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師: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二集  


第二集

「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如此法會,如來宣化,一切眾生、一切與法會諸有緣者,各個得平等真實究竟圓滿的利益、無差別的利益。所謂「平等法會」。

一、文殊菩薩啟教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文殊師利菩薩是七佛之師,乃至代表一切諸佛的智慧所在,是以稱為大智慧妙吉祥菩薩。如是菩薩才能代表一切眾生,啟教無上殊勝圓滿教義。

在大眾中從座而起,如是從座而起,皆仗諸佛威神加被。何以故?若諸佛威神不加被,一切菩薩不能啟教。因為諸佛教化功德,唯佛能知,非菩薩所能徹知。所以啟教因緣,亦是仗借佛之加持,這個地方沒有這樣的宣化,但內涵如是。

「頂禮佛足」

在印度有接足之禮。我們現在一般漢人禮也有接足禮,但是大家往往不知道,把這手攤出來,要把兩個足拿到腦袋上,叫接足禮。或者說把手托住兩個足,我們這個叫接足禮。現在因為我們漢地的僧人都穿上大鞋子,也沒法行接足禮。原始佛教現在還是這樣子的,赤著腳,頂禮的時候一般都把足,或者兩個手碰一下足也可以,接足禮。好比坐在床上的情況下把腳頂到腦袋上,這是一種極為尊重、歸命之意。

我們漢地大家都趴在那個灰地上,頭點到那個灰上,他不會頂足禮,他不知道要接足禮。所以要頂禮佛足,這是一個標準的格式。

「右繞三匝」

右繞是讚嘆、敬仰、供養的意思、歸命的意思,也是隨順發起的意思。右繞三匝,我們知道右繞佛像、佛塔乃至恭敬、贊禮之時,都要右繞,切莫左繞,左繞是違逆、誹謗、毀滅的意思。這個地方是一種心理表達。現在經常看到有人逆繞——左繞佛塔。我們可以把《繞塔功德經》流通一下。

右繞佛塔有無量的功德,從初發心、求世間的善法乃至一直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殊勝法的求益,繞塔都可以成就,右繞特別不可思議,包括右繞大殿、佛像、佛塔、佛舍利塔、經書等都是一樣功德。所以說有隨順、成就、供養、歸命之意。

「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

「長跪」即雙膝跪,恭敬意。「叉手」即合掌之意。

「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何以稱「大悲世尊」呢?唯我世尊才能稱為「大悲」,一切菩薩、一切賢聖不能稱為「大悲」。大悲觀世音菩薩之所以稱大悲者,因其為正法明如來再來故。一切菩薩若能稱大悲者,皆是古佛倒駕慈航。何以故?唯有世尊能稱大悲,徹底普攝法界眾生,饒益一切有情是為大悲主,所以稱「大悲世尊」!世尊就是主之意,教化、攝護、成就之意。

「願為此會諸來法眾」

所謂「法眾」,與法有緣,方能入法會。若無緣,無有此由,沒有因由來聽法的,來聽一言一辭亦復如是。若懂若不懂,皆是有緣者,方能發起。所以稱為「法眾」。

「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

如來各有因地,因為法身佛是非假修證的根本利益所在。但是要顯法身功用之時,還需要報身的烘托,因地的發起,大願的建立,順性顯現。若不如是,大家不能得見得聞,不能有所歸向。雖有性德,若無修德發起,性德不彰,功用不建,眾生無依。我們常說佛法非修非證,那要是不假於修證,眾生何由出離生死苦海呢?出離無明之業呢?所以說莫生斷滅見,莫生邊見。所謂「邊見」就是「斷見」,或者說「無見」、「空見」。如是「空見」,是為邪見。是為所謂的「因地」。

諸佛,有無量的諸佛,有無量的眾生就有無量的佛,就法身而言就是一個法身;就報身來說,各個因自己因地的差別的大願,顯現的功德殊勝的因緣的差別,就是大願的差別。

如釋迦佛五百大願,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藥師佛十二大願,乃至無量諸佛各有自己因地所願,成就法益,究竟果德無二無別,但是大願還是有別的。

