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這26年來的生活
可以用如下數字來總結
23歲時,放棄去馬來西亞工作的機會,最後失業,還放棄了成家的念頭;
每隔30分鐘就給父親翻一次身;
每天把父親扶到輪椅上坐30分鐘到1小時;
每天給父親按摩、敲背5、6遍;
父親自己不能吞咽,每天一勺一勺地讓父親吃下6頓飯;
每天都要照顧父親到半夜12點半以後。
遼寧省37屆傳統文化公益論壇
久病床前有孝子
「照顧植物人父親26年
不是堅持而是幸福」
「聽了王孝子的故事,大禮堂里哭聲一片,有的甚至跪下來給他磕頭,他的孝,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孝子。」一位聽了王希海報告的觀眾如是說,那麼,在王希海眼中,究竟什麼才算孝,相伴植物人父親的26年的歲月中,他如何度過的,現在,他在幹什麼……
▲ 王希海(右)與母親一同照顧父親
孝子王希海:對父母,做到心裡感通才是孝
33年前,23歲的他為了照顧植物人父親,毅然放棄了去馬來西亞工作的機會,並隨之放下了自己的終身大事,他發誓:要變成父親的手和腳,一心一意地照顧父親,感知他心理的每一個需要,讓父親幸福、有尊嚴地活過80歲。他用26年的時光詮釋著自己的誓言,直到2006年去世,父親一直白白胖胖,全身沒有一個褥瘡,皮膚光潔潤滑……很多護理專家感嘆:他創造了護理史上的奇蹟,而他卻說,這些年,父親雖然沒有說話,但全身上下都散發著滿意和鼓勵的信息,讓他幸福了26年……
1 為了父親安心,我獨自承擔起來
1980年,王希海的父親因腦出血成了植物人。這時,23歲的王希海剛工作不久,公司給了他一個到馬來西亞深造的機會,回來之後有著美好的前景。
「我來照顧父親,他才最安心。」面對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顧的父親,王希海暗暗下定了決心。
王希海的父親曾在木材廠當過工人,給單位燒過鍋爐,一生勤勞樸實,不願意給別人增加負擔,王希海最了解父親這一點。
當時,母親體弱多病,弟弟又患有先天性肢體殘疾,不能就業,照顧老人不太可能。王希海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都已成家,有各自的事情,家裡也挺困難,如果讓他們來長時間照顧,會影響他們各自的家庭生活,父親也會感到虧欠子女太多。「我的哥哥姐姐都挺好,也願意照顧父母,我獨自承擔起來,就是不讓父親擔心,把父親生病對子女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這樣,父親才安心接受子女的孝心。」王希海這樣回憶當初的決定。
於是,王希海先是放棄了去馬來西亞工作的機會,後來又跟單位請了長假,直至最後下崗失業,開始了與父親朝夕相伴的生活。
2 你該去醫科大學給學生們講講護理課
「父親雖然不會說話,但同樣能感受喜怒哀樂,同樣要活得幸福,有尊嚴,長壽。」王希海說,從一開始,他就把照顧父親的目標定位為「幸福地度過晚年」,不能比別的老人差。
為防止父親長褥瘡,他每天都會隔半個小時就給父親翻一次身,白天還要把父親扶到輪椅上坐半小時到1小時,而且還要給父親按摩、敲背五六遍。為了讓父親躺著舒服,他用8個枕頭墊在後背、腿下等不同部位。
▲為了父親躺著舒服 用8個枕頭墊在不同位置
「如果夜裡你累了困了怎麼辦?還能保證及時翻身嗎?」
面對記者的疑問,王希海透露了自己的獨家秘笈。如果困了,他就會把自己的胳膊放在父親的胯骨下面,然後抱著父親一起睡,不到半個小時,胳膊就會被壓得生疼,他就醒了,然後給父親翻身,翻完身,再把胳膊放進去……再翻身……
為了不讓父親瘦下去,他每隔三個小時餵父親一次飯。父親自己不能吞咽,他就一勺一勺喂。早晨5點,2塊桃酥加半袋牛奶;8點,大米(或小米、綠豆)稀飯,再把一點胡蘿蔔或大頭菜、芹菜、白菜等攪碎後炒一下,拌在稀飯里;中午11點,苞米稀飯加上半碗菜……
王希海一直要照顧父親到半夜12點以後,後半夜由母親替換。此外,王希海一天還要洗兩大盆衣服或床單。母親心疼兒子,讓兒子去工作,自己照顧老伴,可兒子說:「你可不能倒了,要那樣,兩個人我也伺候不過來呀。」在王希海的精心照料下,父親一直保持著超過80公斤的體重。
