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明一法師:如何​是修行


時間:2019/5/22 作者:紫竹林中觀自在~{釋新善}

如何是修行?這是老問題。每個人的言行各有取向不同,積累的業報也不同,生命發展的方向由業力性質而定。十法界四聖六凡,六凡即六道輪迴,其中有三善道、三惡道,是有漏果;四聖是無漏果。修有漏善生三善道,作惡生三惡道,修無漏善進入四聖果。我們大多數時間是在作惡,今天反省過來了,開始學佛修善,更進一步開始修無漏善法。所以大家放棄過年節的享受跑到寺院來修行,充分證明了我們向善棄惡的迫切。有一次共修集會,大家一起談論心得體會,各抒己見,蠻有啟發。什麼是道?如何修道?祖師們的話不敢說,比如平常心是道,吃飯睡覺就是修道等等那是祖師們的境界,我們現在沒有那個功夫,就不敢隨便說。根據每個修行人自己的情況,談自己的體會,那會很親切。有人說念佛就是修道,而且把念佛的技巧和受用探索得很細緻,非常的貼切。我們在初步修行的時候念佛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就是這麼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續」,這一方法就是大勢至他成就的方法。有人說拜佛是修行,在拜佛的時候就象和佛祖對話一樣能夠通心,達到拜佛三昧。我想這也是非常的貼切,堅持下去會有成就。有人說參加各種的集體共修是修道,而且效果很好,能夠落實到生活中,減少很多的煩惱,時時刻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消除很多的我見,處理生活中的矛盾得心應手。這應該是很受用的,不要等將來成就,現在就受用無窮。有人說時時刻刻保持覺照,不管是做什麼事情覺照不斷。我想他的功夫一定很深,因為一時保持覺照容易,時時刻刻保持覺照那就太難太難了。還有人說,按照師父說的有信仰,講因果,有良心和講道德是修行。這個太對了,有了信仰就有了堅定的目標,就不會東奔西突了;講因果,了解因果的規律就會有智慧;因為佛法無非是在講明因果的規律,我們通過學習吸收,就成為我們的智慧了。有良心和講道德就給我們創造了一條寬廣、沒有障礙的大道路,讓我們順順利利地到達修行的彼岸,成就無漏道果。最後大家一至認為管理自己的心就是修行,如何管理?我們眾生的八萬四千煩惱,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我們有貢高我慢等心,佛陀就教我們修謙恭卑下心,讓我們拜佛,求懺悔,使我們譏毀讚譽無憂無喜。我們有嗔恨等心,佛陀就教我們修慈悲平等心,讓我們愛見都忘,慈悲普救。我們有貪慾等心,佛陀就教我們修布施,使我們在施與奪面前無得無失。我們有痴狂等心,佛陀就教我們修智慧,提高認識,使我們在刀割與塗香面前無苦無樂。如此等等八萬四千法門對治我們這顆剛強不化煩惱的心。我個人的經驗是在自己的心很粗的時候,就用拜佛求懺悔的方法來收攝自己的心,因為不用強烈的動作就很難收攝住自己紛亂複雜的粗心;在心比較平靜細緻的時候就用誦經念佛的方法來收攝這顆表面上看來風平浪靜的心,使心進一步的平靜下來。在心很平靜的時候就用打坐的方法來收攝自己這個微細的心,慢慢去把自己的心柔軟、化開。真正去實現祖師告訴我們的境界:心與空相應,則譏毀讚譽,何憂何喜?身與空相應,則刀割香塗,何苦何樂?依報與空相應,則施與劫奪,何得何失?心與空不空相應,則愛見都忘,慈悲普救。身與空不空相應,則內同枯木,外現威儀。依報與空不空相應,則永絕貪求,資財給濟。心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實相初明,開佛知見。身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一塵入正受,諸塵三昧起。依報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香台寶閣,嚴土化生。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