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師:趣品《圓覺經》之十七  


趣品《圓覺經》之十七

(第六章清淨慧菩薩所問章)

於是,清淨慧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在彌勒菩薩替咱請問了輪迴根本,以及一切眾生的種性差別之後,由清淨慧菩薩替咱請問成佛次第。

於是啊,清淨慧菩薩,在大眾當中,從座位上站起來,五體投地,禮拜佛陀。起身之後,順時針圍繞著佛陀,繞佛三圈,再回到剛才禮拜的地方。然後,雙膝跪地,雙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說道:

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本所不見,本所不聞。我等今者,蒙佛善誘,身心泰然,得大饒益。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為我們大家,廣開法緣,講說了這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呢,從來就不曾見過,從來就不曾聽過呀!”

“我們大家,如今哪,承蒙佛陀您循循善誘地開導,身心都感到舒暢安然,得到了極大的恩惠和利益。”

——哎,見佛聞法,就會“得大饒益”啊!

各位兄弟姐妹,咱雖然沒見到佛陀的應身,但是呢,咱見到了佛經,它就是佛陀法身在末法時代的應現呀!那么,咱學習《圓覺經》,在世尊循循善誘的開導下,您是否覺得“得大饒益”了呢?

——嘿嘿,無論您如何,俺自己觀察,講經說法,受佛陀的恩惠和利益不淺呀!大有收穫。

哎,連清淨慧菩薩這樣的等覺大菩薩,所證境界與諸佛平等,只是尚有少許生相無明未破,都能夠“得大饒益”,何況俺這個凡夫僧呢。平生所學,所發揚的點滴智慧,自己很清楚,都來自於佛陀的加持,都來自於佛經的啟發呀。

一部大乘了義經典,在別人看來,是一本書;在我看來呢?嘿嘿,是一個修行的法本,是一座智慧的寶藏,是一位不可思議的老師啊。

願為諸來一切法眾,重宣法王圓滿覺性,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別?令末世眾生聞此聖教,隨順開悟,漸次能入。

清淨慧菩薩,在讚嘆了佛陀說法的恩德之後,正式替咱問法:

“但願您哪,能夠為參予法會的一切大眾,重新宣說無上法王的圓滿覺性,對於一切眾生,以及諸位菩薩,還有如來大覺世尊來說,其所證所得,為什麼有了差別,差別在哪裡呢?”

“這也是為了,讓末法時代的眾生,聽聞到如此難信難解的如來聖教,能夠順應著開悟的次第,逐漸得以深入。”

哎,清淨慧菩薩的問題,是說呀,圓滿覺性本來是無差別的,是平等的,是周遍法界的。但是,為什麼又有了從凡夫到菩薩,再到佛陀的證量差別呢?其中的差別在哪裡呢?

這既是替法會當中的菩薩們問法,更是替咱末法時代的眾生問法,好讓咱能夠了解這個修行次第,然後呢,順應著這個開悟的次序,逐漸深入圓滿覺性。

這,正是咱們大家所需要的修行階梯呀。咱就把它學明白,嘿嘿,順藤摸瓜,在圓滿覺性的修行上,咱就不會再走彎路和錯路啦。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清淨慧菩薩問法以後,再次五體投地,禮拜佛陀。而且,像這樣的請法儀軌,竟然重複了三次,從始至終,有條不紊。

爾時,世尊告清淨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漸次差別。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這時,經過清淨慧菩薩三次虔誠地請法,法緣已經具備,於是,世尊告訴清淨慧菩薩說: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啊!你們能夠替末法時代的眾生,向佛請問,在圓滿覺性的修行過程當中,從眾生到如來的漸次差別。”

“現在,請你們仔細聆聽,如來將要為大家解說。”

時,清淨慧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當時啊,在得到了世尊說法的允諾之後,清淨慧菩薩充滿歡喜,和在座的菩薩大眾們一起,默不作聲,靜靜地聆聽。

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何以故?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

於是,世尊輕舒圓音,說道:

