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樹立因果正見的四個步驟


時間:2018/8/10 作者:君合

樹立因果正見的四個步驟

《太上感應篇》總綱章中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十六字的含義極其深奧,應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認真思維。實際上,這十六字指示了學人在心中樹立因果正見的四個步驟。

樹立因果正見的第一步就是要樹立“禍福無門”的正見,也即外境的善妙或惡劣,或者說順逆,或者說如意不如意,或者說悅意不悅意,絕對不是外在的某個人、物或事造成的,也不是無因偶然而有的;自己內心當下的痛苦或快樂,也不是外境加在自己心上的。

樹立因果正見的第二步就是要樹立“禍福惟人自召”的正見,也即一個人所遭遇的外境的順逆惟一是由過去自己內心的起心動念招感的,而當下內心的苦樂也惟一是由自己當下的起心動念所決定的。“惟”字提示人們,不要到心念之外的事物上去尋找苦樂的源頭,苦樂的源頭惟一在自己的起心動念之上,如六祖惠能大師曾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這裡“方寸”就是指心念,意思是說,一切世間幸福的源頭,都是人的起心動念,從調整自己的起心動念去追求幸福,沒有不成功的。

一和二這兩個步驟,可以說是樹立因果正見的前行,要充分重視,不可忽略。因為在很多人心中都有兩個大邪見:一、外境的順逆是他人或外在的事物造成的;二、自己內心的苦樂是由外境決定的。這兩個大邪見在很多人心中都根深蒂固,它誤導著人們將自心的安樂建立在外境之上,於是他們到外境上去尋找、去欺騙、去抗爭,剎那也沒有停息過。得到痛苦,則怨天尤人,痛恨外境,認為自己是無辜的,一點責任也沒有;得到安樂,則更加貪執外境、依賴外境,而且認為自己可以為所欲為。正因如此,人們造下了深重的惡業,感受了無量的痛苦。實際上,即便全世界的人都振臂高呼:“自心的安樂與痛苦是外境造成的,與自心無關”,也改變不了“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的事實。人們只有認識真理,按照真理辦事,才能真正實現離苦得樂的目標。因此,如果不將潛伏在人們心中的這兩個惡見之魔揭露出來,用觀察與思惟的方式加以推翻,那么因果正見在人們心中永遠都不會有生根發芽的機會。

樹立因果正見的這兩個前行步驟,一破一立,一推一引,一堵一導,也即,前者是破除、推翻、堵塞,告訴人們什麼是錯的、不該奉行的;後者是建立、牽引、疏導,告訴人們什麼是對的、該奉行的。通過這兩個步驟,可以摧毀隱藏在人心中的“安樂因與痛苦因存在於外境之上”的邪見,可以培養人們觀察自心、認識自心、到自心之上尋找安樂因與痛苦因的習氣。總之,這兩個步驟可以撥亂反正,遣除顛倒見,為樹立因果正見掃除障礙、奠定基礎。

樹立因果正見的第三步是樹立“禍福乃善惡之報”的正見。“福是善念之報,禍是惡念之報”實際上是對“惟人自召”的進一步細化,具體指明了哪些念頭招感福、哪些念頭招感禍。《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一切凡夫和聖者,所遇到的一切悅意的對境和內在的樂受,下至有情地獄的眾生因一陣涼風而得到的被焚燒之苦減輕的樂受等,都是因善念而有,從過去的惡念引發安樂的情況,從來就沒有發生過;一切凡夫和聖者,他們所遭遇的所有逼迫自心的對境以及內心的苦受,甚至聖者阿羅漢相續之中的細微苦受,一切都是從過去的惡念而起,從善念產生痛苦的情況,從來也沒有發生過。

為了能夠離苦得樂、避禍得福,我們需要觀察與思惟“什麼是善念、什麼是惡念,善念與惡念各自具備什麼特點”,只有掌握了善惡念的特點,才能具備辨別善惡、取捨善惡的能力。如今,“善惡”這兩個字雖然被很多人掛在嘴上,但是真正內心通達“善惡”的人卻並不多見。很多人總是默認自己的念頭是善的,他人所作的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是惡,這足以說明了這些人對善惡的無知。