▲王希海在為父親翻身
有一次,王希海突然發現父親身上有了瘀青,他連忙送父親去醫院。一位從醫40多年的老教授看到老人的身體狀況後,問他父親癱瘓在床多長時間了,王希海說「20多年了。」老教授轉身就走了,因為他不相信一個老人癱瘓在床20多年還能保持得這麼好,覺得王希海是在騙他。可沒多久,老教授又流著眼淚回來了,他手中拿著王希海父親厚厚的病志說:「我從醫40多年了,從來沒有見過像你這樣伺候老父的。你的父親有福啊,一個父親該享受到的,他都有了。你該去醫科大學給學生們講講護理課,比起你來,他們做的太微不足道了。」
3 如果是堅持,我無法照顧父親26年
王希海說,孝心就是要感知到父親的需要,如果父親渴了,要求你去倒水你才去倒水,已經「不孝」了。其實他已經忍受了很長時間,甚至還為「該不該使喚子女」做了很多思想鬥爭,父母親都不願意給子女添痲煩。有的子女心裡不太情願或者裝模做樣,父母都能感知到,慢慢地,就會拒絕子女的照顧,內心陷入深深的失望中。在現實中,很多老人會告訴子女「我沒事,你去忙吧。」或者子女一幹什麼活,父母就會忙說:「不用不用……」其實往往是老人無奈的託詞。哪個老人不希望子女陪在身邊,尤其是生病的時候?是我們沒做好,傷了父母的心!對於他的父親來說,就更為特殊,父親自己不會表達,只有子女用心去感受,否則父親早就完了,根本活不了26年。
王希海的母親告訴記者,老伴雖然沒法表達自己的感情,但兒子能讀懂老人的每一個微小的表情。
2005年,王希海的父親生病住院。期間,王希海有一次突然叫來護士,說父親的血壓有點高。護士覺得莫名其妙,堅決認為老人挺好的,最後在王希海的堅持下,護士給父親量了血壓,果然偏高。這一下,護士服了,但覺得很好奇,不通過儀器,王希海是怎麼知道的?
原來,王希海對父親的一切觀察入微,父親的表情,躺的姿勢,甚至皺一下眉頭,放一個屁,都能被王希海解讀出來其中的「深意」。那一次高血壓,就是王希海根據經驗得出來的。
▲王希海正在給父親吸痰
有時候父親臉憋得通紅,他就知道父親可能喉嚨里有痰。大連市第二人民醫院送給王希海一台吸痰器,但需插上電源才能使用,很多時候,王希海怕等插上電源以後來不及,就用自己的嘴對著管子去吸父親的喉嚨里的痰。王希海回憶說:「老父親癱瘓多年不會自己吐痰,經常會被痰噎著。這麼多年,這根膠皮管救了父親不知道多少次,沒有它也許我早就沒有父親了。或許有人感覺噁心,但為了父親,我真是什麼都可以做。」
為了給父親刷牙,王希海也是想盡了辦法。他先是用牙刷,發現牙刷對父親的牙齒造成損傷;接著又用棉簽、用紗布擦,也不行。王希海家養了3盆君子蘭,一次在給花澆水時,他突發靈感:「用噴壺給老人刷牙行不行?」王希海在噴壺中裝了溫開水,一手握著噴壺向父親嘴裡噴水,一手拿著臉盆在下面接著,一試還真靈。他興奮地說:「這可解決了大問題!」
▲王希海用自創的辦法給父親「刷牙」
王希海說自己曾被邀請到一所大學講護理,他拒絕了。因為「護理是用心,而不是技巧」。
一位社區負責人曾對王希海說,等他父親「百年」之後一定幫他找個好姑娘。聽了這話,王希海哭了。他說:「2004年父親80大壽,我好好給過了一回,當時我跟父親說他活到什麼時候,我就伺候到什麼時候,我自己的事以後再說。雖然我失去了很多,但是父親活著我從心眼裡高興,我害怕失去父親,真的……」
為了照顧父親,他放棄了工作和個人婚姻,在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父親。他說:「如果成了家,肯定會以家庭為第一位,就無法全心全意地照顧父親了;而我不成家,那父親永遠是第一位。這麼些年來,有許多人要給我介紹對象,但我不能放棄父母,我首先要做好的是一個兒子的角色。我覺得我很滿足。」
照顧父親不覺得苦嗎?王希海說,很多人認為我「堅持了26年」,其實是不準確的,因為如果是堅持的話,我是無法做二十多年的,我時刻感受的是幸福,比如撓痒痒,當撓對地方的時候,父親會滿臉歡喜,全身舒服,自己也會一樣快樂。26年來,雖然父親不說話,但他的表情慈祥、歡喜,讓你覺得想要抱抱他,親親他,他獨特的方式告訴我:希海,你做得很完美了,我很滿意!為人子女的,能夠時刻享受父母發自內心的讚嘆,與父母共享歡樂,怎麼會是堅持?
