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佛七開示
尊敬的和尚尼、尊敬的演寧法師、尊敬的大眾師父們、尊敬的居士同修們,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
本次佛七法會是法海寺的傳統佛事活動之一。在清明節前夕,舉行以「清明·祭祖·報恩」為主題的佛七法會,對我們中國人來講有著特殊的意義。今天是法會第一天,和尚尼命怡西來跟大家作一個分享,我們只有最多一個小時時間,那正好就以本次佛七法會的主題:清明·祭祖·報恩三個方面來跟大家一起共同學習、分享。
一、清明
「清明」是中國傳統「八大節日」之一。所謂傳統八大節日,就是指我們中國人最為重視的八個節日,包括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和冬至,清明節按時間順序排在八大節日的第三位。在清明這個節日裡,中國人都要以祭祖掃墓的形式,為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思念與敬意。清明節的英文譯名直接就譯做Tomb-sweeping.(掃墓),可見清明最重要的節日內容就是祭祖掃墓。
這種祭祖的民俗已經沿襲數千年了。據史書記載,秦漢時期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記載了「嚴母掃墓」的事實,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
《漢書》卷九十《酷吏傳·嚴延年傳》記載說:
嚴延年,字逸卿,東海郡下邳縣人。他的父親是丞相的屬官。嚴延年之所以被記載到《酷吏傳》當中,是因為他奏準判定一個人的死罪,提筆就判,非常快,沒有一點憐憫體恤之心。到了冬天行刑時,他就命令所屬各縣把囚犯解送到郡上,總集在郡府統一處死,此時往往血流數里,所以河南郡人都稱他為「屠伯」,意思以屠殺為職業的人。
在他的轄區裹,由於他殺罰非常嚴厲,確實管得很有效果。但是要知道,《安士全書》、《太上感應篇》種種因果的書,都告訴我們一定不可以用嚴酷的判刑和殺罰,否則將會有非常不好的後果,惡果將會非常嚴重。這位嚴延年先生肯定是個讀書人,否則他不可能當官,但他不信因果,因果是鐵律,不是你不信就沒有。
嚴延年的母親從東海郡來,就是從他老家來看望他。老人家本打算與嚴延年一起行臘祭禮,剛到洛陽就碰上處決囚犯,母親很震驚,便在都亭歇止,不肯進入郡府。嚴延年出城到都亭去拜見母親,母親閉門不見。嚴延年在門外脫帽叩頭,過了好一陣,母親才見他,斥責他說:「有幸當了一郡太守,治理方圓千里的地方,沒聽說你以仁愛之心教化百姓,以使百姓安寧,反而靠著動用刑罰,大肆殺人,想以此來建立威信,難道身為老百姓的父母官就這樣行事嗎?」聽聽老人家這番話,這一定是位深明大義,深信因果的明理的老人。
嚴延年趕忙認錯,重重地叩頭謝罪,於是親自為母親駕車,一同回郡府去。正臘的祭祀完畢後,母親對嚴延年說:「蒼天在上,明察秋毫,豈有亂殺人而不遭報應的?想不到我在垂老之年還要目睹壯年的兒子身受刑戮!我去了!和你別離,回到東方的家鄉去,為你準備好葬身之地。」結果嚴延年的結局正如他母親所料。這都是因果報應的事實。
《漢書·嚴延年傳》中記載的「嚴母掃墓」,是對於清明墓祭比較早的記載。
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越來越強,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歸入了「五禮」當中,之後歷代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
所謂「五禮」,是指古代的五種禮制,即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我們簡要跟大家說明一下:
一、吉禮。吉禮是五禮之冠,主要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
吉禮的主要內容有:
(一)、祀天神。比如說祀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雨師。
(二)祭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嶽,祭山林川澤,祭四方百物,即諸小神。
(三)祭人鬼。這是祭先王、先祖的。有國家舉辦的大型祭先王、先祖宗廟的活動,也有民間老百姓祭自家先祖的活動。比如說我們比較熟悉的所謂禘祭、享祭、春祠、秋嘗這些名詞,都是指這部分國家或民間舉辦的祭人鬼的祭祀活動。