「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

因為我們這個末法時代罪惡、邪見熾盛,有無二邊的邊見熾盛,因為這種邪定聚與不定聚的因緣熾盛,所以說文殊師利菩薩發起這樣的殊勝因緣,為了使我們遠離修行的諸病,發清淨的道心,使我們速入大乘,遠離邪見,才作此發問。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

五體者,四肢加腦袋。

「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過去非三請佛不說最上乘法。《妙法蓮華經》舍利弗要問最上乘教義,釋迦佛就說:「止止止,莫須說,我法妙難思。」後有五千士眾退席。

何以故?最上乘法諸眾生多是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是驕慢、增上慢人。如此驕慢人在我們末法時代更加熾盛,往往以自己少得少聞為解、為真、為實,不知無上佛法,遍於法界,盡於虛空,贊莫能盡。所以諸佛說法盡未來際,無有休止,無有間斷,眾生、菩薩為究竟道業要聽法不厭,學法不倦。若不如是,皆是驕慢人、增上慢人、邪見人或墮落之人。所以佛法是沒有止境的。

往往現在人以少得為足,自以為是。所謂的未證言證,未得言得,這兩句話一定要小心。到末法時代打妄語最容易成就,許多人未得謂得,未證言證。解一言半辭就認為自己明白了,成就了。這在佛法中稱為可憐憫者——驕慢之人、增上慢人、不知法益究竟廣大真實之人。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所謂「三請」者,就要說最上乘教誨,消除三乘教化,直歸一乘,也就是開權顯實,直顯最上乘教化,這樣要「三請」。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法行,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

釋迦牟尼佛對文殊師利說。

善哉!善哉!善男子!」

如是「善」,能完善於法界,今時發問,而普度於一切群蒙,使一切群蒙皆有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正因、增上緣,諸佛無上教化由此而標顯。一切眾生有所歸向,有所得見,有所發起。所以是為「善哉,善哉」。自利利他,由此而生,是為「善哉,善哉」。

「善男子」是不可思議丈夫之提示。「汝等」若聽聞如是教化,若善男子,善女人亦復如是。

「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法行」

如來因地法行,是啟發一切眾生因地法行的根本導向,如來因地是真因果真,眾生若不依如來因地之真,真因發起,眾生無以成就無上佛果之最初因緣、最初作業。如來的因地法行,眾生有所依,以發如來因地法行,歸於無上道業,最終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

我等如是,我等現在正是末世一切眾生,我們現在就是末世,所謂末世就是末法之時。說正法像法各是一千年,釋迦牟尼佛已滅度三千零二十八年,正法像法已過,末法已經過了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我們已經進入末法一萬年的第二個一千年,第一個一千年已經過去了,所以我們稱為末世眾生。

「求大乘者」,如是大乘是無上乘、一乘、了義之乘、佛乘,非聲聞、緣覺、菩薩乘,但是究竟一乘。

「得正住持」

若無有正住持,那我們就沒有正修行、正利益、正功德,所以需要正住持。以佛的大功德藏的住持,使我們得到大功德的修持,成就大功德的果德,就是佛果。

「不墮邪見」

何以為「墮」?自以為是就是「墮」;自以為自己的知見是正確那就會墮;執著、驕慢稱為「墮」;不歸依最上乘稱為「墮」;喜歡聲聞法,也就是斷滅大慈悲種性,求於實際,避於世間,這樣的人也叫「墮」;貪嗔痴慢疑惡見叫「墮」;是為「不墮邪見」。

「汝今諦聽」,

我們大家各個要諦聽、思惟。「諦聽」者,洗耳恭聽。如此自尊,是為發起成佛正因。你要自尊,不是尊他,因為這是佛宣化的無上教化的因緣,所以說如是諦聽,是成就我們真實利益的根本所在,是放下我們的執著的根本利益。

「當為汝說」,

汝者,大家現前者各個是,稱為「汝」。

「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

「奉」者,供奉之意,隨順之意,不加個人的知見之意,如是稱為隨順、供奉。

「歡喜」,如是歡喜是為解脫之相。雖不假修持,但在諸佛大智光明海中,言教辭中,頓教教化之中,亦得歡喜清淨。因為不假作意,不假受覺,但是隨順,會生歡喜心。

「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如是「默然」者,非法起作,非法受覺,非有取捨,是為「默然」。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云何無明。

