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故事

白話百喻經故事


時間:2010/11/23 作者:心源

白話百喻經故事

當代大文豪魯迅,曾於一九一四年九月,捐資銀六十元給南京金陵刻處印送『百喻經』。這部經是以寓言方式,宣揚佛教教理的一部故事體的讀物,可見其在文學上有很大的價值。

※卷首語※

有一天,佛和他的弟子們在王舍城的一個鵲封竹園裡集會,座中有諸大比丘,諸大菩薩,以及天龍人部等。在這個盛會中,還有從別處來的異學梵志五百人,他們都一心想聽佛法,對佛有所詢問,當佛出來坐定後,他們便從座上站起來說∶『我們聽說佛法非常宏大和深遠,所以特來請教。』佛就叫他們提出問題,一一加以回答,於是那五百梵志,都得到了心領意會,明白佛法的真義。就在佛座下五體投地受了五戒。接著,當他們重新坐回座位以後,佛就對他們說∶『你們要好好聽,我現在給你們說各種譬喻。』

『百喻經』就是這樣的緣起,以下就是正文...

注【梵志】①志求生於梵天的人②在家的婆羅門③指一切外道出家人

※笨人吃鹽※

從前有一個笨人,到朋友家裡去作客,主人留他吃飯,他嫌菜沒有味道,主人就在菜中加了一些鹽,他吃起來味道就覺得很好了。笨人心裡想∶『菜的味道好是從鹽中得來,不多的就已這樣好吃,那麽多吃些,味道一定格外好了。』這樣想了以後,笨人就向主人索取了一杯鹽,一口吞進嘴裡去,不料鹹得要命,就急忙把鹽從嘴裡吐出來。

這故事比喻∶修行人適當地節量飲食,少欲知足,是對於身體和修行都有好處的;但一般外道宣傳,矯枉過正,索性提唱不進食,認為這樣就可以得道,因此有斷食七天或十五天的,結果影響身體,困餓而死,對修行卻一點兒沒有益處,這是錯誤的。那種作法和笨人吃鹽一樣,是可笑而愚蠢的舉動。

※把牛奶積儲在牛的乳房裡※

從前有一個人要在一個月以後宴客,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要在事先預備起來,使臨時不致缺少供應。他心裡想∶『如果把牛奶從牛身上取下來積儲,就需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也應該考慮到把牛奶放在木桶里日子久了容易壞。不如把它放在午腹里,到宴客那天一併來取,那就既省事,又可吃新鮮的牛奶,不是再好沒有了嗎?』因此,他就把他所養的那一頭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開,也不每天去擠奶了。一個月以後,宴客日子到了,他就把奶牛牽來,正要取牛奶,使客人們嗜到新鮮的牛奶,可是不論怎樣用功,一滴牛奶也取不下來,當場給客人們譏笑了一頓。

這故事比喻∶修布施的人,想等待到錢多時再來救濟窮困的人是錯誤的,應該把握時間,及時來作,否則不就和那個把牛奶積儲在牛的乳房裡的愚人一樣嗎?

※梨子打破頭※

從前有一個呆子,是一個禿頭。一天,有一個人看到他上沒有頭髮,就把一個梨子打他的頭,打了一個又一個,把這個呆子的頭皮都打破,而且流出血來。可是這個呆子默默的忍受著,不抵抗,也不避開。這時有另一個人看到,心裡很是不忍,就對呆子說∶『你為什麽只是站著挨打?如果不敢回手,也應該避開才是。看你滿頭是血,不怕痛嗎?』呆子回答說∶『唉!這種人愚痴橫蠻到這樣地步,真太不講理了。他以為我頭上沒有頭髮,當作一塊石頭,好像可以隨便用梨子來打的,不知道這是我的頭呢。終於打出血來了。你看,唉!這種毫無知識的人,我對他是沒有辦法的。』另一個人聽了,很是生氣,就青罵呆子說∶『你真是笨得可憐,難道別人打你,你只是站著不動,弄得頭破血流,倒不痴嗎?』

這故事比喻∶有些學佛人不能真實守戒、習定、學慧,只是外表威儀,以獲得人家的稱讚,結果自己受苦,就和那個挨打的呆子同樣的愚痴。

※裝死騙夫的婦人...※

從前有一個人娶了一個漂亮的妻子,他對妻子十分恩愛,可是他的妻子卻並不愛他,因為她另外有了情人,她常想拋棄丈夫,去嫁給她所喜歡的男人,於是這個婦人,就趁丈夫不在家的時候,找來一個老婆婆,秘密對她說∶『我走了以後,請您去弄一個女屍放在我家裡,我丈夫回來,您就對他說,我已經死了。』那老婆婆果然去弄了一個女屍放在她家裡。後來她丈夫回來了,果然相信了不疑,很是悲痛,還在屍旁哭了好久,然後把這女屍火葬,把骨灰盛在一個袋子裡,並且日日夜夜隨身帶著,以紀念他們過去的愛情。至於那個婦人,當時就和她的情人結了婚,但是日子久了,又覺得這個男子討厭,腦袋又想起原來的丈夫,就跑回來,對她丈夫說∶『我是你的妻子,現在回來了。』丈夫回答說∶『我的妻子早已死了!你是誰呢?為什麽來騙我,說是我的妻子呢?』妻子雖然再三說明,要求他承認,但是丈夫始終相信他的妻子已死了,總旦不肯承認下來。

這個故事比喻∶先入為主的成見,是很難變更的。一個人不能給別人留下任何壞印象,更不能輕信邪說;那個婦人的自食其果的惡果,和那個丈夫的死執成見,同樣是愚痴可憐的。

※口渴見了水卻不喝...※

過去有這樣的一個人,在路上走得非常口渴,很想弄些水來,以解除這個苦痛,看到遠處熱霧,當作是水,可是走過去一看,卻又不是。後來東找西尋,終於給他找到一條河流,河水滔滔不絕地流著,而且很是清潔;然而,這個人卻只是呆望著,並不下去喝水。別人看也很奇怪,問道∶『你口渴找水喝,現在找到了,為什麽又不喝呢?』這人的回答非常奇特,他說∶『你喝得完這麽多的水嗎?要是喝得完我早就去喝了。既知喝不完,所以我不去喝了。』大家聽了,都笑他。

這個故事比喻∶有些人強訶奪理地堅持著怪僻的見解,不近情理,以為佛教戒律很廣泛嚴格,一時不能全部受持,就索性捨棄不受,仍舊流轉生死,終沒有得道的希望,那是很可憐也是很可笑的!