二、凶禮。凶禮是哀憫弔唁憂患之禮。
凶禮的內容有: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凶札zhā;以吊禮哀禍災;以禬guì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
三、軍禮。軍禮是師旅操演、征伐之禮。
四、賓禮。賓禮是接待賓客之禮。
五、嘉禮。嘉禮是和合人際關係、溝通、聯絡感情的禮儀。
嘉禮主要內容有:飲食之禮;婚、冠之禮;賓射之禮;饗xiǎng燕之禮;脤膰shènfán之禮;賀慶之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說:[以嘉禮親萬民,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禮親成男女,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
關於《周禮》所講的以上內容我們要簡單解釋一下。為什麼要解釋呢?禮非常重要,孔夫子極為提倡禮樂,認為如果能保持禮樂不崩壞,國家就以能保持長治久安。夫子一生極盡全力呼籲恢復周禮禮制,自己以身作則,處處踐行,也是夫子一生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
(一)、飲食之禮。飲食之禮主要是因當時西周社會結構特徵而施設的。西周社會結構最主要的特徵是宗法制。什麼是宗法制呢?就是以家族血緣為單位而形成一種基本的關係網路。所以既要考慮到長幼嫡庶有別,還要考慮到和睦親親才能鞏固關係,於是就產生了這種天子宗族內部的宴飲禮儀,用來融洽宗族兄弟間的感情,一般總是逢祭祀之時或者在節日設宴。
(二)、婚冠之禮。婚禮和冠禮合稱婚冠禮,這是人生禮儀的重要內容。
男子未成年時不戴冠,成年以後可以戴冠。也就是說要為他舉辦成年禮,成年禮舉辦過後,就意味著從此要負擔社會責任和家庭義務。
「冠」不能單純理解為帽子,在古代,冠有很重要的意義。《禮記·冠義》說:「冠者,禮之始也。是故古者聖王重冠。」冠禮是成年的標誌,成年當然意味著要遵守各種禮,要承擔國家、社會、家庭責任,所以將冠禮看做是禮之始,因此古代聖王都非常重要冠禮。
婚禮就是將成年男女相交的私事以禮法規定。人類並不是一開始就用禮法來規定婚姻制度,而是經歷了聚生群處、血族婚、對偶婚之後,才出現了以婚禮來規範異性結合的一夫一妻制的這種婚姻形式。婚禮的出現也是人類社會走向文明的標誌。
(三)、賓射之禮。賓射之禮是射禮的一種。古代有五種射禮:大射、賓射、燕射、鄉射、澤宮之射。其中賓射是諸侯朝見天子時,大家以射箭比賽來作為宴飲的助興。後來廣泛盛行於民間的「投壺」遊戲就是從這演變過來的。
《儀禮》這本書當中有《大射》、《鄉射》二節,非常詳細地記述了儀式程式。
(四)、饗燕之禮。「燕」,通假字,通宴會的「宴」。
饗燕之禮分為饗禮和燕禮兩種。饗禮是天子大宴,非常隆重,在太廟舉行;燕禮則是天子舉行的小型宴會,在寢宮舉行,只招待少數人,不講排場,主要是平常用來融洽君臣關係。
(五)、脤膰之禮。也是分為脤禮和膰禮兩種禮。
脤是祭社稷的生肉,膰是祭宗廟的熟肉。古人認為能吃到祭祀儀式上供奉過的肉是福分,是天子恩賜的高級待遇。所以在祭祀結束之後,把這些祭肉分賜給重要臣子和其他兄弟之國,以和睦關係。
(六)、賀慶之禮。是指對於有婚姻甥舅關係的異姓之國,對方有了值得慶賀的事情,親自或派人去表示慶賀,並饋贈一定規格的禮物,以相慶賀。
此外,在古代的嘉禮中,還包括天子巡守禮、即位改元禮、正旦朝賀禮、冬至朝賀禮、聖節朝賀禮、皇后受賀禮、皇太子受賀禮、尊太上皇禮、學校禮、養老禮、職官禮、會盟禮,乃至觀象授時、政區劃分等等。這些禮儀上的使用對象也有嚴格規定。
可見,中國稱為「禮儀之邦」恰如其分,這些禮儀制度,即使我們都沒有見過,就是聽到了都能感受到當時社會端莊有序的情景,深深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讚嘆。
以上向各位簡單介紹了中國古代的「五禮」,前面也講過清明節是中國傳統八大節日之一。實際上,清明節不但是個節日,它還是個節氣。
節氣是我們中國人的祖先智慧的發現,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古人將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清明根據時節排在第五位,前面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表示春季時節正式開始,在天文曆法上,當太陽黃經達到15度時交清明天氣。
