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有八萬四千種,因此佛陀宣說了八萬四千種法門,一切法門都是針對煩惱的。八萬四千煩惱可以概括為五種——貪、嗔、痴、慢、嫉,被稱為五毒,五毒之中最根本的是痴毒,痴毒包括了比較粗重的愚痴以及比較微細的我執和無明,無明則是產生一切煩惱的根本。
每個人的煩惱都是不太一樣的:有的人慾望較重,脾氣較好;有的人脾氣不好,但欲望較少;還有的人脾氣也不好,欲望還很重,但愚痴卻較少……不管是哪種情況,我們都必須深入觀察自己,看清自己深陷哪種五毒煩惱。說到底,我們還是要依靠自己來調伏自心煩惱。
當我們出現煩惱時,我們應該立刻像打地鼠一般,拿起覺知之錘擊垮煩惱。
因為佛法,使我不管是身處逆境還是順境,不管身體健康還是身患疾病,我都不會怨天尤人。
越是經歷人生的滄桑與世間的複雜,就越能幫助我們體會輪迴的本質。深刻體會輪迴的本質,會令我們生起出離輪迴的勇氣!從究竟的意義上說,順境和逆境具有同樣的價值。
毫無疑問,每個人都希望成為一個真正的佛弟子,都希望成為一個好人,都希望解脫、成佛。但這不僅需要一個起起落落的奮鬥過程,更需要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
對於初學者來說,應當以逃避的方式來對付煩惱;
對於修學了一段時間的人,可以用對治的方式來解決煩惱;
對於修行比較高的人,應當以轉換的方式來斷除煩惱。
串習煩惱是在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東西,串習菩提心則是在追求真實存在的東西。煩惱的串習沒有依據,不符合真理,不符合心的本性,和究竟實相不是一體的;而菩提心的串習有據可循,符合真理,符合心的本性,和究竟實相是一體的。
當我們患了煩惱病,只有上師能夠為我們醫治。我們選擇哪位上師,是要看上師是否有佛法的良藥給我們。誰有就找誰,不管他年老還是年輕,貧窮還是富有。依止善知識就要像找大夫一樣,這是重點。
修「心」,不是修「行」。如果我們的心修好了,行也會隨之變好;如果心沒有修好,行再怎麼修也無濟於事。因為行是外在,心是內在,外在的一切行為都建立在發心之上。無始以來,我們缺乏的就是修心的教育,現在一定要通過學習,讓自己的心儘量寧靜,不容易波動、浮躁、憂傷和煩惱。
幸運的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所以,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修行,佛性終會完完全全得到顯露、發揮。我們身上的、心靈上的所有障礙、污染、煩惱、執著隨之也會慢慢地全部消失,充分淨化,最終我們也一樣會成佛。
無始以來我們養成了自私的習慣,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有些人對自己的重視、珍愛、保護相當強烈,這種人往往很容易受到傷害,一點小事就能引發極大的嗔恨。有些人對自己沒那麼在乎,大大咧咧、沒心沒肺,這樣的人遇到問題、遭受打擊時,所受的痛苦會相對比較小一些。
在生活、工作中,任何的生存之道無不依賴他人,無不是他人在為我們支持、幫助、付出、奉獻。學佛修行更是如此。如果想要成佛,我們首先要成為菩薩,修持成為菩薩所要修持的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修、智慧。有了六度萬行之後,才可能圓滿成就菩薩的資糧,而這些修持都離不開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