※殺子成擔...※

有一個人,養了七個兒子,其中一個有一天死去了,這個人想把死孩放在家中,卻讓自己和家人離開那所屋子。鄰人對他說∶『您為什麽不把死了的兒子拿出去埋葬,卻讓活的人離開家庭呢?這個行為太笨拙了。』這個人聽了以後,想道∶『話是不錯的,人死了,應當拿出去埋葬;可是叫我怎樣拿呢?喔,只有這樣吧,再殺死一個,那就可以成擔挑了去。』結果,真的他就再殺死一個兒子,和那死了的兒子湊成一擔,挑到山上去埋葬了。

這個故事比喻∶有些人修行人犯了一條戒律,不想改悔,還要企圖掩蓋事實,假作持戒清淨。被人揭發了,告訴他∶『修行人守戒,應該和保護珍貴的眼珠一般,怎麽可以違犯而不懺悔呢?』他就索性多作些破戒的惡事,以便一同懺悔,這正像殺子成擔,以便一同出埋一樣的愚蠢無知。

※認人作哥哥...※

有一個人,家裡很富有,而且舉止大方又很聰明,所以遠近的人,對他都很稱讚、羨慕。那時有一個人看他這樣,就認他作哥哥,來來往往,很是親熱。他為什麽認那富有的人作哥哥呢?目的是為了要想這人的錢用。後來,那個富有的人變為貧窮的人了,而且還欠人很多的債,他就對這人冷淡下來,還對人家說∶『他並不是我的哥哥。』

這個故事比喻∶有一類外道利用和盜竊佛法的一部分語言、方法和儀式,作為是他們的教法,完全不是真心信奉,只是想遮蓋他們罪惡的陰謀,不可被他們矇混欺騙。

※偷國王衣服的野人...※

古老的時候有一個野人,潛進王宮,在國王的衣庫里偷了一些衣服,出來後就逃到很遠的地方去。國王在發覺被偷了東西以後,就命人到各處去搜查,終於把那野人緝捕到案,當審問時,這個小偷不承認那些衣服是從國王這裡偷去的,說是他的祖父留傳下來的遺產,國王就命令他那些衣服穿起來,那個野人不知道衣服怎樣穿法,把本來應當穿在臂上的,他穿到腿下去,應當穿在腰上的,穿到頭上去。國王就判斷說∶『你都穿錯了,這就證明這些衣服不是你祖父留給你的;何況這些都是國王和官吏穿的衣服,你祖父是不會有的。』那野人無話可答,不得不俯首承認。

這個故事比喻∶外道利用和盜竊佛教的教義,作為他們自己所有,但因不明白佛法的真義,偷了去也不會用,弄得顛顛倒倒,不倫不類,結果還不是暴露他們的本質來!

※呆子讚美父親的德行...※

從前有一個人,在許多人面前,讚美他父親的德行,說他父親的心很仁慈,不曾損害別人,也從未掠奪過別人的財物,待人很是公正直爽,不說謊話,而且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還肯幫助人家。當時在場的還有一個呆子,就想自己也應該讚美父親一番,就說∶『我父親的德行,還勝過你的父親呢。』大家就問他,那是一些什麽德行?呆子回答說∶『我父親的從小以來就斷絕淫慾,不幹這種事的。』大家聽了都鬨笑起來,說道∶『你的父親如果這樣,那麽他怎樣會生出你來呢?』

這個故事比喻∶讚美別人的好處,須要符合實際;捏造的謊言非但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招到人家的輕鄙,所以佛教五戒中制止妄語。

※烈火上的糖漿...※

有一個人,正在家裡煎熬砂糖,那時來了一個富人,他想趨奉那富翁,請富翁吃一杯糖漿,就舀了一些砂糖汁到小鍋里,加了一些水,放到火上去煎熬。爐子裡的火很猛烈,糖漿放上去不久就沸滾了,他又怕富翁等得不耐煩,想把糖漿立刻減低溫度,就不停地用扇子在糖漿上用力扇,可是慌忙間忘記了把小鍋子從火爐上拿下來,因此雖然扇了很久,糖漿還是在沸滾。那人很著急,弄得滿頭是汗。旁人看了覺得很好笑,對他說∶『你這樣是作是白費氣力的。鍋子下面不停止烈火,上面怎能扇得冷呢?』

這個故事比喻∶如果我們不從根本上去除滅貪、嗔、痴煩惱的烈火,是不可能得到清涼解脫的,儘管您忙著其他無益的苦行,還不是徒勞無功,無補實際的,將來依舊是流轉生死,受苦無窮。

※事實證明...※

有許多人坐在一間屋子裡,談論某人的品行,內有一個人說道∶『這個人別的都好,只有兩件事不好∶第一是他常常動火發怒,第二是他作起事來很魯莽。』不料所說的這個人剛從門外經過,這些話被他聽到了,立刻怒氣沖沖,走進屋內,用手打談論他的人,並說∶『我在什麽時候曾經動身火發怒,什麽時候曾經作事魯莽?』當時許多的人都對他說道∶『您現在的舉動,不是足以證明你的惱怒和魯莽了嗎?』

這個故事比喻∶有一種人有過失自己不明白,別人對他提出意見,不但不虛心接受,反而惱羞成怒,挾嫌報復。這樣不但阻礙自己的進步,並且暴露和發展了原來的過惡,招致了不良的後果!

◎把芝痲炒熟來種◎

有一個人,吃了生芝痲,覺得不好吃。後來把它炒熟了,吃起來很有味兒於是他想∶『既然熟的好吃,我就用熟芝痲來種吧。』結果種下去了,卻永遠沒有生出來。

這故事比喻∶種子焦了,就不可能生長結果;久遠劫行菩薩道,修行難行苦行,才是修成佛困的種子(正因),如果欲速貪易,改修小乘羅漢之道,終不能得成佛果。佛訶斥小乘為『焦芽敗種』,就是這個意思。

◎殺了領路人去祭祀◎

從前有一批商人,預備到遠方去作生意,要經過大海,不明白怎樣走法,大家商量結果,請來一個領路的人。這樣,他們就出發了。半路上,到了一處曠野中有一所供奉天神的廟宇,依照他們的習慣,必須殺一人來祭祀,方得通過這個地方,這批商人大家討論,都認為在他們中儘是親戚和同鄉,不能殺死一個的,只有那個領路的人是外方人,不如殺他來作祭祀。所以就把那個領路的人殺了。等到祭祀完畢,他們又動身走了,可是因為沒有領路的人而迷失了方向,走來走去走不出茫茫的曠野,終於大家都困死在曠野里。

這個故事比喻∶要入法海(佛法大海)探取珍寶,應當修善法行,以為導師;有些人原來倒也修善法行,可是經不起事實的考驗,常常會動搖不定,抹煞善行,妄想矇混過關,圖取珍寶,其結果只會是永墮迷津,終得不到出路。

