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人乘,人者忍也」,要能忍,「於世間違順情境,悉能安忍故也」。現在的人不能忍,安就沒有了;能忍就安,安你才能得到樂。不安得的是苦,哪來的樂?所以對於境界,違境叫違情境,與你自己歡喜的完全相反。我們希望社會美好、社會安定、社會吉祥、人民安樂。不喜歡社會動亂,社會動亂,人活在這個世間沒有安全感,都生活在恐怖之中,這生活很苦。現在是亂世、是違境。極樂世界是順境,我們所喜歡的,在極樂世界處處都見到,我們不喜歡的極樂世界見不到,沒有。所以環境有順境,有違境、逆境。人事的環境比物質的環境更重要,人事講緣,有善緣、有惡緣。惡緣,這些人處處找痲煩,他為著他個人的利益,障礙一些人做這些公益的善行,他不喜歡,他只知道自利,不知道利益別人。所以順境要忍,逆境也要忍,善緣要忍,惡緣也要忍,統統要忍。忍是什麼?用冷靜、公平來接待,順境不生貪戀,逆境不生怨恨。換句話說,在一切境界當中,保持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淨而不染,這是做人基本的道理、基本的德行。菩薩修行對這個字非常重視。六波羅蜜裡頭最重要的,第一個是布施,修福;第二個是忍辱,成就福報,如果不能忍,所修的功德都漏掉了。能修忍,所修的功德就會有結果,它的結果就是定慧。在三學裡面講忍是持戒,結果是得定、得三昧,三昧之後就開智慧,戒定慧三學就圓滿了。所以不能忍決定成就不了定慧,學佛定慧不能現前,白學!八萬四千法門修什麼?修戒定慧,無量法門還是修戒定慧。戒是根本,定是開花,慧是結果,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走的道路。我們要從這裡紮根,什麼境界都要能忍,能忍就能放下。
文摘恭錄二O一二《淨土大經科注》(第一二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