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信仰佛教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初學者非常虔誠,皈依以後發心勇猛、功課非常努力,有些人甚至非常渴望放棄俗世、出家修行。實際上,這個想法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學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並不是衝動的決定,更不是外在形式的大幅變化。
學佛要注重內在的進步、精神的提升。外在形式則要儘量保持正常。學佛以後,頭髮不一定要剪短,手上不一定要拿佛珠,在公共場合也不一定要出聲念佛,這些行為很容易引起非佛教徒的反感。如果一個佛教徒素質很高、樂於助人、智慧高、悲心強,而外表完全看不出是一個佛教徒,這才是值得稱道的修行人。
佛教也稱為「內道」,意思是「內心之道」,內心要信仰三寶、堅信因果,經常祈禱、觀想,提高慈悲與智慧等,這些都跟外表沒什麼關係。
學佛以後,為了避免不良影響,跟一些喜歡造惡業的朋友保持距離是很需要的。但與其他朋友則不必減少來往,該聚會就聚會,該聊天就聊天,該吃就吃,該玩就玩。學佛越久越要會玩。玩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只看我們的心態——是貪心的玩?還是保持覺知的玩?在形式上,要隨順朋友們;在內心中,要保持覺知。比如說,化妝、打扮、旅遊等都是可以的,並不是浪費時間,但做這些事的時候要保持覺知,這就是修行。修行不一定非要坐在佛堂里,拿著佛珠和法本,在生活的任何點滴之中,都可以修行。
在當今時代,有一個最好的佛堂。在這個佛堂里,我們既可以念經、持咒、做功課,也不會引起家人、朋友的反感,更不會影響他人。這個佛堂就是手機!現在,拿著手機的人隨處可見,我們也可以利用手機來做功課。如果別人問:「你在做什麼?」我們可以說:「我在玩遊戲呀。」這樣修行多麼方便啊。
很多學佛人的修行難以進步,原因就是過於注重修行形式,卻忽視了實質。比如說,佛堂布置得很莊嚴、供品很豐富、功課做得也很多。但是,該發脾氣還是發脾氣,該自私還是自私,對他人不夠包容,喜歡觀察他人的缺點、議論他人的是非,和學佛前沒什麼變化,修行當然也就止步不前了。
尤其學習密宗的人更要注意,因為社會上對密宗有很多誤解。比如有些人說學密宗必須要有錢,很多女性喜歡學密宗,就是因為密宗有漂亮的佛像、特殊的法器、配有珠寶的佛珠,以及各種稀奇的寶物等,於是她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些形式上,花費了很多錢財和時間,反而忽視了密宗真正的本質——虔敬心、出離心、菩提心、清淨觀等。
所以,修學佛法,尤其是修學密宗,外在形式上要儘量簡單,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內在實質上,這樣修行才能有所進步。
太橋旦曾堪布開示錄,歡迎大家轉載與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