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第十八願善導釋》103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時間:2018/10/25 作者:宗聞

第五章「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釋

《第十八願善導釋》103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此二句八字,是眾生往生與彌陀正覺,相依不離、相待而成之誓言。

第十八願總共三十六個字,前面二十個字是願——發心立志,後面二句八字是誓約。

「願」跟「誓」是有差別的。有願未必有誓,有誓必定有願,有了志願就有目標、方向,就會去尋找種種方法來達到目標。可是成就與否,卻未必百分之百,有的人是隨緣量力,對於能不能達到目標就聽天由命,這就是有願而沒有誓。如果有願又有誓,就會無論如何非達到目標不可,如「不達此願,誓不為人;不達此願,誓不成佛」。法藏菩薩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若不能使十方眾生往生,誓不成佛,就是這個意思。

第一節深切誓願感天動地

誓願,如果是以身心性命來做賭注的話,這種誓願可說非常深切,不但感動人心,而且能動天地泣鬼神。

小時候讀漢學,其中《幼學瓊林》裡有一句話說「白虹貫日而荊軻歌」,當初對這一句的印象就很深刻。這句的典故是什麼呢?有一段詞說「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聽起來很壯烈,很慷慨,這就是「白虹貫日而荊軻歌」的典故。

一、白虹貫日荊軻歌

戰國時代,有一位壯士名叫荊軻,受燕國太子丹的付託而去刺殺秦王。燕國太子和幾位友人要送荊軻到秦國去完成這個壯烈的任務,到了河南北部易水的地方作了生死的訣別。為什麼說是生死訣別呢?因為這一去,不論任務能不能完成,荊軻都必須付出身心性命,而且必定是慘死,但為了達成願望,即使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可說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在易水邊,荊軻當下就唱起了這首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一去不可能再有生命回來了,壯懷激烈,精誠感天,當下白虹貫日。這說明,人世間有超越、不尋常的願行,往往天象就有不一樣的變化。

有關荊軻的故事,在《千家詩》裡也有記載。有一位詩人駱賓王,有一天到易水邊舒展他悲壯的心懷,寫下了一首有名的五言絕句: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此地別燕丹」,荊軻就在這個地方與燕國太子作生死之別。

「壯士發衝冠」,當荊軻吟誦「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時,旁邊的幾位朋友當下也是壯懷激烈、怒髮衝冠,所以說「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幾百年前的荊軻已經不在了。

「今日水猶寒」,可是現在易水還是同樣寒冷。也就是說,他的事跡一樣感動著現在的人。

二、真心誠心的格言

有關真心誠心的格言,以前我也抄了一些,時常在背誦,譬如:

凡事真心。

這四個字在我們《宗風·俗諦》裡也有引用。

千古異行,都成一點真心。

真誠能夠感動人。

真誠極處感泣鬼神。

物之真性到十分可以動人,人之真性到十分可以動天。

性真之地,原不以施報論;至忠至孝,皆是痴拙人做得出。

「凡事真心」,不管對任何人、任何事,乃至小小動物,不管別人知不知道,我們都要付出真心,不要欺詐、虛情假意,要身心一致、心口一如。「真」非常重要。

第十八願說「至心信樂」,至心就是真,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也是把「真」擺在最前面,所以說「凡事真心」。

「千古異行,都成一點真心」,古今中外不尋常的事功之所以能夠成就,就是在於這永不改變、至死不渝的真心。

「真誠能夠感動人」,我們真誠待人,或許有人不一定感受得到,但是要人感動,非得真誠不可。

「真誠極處感泣鬼神」,真誠到了頂端,能夠動天地泣鬼神。

「物之真性到十分可以動人,人之真性到十分可以動天」,都是同樣的道理。

阿彌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誓願,可以說是沒辦法形容的。因為不僅超越世間任何人的誓願,而且超越一切菩薩乃至十方諸佛的誓願。阿彌陀佛說如果不能使十方眾生往生到他的極樂世界,他就永不成佛、誓不成佛,這個誓願是多麼深重!

三、天地普贊,決定必成

所以,當初法藏菩薩超發無上殊勝之願,「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又「以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這樣的願行與誓約,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是怎麼形容的呢?

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

自然音樂空中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當初法藏菩薩發這個誓言的時候,「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從天上降下了妙花,四周充滿了天樂,空中又讚嘆、保證說:「決定必成無上正等正覺!」決定必使十方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可以說天地之間,諸佛菩薩、一切神靈都來讚嘆、證明。因為他所發的誓言非常的真,此生不成來生,來生不成再來生,生生世世,所以說「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