◎用甘蔗汁澆甘蔗◎

有兩個人,都是種甘庶的,他們作一次競賽,議定種好的得賞,種壞的受罰。那時兩人中的一個,心裡想道∶『甘蔗本來很甜,如果我用甘蔗汁來灌溉培養,那新種的甘蔗不是更為甜美了嗎?』想了以後,他就把很多的甘蔗榨出了汁,用這些汁去澆新種的甘蔗;可是結果不但沒有得著好處,反而把所有的甘蔗都弄壞了。

這個故事比喻∶有些人不遵循正當途徑去修學佛法,卻異想天開的自己盲修瞎煉,以為容易『證得果位』。結果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反而浪費精神和時間,徒勞無功,猶如那個把甘蔗汁灌溉甘蔗的人一樣。

◎為小失大◎

從前有一個商人,借給別人五分錢,那人很久沒來還,他就跑去索取。他到那面去,路上經過一條大河,僱船用去兩角錢,到了那個人家裡又不在家,回來又出了兩角錢,來去的渡船費用要花去了四角錢。這樣,空勞一場,沒有得到什麽,卻損失了數倍於債款的錢。

這個故事比喻∶如果光要為爭求少利,不惜敗壞自己的操行,結果往往得不償失,甚至會名利雙失,現世受了惡名,世來還須受報,這種作法,實在太愚笨了。

◎樓上磨刀◎

有一個人,給國王徵去作很苦的工作,一作作了很長的時間,弄得身體十分瘦弱,國王見他可憐,就賞賜給他一隻死了的駱駝。他得了以後,就運到家裡去剝皮;因為刀很鈍,簡直割不進去。於是他就在家裡找磨刀石,終於在樓上找得了一塊。這樣他就就上樓去磨刀,磨了以後,就到樓下剝駱駝皮。割了幾下,刀又鈍了,又上樓磨刀磨後再到樓下來割。這樣走上走下,多次跑了,使他身體疲勞不已,實在覺得太累了。後來他想出一個法子,把駱駝吊上樓去,以便一邊磨刀,一邊來割,他認為這樣作是很聰明,可是眾人都笑他笨拙。

這個故事比喻∶有一些人往往不從因地上(根本上)改過遷善,只是想多得錢財以修福果,或只是笨拙地炫耀富貴,把持戒修學放在腦後。這些人正同往返磨刀,把死駱駝吊上樓去、以便利磨刀的那個人一樣的愚痴!!

◎畫船面作記號◎

從前有一個人,乘了船過海,偶不小心,把一隻銀杯失落到水中去了。他立刻用手指在船面畫個號,畫了後,仍舊乘船前進,心中想∶『我已記牢,這銀杯是失落在這裡的水裡,將後可根據我畫的記紋打撈起來。』經過了兩個月,他己走過很多的地方,那天到了獅子國的國界,看見了一條河,他就想跳入水中,去撈起那隻失去了的銀杯。別人看見問他說∶『你到水裡尋其麽呀?』他回答說∶『我要打撈失落的銀杯哪。』人家又問他∶『你失落在其麽地方呀?』他說∶『我在兩月前初入海時失落的。當時我在船面上畫過一個記號,並且牢記著。今天,我看到船面這個記號,所以跳到水裡去打撈。』大家聽了,呵呵大笑說∶『水雖沒有分別,地已相隔千里,這裡怎能撈得到呢?』

這故事比喻∶外道不修正行,在相似的善法中,枉修無益的苦行,他們那裡知道,差之毫里,失之千里。掌握原則,具擇法眼,是怎樣的重要啊。

◎割肉百兩還千兩◎

從前有一個國王,聽說有人在私下議論,說他很是暴虐,不會治理政事。他聽了憤怒得不得了,立刻下令要查辦這個議論朝政的人,但一時卻查不出究竟是那一個?後來聽信一個旁人的話,把一個賢臣捉來辦罪。那刑罰是剝開背脊,割肉一百兩。不久有人證明,說這個賢臣並沒有詆毀過國王,於是國王很後悔,認為不應該冤枉這個賢臣,要償還他的損失,因此下令以一千兩肉去補他的背脊。不料這個賢臣,在得到了一千兩肉以後,在夜裡還是呻吟叫喚,非常痛苦。國王聽了不明白,就去問他∶『你為其麽還覺得痛苦呢?我取你一百兩肉,現在已十倍償還你了,你還不滿足嗎?』這個賢臣聽了沒有力氣來回答,旁邊有人代他回答說∶『喔,大王呀,假如有人把大王的頭割去,然後還大王一千個頭,大王的頭還能夠再回原位嗎?』國王聽了這話,才默默無語。

這故事比喻∶一個人要謹慎細心,不要魯莽作事,等到事情作錯了,雖竭力設法,還是不能補救失去的損失的。

◎殺子以求子◎

有一婦人,已經有了一個兒子,但她還想再得一個,就去請問別的婦女們說∶『誰有方法使我再生兒子呢?』當時有一個老婆子對她說∶『我有方法使你再生兒子,但須祭祀天神。』婦人問她用其麽東西來祭祀天神。那個老婆子說∶『殺你的兒子,用他的血來祭祀天神,你就可以再得到兒子了。』這個婦人,真的很相信老婆子的話,就想去殺死她的兒子,用他的血來祭祀天神。幸而旁邊有人阻止著,並責罵她說∶『你真太愚笨了。你希望再得兒子,現在還沒有得到,將來能不能得到,還不能肯定,而現在的兒子倒被你殺死了。你要想得到二個,會不會連一個也沒有了呢?』

這故事比喻∶有很多人盲目地聽信愚痴的外道和害人的邪說,為求未來福,自投火坑,沒有理由地和亳無利益地修種種邪法,苦身自害,以求不可希冀的生天和福報,這是與佛教原理相距很遠的。

◎把沉香燒成炭賣◎

從前有一個作官人家的兒子,到海里去採取沉香,經過了好幾年,方才得到一車沉香運回家來,於是他拿到市場上去出賣。因為價格太高,過了好多天沒有銷售出去。這樣,他心裡很急,而且非常苦惱。那時他看到市場上有很多人挑著炭賣,總是一挑到就有人買,於是他心裡想!『如果把沉香嬈成了炭,不是很快的就可以賣出去了嗎?』他就立刻把沉香燒成了炭,果然一到市上就賣脫了,可是一車的沉香,還得不到半車木炭的價錢。

這故事比喻∶要修佛果,不能怕難而生退心,如若見異思遷,或者退求小果,結果自失大利,猶如沉香嬈成炭賣一樣,是非常可惜的。

◎用錦綢包裹破氈◎

有一個賊,走進一個富人家裡偷東西,他偷得了一塊很值錢的錦綢,另外又偷了一條破氈和一些破爛的衣服。偷了以後,他把那塊錦綢當包里布,來包那些爛東西,打成一個包袱帶出來。後來許多人和道了,都把這事作笑話講。

