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同修問到:眾生里是否人不好度?由此問題而展開了以下的內容。
老師:如果眾生跟隨,效果自然很快;如果眾生不跟隨,則很難見效,不止對人,對餓鬼道眾生也依然很難見效。
原因很簡單「心之所向,力之所往。」
什麼是「心之所向」?
我們的種種用度是在盜用自性的能量。
自性能量本身是圓滿的,只是我們在借用各種執著、妄念盜用能量,把這些能量用在了對某些事情的加固上。
孫悟空畫一圈,為什麼妖怪就進不來了?這是表面畫了一個圈,但內心裡用了力量。
很多人不會用心,他畫了無數個圈圈,為自己畫地為牢。他這是想詛咒誰呢?也沒半點用。
相反,會用心了,畫一個圈,足夠降妖除魔。
《了凡四訓》裡提到的畫符,與此同理,只不過拿棍子畫圈,和拿硃砂筆畫符,畫了不一樣的東西,但在其中附加的心力,是一樣的過程;又因為附加的心力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效用。
「心之所向,力之所往」,可以揭示眾多法術有無效果的原因,亦如蠱毒,亦如詛咒,也都形同此理。
會用,心一動,就足夠了;不會用,學來學去,累個狗爬兔子喘,也是半點效果沒有。
學佛,終究是要清除掉一身的灰塵,方能更好地運用自性的能量,光明正大地用,就不再是偷竊盜用,不再如偷雞摸狗了。
想幫助人,想救度人,或者救度眾生,只單憑一廂情願是不夠的。
我敦促諸位學習經文,不是用來當枕頭用的,讀完了,可以安枕、可以心安理得地睡大覺。
你讀不明白經文是什麼意思,你就不算是一個正經的學佛人。
你們來學佛,不知道佛說了什麼,算什麼學佛人?
你不知道,可以學;你又不想學,你在這蹭什麼呢?
就在剛剛,有同修還和我說:慚愧、懺悔自己第一年跟隨的時候,沒走心。可現在和我說有什麼用?現在被逼迫了,解決不了了,鬧心了,想投靠佛法解決了,你早幹什麼去了?
但不能這樣說話,對不對。
早沒發現學佛應該是這樣的,現在發現了,那就現在解決唄。你過去用多少時間發現學佛是這樣的,那只是你用了多少時間走到這一節而已,不能說這些時間都是浪費了。
所以,我們都在經歷自己最應該經歷的事情。
什麼叫「最應該」?
就是你遇到的事情都是剛剛好的事情,是最合適你現在遇到的事情。
跨越過去了,就是新天地,發現了新大陸;跨不過去,很可能從這學佛的隊伍里被踢出局。
眾生不堪救度,是因為機緣不成熟。
什麼叫「機緣不成熟」?我粗暴地定義為「苦沒吃夠」!
也就是說,如果你苦吃夠了,就沒那麼多廢話了,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了;你苦沒吃夠,那自然有自己的小算盤,聽說東,我為什麼要東?我為什麼不能西,我還要北呢!我何必非得東?
這就是機緣不成熟,就是苦還沒吃夠。
我們不用想環伺別人,不用去看別人,你自己的苦吃夠了嗎?
苦吃夠了,哪有什麼臭脾氣?!
有脾氣,還有自己的性格,那就是你還能再吃一餐苦,等你真吃夠了,就沒廢話可說了;說廢話,就是你還可以再吃,就這樣粗暴。
你自己的事情,解決得如何?
這生死洪流,你什麼時候被刷出河外?你知道嗎?
就算不知道,你準備好了嗎?
死亡,早晚你也得遇到,就算現在再不想遇到,你也得為此考慮,不然等事到臨頭就痲爪了。
你想著度別人、度眾生、幫別人,這都沒問題。
《弟子規》說:「行有餘力,則學文」,也就是說,你最應該做的事情做好了,還有餘力,可以學習點舞文弄墨的事情了。
你最應該做的事情都沒做好,你有沒有餘力去獻愛心?
這不就是「頭重腳輕根底淺,嘴尖皮厚腹中空」嗎?
做好我應該做的,問心無愧,至於你們在其中能收穫什麼,這是你們自己的事情。
度人是這樣的,度眾生也是這樣的——做我應該做的,至於對方如何,那是他的事情。
學佛對你們有什麼好處,這是你們最應該關心的吧?因為和你們自己的切身利益有直接關係。
但我看很多人學佛不在狀態,還為了他人的事情嚼舌頭,你真的把這套系統都學會了、學好了、學明白了嗎?你有力氣管別人的事情了嗎?
行有餘力,有閒功夫,把功課的質量提一提。
希望你們自己心裡有點數: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辦好,別到時候才發現都是一廂情願地在學佛,無常來了,那就不好玩了。
所以,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看著辦,你能不能學會、學好、學明白、學懂這些東西,拿到各種對應的利益,乃至最後獲得極大的收穫,這還是你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