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佛說十善業道經>淺釋—關於嗔恚


時間:2011/3/10 作者:阿彌陀佛

關於嗔恚.

嗔恚分兩個部分來學.一,嗔恚.二,修習不嗔恚的善法.

一,嗔恚.分四個方面.1,嗔恚的定義.2,嗔恚的造成.3,思維.4,嗔恚的果報.

1,嗔恚的定義.

我們平時所說的發怒,憤怒,有生氣,懷恨的意思在心裡生出來了.內心意念動機裡面有傷害有情的意思在了,動機有憤怒害心就是嗔恚.它不需要行諸身口.行諸身口要殺,謾罵等就是殺生,惡口等惡業了.意業里傷害有情的動機生出來,嗔恚惡業就成立了.

本經十惡業裡面的嗔恚,針對的對象是其他有情.因自心相續里生起煩惱.希望其他有情遭到殺害,損失財物等.內心在這樣想著,不管自己是否將憤怒生氣表現出來,即使行為還沒有傷害,嗔恚惡業就造就了.

十惡業裡面的嗔恚惡業就是這樣.屬於意業裡面產生就有了.主要原因是內心的煩惱引生嗔恚.修行的人內心遠離這些貪著今生的盛事.一心求往生或開悟.修習的時候也會生生氣.但不屬於十惡業裡面這個嗔恚.簡單做下了解.如長久修行,見地不能通達.內心的猛烈修持.會生出因不能見地通達的引導,修習時產生煩惱.障礙修行.這種一種.原因是見地不通達的,不能如理引導,內心念念修習產生.第二種,是自己持戒看到別人不持戒並且行為很墮落,生起煩惱嗔恚.或者自己在修行的時候,修習的很好,很順利.但別人來了影響了自己的修.這時產生嗔恚.或者還有辯論佛法見地,交流時候,別人不聽從自己的.或者是自己修行得到某種所悟,但不一定徹底.看到他人所說與自己所悟不同,與他人說他人並不所承許自己的見地.內心引發的嗔恚.這些是修行人容易造就的嗔恚.如果內心沒有要傷害有情.這種動機沒有生出.只是憤怒.就不屬於十惡業裡面這個嗔恚.

如引起內心動機要傷害有情了.那麼成為意業的嗔恚惡業.所以有說嗔火燒功德林.主要看他的動機.我們看不到別人的動機.最主要看自己的心,減少消除嗔恚的動機.安住於修習善法,解脫法.利益有情法.

在家的人一般是有家庭小孩.那麼小孩做錯某件事,家長內心生氣.這種嗔內心的動機沒有傷害小孩的意思,不屬於本經所說的嗔恚惡業.但不要讓這個嗔繼續放大.多要佛法知見安住內心.

2,嗔恚的造成.

嗔恚的造就.憤怒的情緒,必然失去理智.不但遮蔽如理正確知見思維,就修心的角度.此時有情的心為憤怒現起,無法當下修習.在沒有覺醒之前,我們的心對因緣人事不能坦然處之.也沒有基本的內心觀察和調伏.或者安住所緣境,如知見或佛號的思維修習.常常會心隨著境流轉.很容易引起內心的嗔恚.貪,嫉妒,痴等都可以引發嗔恚.不經觀察的內心,念念受控在情緒,習氣,貪著的境界人事利益上面.人慾望追求美好的.卻最容易失去最美好的.時光和覺醒.外面的美好都不如有情本具的佛性美好.但我們不認識.所以喜歡追求都認為是的美好,我們的心是太顛倒錯亂.無知了.經常我們隨意觀察一下,會發現嗔恚別人的人,自己的心更痛苦.比如我們強烈的仇恨某人,某人不一定知道.內心痛苦的是我們自己.並且造下了的是惡業.即使它很小.將來也增長,推動內心相續向著不好習氣的方向.

我們來看嗔恚的造就.人的內心沒有經過實踐佛法修行.受外境影響遷流是一定的.比如外境有人罵我們,或者語言行為刺激傷害到我們,這個境界落入我們內心.對方的行為語言在我們內心就執著放不下.放不下的心就容易生起煩惱.自己要得到某利益的動機促使,對方傷害我們,我們要相反方向的希望他不好.自己得到利益.有時不是某利益,內心基於小的一句話也要這樣放不開.生起煩惱對對方有憎噁心.這是第一個嗔恚的憎噁心.

這個憎惡對方的心發展,就是忍受不下去了.很憤怒很憎惡他.不能有忍心.

