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從八卦太極圖看二十四節氣養生


時間:2016/1/27 作者:君合

從八卦太極圖看二十四節氣養生

【摘要】 太極圖以黑(陰)白(陽)兩魚的環抱,演繹了天地萬物陰陽之間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相互轉化等方面的規律。由太極而衍生出的八卦, 更是以陰陽為其基礎。結合八卦太極圖分析一年二十四節氣的陰陽消長變化,不僅可以解釋二十四節氣的命名,更可將醫易相結合指導養生,彰顯中醫預防醫學的優勢。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醫非常重視的一個思想。「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的觀點早在《周易》、《黃帝內經》中就有詳細論述 [1]。《易傳》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此可知太極源於易,衍生八卦。八卦以陰陽二爻,描述世間萬物陰陽變化的規律。唐代名醫藥王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明代張介賓也明確指出「醫不可無易,易不可以無醫,設能兼而有之,則易之變化出乎天,醫之運用由乎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者則災害生,從之苛疾不起」。《素問·寶命全形論》也說「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由此可見,若要做到「治未病」,若要「順時養生」,必定要首先知曉一年四季氣候變化的規律。從二十四氣節在太極圖上對應的位置和卦形入手,分析全年陰陽變化,不失為一個既形象又易懂的好方法。

1、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個節氣,日後不斷的改進與完善。等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現行的二十四節氣的全部名稱始見於《淮南子·天文訓》,距今兩千多年[2]。現將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及含義闡述如下。

現代天文學認為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 度,共經歷二十四個節氣,每月兩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十二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 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12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天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至」不做「到」解,而作「極」解。指當天的夏季日影最長,並開始炎熱;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夏天的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變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2、太極圖與十二訊息卦

太極圖又稱先天圖,相傳為宋·陳摶所作,實根於《易傳》之文。《說卦》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乾為天居南,坤為地居北,離為火居東,坎為水居西,艮為山居西北,兌為澤居東南,震為雷居東北,巽為風居西南[3]。十二訊息卦又叫十二辟卦,是由八卦的相鄰兩個卦象疊加而來。十二辟卦之說最早出自漢代孟喜[4],即指:

復卦 十一月中 冬 一陽生

臨卦 十二月中 冬 二陽生

泰卦 正月中 春 三陽生

大壯卦 二月中 春 四陽生

夬卦 三月中 春 五陽生

乾卦 四月中 夏 六爻皆陽

姤卦 五月中 夏 一陰生

遁卦 六月中 夏 二陰生

否掛 七月中 秋 三陰生

觀卦 八月中 秋 四陰生

剝卦 九月中 秋 五陰生

坤卦 十月中 冬 六爻皆陰

十二辟卦將太極圖中抽象的陰陽變化用陰爻(--)和陽爻(-)量化,反映出自夏季熱極之時(夏至),為陽盛之極(六爻皆陽),自此時陰開始萌生,隨著陰漸盛而及秋而冬;冬季寒極之時(冬至),為陰盛之極(六爻皆陰),此時陽開始萌生,隨著陽漸盛而及春而夏,循環不休。將陳摶太極圖、十二訊息卦與二十四節氣相重疊,就會得到如圖1所示的關係。

由圖可知,二十四節氣中的「中氣」與十二訊息卦有一一對應的關係,而「節氣」則介於相鄰兩卦之間。搞清楚了這種相互對應的關係,就可以根據陰陽消長及所對應的卦形推斷各個節氣中天地間陰陽二氣的變化規律並用之來指導養生了,同時也有助於對二十四節氣命名的理解。

3、對應關係及養生策略

在此僅以十二「中氣」為例進行分析:

(1)春分對應泰卦,坤卦在上,乾卦在下,呈陽降陰升之態,陰陽交感而天地萬物化生。泰卦六爻之中三陰三陽,陰陽相半,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春分時節,萬物化生,花草繁茂的同時細菌也開始快速繁殖,流行性傳染病增多,呼吸道傳染病易行。此時正值天地之氣始交之際,天氣變化較以往劇烈,氣候的驟變會導致人體的平衡失調,體弱者易生病,有舊病的人易復發。所以春分前後「夜臥早起……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5]。避免情緒波動,調暢情志,多做戶外運動,以應春季生髮之氣。此節總的飲食調養原則是忌大寒大熱,力求中和。故吃寒性食物對應佐以溫熱之品,服益陽之品對應佐以滋陰之物,以保持陰陽平衡[6]。