「善男子!無上法王」,

佛者稱為法王。眾生隨順佛教,是為法王子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為法王子之嚮往。法王者,是十號俱足,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為法王。如此王者,住持法界,回施有情,是為「法王」。

「有大陀羅尼門」

如是「陀羅尼門」稱為「大總持門」。「大」者,平等饒益故,究意回施故,一切眾生同得成佛故,無差別利益回施故,是為「大」。

如是「陀羅尼」者,總持一切有緣,總持一切有情,成就圓滿,給予一切,是為「陀羅尼門」、總持門,遮護一切眾生無量差別過失,平等回施最上乘教化,是為大陀羅尼門。

「名為圓覺」

如此圓覺,廣大真實,無二無別,眾生得到回施,莫不歸於最上乘圓滿之覺性,所以稱為「圓覺」。

「流出一切清淨真如」

如是「真如」,本來不動,但以法性發起,流出真實清淨給予,是為所謂「流出」。何以為「流出」呢,運作之意,發起回施之意,生機活潑之意,非斷滅,非寂滅之意。如是佛法,廣大運用,是為「流出」。

「菩提涅槃」

正是真如根本安穩,所謂的大涅槃就是大休息處。如是無上道業是為菩提,如是菩提隨順大圓滿回施,會得到大般涅槃功德利益,得大安穩、大休息,遠離種種斷滅、無常、有常、是非、善惡、一切有對、一切言說,得究竟之智,究意安穩,遠離一切無常之苦、世間之苦、菩薩聲聞緣覺不究竟之苦、地獄惡鬼畜生三途之苦、人天修羅放逸鬥爭乃至說耽擱五欲之苦,以此因緣是為菩提涅槃。

「及波羅蜜」

如是波羅蜜,使一切眾生頓入智慧彼岸、究竟彼岸、佛一乘彼岸。

「教授菩薩」

菩薩是九法界眾生之代表,故教授菩薩就是教授九法界眾生同得饒益。

「一切如來本起因地」

本起者,順法性而起稱為本起;非假作,虛妄而起,是為「本起」;諸佛隨順法性發起無量教化、運用,是為「本起」,「起本」,是為佛性、法性、本性、真性、真如之性,如此之性是如來藏、光明藏、安穩藏、不動藏、是法藏、是為「本起因地」。

「皆依圓照清淨覺相」,

「皆依」,無作無起,不動法界光明藏,是為「圓照覺相」。

「永斷無明」

諸佛如來,無明早盡,是為「如來」,諸佛如來永斷無明,眾生在無明中流轉,但無明亦是夢幻。如此夢幻,雖是夢幻,亦感召無量差別夢幻之業,左右眾生,使眾生不得出離。諸佛如來以永斷無明,來接度一切眾生,使一切眾生速入大覺位,是為永斷無明之攝護。

「方成佛道」,

成佛道者,作饒益故,是為成佛道。所謂的自利利他,乃至說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是為「成佛道」。若但得自利,是為「聲聞」;若能自利利他是為「菩薩」;若自利利他覺行圓滿,發起究竟永斷無明的因緣,是為「諸佛」,是為「成佛道」。「成佛道」者,知無眾生可度,是為「成佛道」,度盡眾生是為「成佛道」,所以說「永斷無明」。不光斷自無明,亦斷他無明,自他無明了不可得,是為成佛道。

眾生往往自以為有眾生可度,菩薩往往以為有幻化眾生可度,諸佛如來知實無眾生可度,實無眾生流轉於世。何以故?眾生乃空中幻化,究竟不可得故。稱為「永斷無明」。此處是諸佛甚深教化,根本利益所在,究竟成佛之正因,若不如是,非名為「佛」。是非斷滅,但是真實、廣大、圓明之發起,是為圓覺之相,所以「方成佛道」。

我們都知道,眾生以為到處都是眾生;聲聞知道一切眾生是苦難之根本,要逃離、舍離眾生之因緣,所以自己取滅;菩薩以為有幻化眾生可度,因而要六度萬行;一切諸佛如來徹證光明真實,得一諦真實、一境真實、廣大光明之真實,一相回施,所以知無一眾生可得,是名「永斷無明」。

