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四十六種輕戒,包括了障礙六度功德圓滿的和障礙饒益有情功德圓滿的兩類。其中障礙布施功德圓滿的有七條;障礙持戒功德圓滿的有九條;障礙忍辱功德圓滿的有四條;障礙精進功德圓滿的有三條;障礙禪定功德圓滿的有三條;障礙般若功德圓滿的有八條;障礙饒益有情功德圓滿的有十二條。下面先講第一條:
《集頌》:「1、如來、2、如來制多地,3、正法、4、正法造經所。
現前經律論諸藏,十方菩薩僧伽林。
若少若多施供養,5、下至一身一禮拜。
6、一四句偈贊三尊,7、真實功德淨心憶。
日夜空度皆不作,三業不供三寶罪。
8、若於學處不敬心,懶惰不信懈怠等。
放浪違犯說名染,9、誤失忘念名非染。
10、狂亂失心無違犯,11、清淨意樂歡喜地。
恆常法爾供三寶,雖不恭敬而無犯。
能壞前說12、攝善法,廣大上妙13、供養行。」
佛:1、如來指佛。2、如來制多地指佛塔。佛塔是供養佛的舍利的。1和2泛指佛和佛的表象。法:3、正法,指一切佛經,包括經律論三藏。4、正法造經所指刻經、印經的地方。包括了「現前的經律論諸藏」等正法。僧:居住在「十方」道場的「菩薩」聖賢僧和凡夫僧。對於以上三寶或三寶的表象,菩薩戒要求必須進行三業的禮拜和供養。禮拜為身供養;念佛、贊誦為口供養;憶念功德為意供養。如果一日一夜沒做的話,就犯此條戒。
但是,對於犯不犯此戒,犯戒的嚴重程度也有幾種情況的不同。
8、如果對於學處(戒律要求的內容),沒有「恭敬心」,或「不信」,或對持戒「懈怠」、「懶惰」、「放浪違犯」等,此種是「染污」的「違犯」。所謂「染污」是指自己明白清楚的情況下的違犯,不但犯戒,同時「薰染」了「八識田的種子」。
9、如果是「失誤」或「忘失」的原因,因是「無意的」,所以,雖犯而「非染」。
10、如果是「精神病」患者,「癲狂失心者」或「極度重病者」,不供不犯!
11、如果是處於「清淨意樂歡喜地(初地)」的聖者菩薩,因他們已親證「空性」,故可以用「法爾如是的空性證德」「恆常供養三寶」。所以,他們(聖者)在事相上雖然不做也不犯此戒。
如果違反此條戒,就會破壞「攝善法戒」中要求的「供養行(布施度)」,會障礙「布施度」功德的圓滿!
《優婆塞戒經》:「受持戒已,不(能)供養父母、師長……得失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