“各位善男子!這個圓滿覺性,就是一切眾生的自性,但是呢,它並不是某種確定性,也不因為某種確定性而有。它只是順應著各種因緣性而現起功用,在這些功用當中,其實,根本就沒有可取證的境界。”

“在這個圓滿覺性的實相當中,其實,沒有什麼菩薩,也沒有什麼眾生。為什麼呢?因為呀,所謂的菩薩與眾生,都是幻化。一旦幻化滅盡了以後,就回歸了圓滿覺性,其中,根本沒有可以取證圓滿覺性的人。”

“就好比人們的眼根,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眼睛一樣;圓滿覺性本來就是平等一如的,其中,根本就不存在誰和誰平等的問題。”

哎,這段經文,是比較深奧的。或許,每一位法師的解讀,都會有所不同。不過,只要能夠契合《圓覺經》的上下文,同時能夠自圓其說,就可以視為合理的解讀。至於其中的細微之處,嘿嘿,除非是大覺世尊,否則,誰也不敢說能夠全面明了。

關於這一點,《法華經》說得好:“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的確如此呀。

——哎,有人說啦,那不麻煩了嘛!萬一,某位法師不小心解讀錯了,這錯解佛經,豈不成了謗法嗎?罪業太重啦,要墮地獄的呀!這以後,誰還敢講經呀!

——嘿嘿,俺不怕,俺敢講。為啥呢?因為呀,各部大乘經典當中,佛陀都說得很清楚,能夠“受持讀誦,為人解說”大乘經典,其功德,無量無邊呀!

佛陀可從來沒說過,誰要是水平不夠,不小心把佛經理解錯了,不小心講錯了,就要下地獄。佛陀,從沒說過這話,也絕不可能這樣說。

——至於,所謂的“謗法”,也就是“誹謗佛法”,它呀,完全不是您說的這個意思。它的意思是指:刻意地曲解佛法,刻意地歪曲法義,以便達到破壞佛法的目的,或者是謀取名利的目的,等等。

哎,像這樣惡意扭曲佛法,才叫做“謗法”,其罪報,將會墮落到地獄當中,受無量的痛苦。

為啥呢?難道是佛陀把他打入了地獄嗎?

——嘿嘿,佛陀大慈大悲,即使是對於極惡之人,佛陀,還是大慈大悲的,咋可能把誰打入地獄呢!

各位兄弟姐妹,一切罪業,都從心而起。善心,行善業,得善報;噁心,造惡業,受罪苦。因果業報,絲毫不爽,其道理何在呢?嘿嘿,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打人一拳,自己的手也會疼啊!

這打人還好說,有的蠢人呢?他喜歡打牆,哎,佛法就是一面無邊的大牆,它平等,廣闊,猶如金剛一般堅固。嘿嘿,惡意誹謗佛法的人呢?就好比那些喜歡用手打牆的人,只見他伸出拳頭,卯足了吃奶的力氣,惡狠狠地打了過去,結果呢,您自己琢磨吧。

所以呀,這所謂的地獄,不是別人給準備的,正是呢?誹謗佛法的那顆罪惡之心,自己造出來的呀!哎,所以說,自作自受,沒法子。要想不受,當初您別作惡呀!要想將來不受罪苦,咱呀,一定要記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以上,應清淨慧菩薩的請問:“願為諸來一切法眾,重宣法王圓滿覺性”,所以,對於圓滿覺性,世尊重新進行了宣說。

接下來,既然“圓覺自性”,“性自平等”,那么,芸芸眾生與菩薩,乃至於佛陀,咋會有了差別呢?

眾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

對於清淨慧菩薩的問題:“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別?”世尊解答道:

“芸芸眾生,由於迷惑顛倒的緣故,尚未能夠除去並滅盡一切幻化虛妄境界。”

“於是,在以幻修幻,除滅幻化的虛妄功用當中,就顯現出了境界差別。”

“如果眾生堅持以幻修幻,那么,一旦幻化滅盡,得以順應於如來寂滅本性的話,此本性當中,其實沒有寂滅的境界,也沒有到達寂滅境界的人。”

哎,就這樣,在咱以幻修幻的虛妄過程當中,差別就產生了。但是,這個差別並不真實,一旦到達了如來寂滅之妙境,嘿嘿,別說差別啦,就連寂滅境界和到達寂滅境界的人也了不可得呀。

那么,在幻化過程當中,一切眾生與菩薩,乃至於佛陀,具體差別在哪裡呢?

