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忠孝友悌。
【原文】
哀哉!將軍遭時不適,地陷天傾。卓哉!將軍忠勇足備,殲賊萬人。寧慷慨而就磔,弗舍義以偷生。焚全家而不惜,標百代之芳名。
註:為臣當忠,為子當孝,為兄當友,為弟當悌。雖自盡其倫理之常,而自古迄今,格天地,泣鬼神,化及禽獸,感及草木,惟此至性所孚,應若桴鼓,所以為眾善之綱,修身之本。蓋居官有居官之忠,士庶有士庶之忠,富貴有富貴之孝,貧賤有貧賤之孝。兄弟之間,相愛相敬,隨在各盡而已。
案:明周將軍遇吉,幼失父,事母至孝。冬溫夏凊,晨省昏定,莫不竭力盡志。母嘗有病,時刻奉湯藥,衣不解帶,目不交睫。母憫其勞,詐雲已愈,命熄燈歸寢。母方輾轉,已左右扶持,實未嘗去也。母撫其背曰:「兒今日為孝子,他日必為忠臣,爾父有子矣!」待諸兄弟尤其友愛,事必身先,美不獨擅。崇禎時天下荒亂,盜賊群起,遇吉應將材科,效力戎行。每戰奮不顧身,所向有功,累升代州總鎮。修城垣,明軍法,整器械,練士卒,不遑寢食。崇禎十七年二月,賊犯代州,遇吉力戰,殺賊萬餘。兵少食盡,乃退守甯武關。賊復薄城,傳檄五日不下,寸草不留。遇吉悉力拒守,發大炮擊賊,殺萬人。會火藥盡,遇吉悉兵出戰,斬賊數千級。自
成懼,欲退,群賊曰:「我眾百倍於彼,但用十攻一,更番疊戰,蔑不勝矣。」自成從之,引兵復進,脫帽以自別。官軍且盡,遇吉自揣不支,歸跪其母前痛哭。母曰:「此乾坤何等時,爾尚歸家作楚囚態!」遇吉曰:「兒稍刻即捨身報國,惟母難捨。」母怒曰:「殺身成仁,方為烈丈夫;馬革裹屍,才是奇男子。爾為忠臣,我得為忠臣之母,流芳千古。爾見父於地下,長笑無恨矣。」麾遇吉出,時兵盡城陷,遇吉巷戰馬蹶,徒步跳蕩,手格殺數十人,身被矢如蝟,竟為賊執。大罵不屈,賊懸之竿,叢射殺之,復臠其肉。夫人劉氏,素勇健,時一子侍側,夫人曰:「吾欲使爾回籍,延爾父一脈。」子曰:「父死忠,母死節,子死孝,將安往?」夫人遂命家將樓下備柴薪,上加火藥。乃率婦女數十人,據山巔公廨,登屋而射,每一矢斃一賊,賊不敢逼。會矢又盡,夫人登樓,命賈姓幕賓舉火,合室自焚,賈亦躍入火中同燼。賈偏關人,忘其名。予官山右時,伊孫親向予言,有史冊所未載者,故特表而出之。後賊自成嘗語人曰:「他鎮復有一周將軍,吾安得逞其志?」弘光嗣位南都,贈遇吉太保,謚忠武,列祀旌忠祠。
【注釋】(1)周遇吉:?—1644年,明末錦州衛(今遼寧錦州)人,號萃庵。行伍出身,積功至京營游擊、前鋒營副將。鎮壓農民軍有功,屢加太子少保、左都督。崇禎十五年(1642)冬,出任山西總兵。十七年,自代州退保甯武,負隅頑抗,被李自成農民軍俘殺。
(2)冬溫夏凊,晨省昏定:謂冬天溫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請安。表示侍奉父母無微不至。語出《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附:成祖靖難後,方孝孺罵不絕口。成祖怒,命逮其親族至,孝孺面不改色,惟罵其篡而已。及縛其弟孝友,孝孺淚下。孝友吟詩曰:「吾兄何必淚潛潛,取義成仁在此間。華表柱頭千載鶴,旅魂依舊到家山。」
【注釋】方孝孺:1357-1402,浙江寧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學者、文學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官至大學士。明太祖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皇太孫朱允炆,這就是建文帝。後來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奪取了皇位,要方孝孺寫即位詔書,方孝孺堅拒不從,被滅十族(九族加門生共十族),遭難者達873人。傳說方孝孺在未生時,其父親將葬其祖(方孝孺祖父),已定好日子,忽然夜裡夢見一赤衣人跪在面前說,聽說你方氏要葬尊翁,卜某山之原,然我九族居住此處有數百年,子孫大旺,不知其數,望再寬緩二月,吾當遷而避之,願以仁恕為心,祈求所請,赤衣人老者言畢辭去。但是方孝孺之父不信此夢,明日起工即開穴按時下葬,穴寬闊六丈許,穴中有赤蛇千餘尾,共一穴,其長數尺,蓋所夢之赤衣者,既有夢中相托向請當給與時日,方孝孺之父素不信夢中事,見蛇不願,亦不憶夢中之言,令人堆材縱火焚燒,大火把蛇全部燒死,有一道青煙直掬方氏之家,是時方孝孺之母已懷孕數月,方孝孺出生後,厥扶甚異(指身體極差),師從宋景濂,在明朝為官至學士(皇長孫朱允炆的老師)。