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論注》2016第二講(4)
請看下面,【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 第三種功德成就,屬於「性功德成就」。這個「性」是指法性或者叫種性,這個是表達著極樂世界的建立,緣起是從什麼地方緣起的。這裡是非常形而上的討論,這種性就是表明諸法的體性,由這個法性緣起的極樂世界。「正道」就是指無上正等大道。由這個正道生起的大慈悲心,所生起的極樂世界,這個大慈悲心就是出世間的善根。
阿彌陀佛因地為什麼要生起這樣的性功德成就呢?是他在因地當中考察他方世界的國土,尤其是穢土。我們三界是怎麼來的?比如欲界是由於我們有愛欲,飲食男女的欲望,就從我們的雜染的阿賴耶識裡面顯現就欲界,所以生在欲界就說明我們有這個愛欲,而且欲望很重,愛不重不生娑婆。在三界裡面有些眾生「攀」,攀就是很好樂禪定,這就修四禪,他修四禪成功他就能夠生到色界。那有的眾生對這個四禪的境界也都厭舍,連形色都沒有他就生到無色界。所以三界都是跟眾生的業識的心相應的,所以我們的緣起的這個世界,是我們業識的心所生起的、緣起的。總之這三界都是有漏、有煩惱的,是邪道所生,就是違悖法性所生起的世界。有漏,邪道就是無明,無明就是大的夢。在無明大夢當中「長寢」,就永遠在那裡酣睡,一個夢接一個夢,一個夢套一個夢,而且在夢中做得津津有味,在夢中越來越執著,在夢中越來越覺得真實,在夢中造業就越來越厲害,就從來不知道怎麼從夢中出來,沒有厭舍之想。
所以法藏菩薩就對這類眾生生起大悲心,怎麼救三界的眾生?首先我所建立的這個剎土的體性,本質上要跟三界有不同。所以發願,我成佛的時候,這個清淨的剎土,是由我「無上正見道」所生起來的,無上正見道就是法性,就是一陣法界。就是中道了義,真空妙有的狀態。所以我們說極樂世界是怎麼來的?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證到了諸法的實相,在這實相當中他建立了正見,由這個正見以他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發了四十八大願,由這個願來引導他無央數劫的六度萬行的積功累德的菩薩大行,最後大願圓滿淨土稱性而出。從法性裡面出來的,是一起一切起的。七寶宮殿已經構圖好了,等成就了之後一下起來了。不是要搞基建、要施工,要多少時間的,沒有時間。這個寶樹一起就是那麼高的,不需要一寸一寸長高的。這樣的特質、相狀,是遠遠超出三界的這種相狀。
進一步來談這個性,從四個界面加以深入地探討,這性功德的性是指什麼?第一是指「本義」,本就是根本、本源、心地。就是極樂世界的淨土,是隨順本源真如法性的。真如實相是一切法的本源,一切法都是從真如自性性海裡面生出來的。所以阿彌陀佛證到了這個法性,不違悖這個法本,來由這個性具的法性生起了一個修德,六度萬行修德能稱性出來的,這就是本具的法性的種子生起來的,這一點在《華嚴經》,「寶王如來性起義」就表達。這裡曇鸞大師看到是晉譯《華嚴經》,是三十三卷《寶王如來性起品》,在八十卷《華嚴經》裡面是《如來出現品》,就是如來是怎麼出現的,是從真如法性出來的,所以他就有種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以及種種由大慈悲心裏面,生起來的度眾生的妙用。這個是很重要的,極樂世界是這樣性起出來的。