下面,世尊對於“云何差別”的具體情形,進行逐層的解答,展現出了從一般凡夫的迷惑不覺,直到佛陀朗然大覺的六個修行層次的差別,給予了咱們最為實際的修行指導。哎,這六個修行層次,咱先把它總結出來,大約是這樣的:

第一、凡夫的迷惑不覺;

第二、凡夫的最初開悟——解悟;

第三、凡夫的覺悟——得法眼淨,開悟無生法忍;

第四、賢位菩薩的覺悟;

第五、聖位菩薩的覺悟;

第六、如來的覺悟。

至於其中的具體情形,咱仔細聆聽世尊的教誨: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

對於第一種情形,凡夫的迷惑不覺,世尊如此說道:

“各位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由於妄想分別,而以為有一個自我,這就是我相;同時,也就有了一個維護自我利益的執著心,這就是我執。”

“於是,在虛假的我相和我執蒙蔽之下,一切眾生,從來就不知道啊,所謂的我相和我執,只不過是念念生滅的心念幻覺而已。”

“因此,一切眾生在我相和我執的驅使下,就會發起愛憎之心,沉湎於色、聲、香、味、觸的五欲貪婪當中,而不能自拔。”

哎,這就是芸芸眾生的凡夫相,在沒有修行之前,大家都是如此。無知地造作追求著,無知地煩惱痛苦著,無知地輪迴生死著。

其中,所謂的“妄想我”,就是我相,凡夫由於妄想分別,而把第八識當中的“相分”當做了自我,叫做我相。所謂的“愛我者”,就是我執,也就是第七識當中的相續思量,在馬鳴菩薩的《起信論》裡面,它相當於“六粗”當中的第二“相續相”,也叫做“相續識”。

正是在我相和我執的驅使下,芸芸眾生拚命地為了那個自己妄想出來的,虛無縹緲的“自我利益”,而你爭我奪,造下了無邊的罪業,虛妄地承受著無量痛苦。

幸運的是,咱人世間還有佛法,一旦咱遇到了善知識的開導,或者學習到了佛法經論,情況就不同了。

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

接下來,對於第二種情形,凡夫的最初開悟——解悟,世尊如此說道:

“這些眾生啊,如果有緣遇到了善知識,教導他,幫助他認識到人人都具有如來的淨圓覺性;讓他懂得,所謂的我相和我執,不過都是念念相續的分別心,所製造出來的幻覺而已。”

“於是,他就明白了,自己這個人生啊,只是由於分別習性的躁動,而陷入了幻化的塵勞妄想罷了。”

哎,這是初學佛法當中的明白人,已經由普通的理解,升華為了解悟。差不多,所有的佛法道理,他都已經明白了。明白地相當透徹,所以,可以叫做最初的開悟——解悟。這是典型的“小悟”,而且,它有可能會出現很多次,每一次,解悟的內容都會有所深入。

——但是,這樣的人,還不能叫做覺悟。

為啥呢?嘿嘿,因為呀,他們只是明白了道理而已,還沒有能力降伏自己的煩惱,沒有力量化解自己的分別心。

他們,還在煩惱苦海當中。不過呢?嘿嘿,他們也不簡單,終於看清楚了修行的方向,大體已經具備了正知正見。

於是,他們可以正式開始學佛了。因為呀,在此之前,他們還不清楚學佛究竟是咋回事兒。

——通常說來,在這個階段,修行人內心充滿了矛盾。為啥呢?您看,一方面,他似乎啥道理都明白了;另一方面呢?面對著種種境界的時候,仍然會煩惱叢生。這,讓他困惑不已。

——如何進一步修學呢?