盡忠於君王,朱元璋死後傳皇位於皇長孫,即建文帝,後來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奪取了皇位,要方孝孺寫即位詔書,獻頌詞,方孝孺堅拒不從,被滅十族,遭難者達873人,可謂血流成河,其景其狀甚悲慘,與被焚燒赤蛇之數略同,古人相傳為千尾赤蛇相報也!雖其為害赤蛇之報,當山脈有生氣有地氣時,地里必然暖氣如春,才有會有蛇類在此處穴居,蛇為冷血動物,求溫暖之地,故孕育多蛇之地,方氏不信從而葬之,亦召來奇毒之禍,凡開穴見有龜蛇魚蟲之物,切不要加害,況喪生非仁者之道,殺生上千也非仁者之德,從古到今在開穴時見有龜蛇,不足為奇,望不要殺生,有龜蛇者不影響風水之美地,仍可葬之,望天下仁人君子自思。
【譯文】
註:為臣當為國家盡忠,為子當為父母盡孝,為兄當友愛兄弟,為弟當尊敬兄長。雖說這些都是世人應遵守的倫常、應盡的本分,但是從古到今,能在這方面做到極處,就能感天地、泣鬼神,連禽獸草木都能感應。這都是至性所感,感應如響。所以忠孝友悌,乃是眾善之綱領,修身立命之根本。為官的有為官應盡的忠誠,平民有平民應盡的忠誠。富貴者有富貴者應盡的孝道,貧賤者有貧賤者應盡的孝道。兄弟之間,互相尊敬和愛護,根據自身的情況各人盡到各人的本分。
案:明朝周遇吉將軍,幼年就失去父親,事母至孝。冬天問其溫暖,夏天問其清涼,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請安,盡心盡力侍奉母親。母親曾經得病,周遇吉時刻侍候服用湯藥,日夜守護,衣不解帶,目不交睫。母親心疼兒子辛苦,就謊稱自己已經好了,讓他熄燈回去睡覺吧。母親剛轉過身,他就已經在旁邊扶持,實際上根本沒有離開。母親撫摩著他的背說:「我兒今日是孝子,他日必是國家的忠臣,你父親有你這樣的好兒子,九泉之下也瞑目了。」對待幾個兄弟尤其友愛,有事自己當先,有好處不自己獨享。崇禎年間,天下兵荒馬亂,盜賊蜂擁而起,周遇吉應試將材科,效力軍旅。每次作戰,必然奮不顧身,所向披靡,屢立戰功,一直升任代州總兵,加固城牆,嚴明軍紀,整頓器械,訓練士兵,廢寢忘食。崇禎十七年二月,賊寇侵犯代州,周遇吉奮力抵抗,殺敵萬餘人。代州士兵減少,糧食也吃光了,於是退守甯武關。賊寇又來攻城,激戰五日,攻城不下,賊兵所到寸草不生。周將軍拼力拒守,又用大炮轟擊敵軍,殲滅萬人。彈藥用光了,遇吉率軍出城迎敵,斬殺賊寇數千人。李自成害怕了,想要退兵,有手下建議說:「我們的人數超過明軍百倍,只要用十攻一,輪番作戰,沒有不勝的道理。」李自成聽從了這個建議,帶兵又來挑戰,而且摘掉帽子,以便和明軍區分開來。官兵所剩不多,周將軍自感難以支撐,回家跪到母親面前痛哭。母親說:「這是什麼時候,國家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你還回家作出像囚徒一樣的姿態!」周將軍說:「兒子馬上就要捨身報國了,只是捨不得母親。」母親怒說:「殺身成仁,方為烈丈夫;馬革裹屍,才是奇男子。你做忠臣,我就是忠臣的母親,流芳千古。他日在地下見到你父親,也可以長笑無恨了。」說完把兒子趕出去作戰。當時已經全軍覆沒,城池也陷入敵手。將軍又和敵軍展開巷戰,不幸馬跌倒了,將軍徒步前進,手刃敵軍數十人,身中數箭,如同刺蝟一樣,最後被賊捉住。大罵敵人,寧死不屈,賊兵將其吊在桿子上,亂箭射死,又把將軍身體臠割。將軍的夫人劉氏,也是勇武健壯,當時一個兒子在旁侍奉,夫人說:「我想讓你回老家去,為你父親留下血脈。」兒子說:「父親盡忠而死,母親盡節而死,我做兒子的,盡孝而死,我哪也不去。」夫人於是命令家丁在樓下備好柴火,上面加上火藥。然後帶著幾十名婦女,到山頂上的一座房子,登上屋頂射箭,一箭射殺一個敵人,賊兵不敢逼近。弓箭用完了,夫人登樓,命令一位賈姓幕賓點火,全家自焚殉國,這位賈姓幕賓也跳到火中自燼而死。賈姓幕賓,是偏關人,可惜忘了他的名字。這是我在山西做官時,他的孫子親口對我講的,有些是史書當中沒有記載的,特地記錄在此以作表彰。後來李自成曾經對人講過:「如果別處軍鎮也有一位周將軍,我怎麼能成功呢?」弘光皇帝在南京繼位,追贈周遇吉太保,諡號「忠武」,入祀旌忠祠。
附:明成祖平定內難後,登上帝位,方孝孺罵不絕口。成祖大怒,命令逮捕他的親族,孝孺面不改色,只是一直罵朱棣篡位而已。等到捆綁他的弟弟方孝友的時候,孝孺才流下淚來,孝友吟詩道:「吾兄何必淚潛潛,取義成仁在此間。華表柱頭千載鶴,旅魂依舊到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