內心的思維念頭,思維串習.耐受不了發展,之後就是要對方不好.怨恨他的心就起來了.離開如理思維的心.怨恨生起來就希望傷害對方了.

之後,就是謀略心.要傷害對方,如何傷害呢?用什麼辦法打擊他傷害到他.內心想辦法實現這個傷害他的目的.

這個謀略心發展下去,就是覆蔽心.什麼意思?就是謀略心的思維,自己沒有意識到這種嗔恚有什麼不好,有什麼過患.沒有想到這是錯誤的,一點反悔的意思沒有.也不會想到要出離三界.也不知道嗔恚又什麼害處.繼續的這樣下去,也不覺得羞恥.就是覆蔽心.是說這種嗔恚,把善法解脫髮心覆藏遮蔽了.

這5個心,可能一個有情生氣以後,一分鐘就完成了.可能有的人生氣有了嗔恨動機後,及時停止了想法.都是不一定.但這5個心在一個有情的內心完成具備了.嗔恚就確定成立了.嗔恚惡業已經造就了.意業完成此嗔恚惡業.如果欠缺一個心,就不圓滿嗔恚.但是即使是只有一個嗔恚,要傷害有情.嗔恚也成立.只是惡業果報程度深淺不同.以後內心污染顛倒串習深淺也不同.

<佛說十善業道經>淺釋—關於嗔恚 3,思維.

對於接觸到佛法知見的人來說.內心的觀察和調伏,緣善法的修習都沒有.或者僅僅只是把這些當作知識來看,看過之後內心生活還是隨著習氣轉,不加調伏.那麼佛法最基礎的十善業,無法在內心生起修習的功德來.其他的善法,解脫法,沒有這個基礎根本無法建立.內心生不起來這些佛法功德來,就談不上修行.自利益沒有,利益他人更深談不上.所以我們需要努力來學,思維,落實.之前學習的內容多複習,在內心思維常常串習.思維最後的結果得到答案.這樣的善法要修習.就在內心上作為所緣修習這個善法.時時生活有人事對境.內心觀察應怎樣的引導生起正確的善法.並讓他們在生活,睡眠里的心上相續下去.更廣大的聽聞學習佛法知見,引導自己求解脫.徹底的從輪迴貪著的念念上改變.要求解脫.一般我們學習淨土法門,更要注意這個嗔恚問題。臨終去世,身心煩惱病痛。極容易生嗔心。這一念現在臨終,絕對往生不了。平時一定要做功夫。修善法。心相續將來臨終才避免這樣。即使修定的人,也沒有徹底把嗔恚的習氣斷盡。出定以後有可能會遇緣生嗔心。不管我們是否出家,現在主要是藉助佛法知見修心。很可能身口業,貪嗔心生起。修持需要內心依知見都要學習,思維,修持來對治。重要的是及時發現自己內心的嗔心生起,對於其他善法修習,也是要及時發現內心動機有殺,盜等生起及時遮止。安住善法思維修習。一定避免自認自己有智慧,把嗔恚等惡法變相現行。用自己的惡知識來繼續推動這些惡業的造作。我們平時看到的笑著來做惡的有情。這樣造作惡業重。

這些未來的果都是自己無知製造。自己給自己未來品嘗惡果種下因。所以隨時看自己的內心情況怎樣。修自己的心。看自己的錯誤,調整自己的心相續。通過廣大學習佛法知見改變自己的認知。解脫與利益有情。

4,嗔恚的果報.

外道的修行者,有存在著報復仇敵的願心.修習法術,咒語.等.這些屬於嗔恚.造惡業大.與此不同的佛法是為了利益有情的動機修行.看待因果上佛法知見非常清晰.如上面所說嗔恚具備五種圓滿的心,連一點善法也不喜歡修.心相續裡面種下的罪業將會越來越多.有情對菩薩嗔.不管你知道不知道他是否是菩薩.嗔恚的結果是地獄.對自己父母,善知識師長,嗔恚的惡業也重.對於沒有過失的貧苦者,沒有理由向他發洩嗔恚.對於誠心來懺悔的人,繼續對他嗔恚。這些的嗔恚惡業果報重.

異熟果:嗔恚惡業重者地獄。中者餓鬼。輕者畜牲。

領受等流果:相貌醜陋。常有口角訴訟之事。

造作等流果:未來生心仍然容易生氣嗔恨。

增上果:戰爭和瘟疫傳播頻繁。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