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禪宗可以分為幾種?


時間:2019/1/4 作者:清風扶露

禪宗可以分為幾種?——達真堪布

什麼叫禪定呢?大致上說,就是心專注於一個善緣不散亂。

禪定有世間的禪,也有出世間的禪。四禪八定,都屬於是世間的——修色界和無色界這些天界的。還有出世間的禪——就是四諦、十二緣起、空性智慧。這些主要是為證得聲聞、緣覺、菩薩和佛的果位。

禪定還有有相和無相之分。有相就是小乘,修不淨觀、慈氏觀;還有呼氣、吸氣觀;還有聲聞乘的四諦、十六行相;還有緣覺的十二緣起、大乘的三十七菩提分法。這些都屬於是有相的禪定。無相的禪定主要就是無我、空性智慧。

禪定還可以分為凡夫行靜慮、義分別靜慮、緣真如靜慮。

第一,凡夫行靜慮。修禪定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覺受——樂覺受、明覺受、無分別覺受等等。修行者那個時候執著于樂、明、無分別的覺受,所以是凡夫行,也可以說是一般凡夫的禪定修法。

樂覺受就是內心自然會顯現一些喜樂:沒有什麼可高興的事情,但心裡也很高興,感覺非常舒服、快樂,無法言喻。這些覺受叫樂覺受,這是一般的覺受。明覺受就是在禪修的過程中,能看到、感覺到外面的很多東西,如房屋、山等。無分別覺受是修禪修到一定層次的時候,就是入定的過程中,這些分別念徹底沒有了,特意讓它生,它也生不起來。但這些覺受也是偶爾的,不是永久的,不能執著。

凡夫行靜慮在小乘里主要是不淨觀等修法,大乘里主要是指慈悲喜舍。這些主要是資糧道的修法。

第二個是義分別靜慮,也就是觀空性。對無我、空性也有一定的了解,但還沒有達到現量,而是比量的智慧,還會執著於空,這個是義分別靜慮,這個時候還有分別念。凡夫行靜慮是在資糧道中修的禪,義分別靜慮是在加行道中修的禪。

第三個是緣真如靜慮,這個時候是現量——寂止和勝觀。寂止也就是定,如如不動;勝觀就是慧,智慧,了了分明。這兩個是同為一體,雙運的。這種禪修只相似於佛的那種寂止、勝觀,相似於佛的禪定。它也是圓滿的,但是還沒有真正達到佛的那種境界,所以它叫緣真如靜慮。

這三種靜慮,都要有正知正見的攝持——心要專注於正知正見,專注於善念不動搖。

很多人現在都注重修禪,但是都沒有正知正見,而是那種什麼也不想,什麼念頭也沒有,無記的狀態。這不是什麼高的境界。有些人在無記的狀態中也能入定,也能坐好長時間,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都沒有問題。但這不是四禪八定,連小乘的禪定都不是,更不是我們大乘修行者所要修的禪定。

這樣修禪會有兩種果報,一個是在三惡道,一個是在三善道。三惡道就是那些冬眠的動物——它們一入眠好長時間都不出來。這也是以前修無記的禪定的一種功夫。為什麼在惡趣裡面呢?因為他沒有斷惡行善,沒有上供下施,所以不能投生在上三道,只能在三惡道。這個修禪的果報也不會浪費,會在惡趣成熟。如果有一般的斷惡行善,也有一定的上供下施,這樣修禪的果報是轉生在長壽天,也就是無想天。這個果報窮盡的時候,還會墮落,還會下地獄。他在那種禪定中,一直以為那種狀態就是解脫,是佛的境界,然後享受那些境界裡的一些覺受。有一天業力窮盡了,他自然就會從禪定中來。這個時候知道自己煩惱依舊、習氣依舊,還是沒有解脫。他不知道自己沒有如法修行,於是就對佛法生起邪見:「我學佛了,修行了,但是還沒有解脫。釋迦牟尼佛在騙我,佛法不是正法。」他一生起這個邪見,立即就會墮落地獄。沒有正知正見而修禪,果報就是這兩種。這樣修禪很危險。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