這故事比喻∶已發正信修學佛法的人,不能再貪世間利益而破清淨戒律,弄得事情顛倒,得不償失,被人所笑。

◎水和火◎

有一個人,在家中作事,他要用到火,同時也要用到冷水所以他就拿了一隻瓦盆,裝了火種,放在房中,又拿了一個鐵罐子,盛了水,放在有火種的瓦盆上,他這樣想∶『我把火和水都已預備好了。』過了一些時,他去生火,火卻已經熄滅;再去倒冷水,冷水也已經變成熱水了。

這故事比喻∶有一人種,既出家求佛法,但對家中的妻兒和欲樂的享受,還是念念不忘,困此既未能脫離慾海,喪失了功德的火,又掉了持戒的水,而其結果,修道與世事雙破雙夫,正和上面所說的故事一樣。

◎學著國王的樣子◎

從前有一個人,要得到國王的歡心,就請問人家說∶『我怎樣才能討好國王呢?』那人對他說∶『如果要得到國王的歡心,就得處處學著國王的樣子。』這人就跑到國王跟前去,看看國王的舉動,一心要學國王的樣子。那時國王正在不斷地挾眼睛,這人也就不斷地挾眼睛。國王見了,覺得很奇怪,問道∶『你的眼睛有毛病嗎?還是給風吹痛了呢?』他回答說∶『我的眼睛沒有毛病,也不曾給風吹痛,我是要得到國王的歡心,處處學著國王的樣子,所以國王挾眼睛,我也就挾眼睛。』國王聽了,就非常生氣說∶『你真是一個大混蛋!』就叫人把他痛打一頓,並把他驅逐出境。

這故事比喻∶有些人既得聽聞佛法,又欲親近和修學,但不明白佛法的基本原理。如來法王為著渡眾生,出現種種的方便辦法,有時故意說些逗引眾生的淺近道理,或示現凡夫的行相動作,或現受『金槍馬麥』等果報,這等都是為眾生作方便的示現。有些人竟專拿這些淺跡或示現的缺點也來東施效顰,或者譏訕毀謗,結果於佛法中永遠失掉真的利益與悟證,反而墮入三惡道中受苦。

◎醫治鞭傷◎

有一個老百姓,被國王鞭打一頓,受傷很重,他就用馬糞去敷治自已受傷的地方,使這傷的地方能夠早些痊癒。當時有一個呆子看到這件事情,心裡很是喜歡說道∶『我知道一種醫治鞭傷的方法了!』立刻跑回家去,就對兒子說∶『你快拿鞭子來打我的背脊,我有一個醫治鞭傷的好方法,一定很靈,此刻要先來試驗一次。』兒子,只得聽父親的話,就拿鞭子打父親的背脊然後拿馬糞敷上去。呆子的行動,自己認為十分聰明,可是大家都在竊笑他。

這故事比喻∶不要困藥反成病。修學佛法,不要把對治習氣的法,反惹起煩惱習氣的現行。如聽說修『不淨觀』可以了生死流轉的五陰色身,便故意去行淫慾而觀不淨示但『不淨觀』修不成,結果卻為色慾所迷,重增生死流轉沉淪的業報!不善用藥,因藥成病;不善修法,反增業累,就是這樣的值得我們提高警惕。

◎割下了兩個鼻子◎

從前有一個人,娶了一個妻子,她的面貌很美麗,不過鼻子生得不好看。後來這個人在外面遇見一個女人,不但容貌很美麗,而且鼻子更是端正可愛,因此,他心裡打主意說∶『如果我把這個女人的鼻子割下來,裝到我的妻子臉上去,那不是很好嗎?』他果然就去割下那女人的鼻子,拿著急忙跑回家去,對他的妻子說∶『快來快來,我給你換一個好鼻子!』說了,就把他妻子的鼻子也割下,要替她上這一個好的,但是無論怎樣,終於裝不上去。這樣,他既割了別個女人的鼻子,又失去了自己妻子的鼻子,沒有得到好處,卻損害了兩個女人。

這故事比喻∶有人痴心妄想主觀很深,自驕自大,輕舉妄動,結果常致兩敗俱傷害人自害。

◎貧人燒去粗衣◎

有一貧人,要去作客,穿了一件粗布短衣。在路上有人見到他,對他說道∶你面貌生得很端正,一定是個貴人的兒子,為甚麽穿這樣的粗布短衣?我現在教你一個辦法,使你可得到上等而很好的衣服,你要相信我,我決對不哄騙你』貧人聽了很歡喜,說道∶『我一定依從你的話。』那個人就在路旁燒起火來,對貧人說∶『你把所穿粗布衣服脫下來投入火中,這粗衣燒掉後,你可在這裡等候著,立刻可得到上等的衣服。』貧人就照他話來作,把所穿的粗布衣服脫下來燒了。可是等來等去,等不出上等的衣服來。

這故事比喻∶依照佛法來說,人身是很難得的,我們既得到人身,應該好好進德修業,依照正法來如理修學。但是那些外道卻妄造種種欺騙人的鬼話,說甚麽捨身赴岩投火,可生天上呀······等等,這些無稽之談,萬不可相信。如果上了圈套,那就不但害了現在,更要貽誤將來,正如那個貧人的受騙一樣。

◎牧羊人◎

有一個牧羊人,很會牧羊,他所豢養的羊繁殖得很快,沒有多久,他的羊從幾千隻到一萬隻了。他很是節省,從來不肯殺一隻羊請客或自己吃。別人見到他雖是眼紅,可是卻也奈何他不得。那時有一個人,很會機巧詐欺,走過來甜言蜜語地和他作成很好的朋友,牧羊人信以為真。於是這個人就對牧羊人說∶『我和你已成為知己朋友了,心裡不論甚麽話都可以來談。我知道你沒有妻子,很是寂寞。現在我打聽東村有個女郎真是美麗極了,給你作妻子,很是合適。我作介紹人,是一定可以成功的。』牧羊人聽了很歡喜,就給他很多羊和一些其他禮物,算作聘禮。過了幾天,這個人走來對他說∶『她已經答應作你的妻子,而且你的妻子今天已經生了一兒子了,我特地來給你道賀。』牧羊人聽到還沒有見過面的妻子,就已經替他生了個兒子,心裡更加歡喜,就又給了他很多羊和別的東西。再過了幾天,這個人又走來說∶『唉!真可措,你的兒子今天死了!我真替你難過呢。』牧羊人聽了以後,便號啕大哭,悲痛不止。

這故事比喻∶佛教里有種多聞的人,經不起名利食色的誘惑,便貪著於世間的欲樂,為它所誑惑,而拋棄了修習善法功德的財寶。結果,不但喪失了善法,而且也喪失了生命及財物,弄得大憂苦,大悲泣,正是自尋煩惱。

