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雙世,這個雙世也是出於一種音譯,叫他雙世啊,就是世間的世,世界的世吧,雙世是什麼呢?是為苦樂必受所以叫雙世。這個根據閻羅王自己的境遇而言:一方面作威作福;另一方面要造受苦難,造受苦難,苦樂分別,恍若兩世。這個在下面,有一個解釋;
第四是雙王;這個閻羅王,有男有女是兄妹二人,這個我們不知道,不知道是吧,為什麼叫雙王呢,因為他就這個果報,兄指男士,妹指女士。這個閻羅王男的專審男士,閻羅王女的專審女的。他跟我們這個警察相似,出警的時候不是光男警察,你光男警察遇到女罪犯,有諸多不便,女的也披掛上陣,女的抓女的,罪人沒話說。他叫雙王;
還有個平等王,平等王呢是畏趣,閻魔啊,他是印度話,也叫畏趣的名字,也可以翻譯成平等王。因為他四點生死職業,諸數地獄、八熱、八寒、以及眷屬諸小地獄等,以使畏足,考慮到執撐生死的特殊職權,譯為平等比較合適,因為這個他執撐生死嗎,閻羅王執掌生死大家都知道,有的經典上翻譯他為死魔。就是這個管死,管生死的一種法王。而這個生死是誰都逃不了的,明白嗎?大富的人,最後也是閻羅王管他;要飯的人,最後也是閻羅王管他。所以在這兒平等,在生死這一段非常平等,所以說呢,他在審判的時候也非常平等,所以叫平等王;在《問地獄經》,我們剛才列舉了,我們這個講稿,其中有很多經典,其中包括《問地獄經》,《問地獄經》和《淨度三昧經》中其中有一小段,介紹閻羅王的來歷。
閻羅王者,昔為毗沙國王,就是他在當閻羅王之前,他是毗沙國的國王,與維陀始王共戰,兵力不敵。就是毗沙國的一個國王與他的敵人戰爭,兵力不敵,所以呢,這個人生性比較豪放,比較直爽,所以呢他死的也悲壯。所以說呢他臨死的時候立誓為地獄主,他那時候承認有地獄,我死了我打不過你,好我到地獄去當地獄的主。巨佐十八人,領百萬之眾,皆悉忿懟同立誓曰,後當奉助,治此罪人。那麼跟著他,跟著這個國王的有十八個大臣、大將,在臨戰死的時候,也為了效忠,也跟這個國王共同立誓,你不是死了,死了你到地獄也想當王,那好,我們還是當你的兵,所以說他們共同立誓,結果死了以後真到地獄去,一個當閻羅王,那十八個成了分管十八個不同部門的大臣了。這個是在《問地獄經》和《淨度三昧經》當中講的。
我們有一個開國戰將,叫陳毅,知道嗎,好象就是他,寫了一首詩:此去泉台召舊部,錦旗十萬斬閻羅。這是陳毅的一首詩,要死了嗎,此去泉台召舊部,我現在不是要死了嗎,我下地獄了,要到陰間了,到陰間是泉台啊!此去泉台召舊部,錦旗十萬斬閻羅。好象是陳毅寫的一首詩,就是我要死了要到陰間了,都不要緊,我到陰間也要把我的舊的部隊,提前死去的兵招集起來,招集起來幹什麼呢,錦旗十萬,很多,錦旗十萬斬閻羅,這是他的一種鬥志。所以說閻羅昔為毗沙國王的時候他打仗,臨死的時候,發了個類似的願,也是類似的。所以我們人,在修行當中,經常發一些願,有一些是合理的有一些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願我們能不能改,當然能改。在我一本書上,這本書叫《佛學疑難答辯》,《佛學疑難答辯》上有一篇文章叫,「發過的願能不能改」如果我們發的善願,願小,那麼可以改,再補充上大願,就是廣渡眾生,為利一切有情而成佛的菩提之願,在菩提願的策動之下,來修菩薩行。如果我們原來發的願不大,再補充上,這也是一種改,或者說是補充,如果我們過去的願力錯了,完全可以改,發現錯了不改了話,那不是繼續造惡嗎,是這意思,這是閻羅王的來歷。
——摘自《地獄與天堂》之地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