——嘿嘿,沒啥,就是要堅持,堅持所學修的法門,則業障自消。同時,深入地參究淨圓覺心,絕不肯停留在“知解”的階段,非要找到那個淨圓覺心,非要徹底明白它不可。

——用啥方法呢?嘿嘿,用老方法,也就是自己比較熟識的修行方法。念經、持咒、念佛、參禪,都是可以的。不過,到了緊要關頭,最終,都離不開觀心這一法。哎,反觀觀自心,反聞聞自性,反見見自性,等等。

一旦觀心的功夫相應,心性當下離開境界的束縛和攀緣,那么,淨圓覺心自觀自明,朗然獨照,此時,就會開悟無生法忍,得法眼淨。所以,世尊繼續開示到:

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

“如果有人進一步修行,能夠徹底斬斷攀緣心和粗的分別心,那么,所謂的煩惱,似乎就徹底被消滅了。於是,在這個當下,他就會開悟無生法忍,得法界淨,親見妙圓覺心本來清淨。”

“但是呢,他對於妙圓覺心本來清淨產生了流連,並在無形當中形成了本性清淨這樣的見解,這個見解障礙了他對於本性的進一步明了,所以,對於圓滿覺性還不能夠隨緣自在。”

“這就叫做凡夫,順應於圓滿覺性而獲得的覺悟。”

哎,這段經文非常重要,因為,它直接有關於咱凡夫的覺悟情形。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第一、所謂的“勞慮永斷”,勞慮是指塵勞煩惱,因為,所有的煩惱,都由思慮分別而發生,所以叫勞慮。

不過,這裡的“勞慮永斷”呢?並不是指真地完全斷盡了妄想煩惱,而是相似之說。否則的話,這樣的人,豈不就成就聖果了嘛!

——那世尊為啥要這樣說呢?

嘿嘿,因為呀,即使還是凡夫,只要能夠明見本性,就會明白,本性當中根本就沒有煩惱;所有的煩惱呢?嘿嘿,都是虛妄的呀。哎,這時呀,修行人得到了極大的自信,他已經從根本上,找到了煩惱的根源,看破了它,所以,可以叫做“勞慮永斷”了。

同時呢?他無始以來的妄想習氣還在,還沒有獲得真正的解脫,所以,還是凡夫,是開悟自性的凡夫菩薩。

第二、啥叫做“得法界淨”呢?

哎,在其它佛經當中,也叫做“得法眼淨”,就是指修行人已經見到了法性清淨,見到了本性清淨,初步見到了自性功德。請注意,不是理解到了,而是見到了。

——差別何在呢?

嘿嘿,所謂的理解,運用的是思維推理,即使知道本性清淨,也不過是想像出來的罷了。而所謂的見呢,是指當下的明白,不假思索,所以,不是想像出來的,而是踏實地智慧明照。

當下明白本性清淨,並且,從此以後,隨時都可以明白,即使拿著棒子痛擊惡人的時候,也不會失去本性的明白,這就是明心見性了。哎,古人說得好啊:“自打一見梅花後,直到如今更不疑”。

在《楞嚴經》上面,世尊把這樣明心見性的凡夫,叫做“一切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其中,是人即獲無生法忍。”哎,是指最初的開悟無生法忍,暫時,還是凡夫,不過,繼續修行,很快就可以進入賢聖菩薩位次當中:“從是漸修,隨所發行,安立聖位”,哎,有興趣的人,請仔細研讀《楞嚴經》第八卷,自然明白。

第三、啥叫做“即彼淨解,為自障礙”呢?

哎,這是凡夫菩薩開悟圓滿覺性之後,對於所覺悟的本性清淨,乃至於本性具足種種功德,等等,產生的一種停留和呆滯,也就是一種細微的執著啊。這種細微的執著,表現在意識當中,就是某些見解。也正是這些難以覺察的,微細見解的存在,束縛了菩薩的進一步覺悟,所以世尊說:“故於圓覺,而不自在”。

第四、啥叫做“凡夫隨順覺性”呢?