“福是善念之報,禍是惡念之報”,這是因果律的總相。僅僅對因果律的總相生起信心還是不夠的,還太粗糙,還需要進一步觀察與思惟因果律的別相和事相,在觀察與思惟中漸漸對因果律生起信心,這就是樹立因果正見的第四步,也即“如影隨形”這四個字的內含。

“如影隨形”既是對“善惡之報”的比喻,也是印定。所謂比喻,就是用一個他人熟知的事物去比喻他人不是很了解的事物。人們都熟知,如果一個物體是圓形的,那么它的影子也必定是圓形的;如果是方形的,影子也是方形的;如果是三角形的,影子也將是三角形的。總之,物體的模樣是怎樣的,它的影子的形狀就是怎樣的,這兩者之間不會有差錯。

與此類似,如果我們心中的念頭是惡的,則當下與未來的果報都將是痛苦的;如果我們心中的念頭是善的,則當下與未來的果報都將是安樂的——小惡對應小苦,中惡對應中苦,大惡對應大苦;相反,小善對應小樂,中善對應中樂,大善對應大樂。更具體的,殺害的惡念對應被殺害苦,偷盜的惡念對應被偷盜苦,邪淫的惡念對應被邪淫苦,粗語的惡念對應聽聞粗語苦,妄語的惡念對應被人欺騙苦,說人是非的惡念對應被人說是非苦,說無用之語的惡念對應說話沒有份量之苦,貪婪對應貧乏苦,嗔恚對應逼迫苦,愚痴對應執迷不悟、不知反省、永無出頭之日之苦。相反,愛護生命得到被愛護之樂,布施財物得到財物富足之樂,不邪淫得到他人敬重之樂,說誠實語得到他人信任之樂,說柔和語得到眷屬和睦之樂,說讚美語得到他人讚嘆之樂,說有用語得到言語有份量之樂,知足感恩得到內心安穩之樂,慈悲得到心想事成之樂,深信因果得到不斷改過、止於至善之樂。總之,不同的“善念”對應不同的“福”,不同的“惡念”對應不同的“禍”,就像物體的形狀不同,所對應的影子不同一樣,對於這些因果的別相及事相要不斷觀察與思惟,這樣對因果的信心就會大增。

《佛說十善業道經》中說:“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余聖眾。”這裡佛陀教誡我們,要日日夜夜反覆憶念、思惟、觀察善法,這樣就可以令善法在自己心中不斷增長,惡法滅盡。如何憶念、思惟與觀察善法呢?實際上就是憶念、思惟、觀察“善法所對應的福報,惡法所對應的禍報”——這其實就是“如影隨形”這四個字的內含。

“如影隨形”這四個字同時也是對“福是善念之報,禍是惡念之報”的印定。所謂印定,就是印可認定的意思,也就是說,“福是善念之報,禍是惡念之報”的結論是符合世俗真相的論斷,是諸佛菩薩、聲聞緣覺諸聖者現量所見之境,是說真實語的佛陀親口所宣說,根本沒有絲毫錯謬之處,就像“物體有什麼形狀就會有什麼樣的影子跟隨一樣”不會有絲毫錯謬。

總之,在心中漸次樹立因果正見的四個步驟是:一、先樹立“禍福無門”的正見,也就是外境的順逆不是外在的人、物、事決定的,內心的苦樂也不是外境決定的;二、其次樹立“禍福惟人自召”的正見,也即外境的順逆是過去自己的起心動念所招致的,當下內心的苦樂是自己內心看待外境的心態決定的;三、樹立“禍福乃善惡之報”的正見,也即“善妙的外境是過去的善念所招引的,當下的安樂也是當下的善念所決定的;惡劣的外境是過去的惡念所招引的,當下的痛苦也是當下的惡念決定的。”四、不斷觀察各種不同善念與不同福報之間、不同惡念與不同惡報之間“如影隨形”般的對應,也即不斷觀察與思惟因果的別相與事相,以對因果生起真實不退轉的信心。

摘自《太上感應篇淺釋》(明如居士 著)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