《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斗指丁]意思就是太陽黃經達到15度。「一年之計在於春」一點也不假,一年中最好的時節就是這個時候,[氣清景明,萬物皆顯],這八字已經把清明明節的美好都說出來了。
從清明起的15天內,每隔5天分出一候,共分三候:
[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rú;三候虹始見。]意思是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雨後的天空中可以見到彩虹了。
我們古人的生活,他們的眼睛裡能觀察到什麼時候花開,什麼時候虹現,什麼時候小鳥和田鼠出來。關於清明,古人只用幾句詩,就為我們描繪出一副畫卷。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現代人除了手機計算機,幾乎什麼也看不見,無論大人小孩子,無論時間地點,專注力都在手機上,這些東西竟然能束縛人類的身體和意志,人性本來是高貴的,現在被這些東西束縛住,實在很悲哀。
二、祭祖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都做些什麼?
(一)、祭掃。
清明既然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祭祀節日,當然最重要的活動內容是祭掃。不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普通百姓,這一天都要緬懷祖先。祭掃可以墓祭、祠堂祭,帝王當然就要到宗廟祭,當然也可以遙祭。
其中以墓祭最為普遍。墓祭就是到墓地祭祀,表達孝思親情。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就是因為普遍採取墓祭方式,在墓地周邊清理、打掃、培土等等。
祠堂祭又稱廟祭,同一個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後要開會聚餐等,這種祭祀是團聚族人的一種方式。現在尤其是南方,宗族有祠堂很普遍,過年的時候大家都回到家鄉,同宗族的人一起在祠堂共祭祖先,開會聚餐,每個人都會為家鄉和宗族出一份力,大家根據具體情況,有出資助學的、有關愛老人的,修路的等等。同時,族長還會特彆強調宗族的族規,或者對於有重大問題的家庭予以批評或是要求集體幫扶。總之,這種流傳下來的制度確實起到了圍聚族人,穩定鄉鄰的作用。
還有一種情況是家在外地的人不能趕回家鄉掃墓,就在山上或高處面對家鄉的方向遙祭。
祭祖的禮儀方面,皇室有複雜的,老百姓有簡單的。比如祭掃黃帝陵,要恭敬的獻上一篇祭文,[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這是毛澤東主席寫的《祭黃帝陵文》。
老百姓就用簡單的,寫明某年某個清明時節,後代子孫某某人來祭掃先祖的墳墓,追念祖宗,感覺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我們都很慚愧,希望祖先保佑等等。都會備辦一些祭品,恭敬地請祖宗來享用,以表達兒孫們的心意。
除了祭文之外,中國傳統還有培土、跪拜、紙錢等等。
(二)、寒食
中國傳統節日當中,其實還有一個節日叫做「寒食節」。寒時節是在農曆冬至後第一百零五日。這樣一算起來,寒時節就在清明前一天或二天,緊挨著清明。所以清明節的習俗當中,又加入了寒食節的成分。
那麼寒食節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就是後來稱霸天下,赫赫有名的晉文公,簡單說他沒登基之間顛沛流離,介子推一直追隨他,甚至在逃難中,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來給他做湯喝。他登基之後,想要讓介子推為官,但介子推辭而不受,和自己的母親一起躲到山西綿山。
重耳下令放火燒山,想逼迫他們母子下山,但沒想到的是這一對母子寧願燒死在山上,也堅持不下山,不願入朝為官。重耳非常後悔,老百姓也非常敬重這一對母子,於是清明習俗中加入寒食節成分,家裡不開火煮食,北方人往往事先做好餅、饅頭之類的東西,南方人往往要做傳統的糯米青團,帶到祖先的墓前,供養祖先,自己也可以吃。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古人其實很少用血肉的食品祭祖。他們帶著恭敬之心,帶著自家做的米糕、麵食前來,大不了還帶著一壺酒祭灑在墓前。現在用血食來掃墓供養祖先的風氣不知始自何時,實際上根據地藏王菩薩的諄諄教誨,是不可以這麼做的,只不過給祖先徒增罪業而已。
