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禪與現代人的焦慮


時間:2018/4/16 作者:清風扶露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快,人們要承受來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壓力。這就迫使大家都在積極找尋一種能緩解壓力、調節身心的、實用的養生方法。

禪運用於生活,可以提高生活的藝術,擴展胸襟,充實生命;可以使人格升華,道德完成,到達「於生死岸頭得大自在」的境界。只要從生活中找回禪的精神,讓生活與禪打成一片,融為一體,生活就會如詩如畫、恰適安詳。

禪,無論是「頓悟」還是「漸悟」,都有一股神奇的力量。禪宗主張憑直覺去認識人的本來面目,去體現宇宙的真理。貪婪和執著等無明阻礙我們,成見、偏見和虛偽蒙蔽我們,般若的光明性被塵封,智慧無從流露,本性漸漸迷失,以至整個人陷入到眾多煩惱與痛苦的包圍中去。修禪可以帶給我們寬廣的心理生活空間,帶來喜悅和自在;修禪能啟發性靈,從而擁有默契超脫的精神生活。

生活作息要有規律,每日飲食要有節制,心中時時要有正念、正思維,少欲,少貪少嗔,少嫉少惱,這便是佛家養生之道。佛家養生觀認為,養生最主要的是養心,心性是人體所依的根本。若不把心性養正、養善、養好,就無法達到養生的目的。因此,修禪的終極目的就是明心見性,因此心性要柔和,要廣大,要安然,要平和。如果心性閉塞、強硬、執著、迷暗,就不可能明心見性。

一個人能否健康長壽,主要取決於他如何保養自己的身體。出生年齡不可改變,但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和社會年齡完全可以通過身心鍛鍊、思想意識、修養加以改變,而心理上的改善又能帶來生理上的改善。

高僧之所以成為高僧,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他在修禪方面修為極高,他們的驚人毅力很值得後世修禪者借鑑。如佛陀的弟子,隨佛出家後獨自在山林水邊和崖穴洞窟修煉養性的功夫;達摩祖師九年面壁,修心養性,悟出了禪宗義旨,成為中國禪宗初祖;廬山慧遠,30年足不出廬山,以修禪養心的功夫受人尊敬。

歷朝歷代,不少文人士大夫投身禪宗,修禪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他們看來,修禪可以把握自己、肯定自我、熱愛人生;使心靈自由、奔放、果決、豁達,充滿自信;使人在不愉快的人生中保持愉快的心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使人看淡世俗的功名,從而生活得更灑脫。

禪還是生活的智慧和藝術,禪的宗旨不是要人們逃避現實生活,而是要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承擔責任和義務,發揚人性中的真、善、美,拋棄狹隘和自私,增長智慧,培養愛心。積極入世、面向社會人生是禪的終極意義。它既面對現實,又超越現實。它既出世又入世,在入世中完成內在的自身超越,引導個人在修煉中成為入世出世的自由行路人。

——摘自《給大忙人看的修禪書》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