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往生論注》2016第六講(3-4)


時間:2019/7/11 作者:慧悟

《往生論注》2016第六講(3)——大安法師

請看下面偈頌:【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贊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這是第三種功德成就「無餘供贊德」。無餘就是在十方所有世界當中,不會有遺漏,去供佛、贊佛的這種德能。偈頌就說「雨」,就是到他方世界去供佛,雨種種的天華、天樂、天衣、種種妙香等,包括幢幡、衣蓋這些供養具去供養諸佛。供養的時候,當然同時要稱揚讚嘆諸佛的功德。那這些諸佛有的是淨土的佛,有的是穢土的佛,都要平等地去供養讚嘆,這個意思。

阿彌陀佛為什麼要生起這個莊嚴?是見到有的剎土菩薩,人天的發心不廣大,發心不廣大,就不能分身散影遍至十方無量的世界,去供養諸佛如來以及與會的大眾。所以心量有多大福報就有多大。心量小就做不了大的佛事。還有分別心,或者是自己處在五濁惡世,穢土,就不敢到清淨莊嚴的剎土去供佛,自慚形穢有自卑感。或者自己住在清淨的剎土,看到穢土它瞧不上眼,鄙視,因為在淨土肯定身高很高,百福莊嚴,穢土可能那個佛示現的都是黃面比丘相。身材很矮小,土地都是砂礫,坑坎很不莊嚴,根本就沒有黃金為地,他就會容易生起這種高下優劣的分別心,就不願意到穢土去供佛。就由於這種種的內心的局限、分別,所以就對十方無量的諸佛如來所,不能平等周遍供養,也就發起不了廣大的善根,因為真正的善根還是要三輪體空的,還是要大菩提心,大平等心裏面生起來的。

所以法藏菩薩發願,等我成佛的時候,我剎土當中的一切菩薩、聲聞、天人大眾,這裡這種願力所包攝的還不只菩薩,就那些他方世界來往生的聲聞,以及帶業往生的天人,這些只要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諸往生者,他都有能力分身散影,同時態遍至十方一切諸佛大會的處所。到那去不能空手去,那要廣修供養,這個供養具都是阿彌陀佛的恩賜。

所以就是常以清旦,盛眾妙華,就在清晨的時候,夜氣清明,心很清淨,表達恭敬,大恭敬心,就能夠到他方世界去作供養。「雨」就是像天空雨下了種種的音樂,種種的華,種種的衣,種種的香,種種的幡蓋、宮殿,這些種種華都能夠在虛空合成一個華蓋,朝下對著佛來供養。同時以梵音、辯才、微妙的辭語,來讚嘆諸佛的功德。前面作供養後面要讚嘆,這個讚嘆都是要體現平等心,不要有分別。雖然讚嘆,「穢土如來大慈謙忍不見佛土有雜穢相」。比如他方世界的淨土的菩薩,要過來供養釋迦牟尼佛的話,那個淨土的佛都會告誡這個菩薩,你到那邊去,不要看到佛的身體很卑小生輕慢心,這是由於釋迦牟尼佛以他的大慈願力,以他的謙忍精神隨眾生的那種水平來示現。

我們這個世間就是幾米高,最多就是兩米、三米,能示現一個一百里的身高嗎?那攀不上,他也跟眾生差不多,最多身高高一倍而已。所以「丈六八尺」,最多是這個身高,就是示現。像我們現在鑄的阿彌陀佛四十八米,可能我們都覺得攀不上,但他方世界的菩薩身高,或者就是三十二由旬,或者四千二百由旬、八萬四千由旬,他有那麼高。所以雖然你那麼高,你要知道釋迦牟尼佛他有這種能力,示現種種的身高,但為了度眾生故,他示現了卑下的身體,這個卑下的身體是表明佛的大慈謙忍,然後他所處的那個世界種種雜穢之相,荊棘、坑坎、高山峻岭、砂礫,這是眾生的業感,其實在佛的自證量當中,也是七寶為地,也是無量的莊嚴。但佛不能夠把他的那種地面莊嚴顯現出來,還是要隨順眾生的業力,佛好像也跟我們一樣處在一個雜穢的地方。

