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彭鑫:《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三個啟示


時間:2018/2/17 作者:心愿

最近,讀了這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文章中的「岳父」,期初僅患流感,後發展為肺炎,最終達到肺系危重症,從起病到逝世,前後僅28天。末學讀完心情非常沉重,並有三點感悟,供養十方大眾,祈願天下蒼生,無病健康!

啟示一:請固護好您的陽氣

中醫先賢說:「老怕傷寒少怕勞,傷寒專死下虛人。」

大意為:老人,一般體弱腎虛,最怕外感寒邪而出現傷寒病[注1],少年人怕得癆病[注2]。而傷寒病,對於下焦腎虛之人傷害極大,會出現的危證,甚至死亡。

老人,本身陽氣衰微,尤其需要保暖防風寒,固護陽氣。

反之,一旦為寒邪所傷,輕者感冒持續一個多月不愈,轉化為咳嗽,哮喘等後遺症,遷延難愈;重者則傳變[注3]為里證,百病蜂起,甚至死亡。

患者起病原因:「光著膀子」在12月底的北京,打開窗戶「南北對流」吹了「半個小時」,之後感冒。這就是整個事件的起因。

假想患者如果能及時關窗,或者穿上外衣,做好保暖措施,疾病也就無從發生,也就不會出現後面一系列的問題。

《黃帝內經》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注4]

大意為:陽氣,是身體的天空與太陽,貫穿生命的始終,它是身體的能量來源,是身體的抗病的基礎,免疫力的大本營!相當於變形金剛的能量塊,遊戲人物中的滿血格。

所以,千千萬萬要保護好它!

你保護好陽氣,就長壽,就健康,就精力充沛,就抗病能力強!!!

(至於怎麼保護陽氣,點擊連結可以查看:【春節特輯】陽氣充足的表現(測測你的陽氣足不足)|彭鑫博士祝福)

所以,預防一定大於治療,中醫把這個叫做「不治已病,治未病。」[注5]

請記住保護陽氣的四大原則:

穿著保暖,飲食溫暖,心情舒暢,睡眠充足!

中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回家一定要叮囑好父母!

啟示二:此病例的中醫治法

(本段內容僅供中醫同道參考,一般人可忽略)

本次流感病毒非常兇險,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最新數據顯示,新年前三周(1月1日至1月20日),美國平均每周有4688人死於流感或肺炎,約占全美整體死亡人數的10%。其中,每周平均有996人死於流感,3692人死於肺炎。[注6]

即使到了醫學發達的今日,真遇到傷寒重症,也會有很多人挺不過來。

中國古代的醫聖,張仲景先師,生活在東漢末年,因連年戰亂,民不聊生,他宗族二百餘人,自建安紀年以來,不到十年,死亡了三分之二,亡人裡面的十分之七是因為得了傷寒病而死。可見其病之重之廣!

仲景先師於是發願,拯濟天下蒼生,而撰寫了著名的《傷寒雜病論》,流傳後世,其中的經驗延用1800餘年,至今有效,非常值得重視!

以下就《傷寒雜病論》六經辨證的思路,分析一下該病例的中醫治法,請諸方同道大德斧正:

患病初期:

外感風寒,發熱,咳嗽,吐痰,輕度流涕,肌肉酸痛,頭痛。

此太陽病無疑。

方以痲黃、桂枝、青龍輩相參。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此階段較為易治,解表驅寒即可。配合喝粥,發汗,一般七天內能好。

患病中期:

呼吸困難(肺炎面積增大)、高熱,乃至喘證出現。

此時類似太陽與陽明合病及太陽病之變證結胸病,(因為沒見患者本人,不知脈象及兼症等,無法判斷準確)病情兇險。

方以痲黃湯、大小陷胸湯,葶藶大棗瀉肺湯輩相參。

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此階段已屬難治,需小心謹慎,如履薄冰。

患病後期:

發燒已退,病毒全面侵占肺部,肺功能大幅下降,多臟器衰竭。

此時由太陽病轉入三陰,偏於「少陰病」。

方以四逆,理中,白通輩相參。

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此階段業已非常難治,勝算無多,除非神仙手眼,絕難回天。

另,宋代經方高人許叔微大學士可能會用到硫磺這味「火中精」,高人常常出人意表,讀過《傷寒九十論》後,每每嘆服!

綜合分析:

此案初期僅僅是一個典型的「太陽傷寒」,變證輾轉,最終歸於「三陰病」,偏於「少陰病」,並與戊戌年的太陽寒水司天[注7]提前過氣有關,臨床可以互參。

以上分析某種意義上部分屬於臆測,臨床畢竟還是要看到患者本人。

很遺憾!

(提示:以上方藥僅是末學對此病例的思考,不意味著所有流感患者都適合服用,請患者於中醫醫生處就診,勿擅自服藥。)

啟示三:無常迅速

一旦無常到來,生命歸去,一場夢幻泡影,瞬間幻滅。

能夠健康的活著,是一種莫大的福報!

願逝者安息!

謹以此文,供養天下蒼生,伏願:

眾生無病,災厲不起,

風雨以時,日月清明,

天下和順,國泰民安。

感恩!

慚愧末學彭鑫沐手和南

丁酉歲末

名詞注釋:

1傷寒病:

中醫術語,中醫傷寒病有廣狹義之分,廣義傷寒是一切外感熱病的總稱,《素問·熱論》所謂「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狹義傷寒是外感風寒之邪、感而即發的疾病。所以《難經五十八難》說:「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此文此處,指的是狹義傷寒。文中多處大都指的是狹義傷寒,請讀者注意區分。中國古代醫書中的「傷寒病」,非現代醫學的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即現代醫學的傷寒與副傷寒。

2癆病:

中醫術語,即肺結核,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該病在古代病死率極高。

3傳變:

中醫術語,指病邪或病變的傳移、演變,又稱傳化。最早見於《黃帝內經》,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表里、上下及臟腑組織之間有經絡氣血相互溝通,因而一旦有病邪侵入或體內發生病變,即可隨經絡氣血發生傳移與演變。

4出處: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譯文:人身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重要,假若陽氣失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發揮其重要作用,人就會減損壽命或夭折,生命機能亦暗弱不足。所以天體的正常運行,是因太陽光的普照而顯現出來,而人的陽氣也應在上在外,並起到保護身體,抵禦外邪的作用。

5出處: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譯文:所以聖人不等病已經發生再去治療,而是治療在疾病發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亂事已經發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發生之前。

6訊息來源:

文章標題:「美國爆發大流感,一周致死4000人」出處:鳳凰網科技作者:李易安發表日期:2018年02月13日

7司天:

中醫術語,理論源於「五運六氣」,指一年當中的金木、水、火、土等「五運」與厥陰風木、少陽相火、少陰君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等「六氣」的循環與結合,影響人體體質變化及發病的學問。

溫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藥方和中藥,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套用,切勿擅用。

本文作者彭鑫,轉載及引用請申請授權。

(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