◎買了一頭驢子◎

從前婆羅門教,要舉行一個盛大的集會需要很多的碗碟盆盤,他們的教主就叫徒弟到市上去僱請一個窯工來造。徒弟奉命就到市上去找。在路上,他碰到一個窯工,正趕著一頭驢子,驢背上負了很多的窯器,運到市上去出售。那驢子忽然失了一腳,身子一歪,把它背上所負的窯器都落在地上打碎了。這個窯工就哭哭啼啼,懊惱得不得了,徒弟見了覺得很奇怪,就問那個窯工說∶『你為其麽哭得這樣悲傷呢?』窯工回答說∶『我怎能不哭呢?這些窯器,我整整花了一年功夫才作成,今天原想運到市上去換錢的,卻不料這頭壞驢子,頃刻之間都給我打碎了,你想我懊惱不懊惱?』這個徒弟聽了,心裡卻很歡喜,他想∶『這頭驢子很好,窯工要作上一年,它只要轉瞬之間就能毀壞了』於是,他就對窯工商量要買這頭驢子。窯工正是求之不得,立刻把驢賣給他。這個徒弟就騎著驢子回來,見了教主,教主問他∶『為其麽不把窯工找來卻買來了一頭驢子?』那徒弟回答說∶『這驢子的本領比窯工大得多。那窯工一年所作成的窯器,它只把身子一歪就毀得乾乾淨淨了。』教主連連搖頭,對徒弟說∶『你真是笨人,一點知識也沒有。這驢子能在頃刻之間打破窯器,但它卻一百年也作不成一個窯器呀!』

這故事比喻∶世上有很多人,受人供養很久,不但沒有報償,且常作損害的事,這種背恩忘義的人,和他親近,和他在一起,是有損無益的!

◎富翁造三層樓◎

有一個富翁,是愚蠢無知的人。一天,他到另一個富翁家去,看到這個富翁所住房又是三層樓,高大壯麗,華貴無比,心裡很是羨慕,他想∶『我的錢,並不比他少,為甚麽不造一座三層樓呢?』於是他回家以後,立刻去請來了一位建築工程師,問他說∶『你能造三層樓嗎?』建築工程師回答說∶『能造的。我已造過多處了。』富翁就說∶『那麽很好,你就立刻替我造。並要和我朋友所建築的那座樓房一模一樣的。』建築工程師領導著工人們動手先平地基,墊礎石,打牆腳,忙個不了。富翁等了幾天,看不見樓房的影子,就把這位工程師叫來問道∶『你現在是作甚麽啊?』工程師回答說∶『我給你造三層樓呀。』富翁又問道∶『怎麽造三層樓要在下面造,不在上面去造呢?』建築工程師說:『要一層一層造上去,不先造好了下面兩層,又怎能造第三層呢?』不料富翁立刻阻止他說∶『不,不,我不要下面的兩層,我只要第三層,你給我造最上面的一層就可以了!』建築工程師聽了大笑,一再說明,但富翁很固執。堅決要他只造第三層,弄得建築工程師沒有辦法,只得停止工作回去了。

這故事比喻∶佛弟子不肯恭敬承事三寶,切實地從『戒、定、慧』基本三學修起,只是懶惰懈怠,卻又想不經過三果-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何、三果阿那何,而立即證到四果的阿羅漢,正像這個富翁一艤,不過是痴人的空想罷了!

◎國王要女兒立刻長大◎

從前有一個國王,生了一個女兒,對她非常鍾愛,希望她能立刻長大。於是就去叫來一個醫生,和他商量說∶『你是不是可以給我一種藥,使我女兒契了立刻長大?』醫生回答說∶『良藥是有的,我一定辦得到,但我要到很遠地方去採取,要求國王答應我一個條件,那就是在我在採藥期間,你不要去看公主,等我回來給她吃了藥,你才可以再見她。』國王答應了。醫生就到遠地去求藥。經過十二年長久的時間,醫生說是辦到藥回來了。公主吃了藥以後,就由醫生領她去見國王。國王見公主已長成了,很是歡喜,對醫生說∶『你真是一個好醫生呀,我的女兒吃了你的藥,立刻長得這樣大了!』說後,並命令左右侍臣賞賜這個醫生很多的財寶。當時的人都笑國王無知,竟不知道算一算他女兒的年齡。

這故事比喻∶修習佛法只要平實作去,自會水到渠成,圓滿功德。那些不肯持之以恆,克實用功,希求速效的人,他們正像國王一樣的愚蠢可笑。

◎商人偷金◎

有兩個商人,在一處作生意,一個販賣金,一個販賣棉花。一天,有人向那個賣金子的買金子,要當面試驗是不是真金,便把金子放到火里去熔解。那個販賣棉花的商人,私自偷了一塊,恐怕別人見到,連忙把這塊金子塞入棉花中,不料滾熱的金子,立刻把棉花燃燒起來了。這樣,偷竊的行為馬上被戳穿,他不但偷不到金子,反而把自己的棉花卻都燒掉了。

這故事比喻∶外道偷取佛法,妄稱是他自己的法,但因為他們不明原理,不善運用,不但得不到好處,曲解了佛法,而且也混亂了自法,終究是馬腳畢露的。

◎砍樹取果◎

從前有一個國王,在他的園中種有一株好樹,非常高大茂盛,在結果的時候能生出一種很好的果子,這果子香而甜美,為別處所沒有。有一天,來了一個外國的客人,國王領他去看這株樹,並對他說∶『這株樹能生出一種果子,甜美無比,可說是世上所少有的。』那外國的客人接著問道∶『既然有這樣好果子,能不能給我嘗幾隻呢?』國王聽了,就叫人來把這樹砍倒,希望能得到果子,可是甚麽也沒有得到。後來又叫人把栽倒的樹再種植起來,然而想盡辦法,卻終不能把已斷了的莖和根接起來。這株樹就從此枯死,當然不能再生果子了。

這故事比喻∶釋迦世尊曾指示我們持戒功德像大樹一樣,它能生出種種禪定、神通、智慧的殊勝的果。假使我們要得到這些果子的話,首先就應當持戒,還要修許多的功德善法來灌溉它,方能得到圓滿成就。但是有些人不懂這個方法,竟毀犯了戒律,去希求定慧神通,這無異砍樹求果,連根都枯了,那裡還有果呢?