哎,就是指咱凡夫,順應於圓滿覺性,而覺悟的境界。在這裡,世尊明確地告訴咱大家,雖然咱還是凡夫,也是可以覺悟的,可以覺悟圓滿覺性的。

而且,各位兄弟姐妹,大家請注意,從凡夫的覺悟,一直到如來的覺悟,世尊都用了同樣的詞語來表達,就是所謂的“隨順覺性”,這說明了啥呢?

——嘿嘿,恰恰說明了,咱凡夫的覺悟,與如來的覺悟,都是覺悟圓滿覺性,因此,本質並無差別。只是呢?覺悟深淺的程度,有所不同呀。

凡夫菩薩最初覺悟以後,還需要不斷地學修,增上悟境。依據《起信論》所說,這樣的菩薩在證得了三昧正定以後,就會進入菩薩初住位,成為賢位的菩薩,成長為真實的佛子。

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對於初地以前,賢位菩薩的覺悟境界,世尊如此說道:

“各位善男子!一切開悟圓滿覺性的凡夫菩薩,因為還存有清淨見解,所以造成了進一步覺悟的障礙。”

“跨過這一步,菩薩雖然斷除了清淨見解的障礙,不再有清淨的圓滿覺性可以覺悟,但是,他們仍然停留在本性能見,本性能覺當中,仍然以見和覺的本性為實有。”

“這種對於見和覺實有的微細執著,障礙了菩薩進一步的覺悟,使他們對於圓滿覺性尚未圓融自在,這叫做未入初地的賢位菩薩,順應於圓滿覺性,而覺悟的境界。”

賢位的菩薩,實證了如幻三昧,所以,他們對於境界如幻,已經能夠明了。他們也因此而得以逐步發起覺性妙用,廣度眾生,乃至於逐步展現不思議的神通,等等。

但是,他們對於圓滿覺性的覺照功用,還有所執著,以為這些功用是實有的。正是這種微細的執著,障礙了菩薩進一步的覺悟,使菩薩對於圓滿覺性,還不能夠圓融自在。

下面,一旦賢位菩薩打破了覺照功用的障礙,就會契入寂滅實相,而登初地。

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

對於初地以上菩薩的覺悟境界,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對於境界有所觀照,對於圓滿覺性有所覺了,都叫做障礙。”

“因此啊,法身菩薩們,雖然恆常覺了圓滿覺性,而實無圓滿覺性可覺;菩薩所觀照的境界,與能觀照的覺性,同時就是平等一如,寂滅無相的。”

哎,這就是初地以上菩薩,也就是法身大士的覺悟情形。其中啊,消融了一切“能”和“所”的對立,也徹底除滅了“我”和“境界”的差別,如實顯現了不思議的妙圓覺心,唯一真心,如如不動。

這像啥呢?世尊用比喻說道:

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

“就好比啊,有一個人,自己用刀砍掉了自己的腦袋,當腦袋被砍掉了以後呢?也就沒有那個砍自己腦袋的人了,他死掉了。”

“菩薩以幻修幻也是這樣的,菩薩用有覺照障礙的心,來覺照一切障礙,並且滅除它們。當所有的覺照障礙,都被滅除了以後,那個有覺照障礙的心,也就不存在了。”

哎,在這裡,世尊用“有人自斷其首”比喻菩薩用圓照清淨覺相,去斷除無明;用“首已斷故,無能斷者”比喻菩薩的無明被斷除了以後,那個圓照清淨覺相,乃至於所謂的菩薩,也就不存在了。哎,唯一圓滿實相,如前文所說:“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嘛。

此時,對於法身菩薩們來說,再回過頭來觀察如來的了義經教,像啥呢?請看下文:

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對於地上菩薩們的覺悟境界,世尊小結道:

“在這些菩薩們看來,如來的甚深契經與教法,就好像大人為小朋友,標示月亮方位的手指頭一樣;一旦小朋友順著大人手指頭的方向,見到了月亮,他就明白了,手指頭不是月亮;甚至,所謂的月亮,也不是什麼月亮,而不過是一個會發光的圓盤子而已。”

“一切如來,用種種的文字語言來開導菩薩們,道理也是一樣的。”

“這就叫做初地以上菩薩們,順應於圓滿覺性,而覺悟的境界。”

哎,“修多羅教,如標月指”,這個比喻非常精彩,所以呀,常常被大家引用。而所謂的“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到底如是在哪裡呢?

