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


時間:2019/8/19 作者:紫竹林中觀自在{釋新善}

誦經就是背誦,看著經文叫讀,不看經文叫誦。念得很熟了,可以背下來了。誦經,要怎麼誦?經裡頭沒有意思,不要求解義,這個怎麼講、那個怎麼講,那都是你的 妄想,經沒有意思,一直就念下去,念一千遍、念二千遍、念三千遍,規定一天念多少遍,一生都不間斷。

誦經目的是什麼?目的是修定,得到定之後就開智慧了,智慧開了問題才能解決。誦經是修定的,把自己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給念掉,是這個意思。心裡經文念得清清楚楚,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慢慢就會得定。

讀經與念佛,事實上是淨業行者每天都要修持的功課。以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教導淨業行者要修五種正行,其中讀經與念佛,都包括在五種正行之中。五種正行就是第一讀誦正行,第二觀察正行,第三禮拜正行,第四持名正行,第五讚嘆供養正行。所以五種正行的第一讀誦正行就是讀經,讀經一定要讀自己所修學法門,根據的經典,如此才是修相應教。如果讀經是修不相應教,那麼解行不相應,有可能徒勞工夫,而未能有所成就。

如果修觀音法門的行者,當然要讀《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或是讀《大乘莊嚴寶王經》;如果是修地藏王法門,當然要讀《地藏經》;如果是修藥師法門,當然要讀《藥師經》;如果是修學天台宗,當然要讀《法華經》;如果是修華嚴宗,當然要讀《華嚴經》。所以看你修哪一個法門,根據那個法門的所依經典一心讀誦。

每當讀誦佛經時,或者聽到別人讀誦佛經時,就會自覺地提醒自己發菩提心,按照佛在經中的教導真修真乾,大做佛事,用佛在經中的慈悲教戒,對照自己的缺點,錯誤,煩惱習氣,立即改正。這就是心內求法,會用,會修行,會借假修真,能修到真實功德,化解一切災難,消除種種業障,走上成佛的菩提正道,這才是真正聽懂學懂了佛經。

念佛的時候,怕妄念習氣太重,一面念佛一面還是會打妄想,所以初步入門,我都叫同修讀經。妄念起來了就讀經,讀經比念佛有效。念佛,一句阿彌陀佛念滑了嘴,妄念照打,佛照念,妄念照起,一點都不得力。但是讀經就不一樣,讀經一打妄念就念錯,所以很容易發現妄念。專心一心去讀經,我們讀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沒有妄念,念兩個小時,兩個小時沒有妄念。

哪一天妄念少了,真的沒有了,不要念經了,念佛號,那個佛號就很有作用,念頭一起來,一個佛號馬上就壓下去。所以最初妄念伏不住,用讀經的方法好。讀經的方法還有一個好處,讀經幫助你開智慧,智慧現前,你的信心增長。為什麼有人念佛,念到後來退心?沒有智慧。沒有智慧,這句佛號念久了,念得厭煩,不想再念,就退心了,沒有智慧。

念佛功夫真正得力的話,得定,因為一句阿彌陀佛即是無上甚深微妙禪,會得念佛三昧,就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也就是大勢至菩薩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但是讀經也能得定,專心讀經,心裡沒有妄想就得定,而且又開智慧。這個經的意思一遍一遍讀,自自然然領悟,不需要去研究,不需要去想經里什麼意思。許多同修都有這個經驗,確確實實沒有去想它什麼意思,意思自然現前,那個就叫悟處。

雖然現前,不要去理它,也不要歡喜,我悟出來了,這一悟就迷了,一動念他就迷了,不要去理會它。不要去理會它,會不會忘掉?不要去理它,忘掉就忘掉,底下還會有悟處,愈悟愈深,愈悟愈廣,這才是一個道理。總而言之,不能有分別,不能有執著,有絲毫分別執著是迷,不是悟。要有耐心,要能夠堅持,永遠不要改變,一直下去,才會得真正的受用。

所以,先讀經誦經,等到妄念少了,再來念佛就得力了。但是有法師開示,以散亂心念佛,具足信願,也會往生到西方淨土。這就是蕅益大師說得,往生與否,全在信願之有無。就是信願持名念佛,也就是淨土法門的信願行三資糧。深信切願,尤被強調為念佛往生的前提和關鍵。

藕益大師云: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是深信、切願、力行為要耳。徹悟禪師云: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印光大師云: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

信,謂深信依佛言念佛求生西方必能遂願,有信自(自心有佛性)、信他(信阿彌陀佛實有),信因信果等義。願,謂發願命終往生淨土,至彼國得不退轉回入此界度化眾生。行,分正行與助行。正行指修念佛,助行指兼修禮誦供養、六度萬行等。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