◎縮短路程◎

從前有一個村莊,距京城有一百里。這個村上有一口井,井裡水很是清潔而甜美,因此國王就命令這個村莊的老百姓,每天送水到京去給國王飲用。那些老姓天天奔走,弄得疲勞不堪。大家都想遷移到別的地方去。這事被那個村莊的村長知道了,連忙召集了一個村民大會,說道∶『你們都不要遷走,我立刻去請求國王,把一百里改為六十里,那末你們就會近得多,不會感到疲勞了。』村長隨即去請求國王,國王立刻批准他的請求,下令把一百里改為六十里。村民們當時聽到都很快樂,說現在近得多了。從此,村民們都很相信國王的話居在這個村上不遷移了。

這故事比喻∶世人修行正法,以求渡脫生死輪轉的苦,但因長期修學,感到勞倦,往往中途要想退心,不欲再求進步了,幸虧如來法有大方便門,把一乘的佛法方便說成三乘,使得小根小智的人們聽了,以為很容易修成,就會鼓起勇氣來修善進德,以求了脫生死,等到他們證到自己解脫的小乖果位以後,佛再告訴他們,佛法原來有一乘,所謂『惟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到了這時,他們因篤信佛語,就能回小向大,信受不疑,安然進修大乘菩薩道了。

◎寶箱中的鏡子◎

從前有一個人,很是貧窮,且欠了人家很多的債,沒有辦法償還,只得逃到別處去躲避。一天,他逃到了荒涼的田野里,看見放著一隻葙子,他打開箱子一看,裡面都是珍珠寶貝,上面裝有面鏡子覆蓋著。當時這個人見了很是歡喜,就動手去取那些珍寶,但他看到鏡中照出的人,嚇得他連忙停止,心裡感到很不安,就對鏡中人說∶『我以為是一隻空箱子,裡面是沒有東西的,想不到有你在這裡請不要見怪吧!』接著他就急急地溜跑了。

這故事比喻∶世上的人,常被很多煩惱所纏繞,成為貧窮苦惱沒有福德,又常為生死遷流的『魔王、債主』所逼迫著,因此欲求解脫生死的痛苦而修學佛法。他們作了種種的功德,這好像碰到了寶箱,可是又往往被『身見、我執』所惑亂,在無常無我中妄執有我。這『身見我執』譬如鏡中的面像,他們誤作真實,困此不能修成禪定道品等無漏功德的道果。這和已遇到寶箱而竟無所得是很相類似的。

◎錯挖了眼睛◎

從前有這樣的一個人,他上山修道,學得一種法術,能看到理藏在地下的一切財寶。這事傳入國王耳中,國王聽了心中很是歡喜,便對臣子們說∶『我要邀請這個人,長期住在我國,不讓他到別的地方去,使我能得到國內藏在地下所有的財寶,那麽我就很富足了。』當時有一個臣子,馬上答應去找這個懂法術的人。後來他果然找到了這個人,但卻不請這個人到國王那裡去,而是把這個懂法術的人的雙眼挖了出來,拿回去呈給國王,並且說∶『臣已經取來這個懂法術的人的雙眼了,現在即使他再到別處去也不妨了。』國王聽了,很不高興地說『你真的太笨了。我所以要去請這個懂法術的人,是因為他的雙眼能見到地下埋藏的財寶,你今已毀了他的雙眼,還有甚麽用呢!』

這故事比喻∶世人有看到在山林郊野中刻苦清修的高僧們,非常恭敬地把他請到家裡來供養,不知道這樣作會使他不能刻苦用功,甚至毀破他的善法和戒行,使他不能成就道果。這是在家佛教徒常常會犯的毛病和過失。護法不知法,供養不如法,或以世俗情誼妨擾出家大德的戒定清修,自他兩受其害,過失是很大的。

◎殺了一群牛◎

從前有一個人,養了二百五十頭牛,常把它們放在草原上吃草。有一天,跑來一隻老虎,把他的一頭牛吃掉了。這個人看到後,心裡想∶『我的牛失去了一頭,已不是全數了,我還要這些牛作甚麽呢?於是他就把所有的牛都趕到一個深坑裡去,在坑底排著隊,統統把它們宰殺了。

這故事比喻∶有人受持如來的『具足戒』----二百五十條戒,本來很好。後來偶然犯了戒,他不生慚愧心,不求懺悔還淨,卻反作這樣想法∶『我已破了一戒,戒既然不具足了,何必再繼續持它呢。』於是索性無所忌憚地、把所有的戒、都一概捨棄不持。這正如因死一牛而殺群牛一樣的愚痴可憐!

◎水依然在流著◎

有一個人,走路走得很口渴,在路旁看到岩石里有一泓清泉涓涓流出面前盛有木桶,水是滿滿的,他就開口大喝,喝得足夠了,那時他就舉手木桶說∶『我已經喝好了,你的水可不要再流出來了。』可是水依然在流著,並不停止。這人在桶邊大怒大鬧個不休。有人見了,笑責他道∶『你不要它,你自離去就是了,何必定要它不流出來呢?』

這故事比喻∶世人常在生死渴愛中飲用著五欲的水(五欲是∶財、色、名、食、睡,或者是色、聲、香、味、觸,這些境界,常常使人們顛倒迷惑。)有時,感到厭倦了,希望色聲香味等不要再來相擾。這就應該收攝六根,從內心用功夫,使自己的心念不去攀緣,不生妄想。不這樣從自心遠離作功夫,而止要求外面五欲的境界不來侵擾,那是既不可能阻止聲色等顯現,也不可能得到煩惱的解脫,這是徒勞無益的。

◎用穀子粉刷牆◎

有一個人,到朋友家裡去,看到他的家裡牆壁粉刷得很光滑,又很乾淨,就問朋友說∶『你用甚麽東西粉刷的,使牆壁這樣光滑美觀?』朋友回答說∶『我是把米糠浸在水裡,和入泥土中,再把它們調勻,然後塗到壁上去的。』這個人心中想道∶『用米糠有這樣好,如果用穀子塗上去那不是更好嗎?』他回到家中,就用穀子和泥土去粉刷牆壁;可是結果不但糜費了許多穀子,反使牆壁弄得凹凸不平,而且還裂了很多的縫兒。

這故事比喻∶誤解佛法的意義,或自作聰明,修行不如法,往往會弄出毛病,無益有損的,譬如凡夫聽了聖人說法,修行諸善,等到此身死去後,可得生天,或者得到解脫。他竟斷章取義地自殺了身體,望得生天,結果徒自喪命,對修道卻毫無所得,猶如上面說的那個愚人一般。

◎禿頭求醫◎

有一個人,頭上光禿禿的沒有頭髮,因此冬天覺得特別冷,夏天又被太陽曬得特別熱,還有蚊子來叮,很是苦痛。他到處打聽醫生,要治癒他的毛病。後來探知一個醫生,據說這個醫生不論甚麽疑難雜症都能醫治,他就跑去請教,對醫生說∶『我的禿頭病實在太痛苦了,現在知道只有大醫生,能治我這個病,無論如何請你給我醫治一下。』不料這個醫生,立刻脫下帽子,把光禿禿的頭給他看,並說∶『對不起,我自己也是患著這個毛病,很是痛苦。假使我能治癒這病,我不是早已把自己醫好了麽?』

這故事比喻∶世上的人,因為有生老病死的苦惱,欲求長生不死之道,不知向已了生死已證聖因的佛菩薩出世聖人們求學,卻盲目地向外道婆羅門之流問道,那裡知道他們自己也是在生死輪迴中無法解脫的人啊!