第二個意思是表達「積習成性」,「積習」就是法藏菩薩發了大願之後,他這個大願也是稱性發出來的,隨順法性發的四十八大願,發了四十八大願之後,不能只發願不去做啊,要由願導行,導行就是修菩薩的諸多的波羅蜜,一般講六波羅蜜,《華嚴經》講十波羅蜜,乃至開出無量的波羅蜜,這就是「集諸波羅蜜」。這就福德、智慧都要雙修。積習所成,就是這個新熏的種子,是用般若智慧引導的菩薩大行,薰習的新生的種子。一般來說,新熏種子,就是指實報莊嚴土和方便有餘土。如果從體性上,本身的法性就是常寂光土。
第三層意思,就是這個性是聖種性的意思,聖種性在菩薩的階位當中,十地菩薩才能稱為聖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屬於三賢,三賢十聖。用這個來說明法藏菩薩在因地當中,他是以大國王的身分出家的,心量廣大、福德深厚,他又是聽世自在王佛講經說法大徹大悟的,當下是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正因為發了菩提心,他才能夠舍家棄欲、行作沙門。行作沙門就在世自在王如來座下作弟子,一出家發大願,就要建構超勝十方的淨土,這個時候他已經是悟證無生法忍了。法藏菩薩發四十八大願的時候,就已經是登地以上的菩薩了,這叫聖種性。就在這個聖種性這個實相,不生不滅的法性的這種狀態當中,稱性發了四十八大願,這個願是真實的。
我們眾生髮的都是心意識裡面的,心意識裡面本身是無常的、是變化的,心血來潮發了一個很大的願,結果做不到又說怎麼怎麼退願,退願有時候又發願,眾生都是這個樣子。就好像一個閉關的在我們這兒發了大願,這次閉關要度我多生多劫的冤家對頭、孤魂野鬼,你們都來吧!等到第一天這些都來了,這受不了了,問監香師「我能不能退願?」那就退吧,你沒有這個力量啊。法藏菩薩發的四十八大願,他是真實心裏面出來的,由這個真實的願生起真實的行,所生起的這個法性土。由於這個大慈悲心本身的核心,就是給與眾生得安樂,又是契證實相、精進持戒、修福德智慧出來的,它的特點就清淨。所以這個土是清淨土又叫淨土,是法性土,是無衰無變的、是不生不滅的、是永恆常在的。這個清淨土是法藏菩薩因地發願,修行所證得的,所以現在從他清淨莊嚴的果上的土來說,追溯他的因,從果上來說因,所以也可以稱為性,性就是他的聖種性發出來的。
第四個意思就是性是必然義、不改義。這個都有著對真如法性的那種本質內涵的把握。什麼叫必然?必然義。極樂世界就好像大海,海水有個特點,平等一味,它有鹹味海水的性是一味的。陸地上有諸多的江河水泊,這些水各有各的味道,有它的差別性。但這些所有的江河湖泊的水流入了大海,就泯滅了它的差別性,就跟大海同一味道,等同一味。所有的河流的水到了大海,必定跟大海同一個味道,這就是它的必然義。海味,大海的水味,不會由於這些江河湖泊的味道過來,來改變自己的味,這很重要。比如說我們這些凡夫去,還有阿賴耶識惡業種子、還有煩惱,如果我們都把煩惱都帶到極樂世界去,還在那裡殺盜淫妄酒都乾的話,那極樂世界有什麼味道?誰也不願意去,到那裡他都是菩薩了,九法界眾生去了都是阿鞞跋致。什麼樣的眾生都是阿鞞跋致?這就是必然義。必然義也包括你必定成佛。
不改義,不會由於眾生的種種的煩惱、根性的差別性,來改變極樂世界的平等一相一味的本質義。因為極樂世界的佛的願力的力量太大,它只能改變眾生,不可能被眾生的煩惱所改變,所以我們都也可以放心了。我們能往生,結果看到江洋大盜也往生了,心裡就犯嘀咕了,這種人也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去,那我怎麼辦?沒有關係,到極樂世界這個江洋大盜也是阿鞞跋致。對於這個不改義,用一個比喻來表達。我們眾生的身體它的體性是不乾淨的,首先從種子不淨、生處不淨、飲食不淨,三十六種不淨之物。我們自己不乾淨、不清淨,還沒有自知之明,還認為自己清淨。由於我們的身體本身不清淨,一切清淨的東西進了身體都被改變了。
