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律儀五百答》
什麼是「善學諸仁」?
答:要能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違本源心地,順理而修,這樣才算是善學,除此不能稱為善學。諸仁,就是戒中所稱的大德,修學菩薩行者,必須是具有慈悲利濟之心,也就是具有仁愛孝順之心,所以稱為仁者。這是佛讚譽學戒者的美稱,不是一般人所得而稱的。
312、出家人的身份很尊貴,是由什麼而得的呢?
答:傾向出世的出家人,為人天師表,地位自然是很尊貴的,而之所以稱為出家人,還是由於淨戒所得。如果違犯了心地淨戒,出家人的資格,自然就失去。所以出家人,只有嚴守戒律,絲毫不能違犯,否則就不能稱為出家人,也就不能為人天師表了。
313、違犯了六重戒會有什麼果報?
答:要墮三惡道中,受極大的苦處,而且受苦的時間很長,有經過二、三劫這麼長的時間,並且於此長時間中,由於過著痛苦的生活,不但不聞父母名字,而且不聞三寶名字{所以一切菩薩——今學菩薩行也好,當學菩薩行也好,已學菩薩行也好。對於六重戒,應當善為修學,應當敬心奉持,不得一一犯如微塵許。因為一切菩薩,都由此六重(嚴格受持六戒),而得賢聖果的。}
314、菩薩戒的重戒制的理所當然,輕戒無關緊要為什麼還要制這麼多呢?
答:這個問題很複雜,現在就簡單地講一下。輕戒,看來沒有多大的關係,但是為護世間可能起的譏嫌,不得不制定。有許多事,在世人做來,沒有說或者指責什麼,但是菩薩做了,人們就要譏嫌的說,虧你還是個菩薩,還要做出這樣的事情,豈不有違菩薩精神。為了防止這樣的譏嫌,所以要制定這麼多輕戒。同時要知道,有些事情看起來很輕微,但是如你常常的做的多了,就會由小而大,由輕而重的做出更為重大的不正當的事情,為了方便遠護應該嚴格守持的重戒,不得不防微杜漸的制這些輕戒。還有我人的煩惱,特別是三不善根的貪等煩惱,是很重的,往往因為一些小事,觸動這些煩惱的生起,指揮我們的三業,造下很多的大罪,為了調伏三業的不胡作非為,為了抑制三毒的不妄為活動,對於微細的動作,就不能不予注意,因此這些輕戒,有制定的必要。中國古語說的好:「小洞不補,大洞一尺五。」
315、佛陀為什麼制定輕垢罪?
答:有人認為菩薩是不拘小節,或者誤認為什麼都可以開許去做,殊不知這是極大的錯誤。嚴格的說來,菩薩入世度生,身心行為活動,更加要中規中矩,以做人的榜樣,絕對不可稍有隨便,哪怕極細微的情塵,都要排除得乾乾淨淨,所以佛特為制輕垢戒。菩薩行者,果能將極細微的輕垢戒,守持得清淨無染,不但可以光顯菩薩的出世道,亦可增長菩薩的三聚淨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