因為不可以動煙火,除了寒食之外,備辦的紙錢也不焚化,只是放在墓前,用土壓起來。這個不僅僅是緬懷高風亮節的先賢,還可以有效地防止火災。清明萬物都生長了,春天小動物都要生產下一代,山林火災危害很大,清明祭掃一定要小心。
還有很多風俗活動:
(三)、盪鞦韆。
(四)、放風箏:清明天氣正適合放風箏,據說放時剪斷牽線能消病除災。這些都是戶外鍛鍊身體的集體遊戲活動。
(五)、插柳:清明插柳祭神農,年年插柳,處處成蔭。其實相當於植樹。
所以你看我們古人,清明節儘管是祭死去的親人,但是並不是充滿哀傷的,反而過得多麼莊嚴,活潑而有意義,希望以後的清明大家都能這樣過。清明有假期了,這個假期是國家為了讓中國人恢復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報答祖先的恩德,慎終追遠而訂立的。所以要知道這個含義,將報恩這一部分謹慎地思維。
三、報恩
談到報恩,我們首先要知恩,知恩才能報恩。祖先到底對我們後代子孫有什麼樣的恩德呢?
(一)、養育之恩。
孝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根
孝是老一輩對子一輩的傳達,也是子一輩對老一輩的繼承。中國民族就是這樣一輩一輩繁衍到今天,仍然生生不息。
我們生而為人,時時要念及來處。我們是從父母處來的,是父母養育長大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從懷孕到生產,十個月的辛苦,生下來三年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吃進去的母親的奶水,實際上是母親的血化成的。只要父母活著,就沒有不為兒女操心的。捨不得給自己吃的東西,都可以省下來給兒女,為了兒女的教育,到處去求哪裡有好老師。對於我們的生命來講,恩德最大的莫過於父母。
總之,念父母的恩德,盡形壽不可窮盡。連佛陀在滅度之前都要上升忉利天宮為母說法,在父王臨去世前,他早就已經成佛了,還率僧團大眾回到王宮。回到父王身邊,拉著他的手安慰他,給他說法,讓他解脫生死之苦,然後還親自為他抬棺,盡兒子的義務。這是表法。諸佛都是以孝為基礎成就的,君子最重要的品格就是孝道。我們在《太上感應篇》之後開講《弟子規》,會重點談孝道。
孝是根,我們講五倫八德,五倫首一輪就是父子,父慈子孝的狀態下,父子關係就是長久而美好和諧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同樣以孝為根,沒有孝哪來的悌呢?當然孝都沒有,還談什麼忠信?連父母都不愛,你能愛國?真正的孝子,一定顧及到禮義廉恥。
《孝經·開宗明義章》提到[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意思是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世間,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
祖先對於我們,根的這個概念太重要了。海外華人、在外經商的旅人、台灣同胞、海外求學的學子們,就是因為有同一條根才把大家連在一起,是中華民族敦親睦族、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這是全球範圍內的中華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
二、傳承之恩
慎終追遠
每個人的生命都離不開根,對祖先的祭祀,其實就是一種神聖的生命交流儀式。通過這種儀式,我們獲得了頑強的生存動力和追求幸福的動力,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
中國文化當中,對姓氏、族譜、家族的概念遠遠大於世界上其他地區,這也是中華民族至今仍然繁榮,中國古老文化至今沒有消亡的重要原因。能夠慎終追遠的家庭,這個家庭就是有根的,國家與民族文明是靠個人與家庭的傳續來完成的,沒有個人與家庭的傳續,歷史只不過是蒼白、抽象而沒有人情味的一堆文字罷了。通過知恩報恩,慎終追遠的這些活動,將個人與歷史,與國家、民族緊密相連,使我們的個人身份清晰而神聖。
通過「慎終追遠」達到「民德歸厚」的教化意義,這與佛陀的教化完全契合。我們緬懷先人,祭祀先祖,知道他們的恩德,他們是我們的來源,他們的辛勞和奮鬥乃是我們繼續前行的起點,這就是尊重生命與敬畏歷史。
恩德實在太多,說不盡,留待以後來講。略舉以上兩個而已。
知道了恩德之後,如何報恩?