比如精美的飲食、好的茶水,這些很清淨的、顏色很好的、很香的、很美味的飲食,到了我們眾生身體裡都變成不清淨了。不清淨,變成屎、變成尿,大便出來就很臭。為什麼變成很臭很騷的東西?是由於我們身體不清淨。每天早上起來看看這個口很苦啊,這個口不乾淨啊,不刷點牙都沒有辦法,呼出的氣都是臭的。很多女同胞喜歡打扮花枝招展,就是鮮花到了身上,馬上也都搞得不清淨、馬上枯萎了,所以說身體就太不淨了。正因為不淨也知道自己污穢,所以就天天灑香水,香水也蓋不住。所以由人的身體的不清淨,所有好的東西進入身體都變成不清淨。
正面來闡明西方極樂世界的往生者,他的那種身心有一個徹底地改變,就在蓮花裡面轉凡成聖。他就破除了我執、他就離開了身見、他一切煩惱的習氣雖然究竟沒有斷,但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讓他不能起現行了,所以他的形色是清淨的,像佛那樣紫磨真金色,他的心是清淨的,再也沒有我執、法執,和飲食男女的那種不清淨的心。這些往生者由於有阿彌陀佛願力加持,讓他得到相近的、相似的、清淨的身心,最終畢竟能得清淨平等的無為法身。
究竟就是他最終能夠像阿彌陀佛那樣,得到究竟的清淨。究竟清淨就是無明、煩惱、習氣、全都沒有了;平等就是他已經證到了大平等心了,他已經是能夠現量親證到那個大涅槃的無為法身了。這就是極樂世界的這種性功德成就的結果。就極樂世界的特點清淨,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清淨。如果到一個穢土去,大家都不清淨你也就不清淨。在一個團隊當中,大家天天都在喝酒吃狗肉,你不喝酒吃肉行嗎?你就被隔離開了。所以為什麼善人住的地方,在那裡就跟善知識在一起你也變善了;跟惡知識天天待在一起你也同流合污了。極樂世界的清淨的特點,令一切往生者得到究竟清淨平等的無為法身。這就是必然義、不改義的特點。
《往生論注》2016第二講(5)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進一步來說這個正道是指什麼?就是平等大道。這個平等從哪兒來?平等一相。有一相才平等,無差別。一相從哪兒來?是從無相裡面來。無相就是空,是要證到空性才有大平等心的,沒有證到空性的人絕對是分別心。這種大平等就是大道,平等就是大乘的這種特點,大乘平等道也就可以稱之為正道,平等是一切法的實相,換一個概念,空就是諸法的實相。證到這個空性,能由這個無相升華出一相,一相升華出一個平等,是由於諸法的平等,所以發的菩提心也平等。由於發的心平等,所以證到的這個道也平等。
哪怕是三乘的行人到極樂世界去,最終也是證到摩訶衍的大道。不是再用羊車、鹿車、牛車來度眾生,乃是以大白牛車來度眾生的。所以讓他得到的這種道、證到的道,就是會三乘歸一乘的道平等,所以大慈悲心也是平等,這裡就直接點出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大慈悲心是菩提心的核心內容,菩薩是由於不忍眾生的痛苦,來發心圓成佛道救度眾生的。大慈悲心就是推動菩提心的一個動力,菩提心是成就佛道的種子,所以在大乘佛法當中,是由於有苦難的眾生,才有菩薩,才有佛果,沒有眾生就沒有佛。於是一個菩薩成佛首先要報眾生的恩,都來自於大慈悲心。
慈悲從所證的淺深來看有三種慈悲,也就有時候叫三種系緣。慈悲有三緣,這也出自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論》,談一個菩薩跟聲聞緣覺的差別,區別就是聲聞緣覺能夠證到空性就會取證,菩薩他是看到墮到三惡道裡面的眾生,他不忍眾生苦,由於慈悲心他不取證涅槃來度眾生,這種心態就能夠讓他得到佛的種種的功德。所以菩薩要修行八法,八法當中第一法就是談慈悲心的問題。
