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寺院晨鐘暮鼓的儀軌


時間:2018/4/16 作者:清風扶露

寺院晨鐘暮鼓的儀軌

在佛教里,鍾分大鐘和小鍾兩種。

大鐘,又稱為梵鍾、洪鐘、釣鍾、撞鐘、鯨鍾等等。因為它在撞響的時候,能夠清淨寺院梵剎,所以稱為梵鍾因為它的聲響洪亮致遠,所以稱為洪鐘;因為它是吊在鍾架上被撞擊而響的,所以稱為釣鍾、撞鐘。至於它又被稱為鯨鍾,則是因為在佛經中記載,海邊有一種動物叫蒲牢,它在遇見鯨的時候,常常會害怕地發出像鍾一樣的叫聲,因此人們就將蒲牢的形狀鑄在鐘身上,把撞槌做成魚形。由於蒲牢是遇見鯨才發出叫聲的,就用鯨來為鍾命名了。

小鍾,又稱為半鍾、行事鍾、喚鍾等等。因為它只有大鐘的一半大小,所以叫做半鍾;因為它通常掛在大雄寶殿的左邊,或掛在禪堂的門口,用來擊鳴通告法會等行事的開始,所以叫做行事鍾;另外它還叫做喚鍾,因為它常懸掛於方丈的寮外,由侍者擊嗚,傳喚學人單獨入內參學。

佛鐘的定製

佛鐘有木、石、銅、鐵等各類,一在多以銅類為多,其次是鐵類。

大鐘一般高約一百五十厘米,直徑約六十厘米。大鐘形式是,在上端雕成龍頭狀的鈞釣手,下端有相對的兩個蓮花形撞座,稱為八葉,撞座以下成草間,下緣成駒爪,中間部分則分為池間和乳間,乳間上並列環繞著小突起物。聯結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條帶,稱為袈裟舉,又叫做六道。另外,在釣手旁有呈圓筒狀的筒插通內部。

小鍾則多以黃銅鑄造,一般高六十至八十厘米。

佛鐘的鳴法

佛鐘包括大鐘和小鍾,它們的鳴法非常的繁雜,不同的佛事活動有不同的叩擊鳴法,不同的流派和地域也有不同的叩擊鳴法。

一般說來,佛鐘有三下、七下、十八下、三十六下、一百零八下的叩擊鳴法。在僧眾們齋粥下堂、參禪完畢、早晚巡視或吃茶下床的時候,鳴三下;在住持早晚到佛前行香、住持進入僧眾講堂的時候,鳴七下;在齋時僧眾進入齋堂的時候,鳴十八下,叫做「入堂鍾」,入堂鍾是按照進齋的次序而逐次完成的;而三十六下則是集三通擊鳴之和,總成一百零八下。

佛教寺院中的重要活動,以一百零八下為準,所以佛鐘又稱為「百八鍾」。百八鐘的撞擊之法,佛經中說:鳴鐘「引杵宜緩,揚聲欲長,凡三通,各三十六下,總一百八下,起止三下稍緊」。就是說,擊鐘的時候,應該緩引鍾槌,使擊出的鐘聲悠遠深長。通常是以三鳴為始,二鳴連續為終。分三通擊完,每通三十六下,快十八下,慢十八下。如果是晨鐘,則是先快十八下,後慢十八下。先快十八下,應念「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南無華嚴會上佛菩薩」,共十八字,每字鳴鐘一下。後慢十八下,應念下列經文,共十八句,每句鳴鐘一下:

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祗獲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

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人。

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

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南無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

南無圓滿報身盧舍那佛

南無乾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南無清涼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峨眉山銀色界大行普賢王菩薩

南無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九華山幽冥界大願地藏王菩薩

如果是暮鍾,則是先慢十八下,後快十八下。

先慢十八下,應念下列經文,共十八句,每句鳴鐘一下:

洪鐘初(再、三)叩,寶偈高吟:上徹天堂,下通地府。

上祝當今元首,大統乾坤;下祈人類相親,世界大同。

三界四生之內,各免輪同;九幽十類之中,悉離苦海。

五風十雨,免遭饑饉之年;南畝東郊,俱瞻堯舜之日。

干戈永息,甲馬休徵;陣敗傷亡,俱生淨士。

飛禽走獸,羅網不逢;浪子孤商,早還鄉井。

無邊世界,地久天長;遠近檀那,增延福壽。

三門鎮靖,佛法常興;土地龍神,安僧護法。

父母師長,六親眷屬;歷代先亡,同登彼岸。

南無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

南無圓滿報身盧舍那佛

南無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南無清涼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峨眉山銀色界大行普賢王菩薩

南無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九華山幽冥界大願地藏王菩薩

後快十八下,應念「南無大乘妙法蓮花經,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共十八字,每字鳴鐘一下。早晚如此叩擊三通,三通鳴畢,最後念「南無當山護教伽藍聖眾菩薩」三遍,再擊鐘三下,接三下板。這樣,鳴鐘的過程才算是全部完成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