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白話解卷一 一切佛語心品第一 第三章 藏識依緣生識浪之一  


第三章藏識依緣生識浪

本章有二節:一四種因緣生眼識其餘諸識亦如是二參與修禪實踐才能了知藏識的作用

第一節四種因緣生眼識其餘諸識亦如是

經文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所說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一切諸佛菩薩所行,自心見等所緣境界,不和合。顯示一切說,成真實相,一切佛語心,為楞伽國摩羅耶山海中住處諸大菩薩,說如來所嘆,海浪藏識境界法身。

白話解

大慧菩薩對佛說:關於心、意、意識五法的性質和作用,關於佛和菩薩對自己心中顯現的心、意、意識所緣的內外境界,為什麼不和合,這些問題都跟藏識有關。藏識的理論,是如來讚嘆的、最奧妙的、最完善的理論,藏識與五識身轉化的關係,實在太深奧了,不好理解,懇請世尊為參加這次楞伽山法會的大菩薩們再說明白像海浪那樣的藏識境界法身。

經文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言:四因緣故,眼識轉。何等為四?謂自心現攝受,不覺無始虛偽過色習氣,計著識性自性,欲見種種色相。大慧,是名四種因緣。

白話解

佛告訴大慧:以眼識為例,眼識轉生,有四種因緣:一、眼根本具的攝受塵境的視覺功能,二、不容易覺察到的自心存在的妄想思維習氣,三、執著貯存在自己心裡的識相自性,四、愛見種種色相的欲望。由這四種因緣生起眼識。

經文

水流處藏識,轉識浪生。大慧,如眼識,一切諸根、微塵、毛孔,俱生、隨次境界生,亦復如是。譬如明鏡,現眾色像。

白話解

像流水一樣,在心中不停流淌的藏識,引起轉識,像眼識一樣,依種種因緣生,生起現識。在人身體裡里外外有感覺功能的所有根身,甚至微細的毛孔,或俱時頓生,或漸次而生。如同明鏡映出色像一樣,轉生現識。

經文

大慧,猶如猛風吹大海水。外境界風飄蕩心海,識浪不斷。因所作相,異不異①。

[注]

①因所作相異不異集注說:因,指第八識藏識。所作相,指前七轉識依藏識而作,所緣各異,所以其相各異。都是依因緣起,無自性,所以不異。

白話解

像猛風吹大海水生起波浪一樣,外境界的相風吹盪藏識心海,不斷湧起諸般識浪。依不同的因緣作出種種幻相,非一非異。

經文

合業生相,深入計著①。不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識身轉。

[注]

①合業生相,深入計著依楞伽經集注說,依藏識變起根身器界,名為「生相」。無名所覆,第七識執著第八識為實有的內自我。前六識(業識)薰習而異熟成的藏識,與前六識互相為因。而凡夫不知道這些道理,就深深執著所生相為真實的自我。

白話解

藏識種子與業識結合互相為因,輾轉相生。凡夫把虛妄的幻相執著為實有。不能了知色、聲等塵境虛妄的自性,自心攀緣不已,從而五識身不斷轉生,無了無休。

經文

大慧,即彼五識身,俱因差別,分段相知①,當知是意識因。

[注]

①分段相知有兩種生滅現象,一種是分段生滅,一種是變易生滅。前五識依各自的種子而生,這就是差別,所以各不相知。當知道意識是依前五識在心中的前塵影事而生的。所以也把意識歸於分段生滅。變易生滅是六識滅後,因無始以來妄想薰習的、與生俱來的習氣所生。

白話解五根生起五識的功能,各有不同,展轉相生,前後境界有別,五識身前段滅、後段生,如此前滅後生,亦有明顯的分段差別。所以凡夫的五識身是分段相知的。五識種子貯存於藏識,前塵影事形成法塵,意根與法塵結合就是意識轉展相生的因。

經文

彼身轉,彼不作是念,我展轉相因。自心現妄想計著轉。而彼各各壞相俱轉,分別境界,分段差別。

白話解

凡夫六轉識前滅後生,各自都是了別自己相應的境界,他不會想這是我自心展轉相因而生。其實這都是自己心中顯現的、妄想執著的幻相,隨生隨壞滅,凡夫對當前境界妄計分別,而起分段生滅。

集注說:

彼諸識等,各了自境界者,謂色是眼色境,乃至阿賴耶識是第七識境,根身種子器界是藏識境。以眾生不知,故執為八識之名。諸佛證得,故能成四智之用。

若昧之,則八識起執藏之號。七識得染污之名,六識起遍計之情,五識拘根塵之相。

若了之,則賴耶成圓鏡之體,持功德之門;末那為平等功德之原,一自他之性;第六起觀察之妙,轉正法之輪;五識興所作之功,垂應化之跡。

斯則一心匪動,識智自分。不轉其體,但轉其名。不分其理,只分其事。

經文

謂彼轉。如修行者入禪三昧,微細習氣轉而不覺知,而作是念,識滅然後入禪正受。實不識滅而入正受。以習氣種子不滅,故不滅。以境界轉,攝受不具,故滅。

白話解

把這種前滅後生的過程,稱為「轉生」。在修行者入三昧中,人們不易覺知微細習氣的流注,一些人誤以為當所有的識已滅時,連識流注也滅了,才是三昧正受境界。其實,入正受境界,識流注並不滅。因為藏識中習氣種子不滅,所以識流注不滅。我說轉識滅的真實義,是指境界轉時,自心不攝受,不受其干擾,不生妄想,就說是轉識滅。

經文

大慧,如是微細藏識究竟邊際,除諸如來及住地菩薩①,諸聲聞②緣覺③外道④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測量決了。