咱來簡單觀察一下:就是說呀,如來的言語開示,就好比大人為小朋友標示月亮的那個手指頭;而月亮,就好比圓滿覺性;見到了月亮以後,小朋友明白了手指頭不是月亮;就好比,菩薩如實見到了圓滿覺性以後,就明白了,佛法經教不等於圓滿覺性。

甚至呢?在小朋友看來,所謂的月亮,不叫做月亮也可以,它不過就是一個會發光的圓盤子嘛!就好比呢?在見到圓滿覺性的地上菩薩看來,所謂的圓滿覺性,本來也沒有這個名字,甚至,它沒有任何形相,難以表達,超越語言文字。

——哎,這就是地上菩薩們,不可思議的覺悟境界,其實,連這個境界,也了不可得呀。

當地上菩薩們,完全斷盡了虛妄無明以後,就將會圓滿成就正覺佛果,其覺悟妙境,咱聽世尊的開示: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對於如來所圓滿的覺悟妙境,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所謂的理、事二障,等等一切障礙,就是究竟的覺悟妙境。”

“所謂的正念現前,叫做得念;或者妄念紛飛,叫做失念,它們無非都是本來解脫。”

“無論是修法獲得成就,叫做成法;還是修法失敗,叫做破法,它們本來就叫做涅槃。”

“智慧明了也好,愚痴無知也好,它們都是覺性的顯現,都是般若波羅蜜。”

“菩薩所成就的正法,與外道所成就的邪法,本來就是同樣的菩提覺道。”

“所謂的無明,所謂的真如,它們本來就渾然一體,並不是兩種不同的境界。”

“一切出世間法,所謂的戒、定、慧;一切世間法,所謂的淫、怒、痴,在佛陀看來,本來就都是清淨梵行。”

“所謂的無量眾生,所謂的無邊國土,等等,本來就是同一法性所顯現。”

“地獄的罪苦惡報,以及天堂的清淨妙樂,在佛陀看來,都是本來的淨土。”

“有佛性的一切眾生,無佛性的一切事物,在如來成佛的時候,它們也一同成佛。”

“所謂的一切煩惱,本來就是解脫。”

“以如來遍滿法界,比大海更為寬廣的智慧來觀察,如實照徹一切法相,就好像虛空一般,沒有任何實質內容。”

“這就叫做,如來順應於圓滿覺性,所覺悟的境界。”

哎,在如來的覺悟妙境當中,許許多多咱看起來,似乎相互矛盾的事物,都圓融無礙了。因為,佛陀覺悟了一切法的緣故啊。

各位兄弟姐妹,咱千萬不要用思維分別心來揣測這段經文,因為,那沒有任何意義。咱呢?對於如此殊勝而微妙的教法,只需要老老實實地學習,慢慢領會,在無形當中,種下成佛的善根吧。

到此為止,世尊已經全面解答了清淨慧菩薩的問題:“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別?”從凡夫的覺悟,到菩薩的覺悟,乃至於佛陀的覺悟,世尊都予以了講說。咱呢,也應該瞭然於心了。

最後,世尊別開一路,在次第修行的差別相之外,單獨開示頓悟眾生,順應於圓滿覺性的覺悟境界。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

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只要諸位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眾生,在日常行止當中,隨時都不會生起虛妄的念頭;對於那些隨緣而起的思維分別心呢?也不必去息滅它。”

“如果有的時候,需要進行連續的思維分別,那么,就安住於其中,而不會再附加一個‘它就是妄想\’的分別了知;對於像這樣不加了知的自然心境,也不會再去辨別它,究竟是虛妄還是真實。”

“這些眾生,在聽到了如來,開示如此修行法門的時候,能夠相信,能夠理解,能夠接受,能夠奉行,而不會產生驚恐畏懼之心,這就叫做頓悟眾生,順應於圓滿覺性,而覺悟的境界。”