(2)穀雨對應大壯卦,震卦在上,乾卦在下。雷動於天,震而動起出,萬物生機盎然。大壯卦六爻之中四陽二陰,較之泰卦多出一陽爻,少一陰爻,呈陰消陽長之態。陽氣增,溫化作用變強,氣候漸暖,地下濕潤之氣隨雷而出,雨量開始增多,故穀雨有「雨生百穀」之意。由於此時氣溫的升高和雨量的增多,濕疹成為多發之症。因此飲食方面應適當進飲一些清熱解毒、養血潤燥的湯水[6]。另穀雨時節萬物生長,蒸蒸日上,空氣特別清新,正是採納自然之氣養陽的好機會,適合外出遊玩,但要小心花粉、柳絮一類的過敏,過敏症在這一時期也很常見,特別是在北方地區。

(3)小滿對應夬卦,兌卦在上,乾卦在下,呈陽蒸陰成雨落地面而為澤之意。此時五陽生,氣溫開始升高,雨水開始增多,故民間俗諺雲「小滿小滿,江滿河滿」。因此,小滿節氣的到來往往預示著夏季的悶熱潮濕天氣即將來臨。所以小滿節氣的養生中要做好「防熱防濕」的準備,防熱要多飲水,且以溫開水為好,多吃新鮮水果蔬菜,規律生活,運動以每天早、晚涼快時為好且避免劇烈運動;防濕則注意不要被雨淋,儘量避開潮濕的環境,選擇穿著透氣性好的衣物,日常飲食應以清淡的素食為主,忌海魚、羊肉、狗肉以及冷飲等[6]。

(4)夏至對應乾卦,六爻皆陽,天地間的陽氣達到極致,進入盛夏,在此以後,陽將漸消而陰逐漸增長。夏至日當天白晝最長,黑夜最短。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一方面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另一方面,夏季也是所謂「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因為此前是陽長陰消,此後則轉為陽消陰長,此時盛陽覆於陰上,陰始生於其下,喜陰的生物開始滋生而喜陽的生物開始死去(如夏枯草),陰陽交錯,人易生病。嵇康《養生論》中說「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意為我們應當使心神安靜,不可讓外界的燥熱擾亂心神。此節應晚睡早起,利用午休來蓄養氧氣,及時補充水分,忌冷水沖頭、淋浴,飲食以清淡為宜,多食雜糧以寒其體,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

(5)大暑對應姤卦,乾卦在上,巽卦在下,風中攜陽熱之氣。自夏至六爻皆陽後「重陽必陰」轉為陽漸消陰漸長之勢,姤卦一陰生,從太極圖上看,一陰於外,包陽於內,陽疏散不暢故悶熱難耐—大暑為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由於暑氣逼人,人的心氣易於虧耗,故預防中暑是本時節的養生重點,應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保持充足睡眠。也可適時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熱利濕的方劑, 如用鮮藿香葉、佩蘭葉各10g,飛滑石、炒麥芽各30g,甘草3g,水煎代茶飲[6]。另外,暑在五行中對應火,而火生木,肝應木,故暑熱易動「肝火」, 肝火過旺則乘脾土,則致心煩急躁、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異常表現,應在飲食調理的同時積極採取「心理暗示」的方法調整情緒。

(6)處暑對應遁卦,乾在上,艮在下,二陰生。乾為陽,艮為山,土屬性,意示陽漸潛於地下。曆書雲:「斗指戊處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預示著炎熱夏天的結束。陽蒸地表,故而乾燥,處暑節氣的顯著氣候特徵是乾燥少雨、空氣濕度小。在此節氣,易發「秋燥」,多表現為咳嗽少痰、口鼻乾燥等。此外,某些疾病, 如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易復發或加重[6]。故處暑養生貴在防燥,保障睡眠、適度晨練,飲食方面應多吃些含維生素的鹼性食物,如西紅柿、茄子、葡萄、梨等,少吃油膩肉食。

(7)秋分對應否卦,乾在上,坤在下,三陰生,陰陽相半。卦中三陽爻三陰爻,繼春分後再次陰陽平衡, 「晝夜均而寒暑平」,故古時稱之為「日夜分」或「宵中」。秋分時節,自然界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故作息要作相應能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中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5]順應「秋收」之氣。在飲食上,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分節氣間宜收不宜散,應儘量少食蔥、姜等辛散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如有條件可飲些潤肺養陰的湯水。

(8)霜降對應觀卦,巽在上,坤在下,四陰生。 「氣肅而凝,露結為霜」故名霜降。此時氣候已漸寒冷,夜晚下霜,晨起陰冷,晝夜溫差變化大,體質弱或原有慢性疾病的人易因此而感冒、發熱或舊病加重。此外由於人體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後會出現相應的收縮,使血壓升高,故在此季節心腦血管的發病率也開始上升。要預防上述疾病,保暖成為關鍵。另此節氣期間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6]。因此,切忌暴飲暴食和醉酒,同時應避免服用對胃腸黏膜有刺激的藥物。