46歲孝子為植物人父親過81歲生日
4 用心行孝,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待
王希海說:「在老人的病床前,很多子女還想著自己的工作或者貪圖享受,沒有用心關注老人的需要,結果讓自己的父母帶著遺憾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將來後悔就晚了。」
在陪父親看病的日子裡,王希海就經常看到讓他心寒的事,自己常常主動去幫別的老人。
有一次,王希海看到和父親同病房的一位老人癱瘓了,被四五個兒女送來後,兒女們就都不見了,只找來一個專職陪護員照顧老人。而陪護員也是糊弄了事,每天餵老人吃飯時也不管老人這一口是不是咽下去就緊接著又一口,老人經常被憋得滿臉通紅。王希海早上買來油條,老人吃了好幾根。
還有一次,王希海看到旁邊病床上的老人身體狀況非常不好,老人的兒子就在旁邊伺候,但可能也知道老人時日無多,看到走廊里有家屬在打撲克,他就和那些人一起玩開了,並叫王希海也過來「湊把手」。這把王希海氣壞了,嚴詞拒絕了他。看到老人孤零零地躺在床上,王希海不忍心,就像照顧自己父親一樣去照顧那位老人。幾天下來,老人見到自己兒子過來時沒有任何表示,但看到王希海走過來,眼睛總會動一下。王希海明白,那是老人高興的表情。
王希海照顧父親的事跡逐漸傳開,不少人還慕名請他到家裡指導如何伺候老人。
有一次,一位大姐帶他到家裡指導怎樣照料自己生病的母親,一進屋,他看到老太太躺在床上,閉著眼睛,表情痛苦,頭底塞著一個枕頭,這位大姐說,「我媽睡著了!」王希海一聽這話,淚都快掉出來了,這哪是睡著了,老太太分明是昏過去了,枕頭的位置放得不對,身體姿勢也是扭曲的,怎麼能睡著?他趕緊幫忙,調整了枕頭的位置,又給老人做了按摩,不一會兒,老太太露出了歡喜的笑容,甚至有了鼾聲,這才是睡著了。
還有的時候,不少人讓他談照顧老人的經驗,他問對方老人在哪裡,對方回答:「敬老院」,他生氣得扭頭就走。王希海發現,很多子女明顯有時間,但圖省事,花錢把老人送進養老院,還覺得自己挺孝順。他說,其實每個老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有一把心鎖,只有子女才能打開它。老人們需要的,不止是一日三餐的溫飽,而是來自子女的關愛,那種就像小時候時刻牽掛子女的那種愛。
王希海感嘆,現在有些人以為錢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次要的。其實,父母是最無私的,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所以我們要全力以赴地保護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度過晚年。很多子女在父母生前沒用心照顧,將來明白的時候往往異常痛苦,有的天天以淚洗面,還有的要跳樓自殺,其實都晚了,因為「子欲養而親不待」,而「父母當時的痛苦,子女可能得用一生去承擔」。
5 要做好養老院,不要琢磨賺錢
2006年父親去世後,王希海開始做義工回報社會。他應邀到全國各地講座,把自己多年來照顧老父親的經驗和對孝道的理解分享給社會上更多的人。三四百場下來,不少企業家慕名而來,想要他指導如何做好養老院。
對此,王希海大都謝絕了。他說,很多企業家真正關心的不是如何服務老人,而是最終能賺多少錢。在王希海看來,如果要做好養老院,僅僅有技巧和方法是不夠的,關鍵是念頭裡不要琢磨著賺錢,有這樣的心,養老院就難以觸動老人的心靈,老人會覺得不溫暖。
王希海希望,全國的養老院最好能聯合起來,讓老人能夠在各地都住上一陣子,散散心,也圓滿很多老人一生沒怎麼旅遊過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