這就是《維摩詰經》裡面,當佛說「心淨則佛土淨」的時候,舍利弗就生起一個懷疑說,佛應該是心淨,心很清淨,為什麼你跟我們一樣,也處在這麼一個砂礫不乾淨的地方呢?這個念頭一出來,虛空的螺髻天王就告誡他,你不要用自己的觀點來看,佛自己的境界不是你看到這個境界,當時佛為了印證這個,足指按地,當下就是七寶為地。但七寶為地顯現一下還要回到沙漠地來。所以這些大菩薩知道佛是示現,雖然看到一個穢土的情形,但是本質上是沒有雜穢之相。雖然讚嘆淨土如來無量的功德莊嚴,但不見佛土有清淨相。就離開了這種污穢和清淨的對待法,這就大平等了。何以故?為什麼他能有這種平等的觀照?是由於諸法的體性是實相,是平等的,於是諸佛如來所證的法身也是平等的,他所具足的十力、四種無畏、十八不共法也是平等的。所以諸佛如來都稱為等覺,平等覺。如果對於去供養的佛土生起了優劣心,哪個更優一點,哪個更劣一點的心,即便用無量多的供養具供養如來,都不是法供養。法供養就是要平等,就好像維摩詰居士拿他的珍寶,一份奉獻佛,一份奉獻這個城裡最下的一個乞丐,當這個心出來供養的時候,當下這種財供養就是法供養。

好,請看下面:【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這是第四項功德「遍示三寶德」。這些菩薩觀照,哪個世界沒有佛法僧三寶的功德,就願意往生到那個地方來住持佛法。像佛一樣建立三寶,住持法道,廣度眾生。這是大菩提心的表達了,阿彌陀佛為什麼要生起這一願?是見到他方世界有些菩薩稱為軟心菩薩,就是有怯弱心,這屬於信位或者信外的菩薩,他只是很好樂在有佛出興的國土修行,不願意在沒有佛的國土修行,或者度化眾生,所以這就是「無慈悲堅牢心」,只是念空、無相、無作,自利。

所以就發願,願我成佛的時候,我所住持剎土的這些菩薩都有大慈悲心,都有勇猛堅固的意志力,都能夠「舍清淨土」,到他方世界沒有佛法僧的地方去住持莊嚴佛法僧三寶,沒有佛法僧三寶的地方就稱為邊地,八難之一。

古往今來多少發菩提心的高僧大德,在承擔著這樣的一個弘法的使命。原來我們中國也屬於一個邊地,我們的佛法怎麼傳過來了?從絲綢之路,從蔥嶺、沙漠或者海路,天竺國的、西域國的三藏法師,也是九死一生,捍勞忍苦,來到我們中土,來翻譯經卷、來講經說法、來住持三寶,這些都是我們要感恩的。

鑒真和尚在唐代他為什麼要去日本?就是日本沒有戒法也就沒有僧團,那時候去日本多麼困難,東渡第六次才成功,最後一次成功還正是從東林寺出發的。日本人就很感激鑒真,那是日本國的文化恩人。宗教的弘法是需要一種菩提心的,一種忘我的精神的,叫作重法如山,輕身似塵。沒有這種無我的精神,是很難做這個事情的。就像玄奘大師去印度求法,求經卷,那也是九死一生。從法顯法師開始,最先是朱士行,那段時間去印度,西域去求法的去的人很多,回來沒有幾個,付出了多少生命哪!別說佛教就是其他宗教也有這種精神,天主教、基督教這些傳教士,他也是不惜一切啊!