慈悲有三種緣,第一種是眾生緣。眾生緣就是觀一切眾生就好像自己的子女,猶如赤子。看到子女受苦要拔他的痛苦,要給與他的快樂。所以這種眾生緣慈、慈悲,凡夫也會有這個,三乘的行人最初的慈悲心也屬於這個範圍,但他屬於小悲。因為他是凡夫雖然有點慈悲心,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夠拔眾生的苦呢?能夠與眾生的樂呢?可能他還沒有這種能力,屬於小悲的範圍。
法緣慈悲屬於中悲,是指證悟諸法無我的真理所起的慈悲,這個就屬於證果阿羅漢,以及初住以上的菩薩的慈悲屬於中悲。
第三種就是無緣,是大悲。怎麼理解這個無緣?無緣就是無條件的救度。不會有分別心,這個人跟我是親一點、這個眾生跟我疏一點、這個眾生善一點、這個眾生惡一點,他遠離這些差別的見解,就以無分別心來平等系緣一切眾生。所以這種慈悲是絕對的、絕待的、無條件的慈悲,這隻有佛才具足這樣的大悲,凡夫、二乘都不究竟。
這一定要證得諸法的空相,就是實相。在這個實相現量當中,現量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同體,有同體的感覺,一切眾生受苦就等同於自己受苦,一切眾生的得解脫的安樂,就好像自己得到了這個安樂,他就是同體。這種感同身受,同苦同樂的心唯佛才有,所以就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樣的大慈悲心就是出世間的善,因為世間法裡面凡夫是沒有的。凡夫的慈悲是跟自己有緣的家親眷屬、朋友是有點慈悲,跟他沒有關係的他是生不起這個心。所以同體大悲心是出世間法,證得諸法空相,在不二法當中才能夠升華出來的。
由此我們從這裡要生出,極樂世界這個淨土是阿彌陀佛,從他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心裏面生起來的,所以大慈悲心就是西方淨土的本質內容、根本。而且這個大慈大悲他已經在果上成就了,就有種力量,這種力量常常表述為慈善根力,慈善根力屬於無作妙用的範圍,只要眾生的苦難有祈願,這種成就的大慈悲的力量,就能相應地去救度。
就好像阿彌陀佛臨終接引,他已經是慈善根力、無作妙用,千江有水千江現,只要有眾生念佛,一個眾生念佛阿彌陀佛來接,百千萬億個眾生念佛,阿彌陀佛百千萬億個眾生去接,不要理解為阿彌陀佛,一個眾生念佛他也來接,另外也來接,那阿彌陀佛忙得過來嗎?他不需要忙,天上一輪月亮還能在所有的江河湖泊影現,阿彌陀佛成就的大慈大悲的力量是普應一切眾生的心,一個不捨。包括阿彌陀佛光中顯現的化佛,他的光明普照到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他是攝受九法界眾生的,他可以顯現佛身,也可以顯現其他的身分,甚至顯現江河湖泊、橋樑、無情的器界來度眾生,這個都是大不可思議的境界。大不可思議的神通妙用是他所生起的因,是來自於大不可思議的那個平等大道、那個大慈悲心、那種出世的善根所生起來的。
所以了解極樂世界的緣起的背景、特質,對我們理解淨土法門大不可思議的神通妙用,是必不可少的一個認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極樂世界性功德就表達為:阿彌陀佛所契證無上正道、平等正道,由此所生起的大慈悲心這樣出世的善根所生起來的一個淨土,由於是大慈悲的特點,所以核心就是要給一切眾生的快樂,拔一切眾生輪迴三界的痛苦,為此目的建立的。
好,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