◎兩鬼爭物◎

有兩個鬼,找得了一隻箱子,一根手杖,一雙木屐;他們都想獨得,爭執了起來,相持不下。那時有一個人走來看到,就問他們兩個鬼說∶『這三件東西究竟有甚麽用處,你們爭得這麽起勁?』兩鬼回答說∶『這隻箱子,能夠變出一切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和晚上睡覺蓋的棉被,以及一切資財。這根手杖,你只要拿在手裡,一切仇敵就都向你歸服,不敢抵抗。這雙木履,穿上了,就能夠飛行,無論要到甚地方,一眨眼的時候就到了。』這個人聽說後,就對兩鬼說∶『你們走開一點,我來給你們公平分配罷。』兩鬼就聽信他的話,走開了一點。這個人立刻抱了箱子,拿了手杖,穿了木屐,飛到空中去了。他在空中對兩鬼說道『你們現在可以平安了,因為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爭執了。』兩鬼聽了非常懊惱但都柰何他不得。

這故事比喻∶布施譬如寶箱,人天一切享用物資都從布施的善因出生∶禪定如寶杖,修定能降伏煩惱的怨賊;持戒如寶屐,戒律清淨必升人天道中。兩個鬼譬如諸魔外道,外道們在有漏法中強求果報,結果是空無所得。只有一心一意,修諸善行,以及布施、持戒、禪定,就能脫離苦惱,獲證道果。

◎綢緞蓋死駱駝◎

從前有一個商人,帶了兩個學徒,牽了一頭駱駝出外去作生意,把那些珍貴的綢緞和上等的氈毯一類的商品都載在駱駝背上,在路上那頭駱駝死了,這個商人,剝下駱駝的皮,自己先走了,留下兩個學徒在那裡看守。臨走時對兩個學徒說∶『你們要好好看守這些貨物。這張駱駝皮也不要使它潮濕。』商人走後不久,天就下雨了,兩個學徒怕駱駝皮被雨打濕,就連忙拿那些綢緞和氈毯去覆蓋。這樣,比駱駝皮價值高到很多倍的綢緞和氈毯都給爛掉了。

這故事比喻∶學佛法的人,不去嚴持淨戒,修定開慧,僅作造塔供僧等的財施功德,這是舍本取末的行動,是不能出離生死證到道果的。所以應當先精嚴地護持戒律,再修財施等善行,如兩個學徒應當先護本來貴重的綢氈等貨,再護駱駝皮才是。

◎用大石頭磨成小石牛◎

有一個人,每天很勤勞地磨一塊大石,經過了好幾年的功夫,把它磨成一個小石牛,結果只能當作玩具,沒有別的甚麽用處。他在這一事上所費的時間和勞力雖然很多,而所得到的卻很是微小。

這故事比喻∶人們精勞苦地修學,應該志求高勝的道果,如果只是為求一些聞名閒利那用力多而收穫少,或者得不償失、反而增長過患了。

◎多吃了六個餅子◎

有一個人,肚子餓了,到餅店去買煎餅吃。他一連吃了六個,覺得還是不飽,就再買第七個吃,剛吃了半個,就覺得很飽了。這時候,他心中很懊悔,用手打著自己的嘴巴說道∶『我是這樣的愚痴不知節約,如果早知道後頭的半個煎餅能吃飽,那麽我只要買這半個煎餅就是了,前頭的六個煎餅不是多吃了嗎?』

這故事比喻∶修行的人,勸苦修學經歷多時,才有貫通言證的一旦,不經多時的勸修,但羨一旦的悟證,正同那人吃餅的痴想,是不可能。

◎呆僕人管門◎

有一個人,因有事要到遠地去,動身時叮囑僕人說∶『你要好看守門戶,同時也要好好照管住系驢的繩子,不要讓驢跑了。』這個主人走了以後,有一天,碰到鄰村在演劇彈唱得很好聽。那個僕人聽到後,心便不能自主,就想去觀看一下。於是他就把門板拿了下來,放在驢背上,牽著驢子去看戲。僕人去後,家中所有財物都被竊賊偷得一空。等到主人回來,他看到家中財物都沒有了,很是奇怪。就查問僕人說∶『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呀?』僕人回答說∶『主人叫我看守的是門、驢子和系驢的繩子;現在這三件東西都好好地存在著,並沒有缺少。別的一切,我都不知道。』主人聽了更加氣惱,大聲責罵僕人說∶『你這笨坯!叫你管門,正因為屋裡有著財物,現在財物既已失去,留著一扇門有其麽用呢?』

這故事比喻∶如來教導我們,應當常常攝心,守護共根的『門』,不要被六塵的『賊』侵入(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修行就要從攝心覺照,守護六根門頭著手;色、聲、香、味、觸、法叫作六塵,不知六塵的虛妄,執著它們、迷戀它們,就會染污六根,造作種種惡業)。有些人卻不聽這個教誡,去貪求名利,就是在靜坐的時候,還是念念攀緣著名利食色,牢守著無明的驢子和貪愛的繩索,卻洞開了六根的大『門』,結果被六塵煩惱的盜『賊』侵入,弄得道品的功德財寶都散失完了。

◎偷氂牛◎

有一個村莊上,村裡的人共同偷得了一頭氂牛共同把它宰殺吃掉了。那個失牛的人跟蹤尋到這個村莊上來,見到了那些村人,問他們說∶『我的氂牛,是不是在你的村莊上?』偷牛的村人回答說∶『我們並沒有村莊。』失牛的人又問∶『池邊不是有一株樹麽?』他們回答說∶『並沒有樹。』失牛的人於是再問∶『你們偷牛,是不是在村莊的東邊?』他們仍舊回答說∶『並沒有東邊。』失牛的人又問∶『你們偷牛的時候,不是剛剛正午麽?』他們還是回答說∶『並沒有正午。』這樣失牛的人就說∶『依照你們所說,沒有村莊,沒有池,沒有樹,或者還可說得通。可是天底下那裡會沒有東邊,沒有正午呢?因此,我知道你們說的都是謊話,不可相信。牛一定是你們偷吃了,是不是?』那些村人知道無可抵賴,只得承認把牛偷來吃了的事情。

這故事比喻∶修持佛法而破戒的人,每每把罪惡隱藏起來,不肯如法發露懺悔,改過遷善,卻常常想假造理由,自圓其說;但結果終掩蓋不了所作的罪惡,受了種種的苦惱。只有勇於承認自己的過失,懇切地發露懺悔,才能走上佛法的大道。

