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是什麼東西?無情是沒有心識的,沒有「阿賴耶」識的東西。器世界,就象桌椅板凳一樣,河流湖泊一樣,山川大地一樣,「無情眾生具空性」。「有情眾生具佛性」;佛性是說的心識的空性,空性是說的萬物的空性。
怎樣有情無情同圓種智呢?「是通過外境的空性薰染這顆心。當通過外境的空性,薰染到心證得空性的時候,它兩無二無別」。空性和空性沒有分別嘛,它兩無二無別,有情無情同圓種智在這裡。不是說桌椅板凳也成佛,不是那意思。成佛的只是有心識的東西。凡夫就總是認為萬物是萬物,我是我!心是心!空是空!它互不干涉,就類似各自是各自的,它有距離感。「當我們通過萬物的空性薰染自己的心,激發了自己的這個心識,讓自己的心識那種空性也成熟了,相當於說外物的空性,通過外境的空性,我們證得了自己心的空性了」,可是這兩個空性什麼樣呢?就相當於兩個虛空一樣,兩個虛空沒有距離感,它沒有分別,它兩是一體的,「當你心證得外境空性的時候,你心的空性就開顯了,它兩合二為一」。
日本有個人做了個水的結晶的實驗,有人說:水等都有心……
人做的一切業,分為三大類:善業、惡業和無記業。無記業不引發善惡之果就不說了。那麼善業引發善果,惡業引發惡果。以人做的善業為例,他這個善業引發的善果,又分為兩類:「正報」和「依報」都是善的。「正報」是什麼東西?和心結合在一起的,身體這屬於「正報」。一個人的男女相貌,高低胖瘦等等,這都屬於正報。那麼他生到哪個國家,生到哪個年代,生到哪個地區,生到誰家,那是「依報」。環境那是「依報」,所以說「正報和依報都是由業造成的,業是哪來的?從心裡出來的」。業有三類嘛,身、口、意三種,這個善的業,有可能是身的善業造成的,有可能是語的善業造成的,有可能是意的善業造成的,有可能是它三個的善業和合的。但善業分兩類「正報和依報」。
當我們對著這個水說:我愛你,我愛你的時候,是你用心在造作一種口業和意業的善業,這個善的業也會引發依報的變化,就是環境的變化。這個環境的變化是什麼意思呢?是指沒有心的,那一部分的,器世界的變化。日本江本勝的水的結晶實驗就是這麼來地。「水它發生善的結晶,是你的善業感招了外境的變化,心轉境」。這個外境是不具心識的,無情眾生它屬於環境依報的那一部分。假如說:水也有心,桌子也有心,釋迦佛為什麼還會說有情世界和無情世界之分?那麼山川、大地、河流、湖泊、水、桌子都成了有情了,都有了心了,人也有心,那麼釋迦佛說的那個無情眾生,那個器世界到底指的什麼?所以佛法在很多高深的地方,在很多微細的地方,你搞不懂的話,想提高,不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