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蕅益大師《阿彌陀經》的註解,這裡面說,「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也決定得生。這個裡頭蕅益大師講的十念、一念,十念是經上說的,一念是蕅益大師說的。這個一念,蕅益大師在淨宗祖師大德當中大家讚嘆到,他的《要解》寫得太好了,印光大師說,即使古佛再來,替《彌陀經》寫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種讚嘆就等於他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己來解釋的。我早年住在新加坡的時候,新加坡有一位講經的法師,我們也常常在一起聊天,也算是好朋友,他是我們老前輩,他大我十歲,問我這句話,印祖這個話是不是說得太過分?我告訴他,印祖說得恰到好處,沒有過分。我們要相信!有信,有願,最後臨終一句是阿彌陀佛,這個人決定得生,何況平常都念,念佛功德還得了!
下面說,「若無信願」,對於極樂世界有懷疑,信心不足,「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沒有信,信有懷疑,願不踏實,那佛號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佛號是管往生品位高下的,往生條件是信願,你沒有信、沒有願,不能往生。佛號雖然是沒有白念,只能算是來世的善根,這一世不能結果,這個道理要懂。「中日兩國大德」,蕅益大師是中國祖師,《會疏》是日本祖師說的,中日兩國的大德「萬里同風」,想法、看法、說法都相同,「同以信願為往生之主因,皆是人天眼目」,我們要相信,我們要接受。
「又《彌陀疏鈔》亦曰」,蓮池大師的,明朝末年人,也是淨土宗的祖師。《疏鈔》裡頭說,「但有願者,無一不生。方知願力,如是廣大,焉可不信,焉可不願。」蓮池大師勸我們,這都是佛教里了不起的大德。蓮池、蕅益那個時候,蕅益大師晚一輩,他學蓮池大師,蓮池大師已經往生了,著作在世,他依靠蓮池大師的著作,就是今天我們看到《蓮池大師全集》,做蓮池大師的私淑弟子。像孟子跟孔子的關係,孟子是孔夫子的私淑弟子,就是說孟子那個時候,孔老夫子過世了,但是著作在,他學他的著作,有疑問的時候向夫子的弟子們請教。弟子們那個時候還有不少在世的,孟子所遇到的。私淑弟子,在中國孟子是第一個人,佛門裡面做私淑弟子,蕅益大師也是第一人,非常難得。他這裡頭的話,蓮池大師的話,方知願力如是廣大。有願決定有信,有信不一定有願,有願一定有信。所以說願力,信就包括在其中,包括在裡面。這個力量大,這個力量能感應得阿彌陀佛來接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