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從一個有趣的實驗開始。
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找來一些四歲的孩子,把他們留在一個房間裡,並告知如果忍住15分鐘不吃這塊棉花糖,就會再得到一顆。
門關上後,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沒忍住吃了棉花糖。用時數秒、數分鐘乃至十四分半,功虧一簣。
然而,也有一部分孩子已經能夠管住嘴,懂得成功的重要性。
十五年後,研究人員找到這群已經成年的孩子。
他們發現,最後沒有吃掉棉花糖的小孩不僅成績很好,人生髮展也相對順利。另一群小孩,則只有少數取得了成功。
即便是孩子,那些有自律精神的孩子,最終也會更容易走向成功。這是研究者得出的結論。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自律和成功往往因為過於困難,而成為了「別人的故事」,與我無關。
300天前,山西汾陽賣棗夾核桃的小伙王軍劍也是這麼想的,直到抄經改變了他的生活。
王軍劍今年37歲了,在北京讀書、工作了許多年後,選擇回到家鄉結婚生娃。
幾年前經營電商生意,並不順利,斷斷續續只剩下了棗夾核桃這一個買賣。其餘的時間,因為喜歡和孩子打交道,經營著一個課外輔導班。
日子平平淡淡,無風無浪。只是偶爾會感覺,是不是缺了點什麼?
因為電商,王軍劍開始關注七哥,又因為七哥的行走和發願,王軍劍結緣了第一份《心經》。
「最初參與是想要得到21天抄寫完畢的獎勵,一本《金剛經》。但堅持下來比想像中要困難得多。」
其中有一天,王軍劍描得很慢,最後沒了力氣,讓愛人幫忙完成,最後署了自己的名字。這讓誠實的他「不太好意思」要贈品。
為了補上「缺」的這一課,他又買了一筒重新抄了起來。
一抄就是大半年。
這大半年的時間裡,每天半小時抄經雷打不動。
抄好後就發一條朋友圈,#和七哥一起抄經#第XX天,時間久了,都成了王軍劍身上的一個標籤。
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一個自律的人,所以能把抄經這件小事堅持下來,他自己也感到非常意外。
可能因為這件事太小了,小到不需要花很多心思去考慮放棄。
然而也正因為這小小的堅持,讓王軍劍看到了另一種可能。
「所謂大的事情,不也可以拆解成無數小事嗎?自律,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
於是,從抄經開始,王軍劍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很多好的習慣。比如之前一直堅持不下來的學習英語和鍛鍊身體。
每天只要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不知不覺也堅持了下來。
「有的事情,不用曬出來,但自己知道。」
抄經二十天的時候,王軍劍在朋友圈說,看見了自己的情緒。
前文提到的那個研究者曾經在書中說到:
自律就是自由。
從長遠來講,不自律的人是缺乏自由的,也無法得到隨之而來的獨特技能和能力,比如演奏音樂的技能或者說一門外語的能力。
不自律的人就是情緒、欲望和感情的奴隸。
王軍劍可能並沒有從這個角度去思考過自律和不自律的差別,但他卻在自覺自律的過程中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人的一天並不一定都是高興的,抄經的過程中,能夠給自己一個機會,看看這一天的喜怒哀樂,寫的時候,時間好像變慢了許多,對自己也看得更清楚了一些。」
有時候,王軍劍的字上會出現幾筆歪歪扭扭的字,那是他的女兒巧巧寫的。
「有一次,她問我,為什麼開頭那一行要比其他的短呢?我說那是標題。」
父親每日的案頭勞作,讓女兒也受到影響。從不認識到會背誦再到會書寫。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王軍劍說:
「教育其實和抄經很像,無需刻意說教,但求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習知識是最淺層的教育,世界觀、價值觀、為人處世、與他人相處,這些都是在感受和體會中慢慢習得的。
有時,這可能就發生在一念之間。」
改變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