到廬山上面看看,我們有時候去參觀一些老別墅,李德力弄的那塊地方,最先在這裡買地皮、建房子,有很多都是傳教士。一個叫楊格非的,他是二十四歲就來到中國傳教,八十一歲才回到英國,回英國不久就去世了,他就在中國傳教五十七年,他在五十七年當中,他的足跡遍布了大半箇中國的城市和鄉村。他有他那種宗教的發心,他曾經說過,為了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寶貴靈魂,我願意為之生、為之死。就在他去世的前幾年他還說了一句話,如果上帝再給我五十年我仍將都給中國。他的別墅就在廬山上。

還有一個英國的傳教士叫都約翰,在他那個空間有衣架都是英國的裝飾,鋼琴什麼,但是衣架上掛了一件中式的長衫,就大褂,這個人很有意思,他也很能夠深入到中國化裡面,他傳教的時候就換上中國的服裝,換上大褂,並且他還可以講一口流利的廬山土話,不僅是國語,土話、方言他都學到了,所以廬山的老年人都說叫「都洋人」。廬山當年最好的一個飯店叫「仙岩飯店」,就是他開的。

有個傳教士叫賽兆祥,他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女兒賽珍珠,賽珍珠是得了一九三八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就由於她的父親很早就來中國傳教,也在中國五十年。這個賽珍珠在美國出生三個月就帶到了中國,賽珍珠的童年、青年都是在中國度過的。她的保姆王媽就是她的中文的啟蒙老師。賽珍珠就深入到中國的民間,中文也講得很好,對中國文化非常的熱愛,所以以後她去創作,都是先用中文來思維再用英文來寫的,代表作是《大地》。她是在二十年代、三十年代聲名鶴起的,那個時候「五四」以來是中國的一批知識分子反而瞧不起自己的本土文化,賽珍珠作為一個美國人、白人,傳教士的後代,竟然對中國文化一往情深。她在國外都說,我就是中國人,世界上最漂亮的是中國人,世界上最好的文化是中國文化。她都能說出這樣的話。而我們的一批所謂「五四」的那些人竟然說,中國是劣等民族,最好這個黃皮膚都不要就更好,這很奇怪了。有時候感覺到賽珍珠更像一個中國人。

在民國年間,有一批傳教士的後代都是在中國出生的,除了賽珍珠還有一個叫浦愛德,她是在協和醫院做護理方面的。還有個蘭安生,是做公共衛生方面的專家。還有司徒雷登,做過燕京大學的校長。這些在中國出生的傳教士後代,他對中國文化都是熱愛的,透過他們的介紹是影響了美國人。賽珍珠,尼克森都說她是中美文化的使者,而且這些美國人透過看賽珍珠這些人寫的東西,它都是對中國文化是正面肯定的,乃至在抗日的時候疾呼……挺中國,譴責日本,而且堅信中國是不可屈服的,賽珍珠都為中國抗日募捐了幾百萬美金。

所以我們對中國文化,對中國有恩德的人,我們還真的不能忘記,她的別墅就在廬山上面,她的作品我們看得太少。通過他們的傳教,他們深入到中國的社會,現在海外都有一些寺院,可以說沒有深入到西方人的人裡面,還是在我們華人圈子裡面。實際上我們也要學他的語言,用英語來講佛法。希望下一代有志向的,對西方文化、對西方人很了解,進入他的主流圈子,用他的語言來講淨土法門就好,這就是住持佛法,令佛種在他方世界處處不間斷。這是要擊法鼓、吹法螺、建法幢、演法施,為諸眾生作不請之友,惠以眾生真實之利。這樣觀淨土菩薩四種功德莊嚴,就是以智慧上求佛道,以慈悲下化眾生,是他功德成就的核心,「訖之於上」就是總觀察已竟,它也有鉤鎖關聯的次第。

好,請看偈頌:【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這四句屬於回向門,回向就是回向自己的功德,普遍地布施給法界眾生,目的是共同覲見阿彌陀佛,往生到安樂國。最後總結這個偈頌,「無量壽修多羅章句」,就是以《無量壽經》為核心的,旁及《觀經》以及帶說淨土經典的這些文句,「我以偈頌」,就是以這個二十四偈來圓滿總說已竟。「總說竟」,總說就是非常概括地去說,由這個總可以分成別,如果別說的話那就是無量無邊,就是後面所說的,這三類二十九種莊嚴,是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無盡莊嚴的總說,由這個三類二十九種莊嚴,可以開顯無量無邊的彌綸法界的莊嚴,這就是它的廣,由這個廣可以攝到三類二十九種莊嚴,由三類二十九種莊嚴再可以略到一法句,這一法句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廣略相即。略,可以略在這句六字洪名;廣,可以彌綸法界的無盡的莊嚴。

