一種名字,或者人製造出來的一種東西,它是一種純淨的、本來具有的。

過去說梵文不是人造出來的,就象我們中國的這個道家,他認為先天八卦、後天八卦、河圖洛書這是先天的、後天的,先天八卦就是先天就有這個東西,不是人設計出來的,它本身就具有這種因緣。這是讓人震撼的,是有力度的。本具的東西它有一種力,大的力,不可思議的力。每當我們讀到梵行,就知道這是我們佛教的一個專用名詞。

寂靜思惟,求哀懺悔

你要行持梵行就要寂靜地思惟。因為梵行是依戒律而行,依法而行,就會產生所謂地寂靜的功德與正思惟的利益。

求哀懺悔是學習佛法,學習一切世間法,學習一切善巧最根本的因緣,你不懺悔,不是空淨之器,不能作法器,不能得利益。人一懺悔就象把一個茶瓶的水倒了,可以注入新的熱水,注入奶也好,水也好,注入什麼都方便。我們不懺悔就象封住蓋子的瓶子一樣,裝著原有的東西,不管是好東西、壞東西,新東西加不進去,所以說懺悔是求法、學法、成法的第一方便。

現在人不知道懺悔,現在人懺悔是口頭上懺悔比較多一些。懺悔,真正把自己的知見放下來叫懺悔!把自己過去的一切作業的過失影象放下來,叫懺悔!自今以後永不再做是為懺悔,把原有的水倒出去了,那叫懺悔!但我們的知見能放下嗎?很多人說,對不起,我這個事做錯了,但下回還會這樣做的,這不叫懺悔,這叫機巧,這是一種諂曲,為了保自己的現下平安,讓人原諒自己,自己原諒自己,說這種委曲的語言。這樣的人很多,也很可惡!怎么可惡呢?就是嘴上說懺悔,但是比誰都強,不能產生新的法益,不能改變自己。這個可惡,不是罵人,說他沒法改變自己,沒法接受新的利益、功德、善巧!

懺悔主要是放下我們自己的知見,與過去善惡二業的執著的痕跡,放下了就叫真懺,是名真懺悔,叫無相懺。現在人口說懺悔,我經常聽人說:哎呀!我做錯了!我懺悔,我以後再也不做了。但十分鐘後,他跳得更高!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不是哪一個人。這跟懺悔一點都不相應。

我們要知道佛教的懺悔不是一個口頭的話,主要是要消除,要永不再做,這叫懺悔!要不然我們就褻瀆了這樣美好的名詞。懺悔不但是佛教中有,一些外道也要懺悔,不懺悔就不能虔誠的接受新的法益,改變自己,使自己智慧增長或者法益增長,或者使自己產生新的變化。沒有理由,也沒有因緣,有因緣也是表皮的。

我們出家人在別人真正懺悔,發露出來,一定要給他從這個地方消掉,消失於無形之中;不發露的人,你可以揭發他,他不知道懺悔嘛,揭發他,讓他碰碰釘子也好,哪一天改正了,可能引導他懺悔。現在人根本不知道懺悔。出家人也很少有人真正有耐心聽別人訴苦,幫人解決疑難,真正地從根本上幫人解決疑難,就是聽人懺悔的意思。我們學佛人,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居士都可以這樣做的,做什麼呢?真正地聽人懺悔,幫人解決疑難。要發願親近善友嘛!什麼是善友呢?善心是最大的善友!真正能聽大過失的人述苦,給他以安慰,他真是能得大懺悔,會改變自己的。很多惡人,你不給他一個機會,他真厲害著的呢。

所以說懺悔特別重要,我們自己要會懺悔,會發露,現在人不會發露,給非人說自己的過失,這個人本來就是煩惱熾盛的人,再給他說,他更熾盛,不光不能給你帶來清涼,反而給你帶來新的煩惱、新的嗔恨。所以我們要知道懺悔的對象,一般看人喜悅的時候,知道這個人有善巧,有方便的時候,都可以給他懺悔。懺悔最好在上午,下午、晚上或者人急迫的時候不要懺悔。我們學法,要知道時節因緣。

經三七日

在佛菩薩形象前誦經、持咒、拜懺,都可以懺悔,或者在善知識面前發露,在大眾面前發露,有人在十字街頭懺悔自己的過失,訴說自己的過失。三七日,是二十一天呢?是三天呢?還是七天或幾天呢?這個地方是善巧說,沒有定數,利根人一懺悔即見明相、瑞相、聖相、諸佛相;鈍根人,可能千日能見,也是善巧。所以這個三七日不是定數,許多人強執定數,就會出現過失。

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

就是把這二十五輪編上號,或把這二十五輪的句子內涵寫下來,然後就是抓鬮吧,懺悔了以後,得相好了,去抓一個,看哪一個輪子,適合自己,一定要按這個輪,一點不懷疑地行持,一定迅速的會得利益!這個法特別地快,一般九十日決定能成就了,一般的善根,不要說大善根,真是這樣的。佛不說綺語、不說異語,都說的是誠實言、真實語!

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

就是依這二十五輪的某一輪,依這樣的因緣,

便知頓漸

你不管是用什麼方法,只要是你抓了那個輪,就依那個方法就對了,不管是頓是漸,不管單修或三種重修,或兩種法門的前後修,或者是齊修都是可以的。

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這是決定的,什麼法也怕疑悔,你要是生疑惑了,生疑悔了,你就不會把它堅持下去,你的心中就有陰影,它就不能成就光明,真正這種利益就不會現前。好比說我們辦個事情,辦到一半時,不想辦了,或者生疑惑了,感覺這個事辦不成,就會丟失,半途而廢。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三摩提禪那。

三法漸次修,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三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

一切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

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

這是佛告訴我們“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三摩提禪那

這都是所謂地禪定。他把禪定這樣分開,可能大家好看一些,否則你不知道啥叫禪定,是不是坐那兒不動啊!?過去祖師有拿磚磨鏡的公案,打坐不是禪定?坐也可以說是禪定。禪定的內涵,他從這三個方面(即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來給我們闡述,讓我們看得見,摸得著,能運用。佛說法直接了當!直接說既淺既深。

現在我們知道,法師講經越講越多,越講越複雜,小本子講成大本子;過去的祖師講法,大經講成薄經,厚經講成一頁、兩頁紙,三五句話,指導你的行為就對了。過去講經給你指個路,現在講經給你一大套理論,什麼理論呢?談玄說妙!毫不相干!會使人高推聖境,或者輕賤佛法,因為沒有力度故。釋迦佛講法最直接,你要感覺特別親切之時,直接啟用之時,才知道佛說法沒有一點遮掩,沒有一點玄的、虛的東西,都是直接地給予、果德的給予、純正的給予、無上的給予、最親切的給予!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