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 第二編05


時間:2019/2/22 作者:清淨心

第五章 淨宗十三祖的生平與思想《4》

(2)滲透禪智的念佛思想

遠公念佛思想與其修學背景密切相關。從漢至晉,印度佛教傳入我國的主要是般若與禪學兩系。遠公出家後,跟隨道安大師25年,受其薰陶影響甚大。道安大師的「本無論」是般若學六家之一,認為一切諸法本性空寂,故云本無。無在萬化之前,空為眾形之始。道安大師的修行方法是般若與禪法並重。般若是理論,禪法是實踐,二者不可偏廢。只有通過禪法的修持,才能真正悟證般若,臻於法性境界。

遠公承繼了這一思想,曾云:「夫三業之興,以禪智為宗,禪非智無以窮其寂,智非禪無以深其照,則禪智之要,照寂之謂。其相濟也,照不離寂,寂不離照。感則俱游,應必同趣。功玄於在用,交養於萬法。」遠公推重禪智的理念,運用在他的念佛行持中,形成禪觀念佛的特色。

遠公的這一思想特色,鮮明地體現在他對念佛三昧的詮釋中。遠公寫道:「夫稱三昧者何?專思寂想之謂也。思專,則志一不分;想寂,則氣虛神朗。氣虛,則智恬其照;神朗,則無幽不徹。斯二者,是自然之玄符,會一而致用也。」遠公首先開示三昧的內涵境界,初以耳識聞信彌陀名號,次以意識專注憶念。念到極處,人法雙亡。如是第六識脫落,則第七末那識自然不行,即是思寂。這樣巨浪微波,鹹成止水;濃雲薄霧,盡作澄空。唯是一心,更無餘法。內在智光得以顯發,慧光鑒照洞明一切幽玄,生髮無窮的妙用。

遠公進而闡發念佛三昧是諸三昧中最殊勝的。云:「又諸三昧,其名甚眾,功高易進,念佛為先。何者?窮玄極寂,尊號如來,體神合變,應不以方。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緣以成鑒。鑒明,則內照交映,而萬象生焉。非耳目之所暨,而聞見行焉。於是睹夫淵凝虛鏡之體,則悟靈根(相)湛一,清明自然。察夫玄音以叩心聽,則塵累每消,滯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孰能與於此哉?」遠公這段文句,是悟證的境界之語,頗難把握準確,勉強體會,可譯白如下:

遠公認為:三昧的名稱甚多,在諸三昧中,以功德高、進展容易的標準來衡量,當推念佛三昧最為第一。這是什麼緣故呢?窮盡玄妙、通達寂滅的境界,即是如來性體。如來性體,任運神妙,隨緣妙應,無有定規。如來體性能令證入念佛三昧的行人,渾然消泯人我是非的界限,遣盪種種知見,涉緣應事,如同鏡子。鏡子明亮,內照清楚,便能映現森羅萬象的相狀。即便耳與眼不能視聽的景物,但運用聞性與見性,亦能通曉無礙。在念佛三昧中,能睹見淵深、凝寂、虛靈之鏡(心)體,悟證靈性本原湛明一體,清淨透明,法爾自然。以本心聆聽內在的玄音,扣誠發響,能令塵勞繫纍漸除,滯塞的情執徐徐融化開朗。這個境界的獲得,若不是天下至妙的念佛法門,還有什麼方法能夠達到呢?!

遠公這段文句展示的念佛三昧,著重自他二力的修證,然以禪觀證悟,棲神淨土,兼仰佛力。如是,便避免了渺茫無主,蹈虛履空的窠臼。遠公以淨宗經典為依據,使其念佛思想獲得了正確的基石,內蘊淨宗實質內涵,從而使他的念佛三昧達到了純正而如法的境地。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