《往生論注》2016第六講(4)——大安法師

好,下面就有八番問答,就是這個經論討論到這個時候,有些重要的理論問題。站在世間的知見以及通途佛法的知見,必然會產生疑問的。對於普遍的疑問,就要做一個破疑生信的工作,所以這八個問答非常重要。

我們先看第一個疑問,第一問是何等眾生往生疑。他提的問題是,天親菩薩在《回向偈》裡面說,「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這裡的眾生是指何等類別的眾生。能往生的人的資格是什麼?

好,這裡回答,先要引用經典,依經典首先依《無量壽經》來說,《無量壽經》佛告尊者阿難,十方有恆河沙諸佛如來,皆共稱揚讚嘆阿彌陀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諸有眾生」,諸有眾生指三界二十五有的眾生,這三界所有的眾生,聞信阿彌陀佛的名號信心歡喜,名號啟發了他的信心,他心生大歡喜,這樣的信心歡喜乃至一念,當然能夠持續很多念是最好。最低限度乃至一念,這一念的信心歡喜的功德去回向,即得往生。一往生就能夠得阿鞞跋致,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是對十八願的表述,按這個經文來說,往生的眾生是什麼身分?「一切外凡夫人皆得往生」,往生是凡夫的事情,凡夫有外凡、有內凡。十信位是內凡,外凡就是信外輕毛,就是指我等眾生屬於外凡夫人,只要具足信願都能往生,這是第一個身分。

第二個身分根據《觀無量壽佛經》,九品往生《下品下生章》裡面,他的資格就更低了,如果說一切外凡夫人,可能還會標指善人,這《下品下生章》特別談是惡人,而且不是一般的惡。是造作五逆的惡、十惡業,具足種種的不善業,這是非常愚痴的人,由這樣的五逆十惡的惡業故,他要墮到地獄裡面去的,而且在地獄裡面是多少劫都出不來的,受無量痛苦的,是這樣的地獄的眾生,愚痴人,臨命終時遇往生善知識種種安慰,為什麼要種種安慰?因為地獄境界已經現前了,地獄猛火出來了,在這種情況下善知識跟他講,「唯有阿彌陀佛才能救你」,教令念佛,這個惡人由於造惡很多,身心煎迫、恐懼、苦惱逼迫不遑念佛,就是他的心念都專注不到念佛上,念佛或者念佛的功德,念佛的相好,他都沒有這個能力,所以這個善知識告訴他,如果不能繫念就專門來稱念佛名,專門用口來念,這樣以至誠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就念十聲,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當中消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地獄猛火都變成了淨土的境界,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在這個惡人面前,一念頃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由於他造惡很多,在蓮華裡面滯留十二大劫蓮華才開。蓮華一開,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大悲音聲為他去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這個往生者聞到觀音、勢至講法心生歡喜,當下就發了菩提之心,所以這個菩提心是到極樂世界才發得起來的。這就是《下品下生章》的經文。

曇鸞大師也是說,任何的結論都要依照聖言量去說,依這個經文來證明。下品凡夫,就是造作五逆十惡的凡夫,只要他不誹謗正法,信佛因緣皆得往生。就臨命終時他什麼樣的修行都沒有,就是由於相信阿彌陀佛,稱念彌陀名號願意往生,阿彌陀佛慈悲攝受讓他往生。這個往生眾生沒有更高的資格吧?沒有提更多的要求吧?就是信願稱名,感通佛力,哪怕五逆十惡都能往生,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二經會通疑」。這就談往生的資格當中,《無量壽經》說的跟《觀經》說的又有差異。《無量壽經》是說,只要發願往生的皆得往生,但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是十八願裡面講,「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有一類眾生不在這一願攝受範圍當中。《觀無量壽經》說,五逆十惡具諸不善也得往生。這兩部經如何會通?好像說的不一樣啊!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無量壽經》是說,同時具備兩種重罪,犯五逆罪和誹謗正法罪,同時具足兩種重罪,有這兩種重罪故,所以他不能往生。《觀經》是說,只是他作十惡五逆重罪,只是作一種罪,沒有說他誹謗正法,就這個犯了五逆十惡罪的,他沒有誹謗正法,由於他沒有誹謗正法故,他信願稱名可以往生,這個是要把它辯析清楚的。