哎,所謂的“頓悟”,就是指超越了修行次第,而直接明了圓滿覺性,它,並不遙遠,就是咱修行人的本來心。乃至於,一切心境,一切外境,在每一個當下,無非都是咱的圓滿覺性,其中,沒有了任何二元對立。

——於是,隨所作為,立處皆真。修行人遠離了虛偽的造作,超越了分別和認知,進入了任運自然的無修無作之妙行。

——這樣的人,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他們就是達摩祖師在《夜坐偈》當中所讚嘆的那類人:

“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妄想論邪正,

若能不二其居懷,誰道即凡非是聖!”

哎,像這樣的人哪,雖是凡夫,而不異聖人。您說他是凡、是聖,其實,都是一種虛妄分別呀。

歷代高僧大德,祖師菩薩等等,都是這樣的人。倘若沒有像這樣,超越虛妄分別的妙慧妙行,想要住持佛法,是做不到的。

對於這些人的功德,世尊說道: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

“各位善男子!你們要知道,像這樣的眾生,他們已經供養、親近過恆河沙數那樣多的諸佛,以及諸大菩薩,並且培植下了數不清的功德善根。”

“對於這樣的人,佛陀說啊,他們就叫做成就了佛陀的一切種智。”

哎,像這樣的頓悟眾生,他們的善根太深厚了,因為呀,他們已經供養過數不清的佛陀和大菩薩。

所謂供養,有錢財物品的供養,更有依教奉行的供養,還有最大的供養,那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所謂“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最”,法供養當中呢?毫無疑問,能夠不求名利地,如實宣揚佛法,是最了不起的了。

所謂“一切種智”,是如來的圓滿智慧,其中,包含了法性平等的“一切智”和善分別的“道種智”,既能夠覺悟一切法的空性法身,又能夠明了一切法的法相差別,是中道了義的究竟智慧。

——哎,雖然還在因地修行,也有人能夠成就如來的一切種智,這是為啥呢?

嘿嘿,因為呀,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終將成佛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時,在本章即將圓滿之際,依照慣例,世尊要用偈語重述一遍本章的法義,世尊這樣說道:

清淨慧當知!圓滿菩提性,

無取亦無證,無菩薩眾生。

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

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

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

大覺悉圓滿,名為遍隨順。

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

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

供養恆沙佛,功德已圓滿,

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清淨慧菩薩啊!你要知道,在圓滿覺性當中,本來就沒有可取證的境界,也沒有能夠取證圓滿覺性的菩薩或者眾生。”

“只是因為,眾生尚未覺悟,在以幻修幻的覺悟過程當中,就似乎有了次第的差別。”

“其差別在於:凡夫的覺悟,仍然被清淨見解所障礙;賢位菩薩的覺悟,還沒有離開對於覺性的執著;初地以上的菩薩們,已經能夠做到心無所住;而只有大覺世尊,才成就了一切法的圓滿,叫做自在地隨順於一切。”

“還有一類菩薩,或者是末法時代的眾生,他們能夠隨時隨地,不產生虛妄的分別和認知;佛陀說啊,像這樣的人,就是在世的活菩薩。”

“他們曾經供養過恆河沙數那樣多的佛陀,其功德已經圓滿;他們具有很多種利益眾生的方法,無論是順行,還是逆行,都叫做順應於圓滿覺性的智慧。”

到此為止,清淨慧菩薩所問章,全部圓滿。通過世尊的詳實解答,咱哪,大體已經明白了在以幻修幻的過程當中,從凡夫的覺悟,到菩薩的覺悟,乃至於佛陀的覺悟,其中的如幻差別之相。

哎,如幻三昧的修行成佛之路,已然歷歷在目,咱哪,完全可以開始實修了。那么,在菩薩們成佛的菩提大道上面,到底有那幾種實修的方法呢?應該怎樣實踐呢?

下面,就由十二圓覺菩薩當中的第七位,威德自在菩薩,替咱大家,向如來請問菩提路上面,實修的具體方法。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