是名度盡眾生而實無眾生得度者,如是金剛之教,是為「金剛喻定」(編注:其體堅固,其用銳利,得斷一切煩惱之禪定謂之金剛喻定。佛智是常,不為生滅所壞,類同金剛堅固不為物壞,故云金剛喻),是為諸佛果德所在,唯有諸佛能入金剛喻定。真實法界,也叫「一真法界」。

「云何無明」

下面要講無明真實。無明與真實,無差別之差別,使眾生得以開曉,得以出離,雖本無明,但無明眾生有幻化輪迴,需予接度。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

所謂「四方易處」,就是認南為北,認北為南,認東為西,認西為東,顛倒上下,不知左右,與清淨法益背道而馳,是為「四方易處」。

「妄認四大」,地、水、火、風自以為為自身相,我們眾生有四大種,世界有四大種——地、水、火、風,我們常在地、水、火、風中流轉無窮。

我們認為我們這個色身是我嘛!看我們這個色身,呼吸這個對象,是風;流動這個物件,唾液、小便,身上種種這種流動的液體,都是水;我們身上的熱量,就是火;身上的堅固的東西,燒出的骨灰骨渣子是所謂的地。由這四種東西組成的,什麼也不可得。但大家在這個地方特別的執著,所以「以四大為自身相」。

「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六塵者,以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以此六塵為自心。我們大家看看自己是否離開了超越了色、聲、香、味、觸、法的控制與左右,離開了這個左右,就能如實地知自心了。否則就是個妄心,所謂的緣影之心、分別受覺之心、顛倒之心、差別之心,如此之心,不可信。若信如此之心,是為顛倒眾生、業流夢幻眾生。這個地方差異是很大的。

「譬如病目,

大家可以把自己的眼按一下,捂上也行,眼一花,這個燈泡可以是兩個燈泡、三個燈泡、四個燈泡。那麼我們這個病目。

見空中花及第二月,

人眼一花,人眼有病會看到人是重影的,他說:「哎呀,你看那個人後面有幾個影子。」別人看不到說:「沒有影子。」他說:「怎麼沒有?就是有嘛」。他執著這個因緣,凡夫眾生就執著這個因緣。諸佛如來清淨看,無異無別,真實一體,眾生就因為自己的這種所謂眼目之病,妄生分別,產生空中花、第二月。

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

實無凡夫差別,實無眾生諸佛可得。但為攝護眾生,諸佛顯現隨順教化,顯現諸佛的光明之相,清淨法益,乃至十八不共法、十力、四無畏,種種善巧以攝護眾生,消除差別,是為諸佛出世正因。所以「空實無華,病者妄執。」那有分別,諸佛就現分別德相,打脫我們的分別,歸於一乘真實。

「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

由妄執的因緣,不但會惑虛妄的自性、虛空的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說這個花從哪兒出來呢?本來無這個花,但是因為病因而發生虛幻境界。他不光執著虛空有處所、有自性,還要執著這個花的生處,所以顛倒無由。

「由此妄有輪轉生死」

生死輪迴本是昨日夢啊,眾生不知,在夢中捕風捉影,妄執尋求夢之濁緣,生生不息,輪迴不止,是為「輪迴生死」。

「故名無明」

如是「無明」是虛妄無由生起,病態發起,眾生皆是失心妄想者,非是清淨本心者,非是正念者。這很好對比,我們是不是離開色、聲、香、味、觸、法?在色、聲、香、味、觸、法不受左右的因緣下,我們會有一顆真心、自在的心、光明解脫的心、饒益一切有緣的心。何以故呢?那是順法性的心、菩薩的心、諸佛的功德心、光明圓滿的心,我們隨著六塵之影相,生出來這個自以為心——妄心,就會生出無明業流。無明業流,大家看一看自己是不是隨著這個因緣。要不然無明,我們就無法斷除,或者是認識它。