報答父母的深恩,沒有別的,唯有將孝做到圓滿而已。那孝什麼時間算是做到圓滿了呢?
做為子女來說,對長輩盡孝道,要知道孝有三個層面:
(一)、孝養親身。給予父母物質方面的關懷,照顧好他們的身體。
(二)、孝養親心。做有利於國家社會的事,讓父母由於你而感到光顯。
(三)、孝養親志。以聖賢教育來幫助父母,引導父母走向光明解脫。
那麼,最後歸結到佛法的層面,再一次來談談我們這次佛七法會的意義。
從佛法的層面來說,祖先是誰?他們就是我們常常掛在嘴上說的那些要度盡的盡虛空,遍法界如母的眾生,對不對?這裡說「如母」,如同母親一般,事實上,佛陀告訴我們說他們實實在在就是生生世世做過我們母親的人!這不是比喻的說法,是事實。
我們知道現世母親的恩德,實際上生生世世的母親都是同樣的,哪一位母親的恩德不需要報答呢?因此,對於佛弟子來講,我們超越了世間法,我們慎終追遠通於三世,我們不僅要過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我們要過一個更加有意義的清明節,那就是佛七法會。
我們報恩的心是盡虛空法界的,沒有一位眾生的恩德不在我們此次報恩的名單裡面。很多人寫牌位時很糾結,就怕遺漏,寫了很多人的名字,父親,母親,姐妹兄弟,鄰居朋友等等,你寫的再多總有遺漏,過後都會想到忘記了誰。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發這個心,盡虛空法界沒有一位眾生的恩德不在我們此次報恩的名單裡面。當然,隨順方俗,也可以寫上具體的名字,不過發心要發這麼廣大。
這樣,我們身在揚州,在瘦西湖法海寺,其實我們的法會可不止於在這麼小的範圍了,當我們的心有虛空這麼大的時候,法會現場就是虛空這麼大。維摩詰居士說法時,他小小的房子裡面可以擺下一萬個獅子座,所以空間的概念並不是肉眼看到的那樣。你買房子總是想買大的,買大的要花很多錢,可能付不起,但是你發心發到虛空這麼大,也不要花錢,也不要藉助別人,你都能辦到。
接下來,再深入來講,眾生生生世世都做過我們的父母師長,那他們與我們之間是兩個人嗎?他是他,我是我嗎?是嗎?不是,我們是一體的。這是佛法的高妙之處。佛陀告訴我們說:所有一切眾生都是從一個本體當中生出來的,既然是一個本體,就是自他不二的。你的手,收回來是拳,伸開來是掌,都是手罷了,沒有別的。
我們發了廣大的菩提心,要讓一切眾生得到利益,實際上利他即是利己。我們所做的事為了一切眾生得解脫,我們是一切眾生之一,而且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一。多麼高明的方法,在自他利益都得到圓滿之中來修行。所以佛七是為眾生,也是為我們自己。
好,那接下來的法會七天,我們就一起帶著慎終追遠的心,帶著報恩的心,帶著普為自他得到殊勝利益的心來持戒念佛,聽經。最後,祝清明祭祖報恩佛七法會圓滿吉祥!
感謝演文和尚尼,演寧法師,感謝大眾師,感謝諸位居士同修。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