◎狗和樹◎

有一隻狗,在樹下休息,一陣風吹來,把樹枝折斷了,剛巧墮在它的背脊上。它就走開,到一個露天的地方去休息,長久地閉了眼睛,不看一看樹枝掉下來的原因,也不去再看那株樹。直到天色晚了,還是留在那裡。可是後來,它又張開眼睛,遠遠地看見一陣風正吹過那株樹,所有枝椏都在不停地搖動著,他就自言自語地說道∶『樹在叫我了!』重又回到樹下去。

這故事比喻∶學修佛法,志願要堅定不移,不能因為師長的輕微訶責就離去,等到遇到種種煩惱,才再去親近師長。這樣來來去去,浪費時間,實在愚笨而可笑的。

◎莫名其妙的仙人◎

有兩個小孩子,同在河畔遊玩,他們在水裡撩得了一把毛,於是,兩個小孩子就爭論了起來。一個說,這是仙人的鬍鬚。還有一個說,這是熊身上的毛。兩個小孩子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各說各的理由,大家不肯讓步。那時河畔剛走過來一位仙人,兩個小孩子就去請求他判斷。可是這位仙人,並不回答他們這個問題,只從他自己的袋裡,取出了一小撮米和芝痲放入口中嚼了一會兒吐到手掌上,給兩個小孩子看,說道∶『哪,我掌中的東西,真像孔雀屎呢!』兩孩子都弄得『莫明甚妙』,這個仙人,可說答非所問。

這故事比喻∶有人在說法的時候,往往作著空談,戲論諸法,沒有說到正理,對別人既沒有利益,在自己也徒費精神,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情況,正和上面所說那位仙人的答非所問一樣是滑稽可笑。

◎醫治駝背的方法◎

有一個患著駝背的人,請醫生醫治。這個醫生用了一些酥油塗在他的背上,然後把他夾在兩塊木板的中間,放在地上,用力壓下去,使他平直。這個人一時痛得連雙眼睛都奪眶而出了,可是他的駝背卻仍舊沒有治好。

這故事比喻∶有人為著要修福,行布施,用種種非法手段巧取豪奪,爭取不正當的錢財來套用,猶如這個醫生把木板硬夾駝背,徒然造作惡業,增加苦惱,卻不能得到布施的功德。

◎五個主人使用一個婢女◎

有五個人,共同出錢買了一個婢女,其中一個對婢女說∶『你要給我洗衣服。』以外的四個人,也叫婢女洗衣服。這五個人,都要叫婢女給他洗衣服,這使得婢女非常為難沒法對付。她想∶『我只能先洗一個,然後再洗另一個的。』於是她把其中一個人的衣服先洗,但第二個人就大發脾氣了,說道∶『我同樣出了錢買你,怎麽可以單獨給他先洗?』就打了婢女十鞭,婢女只好給他先洗。但其他四個人又同樣發了脾氣,同樣各打了婢女十鞭。這個婢女,就這樣的無故受屈。

這故事比喻∶依照佛經所說,由於煩惱因緣,合成此身。此身不免常受著生、老、病、死苦的逼惱,不能自拔,正像這個婢女受五人的鞭笞一樣。

◎都是空樂一場◎

有一個出名的音樂師,國王請他去演奏,允許給他一千個銀錢。等待演奏完畢,國王卻並不給他銀錢。音樂師就向國王索取,國王決心要賴脫,就對樂師說∶『你奏樂給我聽,不過使我空歡樂一場;我允許給你銀錢,也只是叫你空歡樂一次罷了。』

這故事比喻∶所有世間的所謂快樂,其實都是虛妄的,在剎那不停、生滅遷流、無常變幻中,都如水月鏡花,那有真樂。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那止有自生煩惱罷了。

◎老師受欺◎

從前有一個老師,有兩個學生跟隨他,這位老師兩腳有病,常常要痳木,很不舒服,因此他就叫兩個學生隨時按摩,一人按摩一隻腳。不料這兩個學生,平日相處都不和好,不是我討厭你,就是你討厭我,彼此間好像冤家似的。有一天,有一個學生走開了一下,另一個學生就把這學生所按摩的腳,用石頭敲斷了。這個學生回來時,非常憤怒,為了報復起見,也立刻把另一學生所按摩的一隻腳,用石頭敲斷了。

這故事比喻∶佛法中的學人,也有這樣情形,常常有大乘的學者排斥小乘,小乘的學者排斥大乘,或者這一宗派無端地破斥那一宗派。這樣的鬩牆之爭。是會把大聖的法典破壞的!

◎蛇頭和蛇尾的爭吵◎

有一天,一條蛇的頭和尾忽然爭執起來,蛇尾對蛇頭說∶『今天應該我走在前面。』蛇頭說∶『我常常走在前面,怎麽可以倒過來走呢?』蛇頭和蛇尾各認為自己有理,相持不下。結果,蛇頭就自管自向前走去,蛇尾卻纏住了樹牢牢不放。這樣,蛇頭走不動了,只得讓蛇尾走在前面。不料蛇尾,因為沒有眼睛,卻走入一個火坑中,把這條蛇燒死了。

這故事比喻∶老師和徒弟,應該互相敬愛。可是有些徒弟往往以為老師年邁了,應該由徒弟來作領導,不肯尊敬師長,可是因為徒弟年輕不懂規矩,沒有經驗,作事常常犯錯誤,使事情搞不好,反而受到很大的損失。

◎但願給國王剃剃鬍須◎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有個親信的侍者,這個侍者平日很忠實,國王非常信任他。有一次,國王率領軍隊和敵國交戰,國王自己陷入敵陣,很是危急,這個侍者不顧自己的性命,奮勇去救,保衛了國王的安全,因而國王非常歡喜他。當時國王就對侍者說∶『你要甚麽,我件件都可答應。』可是這個人卻說∶『我不要甚麽,但願給國王剃剃鬍須。』國王微笑著說∶『你既然歡喜這樣作,我就答應你,滿足你的願望吧!』後來這事給人家聽到了,都笑這人太愚笨,認為當時這個侍者如果要求國王劃分半個國家給他治理,或者給他的一些學習的機會,國王也一定會答應的。但是這個人卻不要這些,止願意當這個剃鬍須的小差兒,真是太愚笨了。

這故事比喻∶眾生得人身難,聞佛法難,如果既得人身,又聞佛法,具備了這兩個難得的因緣,可是心志狹小,只奉持少分戒律,就自己以為滿足,不求上進,更不求涅盤勝妙法,永遠流浪生死,把可以獲得的偉大利益,硬生生錯失了,這正如那個只願為國王剃鬍須的侍者一樣,是非常愚笨可笑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