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這個課程里,我們並不把佛性叫佛性,我們把他叫做「基本的善良的本性。」之所以要用這個名詞而不用「佛性」,就是因為每當別人提到佛性,你就會想到佛,馬上想到你自己的佛堂,佛堂里有一尊佛,那個佛身上都是金色的,然後怎麼樣……所以當我們提到佛或佛性的時候,我們總把他和一個物質的東西連在一起,所以我們用這個詞,可以賦予「佛性」一個更新的意思。我會試著用一個邏輯來證實我們內在是有佛性的。
基本上我們相信有佛性,就因為相信一切染污都可以被清淨。佛教徒是相信因果的,舉例來說:你的負面情緒如憤怒,憤怒並不是從它本身所生起來的,它必須要有某一個原因,然後產生這個結果。就算你有生氣的原因,但如果你對原因有一個對治的相反的力量,也許這個結果就不會出現。所以我覺得能了解因,就可以知道果。
這種所謂因果之間的關係,講小的方面就算一個農夫他也懂。例如他們想要種稻子,他們用稻穀的種子做原因,並知道種子可以發芽,然後他們知道把種子種到土地里,配合適當的溫度、濕度、陽光肥料等,最後能得到稻穀的果實。但中間如果有一個對治的力量出現,譬如說有一把火將這個種子燒掉了,那就不會有稻穀的結果。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業。其實業力並不是一個有什麼特殊的色彩、有三個眼睛、有獠牙的那種東西,它只是很普通的。
例如:憤怒(生氣),它需要有原因,也許生氣本身就是原因,也需要一個緣,這個緣可能是到一個地方,這個地方通常你只要去了就會很不舒服,或是讓你和你最討厭的人同坐一輛公共汽車。而你那天早上心情又不好,當這三個情況都具備的時候,你就可能會生氣。但是這時候如果有一個對治的力量,比如說你有慈悲,這個慈悲就會把這個結果減弱,甚至使它不發生。
由此可見,我們實際上是可以把這個憤怒(生氣)消滅掉的,就好像我們前面講的,可以消滅稻芽是一樣的。如果要稻子不長出來,要不然可以不播種,用熱水去澆它,或者根本不澆水,也許我們把太陽都擋住等等。(如果我說的話被農業部長聽到了,那麼很抱歉!農業部長會不高興的。)
同理,如果能把去讓你不舒服的地方的次數減少,憤怒(生氣)也是一樣會減少的。要減弱或消滅一樣結果,通常有兩個方法:一是把因或者緣減低。譬如在剛才種稻的例子裡:我們可以把種子或種子需要的東西減少;二是我們可以把一個外在的力量拿來做對治。譬如說我們可以把它燒掉。此方法也可用於憤怒(生氣),我們可以把憤怒的因或者緣減少,或者增加慈悲來對治。因此就可能把憤怒完全消滅。如果我們可以很努力地去把產生憤怒(生氣)的力量減弱的話,我們就可以把它消滅掉。
當然,當你把憤怒(生氣、嫉妒、愚痴等),一個個都消滅的時候還剩下什麼呢?什麼都沒有。在這個完全沒有煩惱的狀況時候,佛教徒必須要給這個狀況一個名字,這個狀況我們叫佛性,我們這邊叫做最基本的善良本性。
諸功德中,法布施最!如您覺得本文有益請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人點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