第三個接著問,「但謗法得生疑」,就是又進一步問了,他對於十念往生裡面的意思一定要搞清楚,層層剝筍。第三個就是假如一個人他具足犯了五逆罪,五逆罪是很重,殺父、殺母、殺聖人、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這逆罪是入地獄如箭射的,是不可悔的。假使一個人只是造了五逆罪,但他沒有誹謗正法,《觀經》裡面已經表達,只要信願稱名則可以往生。

那現在問另外一種情況,如果一個人他只是誹謗正法,並沒有造五逆重罪,他也願意往生,能不能往生呢?這個回答是,「但令誹謗正法」,就是他只是做了誹謗正法的重罪,並沒有造其他的惡業,但他絕對還是不能往生。

說明誹謗正法的罪是更大了。為什麼這麼說?經典說,造作五逆重罪的人,能夠墮到阿鼻大地獄、無間地獄,具足受一劫的重罪,一劫就是一大劫,成、住、壞、空八十小劫,這個世界到了宇宙大爆炸,壞劫他的地獄也壞了,他也從地獄出來了。但是誹謗正法的人沒有這麼輕鬆,他墮到無間地獄,如果這個世界的劫數要盡的時候,要把他轉移到他方世界,還是在住劫的世界,繼續在無間地獄受罪。如是輾轉經過百千阿鼻大地獄,佛都記不出他出來的時節。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誹謗正法的罪極重。什麼叫正法?正法就是佛法,出世間的大法。這個愚痴人既然對佛法進行了誹謗,他當然就沒有願生極樂世界的道理了。他誹謗說明不相信,一不信就一切不信的。他沒有這個願,但是如果假使他是貪求極樂世界安樂,而願生的話,那也就像求一個非水之冰、無煙之火,豈有得理?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求往生的動因,是了生脫死、圓成佛道、普度眾生的,這就是菩提心,就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你還是貪五欲的享受的心,那你求是求不到的。就是說這個願跟阿彌陀佛的願是不產生交感,不產生交感就很難去的,所以這一問就是說,只是誹謗正法就不能往生。

進一步問,誹謗正法的相狀是什麼?「謗法相狀疑」,這要注意了。我們可能稍有不慎也可能滑到這個裡面。如果有人說,無佛無佛法、無菩薩無菩薩法、如是等見,看這一行我們都膽戰心驚,現在誹謗正法的人還是不少,他不承認有佛。這個世界還有什麼佛?甚至有的進入僧團有時候談到釋迦牟尼佛,他都是,他是一個太子,接這個位子沒有接上就很痛苦,沒辦法就出家了。無佛,當然也沒有佛所證得的宇宙人生的那種真相。法就是真理他也不承認,也沒有菩薩,也沒有菩薩法,六度萬行,什麼般若波羅蜜他也不相信,直接如果談西方極樂世界他更不相信,那都是佛教騙人的,是它進入衰落的時候,為了騙一般老百姓,兜售一張進入天國的廉價門票的,他就敢這麼去說。他有這樣的見解,自己也是這麼理解的,而且還說出來,或者去寫文章,或者去做演說,也讓別人接受,而且講得很肯定、很決定,這都叫誹謗正法。其罪過之重甚於五逆十惡。

第五問就是「謗法罪重五逆疑」,這進一步問了,說沒有佛、沒有佛法、沒有菩薩法、沒有極樂世界、沒有因果,包括沒有因果、沒有輪迴,人死如燈滅這些,見解只是自己的事情,我就這麼想的,對眾生又沒有產生傷害、眾生沒有苦惱,怎麼就能夠超過五逆重罪呢?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