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智慧型上師:《壇經心要直解》機緣品8


時間:2017/6/16 作者:清蓮

智常一日問師曰:「佛說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願為教授。」

師曰:「汝觀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義,不在口爭。汝須自修,莫問吾也。一切時中,自性自如。」

常禮謝執侍,終師之世。

智常禪師有一天又問六祖大師,什麼是三乘和最上乘的法義?「乘」字,佛教里有兩種念法,一種念 chénɡ ,一種念shènɡ ,不管怎麼念,主要代表的是修行的一個階段。大家都知道,三乘法指的是小乘、大乘和佛乘。小乘法是阿羅漢、辟支佛所修學的,大乘是菩薩乘,最上乘是佛乘。三乘其實是一乘的方便說,智常禪師他不明白——怎麼佛說了三乘,又說一乘呢?所以來問六祖。六祖從另外一個層面對智常禪師提出的問題,做了真正了義的解釋。

六祖說:「汝觀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四乘是根據眾生修行的根器而定的。「見聞轉誦是小乘。」就是聽了,看了,不理解意思,只是誦經,這是小乘的修行者。比如說我們念《金剛經》,看了聽了,也會背了,但不理解意思。當然,這樣的人也不錯,比不念經的人要強,但是這樣的人根器小,現在有很多這樣的人。

「悟法解義是中乘。」對經文的法義能夠真正的了解,也就是說他具有了聞和思的智慧,這是中乘的修行者。佛法里講聞、思、修,成就聞慧、思慧和修慧。六祖這裡把小乘比作聞慧,聽了看了,但是沒有思;中乘是悟法解義,指的就是思慧。比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應該不執著而生心,這樣做能夠解脫。理解這個道理了,就是中乘。

「依法修行是大乘。」這個根器就大了。什麼意思呢?就是聽了看了,也懂了,馬上就能付諸於行動,在生活中就能運用了,這就是修慧。實際這是同時具有了聞慧、思慧、修慧,這是大乘的修行者。

對照我們自己,我們現在基本上都離不開這三個修行狀態:聽了,看了,沒理解,是小乘;聽了,看了,能理解,是中乘;聽了,看了,能修學,能運用到生活中,是大乘。

舉個例子來說明吧,比如我們學《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講的是阿彌陀佛成道的因緣和他發的四十八大願,還有讚嘆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最後是佛祖勸我們往生到那個地方,獲得什麼樣的果報。現在我們從一個修行者的層面來分析,看看各自處於什麼狀態。有的人看了《無量壽經》之後,認為阿彌陀佛的功德太大了,那我就開始念誦吧,每天就念這部經,這個人就屬於小乘;有的人理解了《無量壽經》的法義,明白了阿彌陀佛發的是什麼願,知道阿彌陀佛是怎麼成道的,也就是說他能夠徹底地明白這部經在講什麼,這個比只念經不理解法義要殊勝,這個人就屬於中乘;有的人了解經義之後,發願成道,決心向阿彌陀佛學習,按照阿彌陀佛的願力行持,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大願就是我的四十八大願。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將來我也通過行持阿彌陀佛的願力而成佛,這個人就屬於大乘。

這其中有什麼不一樣呢?要是發大乘菩提心,真發願,和阿彌陀佛的願力一樣的話,將來到了極樂世界,果位肯定是八地以上菩薩的果位。

我們淨土宗,要是真正地想修行,想往生特別高的品位,必須往大乘裡面走。阿彌陀佛怎麼修行,我們也怎麼修行,阿彌陀佛的願力,就是我們的願力。光看經誦經,了解佛,但是不行持,這不行。要把阿彌陀佛的願力作為自己的願力,把普賢菩薩的願力變成自己的願力,把文殊菩薩的願力化成自己的願力,這樣的人是大根器的人,會有大成就,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這個叫什麼?「依法修行是大乘」。這個裡面體現的是我們對修行的理解和行持,以及道力的差別,也就是聞思修的差別。

小乘是光聞,不思、不修;中乘是聞了、思了,但修證差;大乘是菩薩乘,是聞、思、修並進。這就產生了根器的差別。

六祖用小、中、大、最上乘形容了修行的四種根器。「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最上乘就是佛乘,是上上根器者。「萬法盡通,萬法俱備」,是了悟諸法實相之後,一切法全部通達全部具備。也是說在通達之後,一切法都統攝了,而且都修學了。不光是指禪修,而且還包括菩薩的願力、悲心和各種的差別智慧,都瞭如指掌了。萬法盡通,代表著道種智和差別智的力量都俱足,是一種非常徹底的圓滿的功德。「一切不染」,是說對任何事情都不會產生染著了。「離諸法相」,指的是不入一切相。「一無所得」,是說於一切法無不通達,一切法又都了不可得。幫助了很多的有緣眾生,沒有覺得幫助了什麼,做了很多的功德,沒有功德相可得。這樣修行叫最上乘。

「乘是行義,不在口爭。」六祖說,修行主要是明白了之後的行持和運用,不是天天念誦,不是每天走形式,真正意義上的修行就是在每一分每一秒的心地和行為上體現出來,這個就是乘的意思。

「汝須自修,莫問吾也。」六祖說,明白佛法的道理之後,要自己了悟真如佛性,不要再問我了,自己不修是沒有用的。

「一切時中,自性自如。」任何時候自性自是如如,就是任何時、任何處都應該把心地運用好,修行就能成就。

「常禮謝執侍,終師之世。」智常禪師聽完六祖的開示以後,非常感激六祖,堅決要求照顧六祖的生活起居,他從此一直跟隨六祖,直到六祖離開世間。

智常禪師通過六祖的開示,把對空的執著和對法的執著全打掉了,一下子就徹悟了,後來成為了六祖最得力的弟子之一。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