「善男子!是無明者非實有體」

是無明,是夢幻,夢幻無有實體。

「如夢中人,夢時非無」

你昨日作夢,夢究竟不可得,空幻一場。因世間的因緣幻化,產生種種境界,但不可得任何實質。雖是如是,在夢之時,不可說無,何以故呢?夢中人見恐怖相,還生恐怖,見歡喜相還生歡喜,見到罪惡相還生罪惡,貪色的見色還是歡喜,貪財的見財還是歡喜,見被殺害的生大恐怖,見被節肢的還是痛苦不堪。所以說「夢時非無」。

「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

夢,象昨日的夢,夢時不可說無,醒來不可說有。如是因緣,你不能說夢有生滅,夢實無有,夢是無明業力罷了,無明幻現罷了。非有非無,說有說無,說是說非,說男說女,說佛說魔,這皆是「戲論」,無明業流,是非百句,是為眾生無明業所促使的轉化因緣。

現在許許多多學佛的人,不明學佛正因,發起無由,都搞的是無明業幻,就是有對因緣。發不起真實的最初因地作業,就象《占察善惡業報經》上所講的那一段文字,不知諸佛如來最初的本地因緣、最初的因地、最初的作業,也就是所說的一時境界。

「何以故?無生處故。」

夢幻亦無生處故。但眾生執著於夢幻,幻我幻他,幻善夢、惡夢,不知出離。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

所以妄有輪迴,妄有生死。

「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

如來一下手就要修圓覺,不修圓覺不能成佛道。這是決定無疑的。

知是空華,

「即無輪轉」

假使我們放下一切人我相、善惡相、是非相、佛魔相、眾生相,直歸圓覺真實。這個地方非斷滅,非空寂,但是真實。這個地方可言傳,不可言傳。眾生有善根起因者,可以啟發;無善根者生斷滅想,生空想,生頑空想,墮入二邊,不知清淨法益,所以叫清淨心不知。

「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

生死非意作啊。生死是由妄而生、無明而生、有對而生、有漏而生,非真實而生,是為幻化作業,如空中之華,非有生處,但是病態,但是病目所幻現。眾生生死輪迴,亦由無明病幻所產生的幻化之業而產生分別流轉業。如此業相,是為幻相。

「本性無故」,

說一切眾生生死輪迴差別,究竟不可得呀,是個大安穩處、大喜悅處。若人在這個地方生起一念喜悅,所謂地一念至心歸向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此處絕無退轉因緣,《無量壽經》所宣化。

因為念念必歸於空寂,念念必歸於法性,念念必歸於無差別,念念是無生的。以此因緣是諸佛安住究竟解脫之地、清淨光明之地、廣大法益之地,也就是如來藏、法性藏、自性藏、功德藏,也就是所謂的諸佛的寶藏。這個藏就是真正的莊嚴之處、清淨之處、解脫之處、不可言說之處。假於言說,亦可表現,表現什麼呢?使眾生得入、得見、得用。所謂地「本性無故」。

一切差別性究竟不可得,是為「性」,如是「性」是為「佛性」,如此性亦不可得,是為真實清淨。

「彼知覺者,猶如虛空」。

眾生覺知亦復如是。

「知虛空者,即空華相。」

我們現在許多人學佛,總要學一個受覺、感受——歡喜不歡喜,好壞是非大小,痲啊,酸啊,乃至八觸之因緣,那都不是佛法。佛法呢,完成心地清淨,再來運用這些因緣,都是方便善巧了,提攜過渡因緣,那都是權巧方便,非於真實。那要是不知,這都是無明作業、無明業流。

「亦不可說無知覺性」

那無知覺就會斷滅,說有知覺眾生就會執著一個知覺,發起所謂的種種覺、受、想、行、識,墮入執著邪見受覺之中,不能得清淨髮心——法界之心、光明之心、無掛礙之心、無一物一塵污之心、無礙之心。

「有無俱遣」

是名遠離「戲論」。現在眾生多墮「戲論」之中,說有說無,說善說惡,說是說非,說大說小,說魔說佛,種種有對,墮入二邊。如是邊見,不能成就第一義諦之教化,不能成就成佛正因。

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深深地思惟。我們通過《圓覺經》的學習,大家能把這個地方看得清晰,那真是大家無始以來的大福德善根成熟,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那是諸佛歡喜讚嘆之處啊!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