[注]

①住地菩薩修入無相處,住於不動地,面對一切相而自心不動,妄想不生,說是得無生法忍。到這個層次的菩薩,稱為住地菩薩。

②聲聞修聲聞乘的人,稱為聲聞,聲聞乘修習四諦: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最高果位是阿羅漢。

③緣覺修緣覺乘的人,稱為緣覺。緣覺乘觀想十二因緣,從順逆兩種次序觀察無明、行、識、名色、六處(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十二種心識轉生的因緣,證得諸法虛妄,從而轉生聖智。修緣覺乘可證得辟支佛。

④外道佛教經典中把不是佛教的教派都稱為外道。在佛教初創時期,婆羅門教是最大的外道,此外,還有著名的外道六師,他門是阿耆多、散惹夷、末伽梨、不蘭加葉、婆浮陀和尼乾子,

阿耆多是順世派的先驅,主張人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合成,死後斷滅,否認有不滅的靈魂。

散惹夷是舍利弗、目犍連的老師,主張實實在在地修習禪定,對形上學的問題不做定論。

末伽梨是邪命外道的代表,說無因論,否定業報輪迴。

不蘭加葉,這派人是首陀羅(賤民)出身,說無因果,懷疑倫理學的價值。

婆浮陀認為人身由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元素合成,如果七大分離了,人便死亡了。

尼乾子認為人生貴賤苦樂都是因前世所作之業決定的,主張修苦行以贖前世罪業,便可求得解脫。

白話解

如此微細的藏識究竟是怎樣的?除了已證入如來地的佛和住地菩薩外,所有修習聲聞、緣覺、及外道的人,憑他們修得的三昧自在之力,都不能測量決了。

經文

餘地相智慧,巧便分別,決斷句義,最勝無邊,善根成熟,離自心現妄想虛偽,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見自心妄想流注,無量剎土,諸佛灌頂,得自在力神通三昧。

白話解要想了解藏識的作用及修行的不同層次中在藏識作用下顯現的種種現象,必須通過實踐去體驗。從菩薩初地修起,以般若智慧觀照,正確思維,善巧分別,正確理解如來所說種種語句的真實義,確信如來所說的法最勝無邊;逐步達到善根成熟,遠離自己心中顯現的妄想虛偽習氣;最好到山林中安靜地坐禪,從下到中到上,一步步修,便會見到自己心中微細的妄想習氣流注,產生無量的玄妙境界,會感受到有很多佛手向自己灌頂,在三昧中,生髮神通力,自在無礙。

經文

諸善知識,佛子眷屬,彼心、意、意識,自心所現自性境界虛妄之想,生死有海,業愛無知,如是等因,悉已超度。是故大慧,諸修行者應當親近最勝知識。

白話解

修行到了這個層次,離佛地不遠了,可以稱為善知識,可算是入門的佛子了。這個時候,一切妄想性,一切因緣相,一切由執著三界妄有而產生的苦惱,一切緣無知業愛生起的微細煩惱等等,都已超度到了無所有之處。因緣斷,妄想滅,便到心、意、意識寂滅的境界了。修行者想達到這種境界,必須親近修行有素的、功德高尚的、多聞佛說的正法並且能正確理解語句真實義的善知識。

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

洪波鼓冥壑,無有斷絕時。

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

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

白話解

接著,世尊把上面的主要精神再宣示一遍,說偈言:

譬如海中翻大浪,都因猛風吹浪起,

大浪翻騰起又落,前波後浪無已時。

藏識常住海深處,虛幻境界隨風起,

種種諸識似浪轉,騰躍轉生無休止。

經文

青赤種種色,珂乳及石蜜,

淡味眾華果,日月與光明。

非異非不異,海水起波浪,

七識⑤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注]

⑤七識六種了別識加第七末那識,合稱七識。

白話解

現前青赤種種色,珮聲乳香石蜜味,

鮮花美果悅心意,太陽月亮耀光輝。

都如海水起波浪,一切非異非不異,

七識轉生同此理,因緣和合隨生起。

經文

譬如海水變,種種波浪轉,

七識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謂彼藏識處,種種諸識轉。

謂以彼意識,思維諸相義。

白話解

譬如海水依風變,種種波浪轉無已,

七識轉生同此理,因緣和合隨生起。

藏識浮起合七識,便有種種識流注,

用其意識作思維,分別所見諸相義。

經文

不壞相有八,無相亦無相。

譬如海波浪,是則無差別。

諸識心如是,異亦不可得。

心名採集業,意名廣採集。

諸識識所識,現等境說五。

白話解

心意識相分八種,入無相處悉無事,

譬如海水諸波浪,前浪後浪無差異。

諸識心生亦如是,虛妄無實亦無異。

心名採集諸業相,意名總集種種業

諸識能識與所識,現境分別生五識。

經文

爾時,大慧菩薩以偈問曰:

青赤諸色像,眾生髮諸識,

如浪種種法,云何唯願說。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青赤諸雜色,波浪悉無有,

採集業說心,開悟諸凡夫。

白話解

大慧菩薩以偈問佛:

青赤等等眾色像,心中生起眾識相,

風吹浪起種種法,還請世尊說端詳。

世尊說偈答:

種種色相如浪轉,瞬息變幻全無實。

因何說心採集業,為教凡夫離業障。

經文

彼業悉無有,自心所攝離,

所攝無所攝,與彼波浪同。

受用建立身,是眾生現識,

於彼現諸業,譬如水波浪。

白話解

諸業實是無所有,當離自心所攝相。

遠離所攝心不亂,心海安詳不起浪。

如果領受當是真,心中即現五識身。

現識即時轉業相,猶如猛風逐浪奔。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