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中把布施放在首位呢?因為布施是修福的第一大科目。
我們凡夫眾生與生俱來有兩種煩惱,就是慳、貪。慳就是慳吝,自己有的東西不願意給別人;貪就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也想占為己有。
如果他給別人一塊錢,就覺得心裡難受;從別人那裡得到一毛錢,他就覺得很高興。這是與生俱來的習氣。慳、貪這兩種煩惱就關閉了我們的善業之門,我們本有的性德被這兩個煩惱給閉鎖住了,心量就狹隘了。
慳貪是病。這個病怎麼去對治它?藥方就是布施。只要能行布施,慳貪的煩惱就會被對治下去,內在心性的寶藏打開了,心量也就打開了。同時,眾生因為得到布施,會很歡喜,那你也會感到歡喜。
慈善家為什麼願意做慈善?就因為當他幫助了別人,會感覺到自己很高興,有飄飄欲仙之感。光憑這種感覺,他就覺得值得去做。一個人有這種歡喜感的時候,身心都是一團太和之氣,首先直接的好處是對身體健康有利。同時別人對你表達感恩之情,你在精神上也會很愉悅。並且你播下的這顆種子,以後又會有回報,因果不虛,天道好還啊!所以布施是修福德的一個重要科目。
但是對於布施,有的人會說:我沒有錢,還能不能修到福呢?即使你沒有錢財,但能夠隨喜,你也在修福。就好像兩個人在買賣香物,你在旁邊站著隨喜,你就沾染了香氣。我們不要以為修福非得要有很大的資財,首先需要的是發起這種利益眾生、修福報的心。
所以,認識到了布施的功德,我們都要積極布施,在信願念佛的同時,藉此助行,來積攢往生極樂淨土的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