(9)小雪對應剝卦,艮在上,坤在下,五陰生,僅一陽爻。此時空中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在此時節,保暖變得很重要,尤其是要適時增加衣物,其原則是以穿衣不出汗為度,以逐漸鍛鍊機體的抗寒能力,這對於體弱者預防感冒極為有益。小雪節氣中五陰一陽,故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人的情志受天氣影響,易引發抑鬱症或是加重患者的病情。有關研究表明:冬季日照時間減少,使得人腦內與抑鬱症相關的神經遞質 5-羥色胺的功能也隨之減弱,進而會使人出現失眠、煩躁、悲觀厭世等一系列抑鬱症狀[6]。此時應多曬太陽,並進食含有能幫助人腦產生5-羥色胺的食物, 如香蕉。

(10)冬至對應坤卦,六爻皆陰此時,由於失去了陽氣的溫煦作用,花草樹木枯萎凋零,萬物生機皆閉,晝短而夜長。陽氣深藏於地下,使樹木的根向下生長,為來年孕育生機。此時人的養生也應順應此理。「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祛寒就溫,無泄皮膚,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5]。根據冬主閉藏的規律,冬令進補易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於體內,滋養五臟[6]。進補並非一味使用溫燥之品,應根據個人體質的不同補陰、補陽或陰陽雙補。運動則以微微汗出為度,切勿汗多洩氣,有悖冬季陽氣伏藏之道。另外,冬至至大寒一段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應慎防凍傷。

(11)大寒對應復卦,一陽生,坤卦在上,震卦在下。在經歷了六爻皆陰的冬至之後陽氣開始逐漸恢復,但此時,其強度還是遠遠小於陰,屬於「黎明前最黑暗的時期」故稱「大寒」。卦形反映出雷(陽)動於地下之勢,但由於此時陽之力較弱,天氣仍然寒冷,且陽不足以蒸陰以達地表,故空氣比較乾燥。所以這個節氣的天氣特點就是晴冷而乾燥。這種乾燥的空氣條件會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症狀,特別是老年人;不僅如此,持續的低溫也會使人體的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臟工作量增大,易誘發高血壓和心臟病[6]。因此,在此節氣期間應特別注意保暖保濕,早晚多開窗透氣,必要時可用功能性空調或加濕器等,以增加空氣濕度。大寒期間的飲食除堅持飲食的一般原則外,還應強調熱量供應充足,飲食以溫熱性的食物為主。常用的補氣食品有蓮子、大棗、糯米等,補血食物有龍眼肉等,補陰食物有木耳、芝痲等,補陽的食物有核桃仁,芥菜,糯米,刀豆等。

(12)雨水對應臨卦,二陽生,坤在上,兌在下。陽自地下蒸陰上達地表,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而化為雨。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並且降水形式也由雪漸漸轉化為雨,故名「雨水」。雨水時節空氣濕潤,又不燥熱,是養生的好時機,而此時養生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調養脾胃,應根據自身的基本狀況選擇飲食、藥物和起居勞逸調攝。雨水時節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由於初春為萬物生髮之始,陽氣發越之際,故雨水期間應少食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並避免肝木生髮太過,克傷脾土[6]。

4 結語

中醫注重養生,注重「治未病」,把握一年四季的天氣變化規律對指導養生至關重要。以太極八卦來分析二十四節氣,有助於加深對節氣命名及特點的認識,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同時也打破了《易》為純粹的封建迷信的說法。另本文所分析的以北方及中原地區四季分明的溫帶氣候為準,臨床套用中切記因地、因時制宜,不可盲目生搬硬套。

【參考文獻】

1 李承宗.醫用陰陽訊息證治太極圖解.中醫中藥,2007,7,4(7):229.

2 李勇.二十四節氣之占與傳統文化反思.大自然探索,1990,9(33):119.

3 潘毅.陰陽學說基本內容的太極圖解.廣州中醫學院學報,1992,9(3):172.

4 郝岳才.七衡圖—十二辟卦-太極線.山西大學學報,2002,12,25(6):33.

5 王洪圖.內經選讀.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6 宗易.二十四節氣與養生(1~6).解放軍健康,2007.

十二訊息卦、農曆十二月及二十四節氣的對應關係:(見首圖)

地天泰----------正月---------立春、雨水

雷天大壯------- 二月---------驚蟄、春分

澤天夬----------三月---------清明、穀雨

乾--------------四月------ 立夏、小滿

天風姤----------五月---------芒種、夏至

天山遯----------六月---------小暑、大暑

天地否----------七月---------立秋、處暑

風地觀----------八月---------白露、秋分

山地剝----------九月---------寒露、霜降

坤--------------十月---------立冬、小雪

地雷復----------冬月---------大雪、冬至

地澤臨----------臘月---------小寒、大寒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